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 - 范文中心

案例评析:[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

08/27

案例评析:《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

(江苏铜山 孙建锋)

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平时读书最棒的同学朗读课文。(一位女同学毛遂自荐,面带微笑地站起来。)

师:你就是咱们班读书最棒的?!

生:是呀!(她摇动着两条羊角辫,显得信心十足。)

师: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生读课文1—5节,读得有声有色。)

师:课文的第6节将留给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朗读。(“唰”地站起来五位同学)

师;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读书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争取的读书机会。(站起来的学生都读得很投入,很卖力气。)

师:课文还剩最后一节,这次读书的机会还剩下一次,如果你愿意就请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一时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顿时,教室内书声琅琅。)

师:经过四遍读书的练习,你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下面请你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些什么?(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之中。)

师: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师:体会得很准确。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好一个“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

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师: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孙老师愿意分享你们“发现”的喜悦!

生:一般的上课是在教室里,而苏格拉底上课是在麦地里;一般的上课用课本,而苏格拉底却是用麦穗。

师:你善于比较,很快找到了“苏老师”教学的独到之处,很不简单!

生:他的“发现”对我启发很大——不仅麦地可以当教室,社会也可以当教室;不仅麦穗可以当课本,整个大自然都可以当课本。

师:说得好!你思路开阔!其实,宇宙就是一个神秘大课堂,生活就是一部无字大书。那里有广阔的天地,那里有丰富的知识。

生: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体会,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

师: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是很省事吗?何必兜圈子,绕弯子?

生:直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会记不住,如果是自己体验、悟出的道理,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我赞同你的看法。有时靠着别人告诉的道理,就好像戴在自身的假发、假牙一样,看上去也很逼真,但却没有生命力;而靠自己体验悟出的道理就像扎根沃土的大树一样,生机勃勃

生:我认为,苏格拉底老师讲的很少,仅仅讲了三次话。第一次,“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这是提出一个要求。第二次,“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是进行一次提醒。第三次,“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是进行一次启发。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老师”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生: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实践很认真,这从课文的第三节可以看出,他们一边思考,一边行动。

生:他们虽然很认真,辛辛苦苦、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这样的结局太令人失望。

生:我不这么看,表面上他的弟子们是两手空空,实际上却收获多多。

师:“有失必有得”,表面上他们是没有得到麦穗,实际上他们却收获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生:孙老师,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文中他的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从“随手扔掉”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从而也可以说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处。

师:你敢于向权威挑战,精神可佳!掌声鼓励!

生:我认为文中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所谓“最大的麦穗”,一定是有比较而产生的,“只许进,不许退”就导致弟子们没有办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那么,这个“最大的麦穗”是没有办法找到的。所以,这种提法的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生:从中也能看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些太听话了,不敢怀疑老师,盲目行动,最后落得两手空空。

师:这些问题,我课前也没有想到。你们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见解,的确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同走进了《最大的麦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

评析:


相关内容

  • 最大的麦穗经典教学实录片段
    欣赏特级教师孙建锋的课,你一定会被师生间那充满魔力的对话深深折服,孙老师如同一位语言大师,用自己饱含真情的隽永话语引领学生共同进到了由文本和师生所共同营造的精神殿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去聆听他 ...
  •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案例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 天城中学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和教学案例论文 一.教学叙事 关于优秀教学叙事论文的撰写:教学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教学的故事,再加一些在叙述具体事件时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评析.由于它叙述的是教师自己身边真实的教 ...
  • "雨霖铃"课例评析
    高中语文"雨霖铃"案例展示及评析 观看完陈老师和徐老师就<雨霖铃>这一篇课文的课堂实录后,颇有感.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把这些已与这个时代有了生疏感的诗词,完美地向学生演绎出来,看教师个人的文学素 ...
  • 关于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3篇
    关于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3篇 理论是一个政党实现其阶级使命和政治理想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指南,理论学习是其理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下面是关于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关于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要学好小学语文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 ...
  • 昼夜的变化
    <昼夜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1)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昼夜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 (1) 打印本文 <昼夜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1) 作者:汤晓明 薛建祥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29 <昼夜的 ...
  • 00000圆规为媒 半径引路
    圆规为媒 半径引路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 56-58页. 教学目标: 1. 运用圆规熟练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 2. 在自主 ...
  • [神奇的水]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科学>教材 <神奇的水>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陶艳萍 评析:冯 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让大家猜一个谜语: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液体. 生:水. 师:对 ...
  •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桃花营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2015修订)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进学校管 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为规范学校领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 ...
  • [日月潭的传说]课堂教学观摩与感想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日月潭的传说>的课堂教学观摩,从课堂教学观察:实录片断与简评:课堂教学观察后感:评析与感悟两个方面谈一些后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听课观摩 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校要有 ...
  • 市场营销综合实训项目具体内容
    市场营销专业综合实训具体内容 训练项目1 :自我心理突破-跨越难堪 [实训目标] 1.培养在众人面前敢于讲话的能力: 2.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勇气. [实训内容与组织] 1.按照培养在众人面前敢于讲话能力和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勇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