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黄州诗词创作中的"心隐"情结 - 范文中心

论苏轼黄州诗词创作中的"心隐"情结

08/20

第3 2卷 第 2期  21 0 1年 4月 大连大学掌报  Vol32 N O.  _   2J OURNAL 0F DAL AN      I UNI VERS TY  IAp .2 1   r 0 1论苏轼 黄州诗 词创作 中的 “ 隐 "情结  心孙 惠芳 ( 大连 大学 文 学院,辽 宁 大连 1 6 2 ) 1 6 2 摘要 :苏轼经 “ 台诗 案”被贬黄州 ,其政治处境、物质 生活、精神 面貌 皆处于空前惨淡状态。 在此期间,苏轼  乌主观上选择 “ 隐”的生存方式 ,冲破 “ 心 隐”与 “ ”的二元对 立,在 随遇 而安、随缘 自适的创作 心态 中开创 了黄  仕 州诗词 恬淡、清 空的艺术境界 ,具有至 高的 审美价值。  关键词 :苏轼;黄州诗词;“ 心隐”情结  中图分类号:I0 . 27   2收 稿 日期 : 2 1 —02   0 0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52 1)2 0 5 4 0829 (0 1 — 5    00 0作 者简介:孙慧芳(971 18- ,女,大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古代文 学研究。  对 于 “ 隐 ”概 念 , 笔 者 在 此 须 作 界 定。“ ” 心 心  开始 就 是 社会 的产 物 ,而 且只 要人 们 还 存 在 着 ,它  就 仍 然 是 这种 产 物。  作 为创 作 主体 的苏轼 ,其 作  ”[ ]品必 然 不 自觉 地 打 上 时代 的 烙 印 ,透 射 着 生 命 主 体  特 殊 的人 生历程 。   ( )“ 案 ”经历 :“ 隐 ”情 结 的先声  一 诗 心本 意 指 生 理 器 官 ( 脏 )和 人 思 想、 感 情 活动 “ 心 器  官” ,本文 主 要指 后 一种 “ ”的功 能与 意 义 ;“ ” 心 隐  意为 :隐藏 的 ,潜伏 的、 藏在深 处 的。在 中 国传统 文 化 中,“ ”历来 与 “ ”相对 ,意 指 “ 隐 仕 隐居 ” ,即 由  于对 统治 者不 满或 者厌 世而 居 于僻地 ,不 出仕 。[结    ]“ 去年 御史 府 ,举 动 触 四壁 。 幽 幽 百 尺 井 ,仰  天 无 一席 。 隔墙 闻歌 呼 , 自恨计 之 失。 留诗不 忍 写 ,  苦 泪 渍 纸 笔 ”( 晓 至 巴河 口迎 子 由》 。 这 是 苏轼 回  《 )合苏轼黄州经历,笔者认为,“ 隐”即精神领域的  心超 越 ,指创 作 主 体在 精 神 领 域 内通 过 生 命 主 体 淡 化 超 越 其 生 命 客 体 本 能 的 物 质 需 求 ,追 寻 灵 魂 深 处 的 忆 “ 台 诗 案 ”被 拘 御 史 台 狱 的艰 难 处 境 :狭 小、 乌   黑 暗 的牢 房 , 死 亡 步 步 紧逼 ,身 心 的痛 楚、 生命 的  悲 戚 以及 手 足 亲 情 的眷 恋 ,都 化 作 凄苦 清 泪而 沾 满  纸 笔。“ 处青 山可埋 骨 ,他 时夜 雨 独伤 神 ”( 予 以  是 《 事 系 御 史 台狱 … …》 其 一 ) 梦 绕 云 山心 似 鹿 ,魂  、“精 神慰 藉 ,从而 达 到 “ 以物 喜 ,不 以 己悲 ”[,于  不 2 ]外 界动 荡 复 杂 境 遇 中寻 求 独 立、 平 和 、 稳 定 的 主 观 生 命存 在 的方式 。   苏 轼 于 元 丰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八 日 出御 史 台 狱 ,   以 团练 副 使 身 份 被 贬 黄 州 ,至 元 丰 七 年 四月 改迁 汝 州 , 共 在 黄 州 生 活4 余 。 对 于 黄 州 贬 谪 生 活 , 苏  年飞汤火命如鸡 ”( 同上其二) ,生命将尽之 际,诗人 萦 绕 于 心 的不 再 是 其执 着 的壮 志 伟 业 ,而 是 对 亲 人  深 深 的 愧 疚 和 对 生 命 深 切 的 悲 哀。“ 日归 期 恰 及  百 春 ,余 年 乐事 最 关 身 ”( 十 二 月 二 十 八 日,蒙 恩 责  《 授 检 校水 部 员 外 郎 …… 》其 一 ) 平 生 文字 为 吾 累 , 、“  此 去 声 明不 厌低 。 塞 上 纵 归 他 日马 ,城 东 不 斗 少 年 轼 在 《自题 金 山画 像 》 中 说 “ 问汝 平 生 功 业 ,黄 州  惠 州 儋 州 ” ['苏 辙 也 在 《 坡 先 生 墓 志 铭 》 中记  3 ] 东 载 :“ 轼 )既而谪 居 于黄 ,杜 门深 居 ,驰 骋 翰墨 ,其  ( 文 一变 ,如 川之 方 至 , 而辙 瞠 然 不 能及 矣。  可 以  ”f 】 看 出,纵 使 “ ( )之 于文 ,得之 于 天 ” 公 轼 ,但 真 正  使 苏 轼 卓 尔 不 群 的 是 白黄 州 开始 的创 作 实 践 。而 纵  观 苏轼 此 期 创作 ,其所 投 射 的深 深 的 “ 隐 ”情 结 , 心  是其 作 品 “ 如川之 方 至 ”的深 层原 因。  一鸡 ”( 同上 其 二 ) ,此 时 的苏 轼 不 再 透 露 出豪 迈 与 自   信 的 “ 挽 雕 弓如 满 月 ,西 北 望 ,射 天 狼 ”( 江 城  会 《 子. 州 出猎》 密 )的淑 世 情 怀 , 而 是 寻 求 “ 邦 疑 可  此老,修 竹带泉 石”( 晓至 巴河 口迎 子 由》 《 )的 自由   之 境,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地探求 生命 的真谛。于 是 ,苏 轼 在 经 历 深 刻 的 死 亡 体 验之 后 ,其 生 命 客 体  所 产 生 的 朴素 的本 能 反应 便 成 为 其 “ 隐 ”情 结 的  心先声。  、“ 心隐 ”情结 的缘起 “ 隐 ”作 为一 种 主观 的 生命 存 在 方 式 ,根 植  心 于创 作 主体 所 依 附 的客观 环 境 。马 克 思说 :“ 意识 ~ 5  6大连大学掌报 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第3 2卷 ( )惨 淡 处境 :“ 二 心隐 ”情 结 的直接 动 力  死里 逃 生 ,被 贬 黄 州 ,“ 州 安置 ” 以谪 官 被  本 ,“ ‘ 责授 ’ 为检 校 水部 员外 郎, 尚书 省六 部 内 ,郎 中之 下 置 员 外 郎 ,那 是 一 十 九 品 官 阶 中最 低 的 一 级 ;职 由苏 辙 记 述 可 知 ,苏 轼 对 儒 释 道 三 家 思 想 有 着  独 特 的 审 视 与 深 刻 的 认 知 。 其 贬 居 黄 州 ,“ 人 无  幽 事 不 出 门,偶 逐 东风 转 良夜 ”( 定 惠 院寓 居 月 夜 偶  《出》 、“ 门谢 客 对妻 子 ,倒 冠落 佩 从嘲 骂 ”( 定 惠  ) 闭 《名 虽 是 黄 州 团练 副 使 ,应 该是 佐 理 该 州 兵 役 事 物 的  小 官 , 然 而 附有 规 定 : ‘ 得 签 书 公 事 ’ 不 ,所 以也 只 是一个空衔而 已。 。 ”[这是苏轼谪居黄州真实 的政治  ]处 境。  院寓居 月 夜偶 出》 )的离 群 索居 的现 实 境 况 ,迫 使 苏  轼 寻 求 一 条 销 蚀 寂 寞 与 惆 怅 的解 脱 之 道 。 故 而 , 佛  老 哲 学 便 成 为 苏 轼 意 识 领 域 内的 一 种积 极主 动 的 自  觉 选择 。  在 物 质 生 活 上 苏 轼 也 经 历 着 空 前 的惨 淡 。 苏轼 《 寒食 雨 二 首 》 其 二描 写 到 :“ 江 欲 入 户 ,雨 势 来  春不 已。 小 屋 如 渔 舟 ,漾 漾 水 云里 。 空 庖 煮 寒 菜 ,破  灶 烧 湿 苇。 ”此 时苏轼 携 家 眷住 在 回车 院临 皋 亭 ,其 综 上 观 之 , 隘 的 客 观 处 境 对 创 作 主 体 形 成 禁  迫 锢 , 主体 在 追求 自由中与 现 实束 缚 发生 碰 撞 , 而 产  而 从亭临江,潮湿不堪 ,小屋像渔舟一样笼罩在漾漾水 汽 中。 诗 中作 者 将 “ ” 灶 ” 菜 ” 苇 ”这 些  庖 、“ 、“ 、“与生 计相 关 的物 象 , 附在 “ ” 破 ” 寒 ” 湿 ” 空 、“ 、“ 、“  生一种超越生命客体 的积极情愫, 使主体在探索 自我 生命 价 值 中趋 向一种 新 定 位 , 这使 “ 隐 ”成 为 苏 轼  心 在 特 定 文化背 景 与身世 经 历 中的主 观 必然选 择 。  这 类 衰颓 破 败 词 语 之 后 ,把 其 当 时生 存 景 况 的恶 劣  状 况 表 现 得 入 木 三 分 ,让 人 心 生 悲悯 ,苏 轼 窘 迫 的 生活 境况 也 使人 一 目了然。  二、“ 心隐 ”情结 的表现 时 空 转 换 往 往 会 使 人 改变 对 痛 苦 的记 忆 ,超 越 原 有 的痛 苦 体 验 ,重 新 获 得 生存 的 乐 趣 。黄 州4 , 年  在 精 神 领 域 , 困窘 不 堪 的客 观 处 境 所 带 来 的现  实 压迫 时 时折 磨着 苏轼 。在其 《 寓居 定 惠 院之东 ,杂  花 满 山 ,有 海 棠 一 株 , 土 人 不 知 贵 也 》诗 中刻 画 了  自己初 到黄 州 的情 感 变 化 过程 ,作 者 由物 及 人 ,联  系 身 世 ,顿 生 “ 同是天 涯 沦落 人 ,相 逢 何必 曾相 识 ”  [ 的离 落 之 悲。 无 法 摆 脱 的 悲 惨 境 遇 以及 由此 产 生  7 ]苏 轼 通 过 精 神 心 理 的 疏 导 与 主 观 形 态 的 选 择 , 使 得 “ 诗案”造成 的悸怖 与惶 惑渐渐 冲淡,既而修筑 雪 堂 、 躬 耕 东 坡 ,于 纯 朴 自然 的谪 居 生活 中获 得 了  “ 年辛 苦 真食 蓼 ,老境 安 闲 如啖蔗 ”( 次韵 前篇 》  少 《 )的解脱 之趣 。  的凄 凉 哀 伤 的感 情 基 调 ,成 为 苏 轼 黄 州 创 作 中难 以  突 破 的创 作 心 理。 而 苏 轼 天 性 豁 达 ,他 必 欲 如 此 情  感 体验 中寻 求 解 脱 ,这 便 是 “ 隐 ”情 结 的 直 接 动  心力。  ( )恬 淡之 中的随遇 而 安  一“ 荒 南野 际 , 守拙 归 园 田 ” 白陶 潜选 择 “ 开 , 复  得 返 自然 ” 在 自然 的 恬 淡 中 获 得 返 璞 归 真 的 生 活  、 乐趣 始 ,其 “ 使愿 无 违 ” 的桃 花 源 式 的 归 隐 生 活  但 成 为 文人 的 心 灵 安顿 之 所 ,其 于 诗 心 妙 笔 所 勾 勒 的  如梦 如 幻 的精 神 寄托 渐使 困顿 失意 者 得 以灵 魂慰 藉 。   元丰 四年 ,苏轼 开始 躬耕 东坡 ,在 “ 晨兴 理 荒秽 ,带  月 荷 锄 归 ” 的体 能 消耗 中 ,也 如 陶 潜 般 享 受 着 “ 此  中有 真 意 ,欲 辨 已忘 言 ”[的平 凡生 活 ,并于 这份 质    】 朴之 美 中寻 得 了暂 时安 宁。如 《 临江仙 . 归临皋 》  夜 :夜饮 东坡 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 息 已雷鸣。敲 门都 不应 ,倚仗 听江声。   长恨此 ( )文化 交融 :“ 隐 ”情 结 的主 观选 择  三 心在 文 化 领 域 , 北宋 时 期 儒 释 道 文 化 交 融 现 象 有  了持 续发 展 与创 新。道 家思想 中崇 尚 自然 ,追求 “ 无 己” 无 功 ” 无 名 ” 、“ 、“ ,超 越世 俗、 回归本 真 的 生存  理 想 , 以及 佛 家 清 心 寡 欲 、 清 空 出世 的 生 存 哲 学 ,   作 为 儒 家 文 化 的 修 补 而 水 到 渠 成 地 成 为黄 州 时 期 的  苏 轼得 以栖 居 的精神 家 园。 苏 辙 《 坡先 生 墓志 铭 》 东  写道 :  少与辙 皆师先君 ,初好 贾谊、 陆贽书,论 古 今 治 乱 , 不 为 空 言 。 既 而读 ( 子 》 喟 然叹 息  ( 庄 ,身非我有 ,何 时忘却营营!夜 阑风静 舟从此逝 ,江 海寄余生。  纹平。 小  日: ‘ 吾昔有 见 于 中, 口未 能言 ,今 见  庄 子 ,   得吾 心矣。 ’乃 出 中庸论    ,其言微 妙, 皆古人  所 未喻。 尝谓辙 日: ‘ 视今 世 学者,独子 可与  吾 我 上下耳。 既 而谪 居于黄 ,杜 门深居 ,驰骋 翰  ’墨 , 其 文 一 变 , 如 川 之 方 至 , 而 辙 瞠 然 不 能 及 对 于 这 首词 ,叶梦 得 《 暑 录 话 》卷 上载 :“ 瞻 与  避 子 数 客 饮 江 上 ,夜 归,江 面 际 天 , 风 露 浩 然 ,有 当其  意 ,乃 作 歌 辞 ,所 谓 ‘ 阑风 静 毂 纹 平。 小舟 从 此  夜逝 ,江海 寄 余生 ’者 ,与 客大 歌数 过 而散 。翌 日喧传 矣。后 读释 氏书,深悟 实相 ,参之孔、老 ,博辩 子 瞻 夜 作 此 词 ,挂 冠 服 江 边 ,孥 舟 长 啸 去 矣。 郡 守 第 2期 孙 惠 芳 :论 苏 轼 黄 州 诗 词 创 作 中 的 “ 隐 " 情 结    5  7徐 君 猷 闻之 ,惊且 惧 ,以为 舟 失 罪人 , 急命 驾 往谒 ,  则子 瞻 鼻 酐 如雷 ,犹 未 兴也。 。 见 ,尽 管 “ 我  ”[可 ] 非式 中 ,创 作 主 体 无 一例 外 地 通 过 淡 化 客 体 的本 能 需  求 而最 终达 到 主 体 灵 魂 的释 然 。最 后 , 两 首 词在 创 有 ”的 身 体 限制 着 苏 轼 的行 动 范 围, 使其 不得 “ 孥  舟 长 啸 ”而 去 ,寻 求真 正 的归 隐 ,然而 从 困卧江 边 ,   鼾 声 如 雷 的痴 醉 中不 难 看 出, 苏轼 其 心 早 已 “ 一  纵 苇之所 如 ,凌 万 顷之 茫 然 ” ,去 寻找 一 片无拘 无 束 的 心灵 安放 之所 了。   ( )清 空 之境 的 随缘 自适  二作 主 体 所 营 造 的 意 境 中 ,无 论 是 第 一 首 雨 洗 山林 、   斜 阳高 照 的 明丽 澄 澈 ,还 是第 二 首 朗空 皎月、 碧 草  如 茵 的空 灵 虚 静 ,主 体 都 于 自然 境 界 中获 得 了 “ 也  无 风 雨 也 无 晴 ” 的超 然 之 感。 真 是 “ 怀 浩 气 ,超  意然 乎尘 垢之 外 ” [ ] 。 1  1无 论 “ 者 乐 水 ,仁 者 乐 山” 的 儒 家 哲 学 ,还  知 是 “ 法 自然 ”的道 家 思想 ,亦 或是 “ 山一水 一 净  道 一 土 ”f] 1 的佛 家 机妙 ,在 对 待 自然 的态 度 上 都 保 持 了 0  一三、“ 心隐 ”情结 的羁绊 苏 轼 黄 州 创 作 尽 管 表 现 出浓 郁 的 隐 逸 情 结 ,但  终 其 一 生 却 从 未有 过 真 正 的归 隐。 他 尽 管 可 以隐 藏  淡 化 生命 客 体 的物 质 本 能 需 求 ,获 得 不 依 附生 命 客  体 的 主观 存 在状 态 ,然 而 作 为儒 者 的淑 世 情 怀 时 时  牵 引着他 ,使他 不得 随心 所欲 、幻化 虚无 。 因此 ,苏  轼 黄 州创 作 中表 现 出的 “ 隐 ” 心 ,不 是彻 底 的、 无 所  依恃 的 “ 隐 ” 这种 情 结在 《 归 。 念奴 娇 . 壁怀 古 》与  赤 《 浣溪 沙 . 里风 涛不 记苏 》 中表 现 得较 为鲜 明 ,试 引  万后词 如下 :  万里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 致 的 敬 畏 与钟 爱。 这 是 人类 与 自然 心 心 相 印 的和 律。这种和律透射在苏轼黄州时期 的精神领域,则 表 现 为 “ 地 与 我 并 生 ,而 万物 与 我 为 一 ” 的情 景  天 合 一、 浑然 无 间 的创作 心态 。   黄 州 时 期 ,苏 轼 不 再 以文 人 自居 ,而 是 混 迹 渔  樵 ,俨 然 东 坡 野 老 。在 日出而 作 、 日落 而 息 的生 活  状 态 中 ,苏 轼 获 得 了身 与 心 的超 脱 ,将 这 份 随 缘 自   适 的潇 洒 于 所 营 造 的 清 空 之 境 中 显 露无 疑 。 且 看 作  者 黄州 时 的两 首词 作 :  莫听穿林 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 雨任平生。  瑟处 ,归去 ,也无风 雨也无 晴。  一 一  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 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料峭春 两 首 词 中 ,无 论是 感怀 历 史、 报 国无 门的悲伤 ,  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 照却相 迎。 回首向来萧 还 是 “ 令 人饱 我愁 无 ” 的欣 喜 ,牵 动 创 作 主 体 情  但 感 的 都 是 呼之 欲 出 的 “ ” 即 忧 国忧 民 的 济 世 情  仁 ,怀 。 虽 然 作 者 能 以 “ 生如 梦 ”聊 以 自慰 ,但 经 世  人定风波. 沙湖道中遇 雨》  野照 弥弥浅浪 ,横 空隐隐层 霄。 障泥未解玉  骢骄 ,我欲 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叫 济 民 的 人 生 理 想 不 得 实 现 的痛 苦 “ 农 夫 之 去 草 , 若   旋 去旋 生 ” ,终使 作者 不 能得 到永恒 的安 宁。  再 如作 于元 丰七 年春 的 《 满庭 芳 》  :归去 来兮 ,吾 归何 处 ?万里 家在 岷 峨。 百 踏 碎琼瑶。解鞍一 一枕绿杨桥 ,杜 宇一声春 晓。   西江月. 春夜行蕲 水中 首 先 ,从 题 中 小序 可 知 ,两 首 词 均 记 录 的是 生  活琐 事 , 即道 中遇雨 和 醉 酒 失家 的个 体 经 历。 其 次 ,  年强半 ,来 日苦 无多。坐见 黄 州再 闰,儿童尽、   楚语 吴歌。 山 中友 ,鸡豚 社 酒 ,相 劝 老 东坡。   云何 ? 当此去 ,人生底事 ,来往如梭。待 闲看秋 从创 作主体的应对方式看,第 一首在渲染客观环境 时制 造 了 一对 矛 盾 :即 客观 的 滂 沱 雨势 与主 体 的从 容 徐 行 ,并 以主 体 的 “ 然 不 觉 ”化 解 了 矛 盾。 作  浑风,洛水清波。好在 堂前 细柳 ,应念 我,莫剪柔 柯。 仍传语 ,江南父老 ,时与晒渔蓑 。  者置 “ 穿林 打 叶 ” 料 峭春 风 ”的客 观 环境 于 不 顾 , 、“  却 以 “ 听 ” 吟 啸 ” 徐 行 ”这 些 与 本 能 反 应 相  莫 、“ 、“ 悖 的淡 定 潇 洒 的主 体 行 为 ,使 令 人 尴 尬 的客 体 环 境 从此 词题 序 “ 将去 黄移 汝 ”可 知 ,这 是苏轼 接  余 诏 令 离 黄 州 迁 汝 州 时所 作。 苏 轼 开 篇 引 用 陶潜 《 归 去 来 兮 辞》 首 句 表 达 心 灵 深 处 对 归 隐 生 活 的渴 望。  屈从于主体 的任时而动,从而 凸显 了超越生命客体 后 主 体 人 格 的高 大 与 无 畏。 第 二 首 于 静 谧 空 灵 的画  境 中也 同样 设 置 了一 组 矛 盾。 作 者 夜 眠 芳 草 时值 春  季,而临水野 宿显然 会造成 身体寒冷 的感 官体验,  继 而 “ 归何处 ” 吾 ,是疑 问,也是回答。家在蜀地 ,  万 里 之 遥 ,他 非 但 回不 去 ,还 要 转 徙 他 州 ,友 人 相  劝 终 老 东坡 ,而 面 对 诏令 ,他 惟 有无 可 奈何 的感 叹。   苏 轼贬 居黄 州 ,是政 治惩 罚 ,而 “ 隐”则是他 此 种  心然客体之不适终屈服于主体怡情悦性的任性之举 中,  实 现 了主、 客 体 的和 谐 一 致 。 在 这 些 矛盾 的 解 决 方 境遇 中生存哲学 的主观选择。客观地讲,苏轼 “ 心 隐 ”不 是 自觉 的 “ ” 隐 ,而 是 不 得不 隐 。 同时 ,从 苏 大连大学学报 第3 2卷 轼 主 导 思想 来 看 ,他 也 不 可 能 获 得 真 正 的归 隐 。 因  为 苏轼 一 生 深 受儒 家 积极 入 世 思想 影 响 ,“ 天 下之  先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成 为 他 人 生 的价 值 取 向   和 精 神 支 柱 ,无 论 他 身 处 何 种 悲 惨 处 境 , 都将 此 生  不 息 ,此 志 不 渝 。 正 如 苏 轼 在 《 毕 仲 举 二 首 》 中 答   所 说 :“ 世 之 君 子 ,所 谓 超 然 玄 悟 者 ,仆 不 识 也 。 若   往 时 陈述 古 好 论禅 , 自以 为至 矣 , 而 鄙 仆 所 言 为 浅  陋。 仆 尝 语 述 古 ,公 之 所 谈 ,譬 之 饮 食 龙 肉也 ,而  仆之 所 学 ,猪 肉也 ,猪 之 与 龙 ,则 有 间矣 , 然 公 终  日说 龙 肉,不如 仆之 食猪 肉实美 而 真饱 也。 l在 这  ”【] 2 “ 肉 ”与 “ 肉 ”的经 典 论 断 中 ,苏轼 表 明了 自己  龙 猪 的 态度 : 出入 佛 老 只 是 意 在 为 现 世 不 得 志 的 困顿 人  生 寻 求 一 处 惬 意 之 所 暂 时安 置。 所 以 ,苏 轼 可 以产 生终 老 黄 州之 念 ,可 以将 爱子 取 名为 “ ” 遁 ,但他 不  可 能彻 底做 到 不 问世 事 的 “ ” 隐 ,不 可 能悖 离 自己人 生价 值 的选 择。  典[ . M】 修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9 :10 . 1 8 55 9   [ 宋德全,等. 2 ] 四库全书精萃【 . M] 辽宁:大连 出版社, 9 : 1 3 9  1 8  4 .【 3 ]苏轼. 阁四库全书电子版:苏诗补注[D . 文渊 C ] 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9 (1. 1 91) 9  【 4 ]苏辙. 栾城后集: 卷【 . 第3 M] 陈宏天, 高秀芳, 点校. 北京:中  华书局, 9 0 1 7 1 9 :1 2 .  【 5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 M]/ 克思, 卷[ / -  ̄  恩 格 斯. 克 思 恩 格 斯 全 集 :第3 . 京 : 人 民 出版  马 卷 北社 .9 03 . 1 6 :4  【 6 ]李一冰. 苏东坡大传[ . M] 北京:九州出版社, 0 :19 2 6 5. 0   【 7 ]白居易. 中国古代名家诗文集: 白居易集:第1 M】 卷【 . 黑龙  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0 (1 5 . 2 58: 3 0 1   [ 邬 国 平. 魏 六 朝 诗 选[ _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8 ] 汉 M] 上社 , 0 (1:3035 2 511 1—1. 0  【 9 ]叶梦得. 避暑录话[ . MI 北京:商务印书馆, 3 :4 . 1 9 3 9   [ ]张 志 军. 南 禅 北:睿 智 通 天【 . 京:现 代 出 版  1 0 禅 M] 北社 ,0 47 2 0 :.  在 “ 去 来 兮 , 吾 归 何 处 ”( 满 庭 芳 . 去 来  归 《 归 兮 》 的 自问 ,与 “ 心 安 处 是 吾 乡 ”( 定 风 波 . ) 此 《 常 [1 游国恩,等. 1] 中国文学史:第3 M] 册[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 ,9 45 . 1 6 :8  羡人 间》 )的 自 中,苏轼展现给世人 的是其经过人  答生 大 风 大 浪 历练 之 后 ,一 颗 曾经 的凡 人 之 “ ”最  心 终 所 上 升 的境 界 !如 此 ,无 论 他 置 身 于 何 处 ,只 要 “ 安 ” 又 何 谓 “ ”与 “ 归 ” 心 , 归 不 ?而 “ 隐” 正  心 ,[ ]苏轼. 1 2 苏轼集:第4 M]/ 卷【 / 中国古代名家诗文集. 黑龙江:  黑龙江人 民出版社,0 5 6 2 2 0 :1 3 .  是 作 者 在 人 生 低 谷 中循 着 能使 自己 “ 安 ”的 征 途  心 所 做 的价 值 探 索 。 惟 有 这 种 探 索 , 创 作 主 体 发 掘 到  了潜 在 的 自我 ;也 惟 有 这 种 探 索 , 使 得 苏 轼 于 跌 宕 起 伏 的人 生 经 历 中 ,乐 观 旷达 ,风 雨 无 侵 , 最 终 成 导 师舒红 霞教 授点评 孙 惠 芳 同学 《 苏轼 黄州 诗词 创作 中的 ‘ 隐 ’情 结》 论 心   的论文立 意较新 ,提 出 “ 隐情结 ”的概念 不仅创 新,且 卜 心   分 契合苏轼 在黄州 时期 的心 理状态和 生存 方式,有一 定学术  研 究价值。 论文结构 严谨 ,能紧 密结合 苏轼黄 州时期 的生平  思 想和诗 词作 品,从苏轼 “ 隐 ”情 结的缘起、 表现特 征 以  心 及 现实客 观社会 对 “ 隐”情 结 的羁 绊三方 面作 了较 为深 入  心 的探讨 ,既有具体 客观 的分 析,又有 一定 的理论深度 。语 言 就 了其萧散 自然的人生境界。  参 考 文献 :  … 中国社会科学 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 室. 现代汉语词 表 述准 确练 达 ,资料 引用丰 富 ,已达 到学 术论文 发 表水  。  故特此 向学报推荐该篇论文 ,望编辑采用为 盼!  On t e “ f c a   e l s ’  h O i i lR c u e ’Co pl x o     m e   fSu Shi   ua g Zho   e r   ’ H S n   u Po t ySUN  Huif ng —a  (ol e f u n i , a a  nvri , l n162 , h a C l g    ma ie D l nU i s yDa a 16 2 C i ) e oH ts i e t i n  A bs r c : u S i sb n s e  oHu n   h u b c u eo W u a  o m  a e .Hi  oiia  iu to m a e  t a t S   h  wa   a ih d t   a g Z o   e a s   f“ ti e c s” p sp l c l t a in. t — t sr li  n   n a u lo   r l t     i l t t. r gt i p r d S   h h s u jcieyt e i   f a d me tl t kweeal i i ads   a e Du i  hs ei , uS i o es be t l h   a le o o — me n ma s n   o c vl esy eo Of ca  cu e .He b o et r u h t eb n r   p o iin o r cu e a d “ f ca” c e t d a i —t l  f“ f ilRe l s ” f i   r k   h o g  h   i a y o p sto   f“e l s ” n o il . r a e     it a q i, m p y a ts i  t t  n Hu n   o   e r , i h p s e s d s p e e a s h tc v l e r n u l e t   r itc s a e i   a g Zh u Po t y wh c   o s s e   u r m   e t e i  a u .  Ke   y wor s S   h ; d : u S i Hu n   h u P e r ;“ fca  cu e Co a g Z o   o ty Of ilRe l s ” i mp e   lx


相关内容

  • 苏轼词中的禅宗思想及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 .................................................................................................................. ...
  •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审核: 编写:胡雪平 时间:2013.11.26 使用:高一( )班 第_____组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重点) 2.了 ...
  • 中日韩赤壁之游
    曾枣庄:中日韩赤壁之游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www.hubei.gov.cn2010年10月27日来源: 赤壁何须问出处--中日韩赤壁之游 内容提要:苏轼明明黄冈赤壁未必是是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真正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湖北蒲圻县.但苏轼 ...
  • [从苏轼到苏东坡]
    从苏轼到苏东坡 --浅谈苏轼在黄州的蜕变与坚守 虞城县春来高中 代昆鹏 摘要:乌台诗案是苏轼平生第一次最大的挫折,但他却在晚年诗作中这样肯定被贬之地黄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他在黄州完成了身份上最重要的 ...
  • 旷世奇才的魅力人生
    旷世奇才的魅力人生 --走进苏轼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猜谜游戏,看看哪个同学能快速地猜出来.请看谜面: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猜三个文人)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三颗明星, ...
  • 乌台诗案与苏东坡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 文/ 董敬民 公元1079年,北宋王朝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久负盛名的文坛巨子苏东坡被捕入狱103天后被贬黄州,受其牵连,29位大臣名士遭到惩处:驸马王诜因事先泄密被削除一切官爵:王巩被发配西北:苏辙上本求情而被降 ...
  • 有哪些古诗词能唱成歌啊
    有哪些古诗词能唱成歌啊? jgkuhjk 11级 分类: 文化/艺术 被浏览1873次 2013.04.17 就比如说苏轼的<水调歌头> 能唱,在百度上搜得到就OK 谢了! bddnwxj 采纳率:44% 11级 2013.04 ...
  • 赤壁赋活动单(学生版)
    <赤壁赋>课前预习单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及能力目标: (1) 浅易了解"赋"的有关特点:(2)了解苏轼的思想背景和<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3)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
  • 宋代诗词中的牡丹情结与文化解读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审美过程中,牡丹始终象征着尊贵.华丽.富贵.古人云:花本无言.古代诗人常借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牡丹由于其自身特殊的象征意义而深受广大文人喜爱.经过对<文渊四库全书>的检索发现,宋代诗词中歌咏牡丹的数量较 ...
  •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研究小组成员:包颖婷 朱佳雯 邱凯杰 薛睿健 孙锦辉 指导老师:凌志锋 1.初出茅庐 纵顾苏东坡的一生,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示了一幅绚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