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 - 范文中心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

10/20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

金才永 3100102080

理科试验班1016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往往被看做同一类, 但它们存在同源异流的现象。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广阔内容,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时代进程,记载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民族的生存状况,具有了人类学、文化学的价值。它们还展现了人们创造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的精神世界,具有文学的、文献的价值。古代小说和戏曲都属于叙事文学的范畴,两者是作为艺术叙事加以编创的,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推动创新。

关键词:古代小说;文学;戏曲;同源异流;联系;共生关系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小说和戏曲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话本小说与戏曲的关系,它们同生共长,彼此依托;而且早期的艺人和“书会才人”对戏曲和小说同时染指,这不可避免地有题材的相互沿袭、手法技巧交叉使用的现象。虽然后来二者分踪发展,但它们在题材方面、叙述体制方面的相互关联仍很明显。

小说与戏曲属于不同的文学艺术门类,是引进西方理论的现代观念。在古代实际运用和文化观念里,小说与戏曲被看做同一类,对此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本质特征说明了两者的异同,而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小说戏曲的渊源来看,它们存在同源异流的现象。

1. 概况

小说、戏曲都属于叙事文学的范畴,两者在叙事中,吸收了戏曲以行动和类型化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其虚构、叙事视角和对话,采用场景的叙事方式和灵活自由的时空处理多种手法。小说、戏曲在创新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都采用组合和合成的方式,形成了一定的创新模式。两者之间表现为:小说一方面朝演述故事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携带了大量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百科全书的特征;戏曲则更多体现在关注社会问题,反映时代精神上。

中国戏剧和小说理论直至17世纪才系统地形成,而其他的中国艺术理论如诗论、乐论、画论等早已建构了好几个世纪。其延缓的原因在于这两种文类本身发展较晚,经过长期复杂的形成过程。中国戏剧直到12世纪、小说则在14世纪才形成完整的形态。小说和戏剧的理论长期处于人们对诗歌偏好的阴影之中,诗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不可逾越的。

中国戏剧中的一些基本构成性元素,音乐、舞蹈、唱段、杂耍动作、脸谱、服装、程式性动作及戏剧对话等,均源自中国文化中的仪式和早期的舞台表演。而具有完整形式的中国戏剧出现很晚,前几个世纪的小说及口述中发展起来的叙事主题是戏剧情节创作的重要来源。早期戏剧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是11、12世纪的专业说书人,他们提供了中国戏剧文本中最基本的韵律说唱模式。中国小说也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几个世纪的发展,从史书、神话、传说、说书人和早期戏剧形式中的结构和主题中逐渐汲取了叙事性因素。而学术界新提出了一种论点:认为戏剧和小说的结构源自八股文模式。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最明显的表现在两方面:一为故事题材的相互袭用;二是小说与戏曲间概念不清,如视《西厢记》为“曲本小说”,是小说中的韵文一类;而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兼及小说和戏曲。前人有关二者关系的疑问或论定也多基于此。

2. 关系

(1)“故事”是基本相同点

考察小说与戏剧的相通之处,最根本的是考察两者的基本特性。关于小说的基本特性,讲得最精到的是英国小说理论家E ·M ·福斯特。他在《小说面面观》里作出如下表述:“小说的基本面即故事”、“小说就是说故事”。在同节书里,他再次强调:“小说是说故事,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他的说法与我国古人的小说认识在跟不上有相通之处、罗烨在《醉翁谈录》中说:“是将便眼之流传,略为从头面敷演。得其兴废,谨按史书;夸此功名,总依故事”(“故事”一语,古人多简言为“事”)。为此我们不妨把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特性视为讲述故事。

关于戏曲,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云:“必合语言、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在同书中有“合舞蹈以演一事”,“有歌有舞,以演一事”,后人据此引申为“载歌载舞演故事”。从小说基本特性的“说故事”与戏曲“意义始全”的“演故事”,可见故事是小说与戏曲的相同点,叙事是小说与戏曲的相通之处。

(2)相同的思想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文学流派。古代小说和戏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呈现出许多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其实,文学流派就是不同艺术风格和思想文化内涵的作家、作品的集合。前人多单纯以艺术风格划分流派,其实不尽妥当。艺术流派大多按风格划分,小说流派则不然。平心而论,中国古代小说的流派,历史演义也罢,才子佳人也罢,侠义公案也罢,无一不是以人物、事件及其思想内涵作为分类标准的。

古代小说、戏曲随着其概念的不断演变,日臻完善,其文化内涵日益丰富。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经历了一个由琐碎的言论到芜杂的笔记,再到完整的故事,最终到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故事的过程。从琐碎的言论发展到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故事,小说概念的变迁历时近千年,变化之大,罕有其匹。

戏曲概念的演变不同于小说,关于戏曲的起源,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只能起源于劳动。这一观点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一切”的理论相契合,而且能够圆满地解释前人关于戏曲起源的各种论点。以此为基础,古代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分为两个派系的,即通俗的民间派系和高雅的文人派系,两派并存,相互渗透,相互兼容。这一现象延续了一千多年,到元末明初才基本形成戏与曲并重的综合型戏曲。两派各自按照自己对戏曲的理解,去创作、演出、评论戏曲,便形成门户之见。他们在理解戏曲的内涵方面均失之偏颇,如果两派相互包容,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则庶几契合古代戏曲戏和曲两者并重,宜于演出,雅俗共赏的内涵。

比较古代小说和戏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古代小说的内涵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古代戏曲的内涵则由片面到全面。总之,古代小说和戏曲随着其概念的发展演变,其内涵日益丰富和完善。

而另一方面,古代小说、戏曲的文化内涵都经过由雅到俗的演变过程。学术界往往把小说和戏曲视为俗文学,这当然不为无据,因为这是着眼于整体,立足于现代。但在古代小说、戏曲发展的过程中,雅俗之争一直没有间断,而是贯穿始终并且呈现由雅到俗的演变趋势。最终,两者经过漫长的雅俗角逐,相互消长,历史最终选择了通俗,同时也决定了其文体性质和文化内涵。

(3)小说戏曲同源异流的共生关系

在古代小说和戏曲的渊源关系构成上看,文言小说和戏曲在史传上有源上的联系,当然受史传影响的层面不一样,文言小说的文体形成独立脱胎与史传,而戏曲则在观念精神、题材上受益于史传。在戏曲的取材途径上,有剧作家直接取材于文言小说,也有经过白话小说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文言小说对戏曲是一种经过转化关系。

文言小说与戏曲的联系情况复杂些,而白话小说和戏曲的关系较为单纯。如果说文言小说和戏曲的关系表现在史传上的联系,白话小说则更多表现在渊源上与说唱文学、配乐曲辞的联系。

古代小说与戏曲虽然同源,但属于不同的文学艺术形态。无论把小说称为时间艺术,把戏曲称为空间艺术;还是把小说归为文学类,把戏曲归为艺术类,都是强调两者的形态不同。在小说与戏曲形成不同形态的区别上,舞台规定性是戏曲和小说区别的根本所在。对此,中外学者有着一致的认识。有论点认为,演出剧本的剧场,表现出戏曲与小说在实践上的区别;有认为,在舞台上直观地再现人物的动作,使观众获得直接、具体的感受,这正是戏曲区别于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界限。

戏曲的表现与生活进程是同步的。这里涉及到表现的时态问题,戏曲表现在时态上与古代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沈达人在论戏曲形态时提出了戏曲表现在时态上是“正在进行时态”,相对而言,古代小说呈现的总是过去时。古代小说可以在叙述过程中停下正叙述的事来,去说另一件事;戏曲人物在场上展开一个事件的过程中,是不可能随意停下来去表现另一事件的。这样就违反了生活的规律,一个事件在生活中发生过程不可能突然消逝,或随意出现。

古代小说和戏曲不仅在艺术形态上不同,在文学形态上也有别。在文学形态上,戏曲用诗化语言,是不同于散文化的小说甚至其他戏剧形式的语言。戏曲诗化的语言呈现出凝练、含蓄、写意、抒情、雅化的特点。即便是被明代曲论家公认的元代本色的剧作,其语言仍要比古代小说雅化的多。白话小说自不必说,文言小说较白话小说要讲究文采,然而在文采问题上,文言小说比戏曲语言逊色。

前面所说古代小说与戏曲的不用形态,主要在于指出它们的异态共生关系。两者虽属不同的文学艺术形态,但共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其处于共生状况:它们都处于俗文学地位,存在于以城镇为中心的城乡百姓中间。小说与戏曲的共存为其社会文化关系的一个方面,古代戏曲靠小说为其剧本提供叙事内容,同时又为小说提供素材。古代小说除了坊间刻书出售外,通过戏曲等表演形式得以传播。

总之,古代小说得益于戏曲得到传播,古代戏曲得益于小说源源不断地提供素材,这是两者相互存在的内在原因。正式由于这个原因,古代小说与戏曲呈现出共生关系。

3. 综述

古代小说与戏曲是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广阔内容,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时代进程,记载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民族的生存状况,具有了人类学、文化学的价值。它们还展现了人们创造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的精神世界,具有文学的、文献的价值。

古代小说、戏曲鲜活地再现以往社会文化生活和人们的生活经历、心灵体验,承载着创作者敏锐的观察、敏感的体验和高度的生活评价,成为社会生活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它们是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凝聚着千百年来丰厚的民族文化精华和语言文学精华,为我们汲取文化知识和历史信息、文学素养提供了范本。

古代小说和戏曲是作为艺术叙事加以编创的,两者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推动创新,为民族叙事文学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1】《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 徐大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同源而异派-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比较研究》 沈新林 凤凰出版社

【3】《古代小说与戏曲》 许并生 山西人民出版社

【4】《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相似特征概述》 景建军

【5】《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 刘师培 人民文学出版社

【7】《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史略》 聂石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小说面面观》 [

英]E·M ·福斯特 花城出版社


相关内容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 ...
  • 古代文学史笔记
    名词解释: 1.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 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2. 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 ...
  • 中国历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
    中国历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 一.先秦 1.<尧典> <尚书>:<书>.<书经>是中国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历史文献,是< ...
  • 元明清文学
    六.元明清文学 1﹑元代文学(1234 -1368) 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为元代文学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但另一方面元代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非常突出,蒙 ...
  • 中国古代十大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十大爱情故事 梁祝化蝶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 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 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 ...
  • 综合知识---公务员常识
    1. 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北冰洋 3. 4. 5. 6. 下列海洋中哪一个是我国最大的海 ?南海 按年呑吐量算世界最大的港口是 :鹿特丹港 美国是于哪一年宇宙飞船登月成功 ?1966 下列哪一个湖泊是在我国江西省的境内 :鄱阳湖 7 ...
  •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与传播方式
    作者:潘建国 <复旦学报>:社科版 2001年06期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89(2001)01-0118-007 关于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问题,由于资料匮乏,国内研究者基本 ...
  •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及外国作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一)先秦时期作家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曾整理<诗经>.<春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
  •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考试小结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虚与实的结合2.非凡的叙事才能3.全景式的战争描写4.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5.历史演义体语言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2.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3.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