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 - 范文中心

最新20**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

04/08

一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课程标准》对本学段(1—3年级)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行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事物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识图、做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不紊的思考。

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展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3年级)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1) 能认、读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

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

(4)能说出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

简单的换算。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角、锐角、钝角。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

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

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统计与概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活动中 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恰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发生性作出描述,并同同伴交换想法。

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

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算

钟面的认识。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

5、认识钟面。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 册 备 课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具、学具准备:

1 计数器;2 数位表;3 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 4 百数图; 5 人民币图;6 钟面;7 口算练习卡片; 8 口算加、减法练习表。

课时安排:

一 认识图形(4课时)

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 分类整理(2课时)

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摆一摆(3课时)

五 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七 找规律(4课时)

九 总复习(5课时)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 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深钻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 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各项能力。

3 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及各种有趣的形式,使学生喜欢数学,从而努力学好数学。

4 做好优、差生的辅导工作。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

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

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

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

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

和区分这些图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

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

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

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

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

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

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

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

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加、减法的关系, 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

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

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

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

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

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

多样性。

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

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

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

要性。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

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

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

趣的排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

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

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

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

法。

4、结合具体事物, 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

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

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

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

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

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

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

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

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

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

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

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

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

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

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

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

算意识。

第七单元 找规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

的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

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 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 t t p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拼一拼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

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

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 t t p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三课时: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 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 长方形有四条边 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 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 正方形有四条边 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9十( ) =12 9十( ) =13

9十( ) =14 9十( ) =15

9十( ) =16 9十( )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 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 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 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 =15 (2)9+( ) =18

15-9=( ) 18-9=( )

(3)9+( ) =14 (4)9+( )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 ,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9十( ) =16 8十( ) =13

9十( ) =15 8十( )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 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6十( ) =12 8十( ) =13

5十( ) =11 7十( ) =14

9十( ) =16 6十( )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 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 —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 ”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 ”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3十( ) =12 5十( ) =13

2十( ) =11 5十( ) =14

4十( ) =12 4十( )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八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一)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 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ww 绿w 色.l 圃s 中p 小j 学y 教.c 育o 网m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电子白板环境下优质课堂中计算、应用题、几何知识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教案 16-7 13-9 17-8 2.比多少。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十一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电子白板环境下优质课堂中计算、应用题、几何知识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教案


相关内容

  •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详细)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 ...
  •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5篇)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5篇)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5篇) ------采众家之长,促资源共享 樱桃园中心小学 王艳丽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 学质量.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 ...
  • 五年级数学摸球游戏可能性的大小PPT课件
    youshaha 分享于2013-10-05 21:55 --可能性的大小.盒子里有5个红球: (一定)可能摸出红球. 一定不 ( )可能摸.. 文档格式: .ppt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文档标签: PP ...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实数0,0.3, 2,21,,374,0.1010010001--中,无理数有( ) A.2个 B.3个 C. 4个 D.5个 2 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
  • 20XX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9的平方根是( ) A .±3 B .3 C .﹣3 D . 2.不等式2x ﹣4<0的解集是( ) A .x <2 B.x ...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讲课时间:2013年5月8日上午10:00--10:40 东华小学第二节五年级一班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重 ...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_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姓名-------------------------,学号--------------------,等级------------------------ 一.填空: 1.把3.6×1.5=1.8×3改写成比例 ...
  • 20XX年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测控第十九章综合训练题.doc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 1.如图中的图象(折线ABCDE )描述了一汽车在某一直线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 (千米)和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千米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 ...
  • 三年级数学下册 口算除法教案 人教版
    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一) 使大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二) 培养大家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