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2/21

《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

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设计思路

《日本》是在学生学习大洲——亚洲后,掌握了分析区域的方法情况下讲授的一节课。如何将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是教学突破的重点。所以,本节课采取了由表及里的方法。从一位旅游者的食、住、玩等出发,引入了日本的海陆位置、气候、多火山和地震以及文化的特点。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组成旅游团去下面这个国家进行旅游。

【播放与日本有关的图片】

生:根据图片判断考察的目的地——日本。

二、围绕教材提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

师:我们在出发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生:畅所欲言(语言、货币、地图、气候、可选择的交通工具等)。

师:适时点拨。

1.友情提示

语言——日语。

货币——日元 100日元≈6.8元人民币(注意);日本银行兑换只在上午9时到下午3时进行,周六、周日及主要假日,银行全天休息。一般只能在饭店里兑换,要比银行兑换稍微贵些。

地图——日本海陆位置、确定旅游地与中国的位置关系、组成(四个大岛)、主要城市位置(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等。

气候——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判断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概括气候特点。

交通工具——海陆位置、岛国、轮船(与中国隔黄海)或飞机。

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了日本。

2.轻松之旅

师:展示日本的传统饮食图片,如寿司、各种鱼片等。其中寿司的制作除主料大米外,其他大多为海

产品(紫菜、鱼片),市场上也有很多海产品。

师:日本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鱼?

(归纳)海陆位置——岛国——饮食习惯

住: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图片

1)

图片1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生:多地震。

讨论

(1)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归纳: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所以多山、多火山、地震、温泉。

(2)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教师适时引导,指出日本名山——富士山,在地图上找出位置并观察图例——可判断此山为火山,领略富士山的自然风光。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尽管日本地震多,但是每次地震死伤的人数很少。因为每年9月1日,日本都要进行防震演习。只要大家掌握了地震知识,大家就不用慌张了,你了解防震的知识吗?

地震前兆

生:列举现象。

师:归纳。

群测群防搞预报,宏观异常很重要。

井水忽高又忽低,变色变味冒气泡。

果树提前把花开,植物反季发芽早。

骡马牛驴不进圈,狗上房屋狂吠嚎。

老鼠蛇子和家兔,纷纷出洞向外逃。

鸟不进窝鹅鸭飞,家养金鱼上下跳。

地声地光很怪异,这是它们来预报。

宏观异常排干扰,方法简单效果好。

模拟演习:(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抽取情景题签,学生做出相应的反映)

情况1: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

情况2:你正在驾驶一辆汽车„„

情况3.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

情况4.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

情况5.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

情况6.正在上课的学生„„

地震后的自救

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纠正或指导。

(归纳)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3.所见所闻

走在大街上,感到又紧张又兴奋。其实与日本人一接触,我的紧张感就减少了。我们与日本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切都给我们熟悉的感觉。

同时,在日本也看到了销售世界一些著名品牌的“名牌特价店”十分红火和一些小洋房。

讨论:

(1)从中日文化交融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你观察到的。

(归纳)日本的有些文字与中国的汉字一样;建筑风格多像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都城;和服与我国唐装很相似。

(2)日本是一个 的文化。

(归纳)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4.特别推荐

课前学生搜集材料,由学生推荐日本的好去处,教师引导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

例如:观看相扑、茶道、花道、书道的表演——属于东方文化融合的表现。

赏樱花——日本的樱花节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

泡温泉——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

旅游小贴士:

A.打电话:红色及粉红色电话——适用于日本国内电话;绿色及金黄色电话——可以打国际长途。

B.花钱不用给小费。

C.进入房间不要忘了脱鞋。

D.渴了就喝自来水。

E.地铁方便又便宜。

三、提出新问题,铺垫下节课

这次旅行即将结束了,如果你要为家人准备礼物,你会准备日本哪些著名的产品呢?课下同学们想一想。

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B答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 编号:06 第二课时 知识补充:四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 3.对比论证:用 ...
  • [喂--出来]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喂-出来>教学设计 东方河宕学校 陈伟兰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环境问题",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呼吁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本文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必然 ...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设计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 (总第1课时) 设计人 : 解放一中 张一一 使用人: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禁烟的伟大壮举及重大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及简单经过:熟记<南京条约>内容 ...
  • 音乐三年级上册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学科下册 [教学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共有16课,在本册中,课文内容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力求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演唱"."听赏""活动& ...
  • 唐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古城区民族中学:和瑞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
  • 5.1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5.1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增城中学 俞志航 一.课标要求 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基本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 ...
  •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 一.古代的校本课程 国外校本课程的历史渊源是很悠久, 可以说, 它与学校教育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的, 因为我们不难发现, 早在古代时期, 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乃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而且, 由于古代社会中社会结 ...
  • 冀教版历史九下[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word教案
    第3课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巴黎和会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及华盛顿体系. (二 ...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利用表演让学生理解当时狐狸和老虎的心理.以及 ...
  • 蝉和贝壳教案
    1 <蝉><贝壳>教案与反思.说课与实录 <蝉><贝壳>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学习先抑后扬及细致入微地描写小物而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