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 范文中心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2/30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北京京师同文馆(1862)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1901)

3、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r én yín ) 1903年癸卯学制(gu ǐm ǎo )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学校:庠(xi áng )、校、序、瞽(g ǔ)宗、辟雍、泮(p án )宫 (唐代)“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发展始于奴隶社会。(古代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个别教学) 斯巴达 军事教育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雅典 商业较为发达 体育竞技+“三艺”(哲学、文法、修辞)

柏拉图“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武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咏诗。 西方国家的古代教育机构:“青年之家”。

5、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盂子》、诗、书、礼、易、春秋)

8、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9、“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10、孔子:我国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育的古代教育家,提出教学的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论语》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解释: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1、墨家:“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12、道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

13、《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解释: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教”和“育”这两个字,在我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最早解释“教育”一词的是我国东汉的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li è 超越)等”、”不陵节而施”

“教学相长”【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解释: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预时孙(x ùn )摩”【解释:预、时、孙、摩是教学成功的四个基本原则。预,预防原则,预防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及时施教原则。孙(通”逊”,顺)循序渐进原则。摩,学习观摩原则。】

“藏息相辅”【解释:即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

“君子之教,喻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14、苏格拉底(古希腊):助产术或叫“产婆术”,启发式谈话法15、柏拉图(古希腊):代表作《理想国》

16、亚里斯多德(古希腊):代表作《政治学》,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17、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而贝尔•兰卡斯制是教师教学以年龄较大的学生为主,然后在由他们中的优秀学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教差的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

18、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632)近代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大教学论》是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分科课程。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泛智教育”

19、洛克(英国):代表作《教育漫话》(1693) 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白板说” “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教育万能”论代表

20、卢梭(法国):代表作《爱弥尔》(1762)提出自然教育的理论,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21、康德(德国)代表作《康德论教育》(1803),最早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开设。 “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培根(英国,近代实验科学鼻祖)是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科。【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22、赫尔巴特(德国):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是西方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主张“以教师中心,教师的权威性,儿童必须绝对服从教师”。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理论,主张分科教学。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具具有教育性。

23、杜威(美国):现代教育代言人,“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主张“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主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及社会”、“在做中学”。

24、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5、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26、(1)内发论:①孟子:人性本善,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②柏拉图:人生来就有金质、银质和铜质之分③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④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双生子爬梯实验,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个体发展过程及阶段)。

(2)外铄论:①荀子:人性本恶。②洛克:“白板说”。③华生(美):“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按他的意愿,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从领袖到小偷。”(《行为主义》)

27、(1)“遗传决定论”: ①高尔登 “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的决定一样。”②彪勒“儿童的心理的发展过程乃是儿童内部因素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促进或延缓

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程。”

(2)“环境决定论”:华生 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3)“二因素论”:①施特恩(德国)《早期儿童心理学》“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和反映,实为内在品质及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②吴伟士(美国)提出相乘说 一个人=环境×遗传

28、斯宾塞(英国):代表作《教育论》(1861),主张教育应以为个人过“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为目的。

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是一位实证主义者。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实验教育学》(德国)“实验教育学”,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课程”一词始见于唐代。博比特(美国)出版的《课程》(1918)一书标志着课程理论的诞生。

29、“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30、朱熹(南宋)“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即因材施教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31、马卡连柯(苏联):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32、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33、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34、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35、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3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37、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38、赞可夫(苏联):《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提出教学与发展思想。

39、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40、苏霍姆林斯基(苏联)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41、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42、克伯屈提出设计教学 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拉特克在教育史上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


相关内容

  • 两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 (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
  • 简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
    2011年2月 第25卷 第1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xi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Feb.2011Vol.25No.1 ●政治理论研究 简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 ...
  •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15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
  • 管理思想史总结
    重点 理解 一般了解 一:导论p9-11 第一篇: 1. 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了解):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古代巴比伦的管理思想: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古罗马的管理思想:宗教和古代管理思想 2. 古希腊的管理思想(理解)P16 荷马时代的部落管 ...
  • 史学概论笔记
    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 编辑:李逸凡 原文提供:李晓婷 考试内容题型: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4个40分):论述(2个40分) 重点在第二.三.五章 史学概论的特定任务: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概括地论述史学在发展中为自己提出的重要 ...
  • 中华文化的勃兴
    知识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
  • 语言学理论及流派,最全
    语言学流派 布拉格学派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 ...
  • 20XX年[红楼梦]图书出版述评
    红楼梦学刊 微信号:hlmxkzzs 新朋友们点击标题下蓝色字"红楼梦学刊"关注 小提示:点击右上角"..."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2015年是红学史上备受关注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继热热闹闹的2005&q ...
  • 第2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思考题 1.中国古代主要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有哪些? 答:a. 道家的管理思想: (1)以弱胜强的管理策略.老子从世间万物由弱到强的转化中看到了"守柔"的必要性."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 ...
  • 职业生涯目标概念1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个人在选定的职业领域内未来时点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过程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的有力手段. 职业生涯目标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