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 范文中心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08/21

第1期2008年2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No.1February2008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张 军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河北保定 071003)

  摘 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学说,世界经济的发展实践也一度验证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有效性。然而,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也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这些变化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应用中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适用性;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603(2008)01200312AnalysesontheProductLifeCycle(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NPowerUniversity,Baoding071003,China)

Abstract:cyclewhichaboundanddeveloptheinternationaltradetheorywastheworldeconomyatonetime.However,thesituationofworldeconomywhichtheapplicabilityoftheproductlifecycletheoryhasagreatchangealongwithquickchanges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paperanalysesthetechnologygaptradetheorybyapplyingproductlifecycletheoryandrevealsitslimitation.

Keywords:productlifecycletheory;applicability;technologicalinnovation

  1966年,维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技术动态发展的角度解释和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发

生,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国际贸易理论也对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关注,用模型验证了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现实世界的存在。然而,和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一样,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适用也是有一定条件的,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变化,其理论和实践的适用性也面临着挑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和问题。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雷

收稿日期:2007211230

蒙德・维农于1966年在《国际投资和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中最先提出来的。该理论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一般原理,侧重于从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基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经历了从技术差距说到理论完善的研究过程。

最早注意到古典贸易理论不能解释工业品贸易,从而提出技术在解释贸易模式中重要性的是欧文・克拉维斯。1956年,克拉维斯发表了《可获得性以及影响商品贸易构成的其他因素》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克拉维斯指出“使一国能够出口,技术先进的产品的关键因素,是该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后来,克拉维斯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 军,男,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后。

32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的这种可获得性分析方法(TheAvailabilityApproach)受到了波斯纳等人的注意。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发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在该文中波斯纳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理论。

波斯纳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大量贸易的存在是由于存在新产品和新的生产过程的引进。这些使创新的厂商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有一个暂时的优势地位,而这一暂时的垄断必须有专利法和版权的有效保护,才能够刺激发明创造的涌现。换句话说,它是以不同国家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贸易发生的原因,为此有必要对技术差距进行说明。我们把生产函数定义为某种商品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在技术上的最有效率的组合关系描述。对任何一种商品而言,其生产可用一个包含了在各种投入价格下,投入的一系列有效组合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在某一时间和地点,这个生产函数显示了现有的生产技术。在现实的世界中,对于某些国家和地区而言,一些最不发达地区,触;而另一方面,常迅速。于创始人,范围,因此,似。从而先进的工业国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技术差距导致大规模贸易的发生,尤其是高级制成品的贸易。

在技术差距模型的基础上,美国学者维农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利益学说从静态发展为动态,从而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与有生命的物体一样,具有诞生、发展、衰亡的生命周期。当一种新产品被引进时,它通常需要高度熟练的劳动力来生产。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并且获得广泛认可,它就变得标准化了,然后可以使用不熟练的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生产该产品,从而原先生产该产品的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生产的比较优势就转移到拥有相对廉价劳动力的不发达国家,这可能伴随着发达国家向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直接投资。维农也指出,高收入和节约劳动力的新产品最可能在富裕国家最先生产。首先,发达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最大,因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充裕并且人均收入高,能够消费该种产品;其次,开发新产品要求靠近产品市场,有利于

厂商及时利用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及时地改进新产品;最后,能够提供及时优质的维修等服务。不同于技术差距贸易理论强调模仿时滞,国际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强调的是新产品的标准化过程。按照这些理论,工业最发达国家出口那些包含新的更高级技术的非标准化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包含旧技术的产品。

维农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以美国为例提出了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的4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是美国对某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新产品是创新的产物,由于创新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和技术力量,这只能由发达国家如美国等资本充裕和科技力量雄厚的国家进行,从而生产出创新产品,有垄断地位。

品,,也不需要支付因,因此在劳动成,产品价格低于从美国进口产品的价格。虽然其出口价格高于美国的出口价格,从而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美国产品竞争,但从美国的进口逐渐减少,于是仿制使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产生相应的萎缩。

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与美国产品进行竞争的时期。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种产品,美国垄断地位逐渐丧失,出口大幅度下降。因为其他国家生产新产品后打开了销路,取得了规模经济的效益,成本进一步下降,使其能在世界出口市场上与美国产品进行价格竞争,最终外国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代替了美国产品。

第四阶段是美国开始了进口竞争时期。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进口该种“不再是创新”的产品,开始从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因为随着其他发达国家出口的扩大,

新产品成本持续降低的数量超过向美国出口所需要的运费、关税和保险费用,他们的产品终于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出口出现停滞状态,从而新产品周期在美国即告结束。这时发展中国家很可能开始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生产这种产品,逐渐增加向发达国家的出口。

当四个阶段结束后,该产品的国际生产周期在仿制国依然继续进行,此时可能处于第二或者第三阶段,此后别的国家又可能开始新的仿制过

 张 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33

程,使得该产品在别国又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周期。

这种新产品的生产、出口在不同类型国家中的变化、传递(通常由美国传递到加拿大、西欧、日本,再由加拿大、西欧、日本传递到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和新加坡),然后再从新兴工业化国家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其情形有如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

1967年,贺尔什(S.Hirsch)根据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工业竞争力作了对比研究,从而进一步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动态化。他把世界各国分为3种类型:A类型国家,指以美国为首的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D类型国家,指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荷兰、瑞士、以色列等;L类型国家,指开始进入工业化但程度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土耳其等。贺尔什认为,A类型国家有能力生产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但是因A类型国家在资金、管理、国内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具有优势,所以在研制新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A市场广大,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二阶段的产品拥有相对优势,但是同,从而渐下降,进入第三阶段则会完全丧失,因此其优势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范围内新产品的开发。L类型国家有丰富的半熟练工人,其劳动力资源的丰富程度足以弥补其资本的相对稀缺,在这个基础上,L类型国家具有工艺定型、技术成熟、对技术要求较低的产品的生产优势,即拥有生产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第三阶段的产品的优势。对他们来说,这种已成熟的产品也比较容易出口到已经存在的市场中去,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出。

二、国际贸易新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国际贸易新理论代表人物克鲁格曼在其《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北-南贸易模型,这一模型对技术创新、技术转让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克鲁格曼的北-南贸易模型主要研究了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模式的决定。该模型假定每个国家只有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排除要素禀赋之间的差别,还同时假定所有产品以同样的成本函数进行生产。在两个国家都能生产的产品中,假定劳动生产率在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都是相同的,以至于北方国家生产新产品的特殊能力成为工资差别的惟一的源泉。

假定有两种产品:老产品和新产品。老产品是发达国家过去曾经生产过的产品,如今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生产的产品,也就是说南方和北方国家都可以生产它。新产品是新开发的产品,它们只在发达国家生产。所有产品不论是老产品还是新产品都被假定为处于供求均衡状态,每个个

θ1Πθ

人的效用函数被假定为:U={ci)};I=1……n,0

就生产而言,北-南贸易模型假定生产一个单位的任何产品需要投入一个单位的劳动力;假定所有产品都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利润最终为零;并推出如下公式:Pn=Wn和Ps=Ws。其中Wn和Ws是工资率,Pn和Ps分别代表在北方国

家和南方国家生产的任何一种产品的价格。

模型已经假定新产品只能在北方国家生产,因此,所有的新产品都在北方国家生产,而南方国家只能生产老产品。剩下的问题是,北方国家还生不生产老产品?回答是这取决于相对工资。如果WnΠWs=1,

北方国家将在老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竞争力;而若WnΠWs>1,则北方国家将分工专门生产新产品。

北-南贸易模型用下图描绘了对北方劳动力需求的两种方向,并说明了相对工资的决定。图形假定开始时WnΠWs>1,发达国家因此分工专门生产新产品,并且相对工资较低。对新产品需求的上升将会增加图中DE所表示的对北方劳动力的需求。在WnΠWs=1线上,北方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具有无限的弹性,原因在于北方劳动力和南方劳动力在老产品生产上可以完全替代。在图中,北方劳动力用OA表示,因此在均衡的条件下,WnΠWs>1,并且北方国家只生产新产品。

34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图1 技术变化与分工模式

  接着,北-南贸易模型分析了技术创新和技

术转让对新老产品存量的影响。技术创新是一个开发新产品的过程,而技术转让则是新产品转化为老产品的过程。北-南贸易模型假定这两个过程都是持续不间断的。并且假定技术创新的表现形式是增加新产品,技术创新的过程意味着n的增长,即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北-南贸易模比,也就是说,你知道越多,,率关系:n=in,即存在一个时差,:ns=tnn,该式表示一个平均的“仿造滞后”期,即南方国家学习如何生产一种新产品所需的时间段。新产品数量的变化率等于技术创新率和技术转让率之间的差,即:nN=in-tnn。

3

3

3

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适用

,、国际。以维农的产品生命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认为先进国(发达国家)与后起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及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发生及国际贸易模式。这些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知识资本存量丰富并首先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因而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会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发达国家不断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引进其成熟的技术并结合自身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克鲁格曼称之为“老产)。此时,国际贸易模式就是:以技术差距为基品”

础,贸易模式由连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引

北-南贸易模型指出,新产品数量的变化机制并不稳定,它会随着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而增长,但是产品存量的构成将会趋向于一种稳定的混合。也就是说,世界经济将会走向如下的动态均衡:一是相对工资固定不变,发达国家工资较高,其与发展中国家工资差别是创新率的增函数,是转让率的减函数;二是贸易结构不变,北方国家永远出口新产品并进口老产品,但实际进出口的产品会不断变化,每个产品先在北方国家生产并由其出口,然后随着技术向南方国家转让,该产业也转移到工资较低的国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代表人物克鲁格曼指出“: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案例研究会发现维农式的产品周期。”这样,国际贸易新理论以模型的形式阐明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在国际贸易决定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证实了维农

进)所决定。在这种模式下,世界被分为两种类型的国家:一种是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发达国家,一种是没有技术创新的发展中国家。每种产品在其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依次在这两种类型的国家生产并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技术因素引进到国际贸易理论当中,使比较利益学说由静态发展为动态,这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一个进步和丰富。从理论上讲,技术差距决定国际贸易模型,为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引进成熟技术,并结合本国其他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 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3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践

也验证了这一理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美两国的收音机制造厂商的经历为产品周期模型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然而,无论是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是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是都强调和突出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然而这些理论又都没有涉及如果单一的依赖技术引进,缺乏技术创新,这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技术创新加快等),这种技术变化的动态比较优势能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收益?在这种贸易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如何?

从表面上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从技术差距及动态转移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格局。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暗含了比较优势学说和资源禀赋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在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阶段,技术竞争、创新竞争开始让位于价格竞争时,,相对优势,。21,随着知识,我们应当看到,后起国家的这种传统的相对优势正在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人类经济发展,以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划分,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根本不同和革命性的进步,这首先体现在生产要素的不同上。传统的农业时代,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在17世纪末发生的工业大革命后,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此时构成经济发展物质基础的主要生产要素除了土地、劳动之外,还增加了以机器设备表现出来的资本。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资本、设备及稀缺的自然资源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知识将成为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它作为新时代的战略性资源所发挥的日益扩大的作用将推动社会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这些无形资产投入为主并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越来越起着核心的作用,产品价值的主要构成已经不再是有形要素的投入,而是智力和无形资产的投入。也就是说生产质量的提高,决定因

素是知识要素而不是能源、耕地,同时,劳动主体则是掌握知识的、具有人力资本的人。总之,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转向以知识和信息为主的智力资源,从以土地、资本、劳动力为主的生产要素转向以知识智力为主的生产要素。

随着生产要素构成内容的变化,国际贸易竞争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基础之上的,谁拥有更多更好的自然资源和更多的资本,谁就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这里,竞争的焦点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品品种及其质量,区位优势,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乃的,而知识的无国界性和无限供应性以及非独占性这三个特点又决定了知识经济必然是一种全球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各种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而是各种知识活动的结果,竞争的环节已经从生产阶段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乃至基础研究阶段,从有形产品竞争到无形产品竞争,从产品过度到技术,也就是说国家或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其研究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包括国家层次和企业层次上的竞争,并且各国竞争的战线明显前移。这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

企业之间已经不在仅仅局限在产品的成本和服务上,更多地体现在国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上面。因此,创造知识的速度以及利用技术创新的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后起国家可以发挥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然而,应当指出的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国际竞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1)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日益减少。当今国际贸易的目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互通有无了,而是尽可能的占领国际市场,以获

36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得更大的对外贸易利益。为此国际生产也越来越倾向于以需求为导向。而从需求结构来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日趋饱和,国际消费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结构已经向更高层次转变。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创新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因此,这类产品出口面对的只能是日益缩小的国际市场和不断下降的市场价格。(2)劳动密集型市场相对饱和、需求弹性小、附加值低,单一地依赖于这类产品的出口,就有可能出现“贫困的增长”。此外市场的饱和和集中,还容易是这种产品的出口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3)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也使得这些产品的出口受到诸多贸易壁垒的限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越来越有限,从而使建立在劳动力资源优势基础上的贸易模式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从属和被动的不利地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多取决于能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造和传播能力。很明显,活跃的国家是研发活动高的国家进的新要求础,。大量的国际经

验表明,那些竞争力强的国家是那些能够实施一种有助于推动技术创造和传播的政策的国家。以技术创新为目标的促进战略有助于保证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和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由其技术的创造和传播速度决定。技术提供了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因此,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后起国家引进技术并结合本国的低劳动力成本进行生产的贸易战略,在国际竞争中并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

总之,以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代表的技术差距贸易模型,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其理论和实践的适用性也需要重新认识。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应该根据变化了的经济环境,

调整自己的技术和贸易发展战略。

:

OtherInfluenceonTheCommodityT].ofPoliticalEconomy,1956,(4).

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ProdutCycle[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May,1966,(5).

[3]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黄胜强,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郭水文)


相关内容

  • 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管理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危机及对策分析 [摘要] 企业的成长如同生物体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生命周期包括如下四个阶段: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其中得到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危机.企业一旦遭遇危机若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下降 ...
  •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新贸易理论.
    关于新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 经济与管理系 国际贸易0803 蒋丽2008012211 摘要:8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致力于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和相异产品等概念及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 ...
  • PMP第五版100个知识点
    100个知识点 1. 一个项目在启动阶段会进行量级估算,准确范围是-50至100%.2000版的量级估算准 确度为:-25%到+75%. 参考:PMBOK2004 P161 CH P137 7.1 成本估算. 2. 质量控制通常先于范围确认 ...
  • 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
    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迫于公众.法律和环境标准的压力,企业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必须关注环境问题.所以,绿色食品.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随之应运而生.本文将从研究戴尔供应 ...
  • 软件度量的方法体系
    软件度量的方法体系时间:2010-07-16 10:5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我要投稿 项目度量 项目度量是针对软件开发项目的特定度量,目的在于度量项目规模.项目成本.项目进度.顾客满意度等,辅助项目管理进行项目控制. 规模度量 软 ...
  • 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
    研究生培养 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 与常见问题 王 琪 摘要:论述了撰写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说明了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指出了文献综述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同时简要说明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文献综述撰写步骤常见问题 作者简介:王琪 ...
  • 个人理财的理论基础与主要应用
    [探索带]Exploration Zone 2013年第3期(总第417期)上 个人理财的理论基础与主要应用 李 旭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成都610074) 摘 要:个人理财是在对个人资产.负债.收支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种 ...
  • [市场营销学]考试大纲
    <市场营销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市场营销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企业管理和经营人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必须有的市场综合分析和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该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考试的专业 ...
  • 20**年高级项目管理师复习题
    高级项目管理师1-基础知识 高级项目管理师复习题 一.项目启动: 1.项目:受时间.费用和质量资源约束 大型项目:战略目标 相关项目和子项目 项目组合:控制.协调和整体最优效果 2.项目管理的目的:项目组合值最大 复杂项目管理:选择 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