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福利函数 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 范文中心

提高社会福利函数 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11/10

提高社会福利函数 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兼谈消费养老保险项目的作用

中文摘要: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导致社会福利的增长相对滞后于经济增长。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主要有两类模式,第一种是以市场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在公平和效率的权衡上,强调效率优先。第二种是以普遍性的高福利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在公平和效率的权衡上,强调公平优先。对于我们这样正在逐步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偏重于第一种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在一个由收入差距作为社会不公平指数主影响因素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 = -a + bX + e中,通过推进消费养老保障体系来强化国民正的常量收入,对降低不平等指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消费养老保险这一新型消费形式的出现,为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中文关键词:社会福利函数 和谐社会 养老保险

正文 从经济角度看,一个社会能否和谐稳定发展,不仅有赖于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同时还有赖于社会财富分布的合理程度。探讨社会财富如何分布才能使社会福利水平在现有财富保有量条件下趋于最优,以使社会更加和谐,应该是收入分配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在社会上出现的消费养老保险项目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社会福利函数的相关理论及分析

(一)社会福利函数的相关理论

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和谐程度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创造和谐社会环境离不开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决定于社会财富的总拥有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该社会财富如何分布。在探讨社会财富如何分布才能使社会福利水平在现有财富保有量条件下趋于最优时,即要考虑平均又要考虑效率。由于平均和效率都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所不可或缺的,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因此必须将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才能确定社会福利水平的最佳状况。通常我们利用社会福利函数来分析这一问题。

社会福利函数即将全社会的福利水平表示为所有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函数:

W = F(U1,U 2,U 3,„,U n )

当在无损于任何人的前提下,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有所增进,则社会福利水平也随之提高,这说明效率的增进即帕累托改善可以促使社会福利的增进。但更多的情况是当收入在不同个人之间的分配发生变化时,社会福利水平亦将会根据个人效用变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程度而发生变化。

对于社会福利函数的研究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理论。

1、平均主义者社会福利函数。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将所有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成员间平均分配,才最有利于全社会的利益。其社会福利函数表示如下

W(U1,U 2, „,U n )=W(U1(),U 2(), „U n ()) 其中,是每一个人获得的商品集,=(X 1/n,X2/n,„X n /n),n 为社会成

员数目。

2、功利主义福利函数。它把社会福利函数看作是个人效用的加总。其社会福利函数形式为

W (U ,U , „,U )= ∑a i U i (i=1,2,„,n )

12n n

i =1

(二)社会财富转移分析

对于实施旨在使社会走向平等的政策以增进社会福利水平时,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往往会使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即从一个富人向一个穷人进行财产转移会增加两人效用的总量,进而增加社会福利函数。原因是富人1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要小于穷人1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

在图2中,纵轴为效用,横轴为货币收入。左边曲线表示的是以其货币收入为函数的A 的效用, 右边曲线表示的是以其货币收入为函数的B 的效用。

第一种情况:当A 的现时收入为7万元时,曲线以下、7万元以左的区域是其总效用。曲线的斜率是负的,这表明了边际效用递减:如果A 的收入从7万元升至8万元,那么其效用的增量(曲线以下7万~8万两数字之间的区域)就会

比以前同样收入增加产

A 的效用 B 的效用

A 的收入线 B 的收入线

生的效用增量小。B 的收入是3万元,其总效用是图的右边曲线以下、B 收入刻度上3万元以右的区域。如果将1万元的收

入从A 处转移向B 处,那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的收入 么A 的效用就会下降,其10 9 8 7 6 5 4 3 2 1 0 B 的收入 减少部分即为其边际效

图2 用曲线之下、6万~7万之间的区域;而B 的效用增加了,其增加幅度为其边际效用曲线以下、同样两点之间(在B 的刻度上为3万~4万)的区域。后者区域即为图中画上阴影的左侧部分,它小于用以衡量由财富转移而造成A 的效用损失的区域。这样,收入转移就造成了社会总效用的下降。原因是,在A 和B 都受边际效用递减影响的情况下,A 从1单位货币所取得的边际效用要比B 从相关区域得到的高。

第二种情况:当A 的现时收入为8万元时,同上,曲线以下、8万元以左的区域是其总效用。B 的收入是2万元,其总效用是图的右边曲线以下、B 收入刻度上2万元以右的区域。

如果将1万元的收入从A 处转移向B 处,那么A 的效用就会下降,其减少部分即为其边际效用曲线之下、7万~8万之间的区域, 即图中画上阴影的右侧部分;而B 的效用增加了,其增加幅度为其边际效用曲线以下、同样两点之间(在B 的刻度上为2万~3万)的区域。它大于用以衡量由财富转移而造成A 的效用损失的区域。这样,收入转移就造成了社会总效用的上升。原因是,在A 和B 都受边际效用递减影响的情况下,A 从1单位货币所取得的边际效用要比B 从相

关区域得到的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施使社会走向平等的政策能否增进社会福利,即从高收入人群向低收入人群进行大量的财富重新分配能否增加社会总效用,主要取决于哪一部分人的边际效用曲线更高!

(三)基尼系数加大与收入分配的政府干预

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就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早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2〕。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以提高社会福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在考虑社会福利函数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平均与平等问题,平均强调的是社会人的生存保障及生存权力的平等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社会二次分配乃至三次分配来完成。平等主要涉及的是公平问题。所谓公平即:以人的劳动投入和非劳动投入与其收入达到适度平衡为尺度来衡量收入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不仅包括个人收入要与个人劳动投入适度平衡,也包括个人收入要与个人的能力、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资金和资本的投入适度平衡。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成员之间的付出与收入的平衡﹝3﹞。

政府对分配领域进行必要的干预,无疑是解决基尼系数加大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政府为了缩小收入差距而对收入分配进行干预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工资的形成进行干预,它主要是针对初次分配而进行的;二是通过税收制度进行调节;三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者或家庭进行转移支付,即通过社会二次分配乃至三次分配来完成。

为缩小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进行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政府干预毕竟是提高社会福利的手段之一,它最终需通过建立起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来实现。根据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类模式。一是以市场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在公平和效率的权衡上,强调效率优先,强调市场分配的作用和个人的差异,政府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机会均等和平等竞争,再分配的目标则是有限目标,其干预的范围和力度是较小的。二是以普遍性的高福利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在公平和效率的权衡上,强调公平优先,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注重再分配,福利待遇注重国民身份,政府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享有上的平等,建立收入均等化的公平社会。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逐步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选择以普遍性的高福利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模式显然既缺少经济基础也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进程不相匹配。因此偏重于第一种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

(四)调整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对不平等现象的削弱作用

提高社会贫困人口的收入是缩小贫富差距进而提高社会福利函数的一个关键。提高社会贫困人口的收入是政府的工作,我们这里只讨论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即未改变社会分配模式的条件下缩小贫富差距进而提高社会福利函数。

设Y 为不平等指数,该指数越大表明社会不平等现象越严重;X 为收入差距,显然X 与Y 正相关;e 为残差项。我们建立一个由收入差距作为社会不公平指数主影响因素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 = -a + bX + e

依照惯例,回归方程应该包含常数项a ,一般常数项很少(当然可以)作为收入的来源之一出现在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中。但是本文却将常数项a 对Y 的影响考虑进去。因为在我们的回归方程中,常数项a 的正负会使总的不平等指数产生相应的升降。例如,人头税(负的常量收入)会使不平等指数增加,而人均养老补贴(正的常量收入)则会降低不平等指数﹝4﹞。据此可以看出回归方程中常数项对不平等现象的增强或削弱作用。

例如,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总体呈扩大的趋势,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统计 单位:人民币 元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差距一直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的下降主要得益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现在以2008年的东西部人均收入差距为例,2008年东部地区人均为6598元,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为3518元,东西部收入差额为3080元,东西部收入比为1.88:1。如果利用某种政策或手段(比如养老保障)使东西部所有人群的收入均提高500元(在上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a 为正的常量收入),那么东部地区人均收入为7098元,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为4018元。虽然两者绝对差额仍为3080元,但是两者收入比却降为1.77:1。下降了11个百分点。从表

1可以看到,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下,从2005年到2008年三年的时间才使两者差距下降了3个百分点。因此,仅从缩小收入差距的角度看,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 = a + bX + e中,养老保障作为国民正的常量收入,对于常数项a 的削弱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的直接作用结果就是降低不平等指数。

在以市场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在公平和效率的权衡上、在政府将主要目标设定为促进机会均等和平等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加大养老保障来调整方程中的常数项以削弱不平等指数,应该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提高养老保障途径的探索

(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流派

社会保障理论对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产生了导向作用,发挥了重要影响。理论界将当前的社会保障理论分为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中间道路三大流派。

1、国家干预主义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国家必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

2、经济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具有完美的自动均衡能力,一切生产要素及其价格包括社会福利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完成均衡。

3、中间道路学派是介于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之间的一种理论,在福利政策上,把社会福利国家改为社会投资国家。放弃过去或者削减、或者扩大福利的做法,变福利政策为投资政策。通过在经济、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政府投资和个人投资,提高接受福利者进入市场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就业,以防一些人滥用福利。

(二)我国对提高养老保障途径的探索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并指出,发展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其中,社会保险是核心,社会救助属于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优抚安置起着安定特定阶层生活的功能。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2)社会保障部分项目改革滞后;

(3)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全;

(4)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偏低,属地原则未能落实;

(5)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及管理尚不到位;

(6)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

(7)社会保障亟待加强立法﹝5﹞。

在以上几个问题中,除了第(1)、(2)、(7)条属于制度层面的问题以外,其他几条均与资金有关。因此,有效的资金来源是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条件。为了使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一个可靠的资金来源并保证这条资金链不发生断裂,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培育有利于养老保障发展的市场环境。

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迄今为止取得一些成绩,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形成比较清晰的改革目标模式。比如,对于养老保障资金来源和收益,我们应该从多方位考虑和获取,而不是仅仅将其看作公共财政的责任。公共资源和私人资源,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都可以成为筹资来源。公共的、私人的、国内的和国际的金融机制也同样可以利用。图3中的A 、B 、C 分别代

表仅仅考

虑国内公

共渠道的

财政理念、

考虑到国

内公共和

私人两种

渠道的财

图3 政理念,以

及全面考虑到国内、国际公共和私人财政、金融渠道的理念。从左边的狭窄理念向更为开放的理念的转变,可以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更多的财务支持从而成功机会﹝6﹞。

总之,通过探讨和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提高社会福利函数,是政府也是社会上每一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及企业家的责任。对此社会已经作了许多尝试。如通过立法改变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措施,改变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改变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完善并增强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通过立法调控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等等。而近年来在社会上开始出现的对消费养老保险的探索也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推广消费养老保险项目的前景分析

所谓消费养老保险,涉及消费、养老、保险三个方面。其含义是无需额外交付保险费用,只需通过消费养老保险所提供的消费平台进行生活中最基本也完全必要的日常消费,就可以取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养老保险。

消费养老保险不同于现行商业保险的保险项目,是一种新型的保险模式,它通过消费来积蓄资金,保障未来的老年生活。这种模式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眼下这个大消费的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连结了最根基性的和最全面的利益网络。为解决我国国民、尤其是包括广大农村人口和生活水平低下的城镇人口这一庞大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障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一)我国消费养老保险的需求分析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目前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53亿,老龄化率为11.6%。联合国人口统计局对中国人口的统计与预测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65岁及以上人口的负担系数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老年化问题,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仅有4万个、床位200多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只有11张床位。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就是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至50张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社会养老所解决的只有如此之巨的老人总数的1.1%,也就是说还有大概99%的老人的生活没有保障。这只是消费养老保险项目目标客户的一小部分——老年人口。消费养老保险项目的目标客户是所有有消费行为的、关注养老问题的消费者。我国有超过13亿人口,也就有超过13亿的消费者。由此看来,消费养老保险在我国社会上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消费养老保险项目的前景分析

消费养老保险项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厚:以先进的理念劝导消费,以新颖的模式吸引投资,用资金保障运营,以信誉保障发展。

(2)范围广:目标客户群涉及城镇农村各个角落,只要有消费的地方就有消费养老存在的基础,广大农村地区尚属于养老保障的空白,辐射面较广。

(3)发展快:大消费时代的来临,必然导致消费水平的急速增长,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必然导致养老保障问题的凸显,紧抓大消费时代消费水平的增长,融合养老保障的社会公益宗旨,必然形成新型消费模式的迅猛发展。

(4)传播远:目前,消费养老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具有首创性的新型理念,随着该公司的尝试发展,不断取得成功后必然延伸到世界各地,形成一股全球养老消费新理念的风潮。

由于该项目主要针对中国的弱势群体,他们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能力参加养

老保险,但是通过消费累计资金以获取养老保险,可以使这些弱势群体在日常的普遍消费中便给自己或者是子孙投上了一份养老保险,既满足了眼下的必需消费,又对未来的老年生活做了理性的投资。由于这种模式是当今社会还没有的,所以其前景极为可观。仅以天津的市场容量为例:天津一个三口之家每年的最低消费至少一万元左右,项目公司从中获得10%,即1000元左右的价差,除去400元左右的毛利,回馈消费者的保险费用约为600元。天津市有一千多万人口,如果有100万人进入该消费网络(约占9%左右),该项目即为消费者投入6亿左右的保险费用。这仅是从一个地区来计算,如果发展至全国更多的地区,其社会效益将更加显著。正因如此,该项目已于2010年12月被列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消费养老保险项目一个极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从其内涵来看,它不仅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免费、方便并且实用的保险产品,同时为也为相关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因此,消费养老保险将与其他保障制度一样对社会起着以下主要作用: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消费养老保险做为一项能够对养老金账户进行有益补充的新生事物,其发展趋势已毋庸置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消费养老保险项目对社会保障产生有益的补充作用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运行与发展,更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尤其是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应,更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及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实现。


相关内容

  • 德育案例1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任广香 一.现状分析 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开县.区.乡级公开课,并受到好评.但是从学校未来的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来看,自己还有很大的缺陷,有: 1.新课程思想观念.现代教育理论和管 ...
  • 技术经济学
    技 术 经 济 学 为什么开设这门选修课? ● 问: ● 1.如果你研制.开发了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你怎么推广之? ● 2.你完成了一项科研课题,申请项目验收或成果鉴定,你如何反映成果预期 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3.你要设计或开发一项 ...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第1期2008年2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No.1February2008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张 ...
  • 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通过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财力投入和人力投入:文化文物机构数量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并不显著,文化文物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与文化产业发展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要促进 ...
  • 员工流动管理
    员工流动管理 员工流动管理的内涵 所谓员工流动管理是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的注入.内部流动和流出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员工流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组织人力资源的可获得性,满足组织现在和未来的人力需要和员工的职业生涯需要. ...
  •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 ................................................................................................ ...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
  • 山东高考6大科目解读
    山东高考说明出炉:取消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听力 20日,山东省招考院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据了解,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取消了基本能力测 ...
  • 宏观经济学分析题
    15卷 1.假定两个老太太都有购房行为,其中一个老太说,我积累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房,住了一夜就来到天堂:另一位老太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的房,直到昨天才还清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天堂.如果真有这样两位老太太,你认为哪位老太聪明 ...
  •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