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 范文中心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11/04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人工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雇主)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因为它的增长反映了企业(雇主)多支付了费用,它的减少说明少支付了费用。但是,费用的支出并不是单纯的支出问题,也不一定多支出就是坏事。只有将人工成本的花费与其产出进行比较,才能明了人工成本的支出是否合理。因此,必须对人工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预测预警。

在分析人工成本时,一般可用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与平均人工成本两个指标来分析。后者更能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水平。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分组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预测预警方法则主要有回归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和调研预测法。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工成本进行对比。

企业人工成本比较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1、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就是用企业自身的现在与过去比,看单位人工成本是上升还是下降。常用的对比指标有:实际到达数与计划对比;报告期与基期(可以是上月、上年、上年同期等)对比;本期水平与历史最好时期(或与某关键时期)对比。

对人工成本总额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一个企业、行业或一个国家人工成本总体情况和增减趋势。这种分析对于研究人工成本总体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对人工成本总额进行分析一般从人工成本增长相对数(增长率)来反映,也可通过人工成本总量增减的绝对值来反映。

人工成本增长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人工成本总额-1)×100%……公式(1)

人工成本增减绝对值=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人工成本总额……公式(2)

例如,某企业1990年共支付人工成本100万元,1989年支付人工成本80万元,则该企业1990年比1989年多支付人工成本20万元(100—80),人工成本的增长率为25%(100/80×100%—100%)。

对平均人工成本的纵向对比分析与人工成本总额分析方法基本一致,即计算平均人工成本指数和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绝对值。

2、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就是与本行业同类企业比较看单位人工成本是高还是低,包括本单位水平与相邻单位(或本行业、本地区、国外同类型单位)对比,本单位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等。横向对比的是企业平均人工成本,这种 对比主要是在同类企业之间或同行业企业之间进行,目的在于反映本企业人工成本在同类单位中的水平及其产品竞争力的强弱。

横向对比的方法之一是计算强度相对数,即本企业平均人工成本与同类企业人工成本(平均水平,最高水平或最低水平)相比的倍数或成数,籍以了解本企业平均人工成本在同类企业中的相对地位。另一种方法是对所有同类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组成的数列进行分析,看一看本企业人工成本在该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所有企业人工成本的众数/中位数的差别。

企业人工成本的横向比较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一是价格变动的影响。有的企业可能因产品涨价原材料降价而受益,有的企业有可能因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而受损,价格会使利益在各类企业间进行了再分配;二是企业负担不平衡。有的企业税赋、工资、退休保险费等负担较重,有的企业则相对较轻;三是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措施不明确,有的企业计算比较严格,有的企业管理较松,“跑、冒、滴、漏”较严重。

在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恰当地选择对比标准。

选择对比标准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标准选择恰当,就可客观、明确、生动地把事物的状态描述、评价出来。用来对比的标准一般有五种:

A、目标标准:如计划目标、某项奋斗目标等。与目标标准比以研究某项目标实现的程度,要达到目标还

应作出多大努力或还需多长时间等。

B、时间标准:很多工作的标准是以时间确定的。如五年计划以五年的一个时间段、某项工作日期的确定(如重大会议召开日期、香港回归祖国的日期等)都可以成为对比的标准。通过对比可以了解某项任务完成程度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预定任务等。时间标准的对比可以是环基对比,也可以是定基对比。

C、空间标准:空间是与时间相对而言的。一个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都可称为空间,如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等都是一个空间。以上述各类空间作为对比的标准即是空间标准。空间标准的对比可以是总量指标的对比,也可以是平均指标的对比等。

②要掌握对比的几个基本原则

A、一致性原则。即用来对比的人工成本指标涵义必须一致;计算口径必须一致;时间限制必须一致;空间限制必须一致;计量单位必须一致等。

B、同等条件原则。如要对比两个企业的人工成本指标时,两企业生产的客观条件应基本一致。当然,我们说条件一致,也不是绝对的一致,尤其是主观努力也可以改变客观条件。

C、稳定性原则。即用于对比的对象要具有稳定性,其指标数值不能是起伏不定,脱离常规的。

(二)结构分析法

结构是指同一总体内各部分(某些组成单位)对总体之比而形成的比重或比例。总体内各组的总量与总体总量之比反映了总体的构成,用以说明总体构成的相对数,称为结构相对数。结构分析法是统计分组法的具体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比例关系或构成的分析方法。结构相对数的计算方法是:

结构相对数=(部分÷总体)×100%……公式(3)

结构分析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和比例,可以反映事物发展方向趋势或规律性,还可以分析内部各构成的依存制约情况及决定质变的数量界限等。除计算各结构所占的比例外,对于人工成本的各组成部分,可以分别计算出其在人工成本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同时,通过计算各组成部分所占份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分析各组成部分的此消彼长,反映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的合理程度。一定时期人工成本某组成部分(如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等)所占份额是这样计算的:

一定时期人工成本某组成部分所占比重=(该时期某组成部分数量÷同期人工成本总量)×100%……公式(4) 在计算出基期和报告期人工成本某组成部分所占份额后,就可以计算出该部分所占份额的增减情况,籍以反映人工成本中该部分在人工成本总量中重要程度的变化情况。计算公式为:

一定时期人工成本某组成部分所占份额增减(%)=报告期某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基期该部分所占比重……公式(5)

如,1990年某企业人工成本100万元,其中工资总额50万元,社会保险费用30万元,则工资总额占人工成本总量的50%(50/100×100%),社会保险费用占30%。而该企业1978年人工成本为20万元,其中工资为15万元,则1978年该企业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例为75%(15/20×100%)。这样工资总额在人工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就由1978年的75%下降到了1990年的50%,所占份额减少了25%(50%—75%)。

(三)因素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各种因素在起作用。人工成本的发展变化也同样是各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但主要的是职工人数和平均人工成本水平的影响。

在分析时,我们一般将职工人数视为数量因素;平均人工成本水平视为质量因素。

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平均人工成本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积,这样人工成本总额指数也就是平均人工成本指数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数之积。即:

L1÷L0=(C1÷C0)×(W1÷W0)=(W1C0÷W0C0)×(W1C1÷W1C0)……公式(6)

在公式(6)中,L1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

L0是指基期人工成本总额;

C1是指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

C0是指基期平均人工成本;

W1是指报告期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W0是指基期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这样,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为:W1C0/W0C0;影响绝对数为W1C0/W0C0

……公式(7)

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对人工成本总量的影响程度为:W1C1/W1C0;影响绝对数为:W1C1-W1C0……公式(8) 例如,A企业的资料如下表所示:

基期

报告期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

100

200

平均人工成本(万元)

0.8

0.9

人工成本总额(万元)

80

180

因此,A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增长180/80×100%-1=125%,平均人工成本增长0.9/0.8×100%-1=12.5%,从业人员人数增长200/100×100%-1=100%;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增长125%,其中由于从业人员人数增加而使人工成本增长200×0.8/(100×0.8) ×100%-1=100%,由于平均人工成本增加而使人工成本总额增长200×0.9/(200×0.8) ×100%-1=125%;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增加100万元(180-80),其中由于职工人数增加而使人工成本增加(200×0.8)-(100×0.8)=80万元,由于平均人工成本增加而使人工成本总额增加(200×0.9)-(200×0.8)=20万元。

对于多个企业的人工成本总额,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指数分析。

(四)分组分析法

这是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根据统计分组的目的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把一个总体中的所有总体单位按照一个或若干个标志划分为几个组部分,以便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在人工成本统计分析时,统计分组主要是对企业的分组:

1、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

2、按企业所属行业划分;

3、按企业的大中小型划分:大型;中型;小型。

(五)时间序列法

这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动态比较或叫纵向比较的方法。它通过列出一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数据,分析其趋势,找出其问题,研究其规律性。

进行时间数列比较时,由于对比的标准不同,有定基与环基之分。定基比较,即将某一年(或季、月、日)作为对比的固定基期,时间数列的其他各年(或季、月、日)的数据都以这一固定基期的数据作为对比标准(即作为分母)进行一一比较;环基比较,即将时间数列中的每一年(或季、月、日)依次作为基期,时间数列中的每一个数据逐个一一将前期的数据作为对比标准(即作为分母)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则分别为不同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量等。如要对某单位的企业平均人工成本情况进行分析,可列以下时间数列。见下表:

项目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平均人工成本(元)

5000

5400

9400

7300

9700

环比发展速度(%)

-

108.0

174.1

77.7

132.9

定基发展速度(%)

-

108.0

188.0

146.0

194.0

环比增长量(元)

-

400

4000

-2100

2400

定基增长量(元)

-

400

4400

2300

4700

环比增长速度(%)

-

8.0

74.1

-22.3

32.9

定基增长速度(%)

-

8.0

88.0

46.0

94.0

平均增长速度(%)

-

-

37.1

13.4

18.0

增长1%绝对值(元)

-50

54

94

73

(六)投入产出分析法

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将企业(雇主)所花费的人工成本与产出作比较,如与利润总额、增加值、销售收入、上缴利税、实现税利等相比较,用以说明人工成本的效益情况,即每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工成本产生出了多大的经济效益。比较的结果即为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为: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公式(9)

如某企业1989年人工成本总量为1000万元,利润总额为1500万元,则该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为:1500万元/1000万元=1.5,即每投入1元人民币人工成本产生1.5元的利润。

企业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实际上都是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只不过其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而已。企业劳动分配率就是在企业增加值中,有多大比例是用于人工成本的。企业人事费用率则是指销售收入中人工成本所占的份额。有关的计算公式是:

企业劳动分配率=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企业增加值×100%……公式(10)

我公司是零售行业,每月要进行人工成本占比(LC)统计,而且这是我们HR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 计算的公式为:LC(%)=人工成本/销售额。人工成本=工资+社保+公积金+各类津贴+小企业欠薪保障金+档案管理费……等

建议大家每年年底做出LC月预算及全年预算,每月把实际的LC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LC来确定人员编制的变动、调薪幅度等。至于隐性的企业人工支出,不是用来计算人工成本的,而是用来计算利润率的,那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了,呵呵:)

由于行业不同,LC比值不尽相同,但是计算方式大致如此。希望跟大家分享更多这个话题的经验!


相关内容

  • 会计成本核算
    会计成本核算 一总则 1.本公司成本会计事务处理准则及程序,除普通会计事务处理准则及程序和法令.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准则及程序处理. 2.本公司的成本会计事务由财务部成本科处理. 3.本公司成本计算采分步成本制,每月底计算成本一次. ...
  •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排版小抄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1.⑴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⑵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 ...
  • 降低物流成本案例
    我国啤酒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以河南商丘蓝牌啤酒厂为例 目录 1 企业简介......................................................................... ...
  • [成本与管理会计]1
    在<成本与管理会计>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D ). A.直接材料费用 B.直接人工费用 C.购置办公用品支出 D.购置固定资产支出 2.品种法的特点是( B ). A.不分批,不分步,不分 ...
  • 公司工资调整方案分析
    2011XX公司生产等部门工资调整方案分析 旧工资方案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工龄工资+全勤奖组成薪酬结构.其中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为重要组成部分,新方案则取消了岗位+技能工资作为基本工资的重要组成,取代的是以设定产能标准 ...
  • 人力资源统计学1234
    人力资源统计学 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归纳为: 答: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数量特征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揭示规律性特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范围: 答:1企业人力资 ...
  • 注塑生产经济效率分析
    注塑生产达到"优质.高效.低耗"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如果注塑生产中控制/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出现生产效率低.不良率高 注塑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耗费,包括:人工.电费.模具.原料.色粉.维修费.设备耗损.工具.包装材 ...
  • 成本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1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A 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 =100×10=10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 =200× 4=800(千克) 合计 1800(千克) B 材料: 甲产品 ...
  • 人工湿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 ...
  • 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及基本原理(陈婉秋)-副本(3)
    毕业设计(论文) 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原理 院 别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经贸学院 会计学 1090220 陈婉秋 张亚辉 2012年6月15日 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原理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