建筑_空间与几何形态 - 范文中心

建筑_空间与几何形态

01/06

108

2011年4月第25卷第2期

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ARTS EXPLORATION 2011年第25卷第2期

总第105期

Apr .2011

Vol.25No.2

建筑、空间与几何形态

张倩1徐雷2孙琦3

(1,2,3.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摘要]建筑是一种空间的艺术,有限的空间表现为各种不

同的几何形态。荷兰风格派对几何形态的运用有着鲜明的特点,使得几何形态在现代主义的建筑中更加频繁地出现成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一个标志。[关键词]建筑;空间;几何形态;风格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11)02-0108-03[收稿时间]2011-01-22[作者简介]张倩(1988~),女,江苏张家港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建筑是一种空间的艺术,有限的空间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几何形态。20世纪初,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中没有了任何自然界的物体形象,而是运用简单的几何形态进行抽象排列,通过不同粗细直线的相交建立大小不同矩形之只采用红黄蓝三原色以及黑白间的造型语言。在色彩上,

灰三个无彩色,凭借明确、秩序、简洁塑造了精确而且严格的几何艺术。这样的绘画没有直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状况,却发挥了几何形态组合的审美价值。几何形态很容易被建筑师吸纳,既而转化到建筑造型以及室内空间设计中去,形成非同凡响的效果和影响力。

一、风格派中崭露头角

1917年,荷兰风格派出现,标志是《风格》杂志的出·里特维版。荷兰风格派的中心人物之一建筑师盖立特)成尔德1924年在乌得勒支市设计的施罗德住宅(图1为了20世纪初要素主义的代表作。施罗德住宅可以说是“蒙德里安式构图”的放大版立体构成。从整体上看,住宅大体为一个立方体,由大小不一的矩形体块纵横穿插、错落交互而成,其间还有部分墙板向外延伸少许;透明的玻璃与几何形态的墙体形成了虚实对比;住宅的外观还有红黄蓝三原色的长条形体块,就像色构中的垂直线成为了整幢建筑的点缀,这使得建筑的形状极为突出

和醒目。施罗德住宅的室内空间采用离心开敞式的布局,将空间分解成平面,以首层为核心,四个立面的设计如同四幅几何抽象画。将几何

图1

施罗德住宅室内空间设计

在一起,里特维尔德要倡导的是剥离一切装饰,显示简单、透明、自由的空间,使传统的封闭盒子变成较为开敞的平面。施罗德住宅可谓几何形态在建筑和室内空间中的一次完整的尝试,是从来未有的建筑形象,它让人耳目一新,给人松快、清爽的感觉。

包豪斯在魏玛早期同样受到荷兰风格派的巨大影响。1921年,朱斯特·施密特设计的索姆菲尔德住宅的门和两边的暖气片口,有几何形态特征明显的浮雕,它们传达出来的均衡感和秩序感具有相当明显的风格派特色,实为对几何抽象的尝试。1922年设计的校长办公室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转变的趋势。室内大量运用白色、色以及原色,并配备荷兰风格派家具和工业模型的灯具,表现出对线性几何形态的深入探索与室内空间设计意·克利识的革新,就连墙上的壁挂及地毯,虽然受到保罗(p80)的影响,但具有明显的均衡感及秩序感。[1]

荷兰风格派对几何形态的运用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对之后产生的现代主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它把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使“元素”;其次,之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者成为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是,在新的结构组合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第三,是对于非对称性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最后,是非常特别的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以及基本原色(p163)和中性色。[2]

二、现代主义中大放异彩

荷兰风格派的影响使得几何形态在现代主义的建筑中更加频繁地出现,几何形态或许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一个标志。

(一)格罗皮乌斯与几何形态

1925~1926年,格罗皮乌斯主持设计了德绍包豪斯

形态与空间结合

建筑、空间与几何形态/张倩徐雷孙琦

校舍。在设计过程中,格罗皮乌斯尽量以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为中心和出发点,采用了不对称、不规整、灵活的布局与构图,根据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质,运用非常单纯的几何形态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建筑外观上通过变换矩形体块的大小,产生了高低错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韵律感;材料上运用了玻璃幕墙代替厚重的墙体,显得精巧通透,并与两边的墙板形成了虚实对比。在室内设计中,没有任何的装饰,只是采用各种形式的矩形体块对界面进行有秩序或有均衡感的构图,朴素整洁,大方得体。这无疑是受到荷兰风格派的影响。德绍包豪斯校舍虽然造价并不高,却对接下来的大半个世纪的格罗皮乌斯在哈佛大学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1949年,

研究生院综合大楼的设计上继续发展了徳绍包豪斯校简单的几何形态为舍建筑的风格,形式依然是以朴素、中心,没有装饰。这成为了现代主义在战后的重要发展。[2](p242)

(二)萨伏伊别墅的“新几何”

“现“建筑师们现在害怕表面的几何形构成元素。”代结构的重大问题将在几何学的基础上解决。”[3](p11)在建筑形式方面,柯布西耶赞美简单的几何形态,他认因为他们为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他还赞赏工程师,使用几何形态给我们的眼以几何体的平静,给我们的心以几何体的愉悦。

1928~1930年,萨伏伊别墅(图2)的建造成为柯布西耶几何概念性建筑方案中最为成功的案例。柯布西耶“住房是供人居住的机器。”[4](p108)他所曾这么定义:

追求的实际就是机器般的视觉效果,也就是立体主义的几何形态的构图效果。所以他是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把萨伏伊别墅当作了一个立体主义的雕塑来进行精心刻画。这座别墅的平面为22.5米×20米的方形,底层三面是独立的细长圆柱体,支撑起二层的平面。建筑外墙面没有任何装饰线条,平整光洁。为了不破坏墙面的形式,开窗采用了简单的矩形形态,有秩序地排列成横向的长窗形式,顺应了墙面的造型,将窗体融入到整个建筑中去,形成了空中楼阁的视错觉。萨伏伊别墅的外形十分简洁,与之前的现代主义比较,加入了圆柱体这样一些比较柔和的几何形态,为建筑减少了一份犀利,增加了一份亲和力。但是萨伏伊别墅的内部空间却相当繁杂多变,仿佛机器装饰的内部图景一般。在用矩形体块对空间进行分割布局的同时,为了增添变化,用了不少曲线形体作搭配,这成为了这座建筑对几何形态运用的又一个创新。整座别墅的设计将柯布西耶提出的五个新建筑特点全部应用在内———底部独立支柱;屋顶花(p109)这个采用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4]框架结构,墙体不承重的建筑体现了这个时期柯布西耶

的建筑美学趣味。

1951年,印度在北部成立了旁遮普邦,并且开始设计崭新的首府昌迪加尔。柯布西耶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信任,承担了为昌迪加尔设计新城柯布市的任务。西耶设计的昌迪加尔立法、行

图3

斯沃斯住宅图2

萨伏伊别墅

政和司法大楼三座庞大的现代主义建筑,与他所有其他建筑一样,都采用了粗糙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建成,立面设计了水泥隔板,称为“遮阳板”。简单的立体几何形态组合,与20世纪20年代荷兰风格派的作品形式非常接近,具有强烈的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色彩,可以视为他(p247-248)的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思想的延续。[2]

(三)密斯与他的“方盒子”

1947~1958年是密斯现代国际主义时期创作的高峰期。密斯携带着他的玻璃方盒子走南闯北,将他“少即的思想撒向世界。1951年范斯沃斯住宅(图3)落是多”

成,这个设计承袭了1929年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的手法,将减少主义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座建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长方形玻璃盒子:底部用8根长方形钢柱支撑起整栋建筑;墙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方形玻璃幕墙,完全敞开的空间,借用了良好的自然光和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空间的无限延展。这样的建筑形式在当时还不能被人们完全接受,但密斯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1954~1958年的西格拉姆公司大楼设计,1961年墨西哥城的巴卡蒂大楼,1964年设计的芝加哥美国联邦政府大楼,1967年设计的华盛顿公共图书馆大楼,1968年设计的德国西柏林20世纪艺“新国家艺术博物馆”),这些建筑都术博物馆(后改称为单一几何形态、巨大方盒子的印象,简给人留下了空旷、

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成为了当时世界建筑界顶礼膜拜的对象。

(四)阿尔托的延续

阿尔托是一个非常有自我风格的建筑大师,他是第一个打破现代主义对几何形态刻板运用的人。二战后,他坚持自己的立场,走斯堪的纳维亚的有机功能主义道路,广泛地将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几何形态运用到

110

艺术探索2011年第25卷第2期总第105期

建筑和室内设计中去,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1955~1958年设计的赫尔辛基文化中心就是他的典型作品。在室内设计上,他将几何形态与有机形态普遍联系在一起,使空间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同时打破了只用矩形形态的刻板,

图4

赫尔辛基文化中心的窗

响最大。1978年,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图5)的落成,标志着贝聿铭运用三角形的建筑构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东馆的平面是一个梯形,贝聿铭将梯形的两个对角点相连,将梯形一分为二,这条对角线奠定了这座建筑的辉煌。在之后的设计过程中,贝聿铭发现将老馆的东西轴线向东延长,穿过东馆梯形用地的底边并继续前进,与梯形平行于宾夕法尼亚大街的斜边相交于一点,由该点在轴线的另一侧作一斜线,便得出一个较大的顶角为38°的等腰三角形;由梯形底部直角的顶点再作一斜线,使其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之一平行,再与梯形的两边形成一个较小的带有19°锐角的直角三角形。[5](p27)设计完成后,大馆用作美术馆的作品展览,而小馆便给艺术省略了线脚和壁柱,没家们作研究中心。新馆较之老馆,

有那么多细部的装饰元素,显得非常平滑、简练,富有很强的现代感。东馆虽然是由简洁的几何形态组合而成,但并不显得呆板、枯燥,反倒是像注入了全新的血液,显得格外有生命力,给人们以新鲜活泼的审美趣味。

建筑、室内空间的构成总是离不开几何形态。纵观上千年的建筑史,早在古埃及的吉萨金字塔就是四面体几何形态的最纯粹的表现。因此,几何性早已成为了建筑的一种天然属性。建筑发展至今,建筑师对几何形态的揣摩不几何形态给建筑史创造了亚于对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今后还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参考文献:

[1](英)凯瑟琳·麦克德莫特.20世纪设计[M].臧迎春,詹凯,李群,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法)勒·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 天津:天津科学技

1998. 术出版社,

[4]吴焕加. 现代西方建筑的故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5]王天锡. 贝聿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刘绽霞)(责任校对:张南南)

特别是赫尔辛基文化),中心室内的窗(图4采用了内外两层窗,外部是简单的几何形态,内部则采用的是有机形态,这样既能够保温,节约能源,又达到了外部整洁、内部具有变化的双重目的。

三、后现代主义的推

陈出新

图5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几何形态在现代

刻板的线主义中的运用到了泛滥的地步,单一的形体、条到了后现代开始受到人们的排斥。这就需要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推陈出新,开拓几何形态在建筑、室内空间领域更加广阔的前景。对此作出最卓越贡献的非贝聿铭莫属。我们可以把几何性归结为贝聿铭建筑风格的特点之一,原因之一是他在处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时会重点表现出建筑的几何特性;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几何特性进行了不断丰富,把简单的几何形态发展为复杂的几何形态或多个几何形态的组合。他的建筑给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使人叹为观止。

和许多建筑师相比,贝聿铭更加注意纯化建筑物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是非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常确定的组成部分,而保留下来的当然都具有鲜明的属性。[5](p33)1963年,贝聿铭为自己设计了消夏别墅。这座别墅外形看上去极为简单,就是一个透明的长方体,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横卧的四棱柱。它只基于一个简单的矩形平面之上,但它的几何特性使它变得尤为突出。贝聿铭不仅运用了矩形、方形、圆形三个基本的几何要素,还菱形、五边形、半圆形、扇形以及三增加了平行四边形、

角形等几何形态,尤其是三角形的出现对建筑构图的影


相关内容

  • 关于金属板材在建筑形态中设计发展趋势的研究
    关于金属板材在建筑形态中设计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要:人类社会正在迅速地由机械时代向电子时代.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化,高度的信息化与现代.后现代建筑设计一同变化,金属板材也必将会以自身的演变寻求更高的绿色材料顺应新的社会需求,为人们提供健康. ...
  • 报告苏州上海建筑实践
    专业考察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选定的不同类型实习场地进行考察,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及空间规划方面的现状特征,通过认识城市几种主要类型的功能区,切身感知城市不同功能区在城市的区位分布特点.功能地位.内部空间组合 ...
  • 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第十章 城市公共空间 (Urban Open Space) ★ 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 广场 ★ 步行街 ★ 中心区 ★ 滨水区 ★ 公园 第一节 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概念(Open Space):开敞空间.开放空间.公共开放空间 ...
  • 遥感卫星影像绿地面积解译方法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卫星影像绿地面积解译方法 遥感技术测定的工作流程与技术路线 根据<湖南省城市园林绿化遥感测定要求(试行)>以及<湖南省园林县城标准>,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城市绿地调查中具有 ...
  • 设计素描精品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设计素描主讲教师:高 波 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述 设计素描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练习,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表现能力,更要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对"素描"较为狭隘的传统 ...
  • 大空间建筑空间设计方法论文
    浅析大空间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 [摘要]大空间建筑的空间具有特定的个性特征和魅力,其空间的组织与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大空间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大空间建筑的空间设计的空间形体设计.建筑与环境协调.内部空间处理几个方面核心问题. [关键 ...
  • 工业设计史笔记
    工业设计史笔记 1.中国部分 石器设计 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始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 ...
  • 对于龚滩古镇中窗棂形式审美与功能的探究
    对于龚滩古镇中窗棂形式审美与功能的探究 于欣 (南开大学艺术设计系天津300071) 摘要:木制窗棂是中国历代一直沿用的建筑结构之一.它的独镇中正方格的窗棂形式也最为常见,横格木的宽度在1.5厘米左特的榫卯结构以及寓意深刻的花式纹样很好的传 ...
  • 现代设计史_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设计史 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中期开始,领导者约翰·拉斯金,实践者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的特点是:强调手工艺,反对机器大生产和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连同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传统.主张向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学习.装饰主推自然主义风 ...
  • 形体的组合教案
    <形体.材质.匠心>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作用. 2.是学习造型设计及创作表现的必要手段. 3.能促进和培养概括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