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蔡元培的婚姻观 - 范文中心

试论蔡元培的婚姻观

01/27

试论蔡元培的婚姻观

摘 要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伦理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实践的现代开创者,他的婚姻观是其伦理思想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强调男女平等,主张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强调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提出爱情选择应注重品性;反对旧婚俗,提倡新婚俗;反对早婚病婚,提倡优生优育等。蔡元培婚姻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外思想的交融,又有其家庭自身经历因素,同时也与那个时代的特点密切相关,带有壮我民族,强我中华的救国色彩。不仅如此,蔡元培还在自己的婚姻中积极践行自已的新婚姻观,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可贵品质。蔡元培的婚姻观摆脱了封建传统的束缚,传达了时代新信息,对于提高妇女地位,改善国民体质以及新的婚姻伦理思想和社会新风尚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和价值。

关键词 蔡元培;婚姻观;实践;评价

On the marriage of Cai yuanpei

Abstract Cai Yuanpei is a famous modern Chinese thinker and educator of democracy, but also practice Chinese ethics of modern research and higher education pioneer, and his marriage is his ethics in a very unique area, its main content is reflected in stressed that gender equality, advocating freedom of marriage, against arranged marriages; emphasize the basis of love, marriage, love, choices mad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haracter; against the old marriage customs, to promote the new Marriage; against the disease early marriage, promote prenatal and postnatal care and so on. Cai formation of marriage for many reasons, both ideological blend of Chinese and foreign, but also factors in the family's own experiences, while also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era, with strong our nation, strengthening of China's national salvation color. Moreover, Cai also actively practice their own marriage, new marriage, reflects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valuable qualities. Cai's marriage out of the shackles of feudal tradition, conveyed the new information ag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women,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constitution and a new marriage, Ethics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social habit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and value.

Key words Cai yuanpei; marriage; Practice; evaluate

目 录

绪论„„„„„„„„„„„„„„„„„„„„„„„„„„„„1

一、 蔡元培婚姻观的主要内容„„„„„„„„„„„„„„„„„„„1

(一)婚姻建立注重爱情,伴侣选择注重品性„„„„„„„„„„„„1

(二) 男女地位要平等,实现平等教育先行 „„„„„„„„„„„„2

(三) 主张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和限制婚姻 „„„„„„„„„„„„3

(四) 提倡少生优生,反对早婚病婚 „„„„„„„„„„„„„„„4

(五)提倡一夫一妻,关注子女教育„„„„„„„„„„„„„„„„5

(六) 反对旧婚俗,倡导文明新风 „„„„„„„„„„„„„„„„6

二、蔡元培婚姻观形成的原因 „„„„„„„„„„„„„„„„„„7

(一)中外思想文化的交融是蔡元培婚姻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7

(二)中华民族日益深重的危机和救亡运动的篷勃兴起是促成蔡元培婚姻 观形成的时代条件 „„„„„„„„„„„„„„„„„„„„„„„8

(三)特殊家庭背景与个人留学经历也是蔡元培婚姻观形成的重要因素„10

三、 蔡元培婚姻观的实践„„„„„„„„„„„„„„„„„„„„„11

(一)践行夫妻平等,旧式婚姻转向幸福 „„„„„„„„„„„„„11

(二)征婚条件抨击传统,解放妇女迎新婚„„„„„„„„„„„„„12

(三)志同道合出国游,夫唱妇随到终年 „„„„„„„„„„„„„14

四、 蔡元培婚姻观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15 注释„„„„„„„„„„„„„„„„„„„„„„„„„„„„„„17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附录1 „„„„„„„„„„„„„„„„„„„„„„„„„„„„„21 附录2 „„„„„„„„„„„„„„„„„„„„„„„„„„„„„23

绪 论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新旧思想,传统观念与现代文化碰撞最为激烈的时期。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就提出了改造旧习俗的救国主张,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变革传统的婚姻陋俗。对于这一时期的婚姻,梁景时在《清末民初婚俗的演变述论》中做了具体研究,他认为清末民初婚姻习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结婚、离婚自由的出现,婚姻法规和契约的颁行,结婚礼仪和服饰的改变,以及婚姻介绍方式的更新。”[1]这种变化并不是一蹙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维新变法时期,对于封建婚姻陋俗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康梁等少数领导人物身上,直至清末民初才扩展到大批知识分子的群体身上。他们对传统的婚姻陋俗深恶痛绝,立志改造婚俗,成为自由婚姻的主人。这些提倡婚俗改革并能以身作则的仁人志士中以蔡元培最为突出。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和出版物上要求废除旧的婚姻制度和传统婚俗,提倡平等自由文明的婚姻观,极其难得的是在自己的婚姻中他彻底实践了这些新思想,做到了知行合一。

本文试将蔡元培婚姻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相结合,从他自身经历和时代背景方面探究蔡元培婚姻观的形成原因,并就其对后世的意义和局限性加以评价,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 蔡元培婚姻观的主要内容

蔡元培十分重视婚姻关系,他认为:“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夫妇。夫妇和,小之为一家之幸福 ,大之致一国之富强。古人所谓人伦之始,风化之原者,此也。”

[2]201可见,婚姻关系的好坏不仅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也会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命运。虽然蔡元培先生在婚姻方面的观点,并没有在政治和教育等方面的那样明确和完整,但是从他对配偶提出的要求,从他所倡导的社会改良运动以及他的著作和演说中,还是可以总结出他对于婚姻的一些基本观点: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男女双方地位平等,婚姻自由,反对早婚,提倡优生优育以及废除旧婚俗,提倡新婚俗等,这些在当时都是超越时代的极为先进和文明的思想,当然也是他对于传统封建婚姻制度发出的挑战和冲击。

(一) 婚姻建立注重爱情,伴侣选择注重品性

蔡元培婚姻观中的首要内容即爱情。他认为,“爱者,夫妇之第一义也。各舍其私利,而互致其情,互成其美,此则夫妇之所以为夫妇,而亦人生最贵之感情也。有此感情,则虽在困苦颠沛之中,而以同情者之互相慰藉,乃别生一种之快乐。否则感情既薄,厌忌嫉妒之念,乘隙而生,其名夫妇,而其实乃如路人,虽日处华膴之中,曾何有人生幸福之真趣耶?”[2]201他把爱情看成是婚姻的基础,是婚姻得以建立和维系的最为重要的纽带。有了爱情,那么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无论身边的环境发生多大的变化,夫妻之间都能互信互爱,相互扶持,忧乐与共,不离不弃,苦中作乐。而一旦婚姻中没有了这种真诚的感情,彼此厌倦,那么即使名义上还是夫妇,但是实际上已经形同路人,根本感受不到人生幸福的乐趣。

婚姻伴侣的选择注重的不是财物或容貌,而是品性。他认为,“婚姻之礼对夫妇双方都很重要,婚姻的发生应以爱情为基础,如果以财产容色为准者一定得不到永久的幸福,因为财产之聚散无常,而容色则与年俱衰,以这些作为婚姻的基础是不可靠的,具有纯粹之爱情,能做到非境遇所不能移也。”[3]121 也就是说,那些只是因为对方的财产富足或者容貌美丽而缔结的婚姻是不会长久的,只有选择具有良好品性的伴侣婚姻家庭才会幸福。那么什么才是良好的品性呢?他认为,“男子之择妇也,必取其婉淑而贞正者;女子之择夫也,必取其明达而笃正者。”[2]202只有以这样的标准选择配偶,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家庭。

婚姻中爱情和品性的重要性从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中就足以体现。这次婚姻是完全的旧式婚姻,结婚之前夫妻双方从未见面,爱情更是无从谈起。毫无爱情基础的两个陌生人一下子成为了夫妻,再加上二人性格习惯完全不同,因此在结婚后的前些年他与妻子经常不合,生活并不幸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谓日久生情,数年之后两人的生活才渐渐幸福起来。这一次经历让蔡元培深刻体验到爱情和品性的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婚姻和生活中更加注重这两点。

(二) 男女地位要平等,实现平等教育先行

在蔡元培的整个婚姻观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就是男女平等。中国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国家,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然而,蔡元培先生却能够突破几千年传统思想的藩篱,在封建思

想依旧占据主要地位的社会中宣传男女平等,重视妇女问题,这样的勇气实在难得。因为在当时,如此先进的思想却并不能为所有人接受,甚至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反对。在蔡元培先生第二次婚姻的演说会上,就有一名叫宋恕的来宾,他主张男女双方应该以学行相较,不同意平等之说。他问“倘黄夫人学行高于蔡先生,则蔡先生应以师礼视之,何止平等?倘黄夫人学行不及蔡先生,则蔡先生当以弟子视之,又何从平等?”蔡元培笑答道:“就学行言,固有先后,就人格言,总是平等。”[4] 80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准确地把握了近代男女平等思想的含义。在家庭生活中,他与黄夫人常常以兄弟相称,在实践中落实男女地位平等的思想。在绍兴中西学堂时,教员分为新旧两派,旧派重男轻女,而新派则相信进化论,两派时常引起辩论。“蔡元培因支持新派,遭旧派忌恨,运动堂董出面干涉。堂董以是年‘正人心’的上谕送学堂,要蔡元培‘恭书’挂在礼堂, 他不能忍受, 愤而辞职。”[5]10蔡元培先生用辞职的行为来反抗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落后思想,显示出他捍卫新思想的坚定决心。 蔡元培认为,要想真正的实现男女的人格和社会地位平等,首先要实现在受教育权利上的平等。封建礼教完全剥夺了女子的受教育权利,提出“女子无才便是德”[6],将中国女子置于被奴役的境地。女子不得入学的禁令, 无疑根本排除了女子学教育的可能性。“女子无学,成为千百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7]针对这些自古以来的荒唐谬论,蔡元培提出女子应该在教育地位上与男子平等。“他认为,女子只有到学校接受教育,做到不依赖男子,自己有独立的人格,有一定的职业,以自谋生活,才能争取男女平等。”[5]213“女子只有接受教育,作为独立的人才能在社会上自立,不事事依赖男子;女子只有接受教育,在家庭中,夫妻才能平等地共同持家。” [8]于是,在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从事教育活动,与其他进步人士一起创立了爱国女校并成为第二任校长,1920年由他担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正式招收女生,为我国大学男女同校开创了先例。许多学校纷纷仿效实行,从而促进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变。此后,他也经常在教育和政治活动中为了实现男女平等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三) 主张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和限制婚姻

蔡元培所提倡的婚姻自由不仅包括结婚自由,也包括离婚自由和再嫁自由。 其一,结婚自由就要反对包办和买卖婚姻。中国传统婚姻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的婚姻决定权都在父母手上,自己毫无选择可言,于是便产

生了历史上的很多悲剧,梁祝的故事再典型不过了。蔡元培对那种不顾青年男女感情的封建买卖婚姻和父母包办婚姻十分不满,甚至认为买办婚姻祸国殃民,他指出“夫妇之事,当由男女自择,不得由父母以家产丰俭、门第高卑悬定。”[9]103即结婚与否由男女双方自己决定,父母不得逼迫。在嫁娶关系上,他认为也应该自由,既可以女嫁男,也可以男嫁女。

其二,夫妻不合可以离婚,离婚后的妻子有再嫁的权利和自由。中国流传了上千年之久的传统封建婚姻道德观念提倡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也就是不管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怎样不好,日子过得多么不幸福,妻子也要从一而终。这种观念使妇女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蒙受压抑,很多妇女因为社会的这种思想不得不忍受丈夫的欺负,一辈子都深受其害。而蔡元培指出,女子应该和男子一样都有离婚和再嫁的自由,他的理由是“既明家有主臣之义,则无论男主、女主,臣而不称职者,去之可也;主而不受谏者,自去可也。”以及“国例,臣之见去与自去者,皆得仕于他国,则家臣之见去与自去者,皆得嫁于他家。”[9]103蔡元培将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比作国家内的君臣关系,虽然这种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是他通过推理得出离婚自由和再嫁自由的结论却是正确的,民主的和文明的。

1912年由蔡元培和唐绍仪等在东海舟次发起组织了“社会改良会”,该会力图改良社会提出了三十六项条件,其中就有三条是关于婚姻自由的,即“(七)提倡自主结婚。(八)承认离婚之自由。(九)承认再嫁之自由。”[10]411这三条完整地解释了婚姻自由所包括的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和再嫁自由三个方面,使得婚姻自由的思想得到更好的宣传,也进一步净化了社会风气。

(四) 提倡少生优生,反对早婚病婚

蔡元培非常重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他从生理上着手,主张废除早婚和病时结婚,少生孩子,提高生育的质量。由他发起组织的社会改良会的条件中明确有这样一条“提倡废止早婚(男子十九岁以上,女子十七岁以上,始得嫁娶)及病时结婚之习。”[10]411

其一,反对早婚。在多子多福、四世同堂的思想影响下,早婚、指腹为婚的现象很普遍。蔡元培认为自幼订婚,甚且指腹为婚有很大弊端,因为世事难料,将来会有什么变故没有人能知道,这样做的实质是父母爱慕虚荣而不考虑其对后代的不

良影响。他还指出,“凡男女十五以下不得议婚,学业未定,智慧未发,不知同心否也。” [9]120即无论男子还是女子未年满十五岁都不该谈婚论嫁,因为十五岁以下的男女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不够稳定,后来他对于男女的适婚年龄又有所提高。

其二,反对病时结婚。富裕的家庭为了给家中患有重病的成员(基本上为男子)祛除疾病,听从迷信,认为祸富相克,喜事能够消除灾难,于是便刻意安排病人结婚,这种病时结婚的做法又被称为“冲喜”。但是这种迷信做法并不会祛除病人的病患,相反有很多弊端。首先,对于与病人结婚的人来说,从此要用一辈子来照顾病人。如果病情严重甚至死去,那么将要孤独终老,哪有幸福可言。其次,对于病人的后代来说,很有可能会遗传到一些疾病,对后代的成长不利。

其三,提倡少生子女。在社会改良会的第十一项条件中明文规定了这一点。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多生子女,特别是希望家中的儿子越多越好,千百年来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导致近现代中国人口基数的庞大,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直到20世纪70年代,国家才对人口进行了真正的控制,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然而,蔡元培在20世纪初就已经看到了控制生育的必要性,这份远见卓识实在难得。

(五) 提倡一夫一妻,关注子女教育

其一,提倡一夫一妻,反对纳妾狎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人“三妻四妾”的习俗,在旧社会上还存在了很多“妓院”“妓女”,但是这些风气往往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同时这也不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蔡元培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了这一点。在第二次婚姻的征婚条件中,第三条规定“男子不得娶妾”[11]35,在社会改良会的最前面的两条就是“一、不狎妾;二、不置婢妾。”[2]138他不仅推崇一夫一妻的思想,而且在自己的生活中他也正是这样实践的。虽然蔡元培一生结了三次婚,但是在每一次的婚姻中,他都认真奉行一夫一妻的原则,对妻子和家庭负责,从不纳妾狎妓。

其二,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蔡元培认为夫妻双方在子女的不同年龄段所负有的责任不同,他提出“教子之职,6岁以前,由母亲担任之,6岁以后由父亲担任。”[12]39关于教育方式的问题,蔡元培认为应该以言语教育为主,反对对子女实施暴力要,父母用道德和科学进行教育,开拓孩子的思想,让孩子习得一技之长,从而达到优育的目的。在社会改良会的条件中就有这样一条“禁止对于儿童之体

罚。”[2]139“教子不可用威喝扑责,以养其自立之气;教子不可用诳语,以养其信;教子当屏去一切星卜命运仙怪之谈,以正其趣;教子当因其所知而进之于所未知,以开其思想之路;教子当令有专门之业,以养其身。”[12]39当然,对子女的慈爱并不等同于溺爱,“子之所嗜好,不问其邪正是非而辄应之,使其逞一时之快,而或贻百年之患,则不慈莫大于是。”[2]199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蔡元培对于教育子女的事情是相当重视的。而在实际生活中,蔡元培对子女也非常慈爱和民主,对于子女的梦想他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可以说他的教育很成功。他一生共有七个子女,除了长子阿根6岁夭折,其余的子女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们中有的人留学法国,是畜牧兽医专家;有的人留学比利时和法国,学习油画卓有成就;有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研究员;还有的是法国国家级物理学博士,曾与法、美科学家共同发现反铁磁性现象,获法国国家科学院奖章。

(六) 反对旧婚俗,倡导文明新风

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给社会遗留了许多落后的封建陋习,这些习俗有的需要改良,有的需要彻底清除。要想创造一个科学民主的新社会,这些旧社会的陋习必须祛除。婚礼习俗方面也是如此。传统的旧婚俗有很多繁文缛节,铺张浪费,而且忽视妇女权利。蔡元培对此深恶痛绝,他多次为改变婚俗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希望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对移风易俗有所帮助。

在日记中他记下了1902年与黄夫人的婚礼,“与黄氏女行婚礼,设孔子位,同行三跪九叩首礼。诸友来,余请以演说易闹房。”[10]226蔡元培没有按照当地的风俗挂福禄寿三星画轴,而挂上绣着“孔子“两个大字的红幛子,以此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另外他用来宾演说的方式取代闹洞房的习俗,他指出闹洞房的风俗是后人将最初女子出嫁时母亲等长辈教导之言流传讹变演化而来,所以闹洞房的实质是诡侧谑浪,应该废除。在次演说会上他还与来宾一起讨论了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等主张。

1912年由他发起组织的社会改良会的条件中指出“(十六)废跪拜之礼,以鞠躬、拱手代之。”“(廿一)一切应酬礼仪,宜去繁文缛节(如宴会、迎送之类)”“(廿

四)婚、丧、祭等事不作奢华迷信等举动”[10]411这些条件要求废除跪拜之礼,反对繁文缛节和迷信,提倡节俭。

在1923年与周夫人的婚事中,他也没有遵循传统。根据他的朋友兼媒人徐仲

可所记载“江宁周峻,字养浩,才学识三者具备之闺秀也。执柯者,吾夫妇。我国旧例,男女二家各一媒,皆男子,今以吾夫妇当之,向所未有,媒妁二字,各得其一矣。”[13] 649-650婚礼上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这种极具西方特色的服饰完全打破了中国的旧婚俗,给当时的中国人引进了一种新式的婚礼。同样,在这次的婚礼上他进行了即席演说。

二 、 蔡元培婚姻观形成的原因

在近代知识分子中,像蔡元培那样完全摆脱旧的婚姻制度羁绊的,可谓凤毛麟角。蔡元培在这方面之所以能够走在同时代乃至后辈知识分子的前面,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蔡元培曾经为一本书写序言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对于一个哲学家,若是不能考实他生存的时代,便不能知道他思想的来源;若不能辨别他的遗著的真伪,便不能揭出他实在的主义;若不能知道他所用辨证的方法,便不能发现他有无矛盾的议

188论。”[14] 正如他所说的,我们探究蔡元培婚姻观产生的原因也应从思想渊源、时

代背景以及自身经历等方面来考虑,因为这是理清其婚姻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意义的必需步骤和基本要求。

(一) 中外思想文化的交融是蔡元培婚姻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中国近代的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碰撞交流、调和融通的产物。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婚姻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遗产。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又为思想界增添了许多新养料。而处于晚清民国时期的蔡元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智慧和营养,积极投身到中国近代道德批判和伦理革命的思潮中,同时又神往和接受了西方文化精神并在实际考察中探究中西文化的异同,提出了新的婚姻思想。大致说来,蔡元培婚姻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蔡元培是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儒家文化思想,他在几岁时就开始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上私塾,学习四书五经,考科举。近二十年的旧学教育,使他具备了扎实的旧学基础和儒家观念,青年时便成为清朝末期的翰林学士。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深从他在第二次婚礼上挂绣着“孔子”两个大字的红幛子就可以看出他本人对孔子的尊敬和推崇。此外,他的《中

学修身教科书》中提倡夫妇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对父母长辈要孝顺,持家要节约勤俭等,这些与儒家所信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俭基本是一致的。“与后来反传统的人不同,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反复倡导忠孝、信义、恭俭、谦逊、自制、忍耐等德目”[15]可以说,蔡元培是孔子和儒家关于道德修养方面思想的继承和光大者。不过蔡元培并没有固守旧传统,虽然他很推崇儒家思想,但是他认为传统道德中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故大率详于个人与个人交涉之私德,而国家伦理阙焉。法家之言,则又偏重于国家主义,而蔑视个人权利”。[16]168这种文化完全抹杀了人的个人权利和思想,正是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缺陷从而为蔡元培在批判中继承提供了理论前提。

其二,近代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以来的连续战败使得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他们对传统道德加以批判,突出了对自由平等和个人幸福的追求。严复提出了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核心的“三民”主张,其主要内容就是禁止买卖鸦片,禁止妇女缠足,祛除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提倡民主自由等。梁启超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民”理论,“他提出道德也要遵循天演进化之规律,时代不同了,旧的伦理道德中不适应新时代的部分也必须予以

25改变,并把矛头直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3] 20世纪初,孙中山

先生十分重视革命道德建设,明确阐发了“人格与国格乃民族之魂”的观点。他们的主张和理论对蔡元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蔡元培婚姻观中废除婚姻陋习,提倡文明新风等很多内容都是源自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其三,西方进步思想的渗透。20世纪初开始西方启蒙思想陆续传入国内,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猛烈的冲击。在这种中西文化交流的大潮中,蔡元培“从英法哲学到德美哲学,从康德、叔本华到杜威和罗素,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进化论到空想社会主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加以吸收。”[17]力求构建与完善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婚姻观。他特别赞同斯宾塞的观点,认可个人的自由应该以他人的自由为界的观点。“此外,蔡元培还曾在其著述《学堂教科论》(1901年) 、《群学说》(1902年) 等多处引用斯宾塞的观点,可知蔡元培受进化学说影响之深。”[18]特别明显的是他把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纳入到婚姻道德中,强调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强调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主张在婚姻中要慈爱子女,孝敬父母,尊重配偶。反对封

建的、宗教的、反动的把妇女看作工具的旧婚姻观念。可以说,西方进步的思想对于蔡元培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其中自然而然也渗透到了婚姻观中。

(二) 中华民族日益深重的危机和救亡运动的篷勃兴起是促成蔡元培婚姻观形成的时代条件。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失败的清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失败的真正原因,鸦片战争后几十年间,“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9]542清政府所期望和努力的只是苟延残喘而已。《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正式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华民族的危机达到顶峰。

“然而,西方的挑战是深刻的,鸦片战争以及尔后多次反侵略战争惨败的现实,它能触及中华民族自下而上的神经中枢,从物质到精神,从文明到文化使自以为是得天独厚的中国人在精神上滋生了落伍感,在灵魂深处蒙受了亡国灭种的耻辱感。”

[20]正是在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面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改良派开始了对国民素质的探究和对国民性改造的思考,他们1898年进行了短暂却史无前例的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当时的蔡元培还是清朝的官员, 但是中华民族的危机促进了他的觉醒,对于变法运动他颇为同情。但是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让蔡元培对封建王朝大失所望,不久他辞官归里,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1898年任绍兴中西学堂总理,阅读了严复的《天演论》和《原富》等西学名著,思想发生巨大变化。1902年任中国教育会会长,从此开始了革命活动。不久又创办了爱国女学并出任校长。1903年他的激进情绪达到相当强烈的地步,他领导了拒法拒俄运动,企图通过反帝爱国宣传以激发国人的反清革命斗志。1904年,他参加了暗杀团,创立光复会并任会长。1905年加入同盟会并担任上海分会会长。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开始了对封建制度的反思和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向往,于1911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蔡元培得知立刻从德国回国,趁着这股民主共和的清新之风,他极力倡导社会改良和新的公民教育。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新文化运动,蔡元培积极参与其中,由他担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他延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进步学者到北大任教,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鼓励学术研究,提倡男女平等,反对旧道德等等,在救亡和

启蒙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的兴衰存亡改变了时代的政治格局,在思想文化领域相应地改变了思想家们的思维方向。蔡元培的思想正是在民族危机和救亡运动的潮流中完成了转型,他从一个得意仕途的清末翰林转变成为一名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因此,他在婚姻方面提出男女平等、关注女性教育、反对早婚病婚等新观点离不开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带有壮我民族,强我中华的浓厚的救国救民色彩。

(三) 特殊家庭背景与个人留学经历也是蔡元培婚姻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蔡元培先生能够提出如此革命的婚姻观与他个人的经历也有着密切关系。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其中父母的影响为他的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出国留学的机会给他的思想注入了西方文化的新鲜血液。

其一,特殊家庭条件的影响。1868年1月,蔡元培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他的父亲蔡光普,是当地某钱庄经理,为人宽厚仁慈,对待他人一视同仁没有等级观念,深受当地人的尊敬。“据蔡先生的表侄马复说:他之所以未能长寿,是由于任钱庄经理期间,某年获利较多,给职工加倍发给年终奖金,引起财东的不满,逼他赔偿,因此郁悒而死。”[10]2父亲不分等级和贫富贵贱对待他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下层人民给予更多的关爱的做法在年幼的蔡元培心中播下了平等的种子。在他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留下了蔡元培兄弟三人,母亲及一贫如洗的家。虽然生活艰苦,可是他的母亲依然拒绝了亲友的捐助,靠自己的节俭将孩子抚养长大。不仅如此,母亲对他兄弟三人的教育非常严格,常常用“自立”、“不依赖”等话训勉儿子。在蔡元培20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对于这位贤惠和能干的母亲,蔡元培是充满感激的,以至于在母亲生病时割下自己手臂上的肉和在汤药里治病。从这份难得的孝心里可以看出,他对于妇女的贤能以及独立生活的品性的尊重和追求,这也为他后来提出妇女解放提供了基础。除此以外,这样的家庭还为蔡元培反传统的婚姻观的提出提供了可能。因为正是父母故世,他才可以免去家族的干涉。我们看到,近代许多向往现代婚姻的著名文化人不能冲破传统婚姻制度的束缚,大多慑于父母之命难违。

其二,出国留学经历影响。1906年蔡元培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对西方文化进行了系统考察。“于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之讲义,凡时间不冲突者,皆听之。尤注重于实验心理学及美学,曾进实验心理学研究所,于教员指导之下,实验各官能感觉之迟速、视后遗象、发音颤动状比较表等。进世界文明史研究所,研究比较文明史。又于课余,别延讲师,到寓所,讲授德国文学。”[3]17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在德国的这四年里他所接触和学习到的西方文化彻底改造了他原本单一的知识构成,西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深深的感染了他,1912年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提倡社会教育,发起成立了“进德会”和“社会改良会”,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倡导民主思想,为全社会送来了一股民主共和的清新之风。出国留学所经历的对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学习和体验对蔡元培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婚姻观。

三、 蔡元培婚姻观的实践

蔡元培先生的婚姻生活和他的政治生涯一样的不平静,这位革命的先行者,经历了三段由旧式的婚俗到中西合壁的婚礼再到完全新式婚恋的感情历程。他曾经先后两度丧妻,历经生活磨难和苦痛,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陆续走进他生活的三位女性,尽管教育背景、家庭状况、品格性情和时代风貌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十分善良、勤劳和贤淑,对于丈夫的事业都给予了最大的扶助,对于丈夫的理想追求也都给予了理解和支持。蔡元培先生充满波折而又平凡的婚姻历程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思想变迁,也反映了整个中国近代的思想文化的变迁。而蔡元培的三段婚姻也正好契合了他婚姻观中关于男女平等、提倡新风俗、追求志同道合三个方面。

(一) 践行夫妻平等,旧式婚姻转向幸福

1889年,23岁的蔡元培与24岁的王昭结婚,这是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

王昭是旧时代的女子,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大,自幼缠了小脚,他俩的婚姻完全是旧式的。当时蔡元培的父母都已经离开人世,所以他的婚事完全是在由兄长做主的,婚礼之前夫妻二人从未见过面。正是由于两人的婚姻缺乏了解和爱情基础,性格和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刚结婚时常常起冲突。一方面王夫人有洁癖,什么都要弄得干干净净,凡坐席、食器、衣巾等都禁止别人触摸。每次睡觉前必须要求先脱去外衣,然后

脱去衣裙之类,再用毛巾擦拭头发等等,而且花钱极节省。但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而且受传统思想影响还有些大男子主义。另外一方面王夫人是旧社会的妇女,思想还停留在封建时代,在蔡元培面前总要谦虚地称他为“老爷”,称自己为“奴家”。在最初的几年里,蔡元培似乎难以接受自己的妻子,这样一晃过了7年,直到王昭为他陆续生下了两个儿子,二人之间的关系才有所改善。

1900年,蔡元培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蔡元培开始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他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纠正以往的错误思想,对王夫人不再过于干涉,而是平等相待,对王夫人的意见也很是尊重。虽然王夫人思想传统,但蔡元培从不耻笑她,也不强迫她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常常开导她不要迷信,解放自幼被缠的小脚,渐渐的王夫人的观念也开通了许多。只是因为学会了彼此尊重和理解,平等相待,这个时候他们真正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对于王夫人对自己在生活上的关心和在事业上的理解,蔡元培是这样评价的“君澹于世荣,自归余,余侥幸入科第,君不以为喜。及官京师,阒然不趋事权要。戊戌九月,决然相与携两儿出都。孑孓道路,辛苦备尝,君不以为怨。”[9]109能够在丈夫官位高升时做到淡然已经不容易,能够在丈夫放弃仕途走向艰苦生活时依旧淡然的就更加难得了。王夫人能够毫不介意地丢弃为世人羡慕的翰林夫人名分,甘心跟着他去当一名荆钗布裙的民妇,她的那份“澹于世荣”给了蔡元培先生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可惜没过多久,王夫人便患上了严重的肝病,于1900年6月病逝,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阿根和无忌。此时的蔡元培仅仅34岁,中年丧偶的不幸留给了他不尽的痛苦。“从他所撰《祭文》和挽联中不难看出其深深的哀思和无限的愧疚。文中写道:‘早知君病入膏肓,当屏绝万缘,常相厮守,已矣,如宾十年,尽忘情乃尔耶?’王夫人病故一周年的祭日,蔡重新抄录这些挽联,以寄托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1]151

(二)征婚条件抨击传统,解放妇女迎新婚

虽然王夫人的过逝让蔡元培先生十分痛心,但是考虑到年幼的两个孩子尚需要照顾,家庭琐事也需要有人料理,所以他不得不考虑续娶。这时的他在江浙一带的知识界已颇有名气,很多文人志士纷纷上门来给他说媒。蔡元培提出了五项条件:“(一)天足者;(二)识字者;(三)男子不得娶妾;(四)夫妇意见不合时,可以解约;(五)

夫死后,妻可以再嫁。”[11]35这五项条件,每一项都是对传统思想的猛烈冲击,也表现了蔡元培在改造社会风俗方面敢为人先的勇敢精神。

其一,“天足”,即不缠足。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脚越小的女人越好,所以女孩的父母在其很小的时候就给她的脚缠上紧绷绷的布,以束缚脚的自然发育。实际上,这种做法给女孩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摧残,有些人的脚长成畸形的,走路都走不稳。缠足是封建社会陋习的一种典型,而“天足”条件的提出无疑是对它的挑战。但是在当时,封建王朝虽然即将没落,可仍然在中国处于统治地位,很多人的封建思想还很坚固,更不用说找一位不缠足的成年女子了。

其二,“识字”,即有文化。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女子不需要才华,不需要读书写字,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而究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随着新思潮的涌入,一些思想比较开放的条件较好的家庭也开始教家中的女孩子读书写字,学习知识,但是这种家庭在当时还不多。蔡元培“识字”要求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男女平等的主张。

其三,“男子不得娶妾”即一夫一妻,这一点很好理解,它是对自古以来所推崇的男人“三妻四妾”“妻妾成群”的社会风尚的否定。

其四,“夫妇意见不合时,可以解约”这项要求说骇人听闻一点也不为过。既然是夫妻意见不合,就是说夫妻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不同意对方的意见,都可以解除婚约,那么自然也不排除女子主动离婚的情况。以前在中国,离婚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很罕见的,而且从来只有男方休了女方,被休了的女子绝对会让别人瞧不起,更不用说女子要求离婚了。这一点无疑提升了女子的地位和权利。

其五,“夫死后,妻可以再嫁”,也就是说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北宋理学家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寡妇能否再嫁时曾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封建社会早期就有丈夫死后妻子要陪葬的风俗,虽然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这种残酷的做法渐渐消失,但是直至近代在一些农村和封建观念比较深的地区,要求丈夫死后,妻子要为丈夫守灵。在守灵期间,妻子必须穿素衣,不得与陌生男子讲话,更不用说改嫁。因此,蔡元培的这一要求也反传统而行之,同样是有悖于常理的。

五项条件的提出,着实让当时的人们闻而却步,过了许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来朋友推荐黄尔轩的次女黄世振,不仅符合条件而且擅长绘画,是位受过良好教育

的才女。1902年元旦,二人在杭州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西结合的婚礼。黄夫人与蔡元培共同生活了二十年,在蔡元培从事反清革命、出国留学以及民国参政等一系列重要活动中,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尤其在创办上海爱国女学的过程中,她担任女学的主要教员,成为爱国女学创办初期的骨干。由于蔡元培忙于政务和事业,所以家中的一切事情都由她一人承担,除了照顾好自己的一双儿女,威廉和伯龄外,她还细心照料无忌(阿根在六岁时夭折),三个子女的教育重任也都落到她的肩上。1921年元旦,黄夫人因病去世。已经五十五岁的蔡元培悲痛万分。

(三) 志同道合出国游,夫唱妇随到终年

黄夫人离开后的两年,蔡元培的家庭状况有些糟糕,迫使他不得不考虑又一次续娶。这时,一位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进了他的生活。周峻是蔡元培先生原来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她对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敬佩与热爱的情感,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蔡元培和周峻两人年龄相差22岁。在挚友的介绍撮合下,1923年7月10日,他与周峻女士在苏州留园正式结婚,当时的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这一次的婚姻更加富有现代气息。

在婚礼上,蔡元培发表了演说,讲述了他此次的五项择偶条件。他说:“一、予年已五十七,且系三娶,所欲娶者,为寡妇、或持独身主义而非极端者,惟年龄须在三十以上。二、予谙习德文,略通法文,而英文则未尝学问,故愿娶一长于英文之室女。三、予不信仰宗教,故不欲以宗教中人为妇。四、予嗜美术,尤愿与研求美术者为偶。五、予既辞北京大学校长,即欲赴比利时或瑞士继续求学,得有志愿游学欧洲之女子,尤所欢迎。周女士年三十三,前在上海爱国女校毕业,治英文有年,非宗教中人,嗜美术,有志游学,与子所求之条件适合也。”[13]650第一项条件对年龄提出了要求,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蔡元培知道自己已经老了,需要找一个成熟的伴侣。但是他对寡妇却并没有排斥,这说明他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在上一次的择偶条件中他曾提到“夫死后,妻可以再嫁”,所以这一次蔡元培特别强调了自己可以接受寡妇,是又一次对寡妇不能再嫁传统的抗议。第二项是对学识的要求, 他希望伴侣可以帮助自己弥补学问上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做研究。第三项是对信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者,信仰的是科学,无疑很难与信仰宗教的人在一起生活。第四和第五项条件的提

出都是为了能够寻找到一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也正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志趣,所以婚后他们的生活和谐融洽。

婚后第十天,蔡元培携周峻及威廉、伯龄离开上海,奔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途中,他写下了《题留园俪照》以纪念新婚“忘年新结闺中契,劝学将为海外游。鲽咏鹣飞常互助,相期各自有千秋。”[13]655 周夫人和女儿都进了美术学院学习,而他则开始潜心编写《哲学纲要》。次年2月,他们移居到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周夫人进了巴黎美术专门学校,威廉进了里昂美术专门学校。而蔡元培一边从事著译,一边协助办理华法教育会及里昂中法大学的事务。虽然蔡元培夫妇经常在欧洲各国奔波忙碌,但是无论是在法国、英国还是德国、瑞典,总能见到他们夫妇相伴而游的身影。1926年1月蔡元培谐周夫人回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出任要职,而周夫人也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全国或地方性美术展览的作品评选,募捐筹建杭州国立艺术院等。她与蔡元培生有三个子女,即目卒盎、怀新和英多。蔡元培晚年的生活非常雅趣,常常是周夫人作画,蔡元培题诗。其感情的笃正和深厚从周夫人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就可以看出。蔡元培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我相迁流每刹那,随人写照各殊科。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1940年3月5日,也就是离周峻50岁生日还差两天的时候,蔡元培在香港因病去世,享年73岁。

四、 蔡元培婚姻观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蔡元培在婚姻方面提出的思想主张以及他在自身婚姻中的实践摆脱了封建传统的束缚,传达了时代的信息,对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和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推动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蔡元培反对“男尊女卑”的旧观念,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应该和男子一样享有平等的人权,拥有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和受教育的权利,对于妇女地位的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1902年由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学,为女子接受普通知识的教育创造了条件。在1919年的北京青年会上,“呼吁社会起来破除男女界限,仿效西方国家,尊重妇女的人格和平等权利,社交公开,男女同校。”[22]1920年暑假,由他担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正式招收女生,为中国大学男女同校开创了先例。这些有

利地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广大的女性看到了自己对于社会和国家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妇女参与劳动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向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新女性转变。

其次,蔡元培对传统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的挑战,对不利于妇女身心健康的丑陋习俗不遗余力地进行批判,主张祛除缠足、纳妾、嫖妓等丑恶社会现象对于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在他看来,妇女是弱势群体,人们应该给以深切同情和真诚的帮助,使她们获得真正的解放,而不是侮辱、玩弄她们。况且纳妾、狎妓等做法很容易造成家庭纷争,破坏社会稳定,只有真正的解放妇女,才能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二,有利于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推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

蔡元培主张的婚姻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为中心内容,他认为,包括婚姻道德在内的一切公民道德都离不开这个中心。他说:“何谓公民道德? 日: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日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23]110他完全吸收了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思想,从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出发,认为人人生来自由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人格和利益,男女、夫妻之间也是如此。他以婚姻作为表象,给封闭了两千多年的腐朽中国带来了民主自由之风,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巨大思想变革。他的婚姻观来源于当时的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又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动了革命,例如北京大学正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对此,魏长龙先生给与了高度评价。他说“充分肯定了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人道主义在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斗争中的作用,倡导了人性的解放。强调人的独立个体的价值,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具有世界性的意义。”[24]

其三,有利于改善国民的身体素质,培养国民的健全人格,促进国家的隆盛。 传统的早婚、指腹为婚和病时结婚等做法很容易导致婴儿的畸形,发育不良和遗传性疾病。蔡元培反对早婚病婚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指数,强健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时社会风气败坏、学风不良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蔡元培还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并提出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道德的教育,认为这是健全国民人格,促成国家隆盛的关键。“在他看来,国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家要走上复兴,提

高国民素质是关键,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靠教育来‘造就完全人格’。”[25]因为只有具有强壮健康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而且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国民,才能振兴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蔡元培这种‘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的思想,在当今道德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道德教育效果不甚明显的社会形势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四,有利于婚姻法的进步与完善。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婚姻法》,是我国家庭关系的总则。虽然30年来几经修订,但很多重要内容都没有变化,其中有些与蔡元培婚姻观的主要思想非常吻合,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婚姻法》中规定“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第四条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26]这些规定与蔡元培婚姻观中的有关内容相比较,虽然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化,但同时它也与包括蔡元培在内的众多先进人士在婚姻变革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无可讳言,由于受时代局限,蔡元培婚姻观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性别制度缺乏深刻的反省和批判。

蔡元培提倡在婚姻中夫妻双方地位平等,但是认为由于男女性别的天然差异,在家庭中男女的职责和所承担的义务应该是不同的。他将夫妇之道分为“夫之本务”和“妻之本务”,“夫之本务”在于尽力保护妻子,不要让她过于操劳,供给妻子的日常所需。“妻之本务”在于对丈夫忠贞不渝,忧乐与共。只要丈夫提出的不是不正当的要求,妻子都要顺从,从而做到夫倡妇随。他认为“夫为一家之主,而妻其辅佐也,主辅相得,而家政始理。为夫者,必勤业于外,以赡其家族;为妻者,务整理内事,以辅其夫之所不及,是各因其性质之所近而分任之者。”[2]202在谈到男女性质差别时,蔡元培仅从身体结构的层面上去分析。他认为“男子骨骼伟大,堪任力役,而女子则否;男子长于思想,而女子锐于知觉;男子多智力,而女子富感

情;男子务进取,而女子喜保守。”[2]202由此总结出男子善于思考和劳动,进取心强,而女子富于感性,思想比较保守。可见蔡元培虽然主张男女政治、经济、法律和教育的平等,但是他并没有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性别制度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批判,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还认可这种社会性别制度和妇女地位生理决定论。他看不到妇女在接受新思想和促进社会进步中的积极力量,赞同妇女在家庭中应相夫教子,成为贤妻良母,表示:“所以为母为妻,在现代女子便为主要的职责。既为妻,即不可不良;既为母,即不可不贤;自然之理,无可非难。所以良妻贤母,不得不认为对于现代女子最主要的要求。”[27]

尽管蔡元培的婚姻观存在着上述不足,但是他在婚姻方面的主张及其实践已经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的许多人,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对于人们思想改造和社会风气的改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注 释

[1]梁景时. 清末民初婚俗的演变述论[J]. 山西师大学报,1999(1)

[2]高平叔. 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3]陈剑旄. 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陶英惠. 蔡元培年谱(上)[M].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年

[5]周天度. 蔡元培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6]曹臣. 舌华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

[7]陈祖怀.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述论[J].1996:(1)

[8]孙荣. 近代女子教育的开拓者——蔡元培[J].走进教育家.2008:(5)

[9]高平叔. 蔡元培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0]高平叔. 蔡元培年谱长编(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11]崔志海. 学人自述文丛——蔡元培自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崔志海. 蔡元培传[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年

[13]高平叔. 蔡元培年谱长编(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14]蔡元培. 蔡元培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5]陈必华. 蔡元培修身思想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意义[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6]蔡元培. 蔡元培全集(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7]串冬梅. 蔡元培以人为本伦理思想述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18]陈向科. 蔡元培由翰林转变为民主革命家的思想动因论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9]谭嗣同. 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0]彭明. 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1]张晓唯. 蔡元培传[M].长沙: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

[22]林新军,林新敏. 蔡元培女权思想探析[J].工会论坛.2008:(9)

[23]高平叔. 蔡元培哲学论著[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24]魏长龙. 论蔡元培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历史意义[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5]朱惠娟. 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德育思想及其价值研究. 当代教育论坛.2007:(12)

[26]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用版)[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9)

[27]中国蔡元培研究会. 现代女子的苦闷问题[J].1927:(1)

[28]周东升. 蔡元培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其现实启迪[J].商业经济.2007:(11)

[29]萧超然. 蔡元培的高尚私德[J].百年潮.2008:(5)

参 考 文 献

致 谢

转眼间已经要大学毕业了,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从开始选择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亲人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刚开始我对蔡元培的婚姻观并不了解,课本里虽介绍过他,但是往往是从教育和政治方面,对他的婚姻观,我的脑子里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前人对他这方面内容的研究也不多,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指导老师不断鼓励和帮助我,最终确定对蔡元培的婚姻观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由此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本文是在我袁成亮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袁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基本上每一周他都会向我了解论文的进度,并帮我解决遇到的难题希望借此机会向袁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同学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

直接参与我的论文,但在我迷茫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她们是靖莹、狄志华、李丹青等,在此向她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

附录A 译 文

蔡元培女权思想探析

作为中国近代较早地提倡女权并身体力行的资产阶级先觉者之一,蔡元培一生始终不渝地为妇女解放而奔走呼号。他的女权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l 、从社会地位上看,蔡元培否定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认为妇女应该和男子一样享有平等的人权,应拥有同样的政治和经济权利。他提出,“人之权利,本无等差”。男子同女子尽管在体质上有不同,但在人格上没有高下,应有同等的权利。他积极主张妇女参政,认为妇女参政是获得平等权的一个重要标志。1922年10月14日,他曾当面反驳黎元洪所谓的“女子此时程度尚浅,似不足以语参政”时说道:“女子参政问题,不宜问程度够不够,宜问该不该。如果女子应参政,自当予以参政权,即使有程度不足,则教育未始不足以补救之,万不能因今日女子的程度不够,而此权利即可靳而不予也。”1927年他担任浙江省临时会议代理主席时,起草了建设浙江的初步计划,对妇女的平等权利专门作了规定。同年夏,对《浙江最近政纲审查报告》提出修正案,其中关于女权者十一条,特别强调妇女在法律上、政治上、经济上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权利。

2、从婚姻家庭和社会习俗看,蔡元培向传统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发出挑战,对各种残害妇女的陈规陋习大张挞伐。首先,蔡元培主张婚姻自主,反对包办婚姻。1900年,他在撰写的《夫妇公约》中,猛烈抨击封建包办和买卖婚姻是国家衰微的祸根,主张:“夫妇之事,当男女自择,不得由父母以家产丰俭、门第高卑悬定。”他呼吁青年男女应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不应听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姻关系上,既可女嫁男,也可男嫁女,“男子而能胜总办,则女子能帮办者,嫁之可也;女子而能胜总办,则男子可帮办者,嫁之亦可也。”这种大胆主张前所未有,令人耳目一新。蔡元培对传统的家庭观、道德观特别是贞洁观深恶痛绝,认为封建的“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念如一条条无形的枷锁夹在广大女子的头上,被残杀的女子不计其数,因此他主张女子应有离婚

的自由,寡妇可以再嫁,“无论男女,不称职者,去之可也。”鼓励女子勇敢地走出封建藩篱,并借俞正燮之口痛斥:“乌呼! 男儿以忠义自责则可耳,妇女节烈,岂是男子荣耀也? ”又指出其荒谬之处,“民谓贞操焉者,乃专为妇女之义务,而无与于男子。”他的这些观念符合历史潮流,被当时许多人接受。其次,蔡元培还对不利于妇女身心健康的丑陋习俗不遗余力地进行批判,主张祛除缠足、纳妾、嫖妓等丑恶社会现象。他认为“保身之术,第一禁缠足。” 他在辛亥革命后发起“社会改良会”及后来在北京大学发起“进德会”时都把不纳妾、不狎妓作为基本戒条和人会要求,指出:“妾者,多由贫人之女卖身为之。均是人也,而侪诸商品,予心安乎? 妓者,大抵青年贫女,受人诱惑,被人压制,皆不得已而业此。社会上均以无人格视之。吾人方哀之不暇,而何忍亵视之。”他认为纳妾引起种种罪恶,造成家庭不和,败坏社会风气。他劝诫人们要对妇女抱以深切的同情,呼吁人们应该帮助、解救而不是歧视、污辱、玩弄她们。

3、蔡元培有丰富而深刻的女学教育思想。首先,他认为男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1912年,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时发表的一次演说指出:“教育普及 人人受同等之教育”,“男子与女子同系国民”,权利理应平等。1902年,他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以教育女子增进其普通知识,激发其权利义务之观念为宗旨。”其次,在办学方针上,他反对贤妻良母式教育,主张培养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女性。1913年,他在上海城东女学致演说词时说:“贤妻良母亦有益于世界,⋯⋯然必谓女子之事,但以贤妻良母为限,是又不通之论。”“故余认为女子当求学之时,即须自己想定专诚学一事,如专诚学教育,专诚学科学、美术、实业均可。”再次,蔡元培主张打破封建礼教的禁锢,实行男女同校。1912年,他任教育总长对旧式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规定小学男女同校。1919年3月5日,蔡元培在北京青年会上作题为“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的演说,呼吁社会起来破除男女界限,仿效西方国家,尊重妇女的人格和平等权利,社交公开,男女同校。蔡元培在报纸上公开声明:“教育部所定规程,本无限于男子之规定,且稽诸欧美各国,无不男女并收,故予以为无开女禁之问题。即如北京大学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学生,尽可报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也。”1920年暑假,北京大学正式招收女生,为中国大学男女同校开创了先例。这不仅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值得大书的一件事”,也是当时妇女解放和当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附录B 外 文 原 文

Cai yuanpei ’s Feminist Thought As an early advocate of modern bourgeois women's rights and practicing one of the Illuminati, Cai life consistently campaigned for women's emancipation.Feminist thinking he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tatus, Cai negate the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notion that women and men should enjoy equal human rights, should have the sam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ights. He suggested that "the right people, the non-arithmetic." Although men with women have different physical, but there is no better personality, should have equal rights. He actively advocated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at equal rights of women in politics is an important sign. October 14, 1922, he was face to face Li refuted the so-called "women's short history degree at this time, it seems not enough words in politics" by saying: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not asking enough level, should ask that should not. If the woman should be in politics, since as to political rights, even if there is not sufficient enough, then we might come not remedy, 10000 can not because of the extent of today's woman is not enough, and this right can not be Jin but also. "Zhejiang Province, in 1927 he served as interim Deputy Chairman of the meeting, the drafting of the initial plan of building of Zhejiang, the equal rights of women made special provisions. In the same year in summer and on the "platform of Zhejiang recent review of" amendments, which were 11 on the women's right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women in the leg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upper enjoy all the same rights as men. 2, from marriage and family and social customs of view, Cai to the traditional feudal system of marriage and family issued a challenge to the various stereotypes that harm women, large sheet of fuss. First, Cai marriage advocates autonomy, against arranged marriages. In 1900, he wrote of the "couple Convention", the severe criticism of feudal mercenary marriage arranged and the decline of state a major source of trouble, advocates: "couple of things, when men and women from the choice, not by the parents

of the family property lavish for men Suspended high fixed base. "He urged young men and women should be free to choose their own marriage, should not take orders from their parents are arranged;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both women married men can marry men and women," men and can Sheng General's Office, the woman can help operators who, married to may have; woman to win the general office, the man may deputy who can be married to have. "bold claim that an unprecedented and refreshing. Cai traditional family values, moral concept of chastity in particular abhorrence, that the feudal "three from the four virtues", "Marry a chicken with the chicken, marry a dog with the dog," "single-mindedness," "starving little things, big things Disloyalty "All roads and other concepts like a folder invisible shackles of the head in the general female was killed, poisoned countless women, he also advocated the woman should have the freedom to divorce, a widow can remarry," both men and women who are not competent, to the can also. "encouraging women bravely out of the feudal barriers, and denounced by Yu Zhengxie mouth:" Wu Hu! man named to be ear loyalty remorse, Women Lie, Not a man glory too? "also said that its absurdity "People that virginity Yan who is the obligation for women, but not with the man." He found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these ideas were at that time many people praise and acceptance. Second, the Cai also is not conducive to wom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spare no effort to criticize the ugly practices advocated eliminate the foot-binding, concubinage, prostitution and other ugly social phenomena. He believes that "the art of how to protect yourself, the first ban foot binding." After the Revolution, he founded the "Social Reform Society" and later launched in Beijing University, "Jinde would" not regard the concubinage, not play with prostitutes and the people as the basic precepts request, said: "concubine, the more the daughter of by the poor people whom bondage. are all people, and peers of various commodities, almost to the peace of mind? ⋯ ⋯ Ji Zhe, probably young poor women, who were lured, be suppressed, This forced the industry are. the community are not personality, as the. I Fang sorrow subscribed, but as the obscene How could we tolerate. "He caused all the evil that concubinage, causing family discord and undermine society.

He exhorted the people to hold on to deep sympathy of women, called on people should help to save rather than discrimination, stigma, play with them. 3, Cai ha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Women Education. First, he should be with the men that women enjoy the same right to education. In 1912, Cai served as minister of education delivered a speech that: "universal education for all by the same educational," "men and women with the Department of National", rights should be equal. In 1902, he founded the Patriotic Girls in Shanghai, "to educate women to enhance their general knowledge, stimulate thei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the concept." Second, the school principle, he opposed to good wives and mothers-style education, cultivate new ideas knowledge, new ideas for new women. In 1913, he was in Shanghai, east Women To address words, said: "good wife and mother are also good for the world, ⋯ ⋯ However, things will be that woman, wife and mother but to the extent it is not through the on '." So I think that when the woman when the school, that should be honored they want to study the issue, such as the honored school education, honored to study science, art, industry can be. "Again, Cai advocate breaking the feudal doctrine of imprisonment, coeducation. 1912, he was appointed minister of education just on the reform of the old education system to provide primary coeducation. March 1919, Cai YMCA in Beijing , entitled "The CAS and the poor child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speech, appealing to men and women break up line, follow the example of Western countries, respect the integrity and equal rights of women, social public, co-educational. Cai openly in the press social statemen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et a point of order, the provisions of this infinite in man, and verifying the various Western countries, without exception, men and women, and income, so be open to non-prohibited the issue of women. Peking University next year, when admission is as if a degree of consistency of female students, where possible candidates, such as the degree of pass, also admitted also. "1920 summer, Beijing University official accepting women, men and women of Chinese University set a precedent with the school. This is not only"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history worth writing", and then women's emancipation and social progress, when one of the signs .


相关内容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一. 选择题 1.尚重生认为当今社会的头号问题是:( A ) A 腐败问题 B 三农问题 C 失业问题 D 医疗问题 2.到2020年,中国计划把人口控制在多少亿以内:( C ) A 14 B 15 C 16 D 17 3.我国人口众多,消 ...
  • 宽松式教育对大学生利大于弊
    主持人.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好!现代大学教育的普适理念是 人性化教育 .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 我方认为,宽松式教育就是一种人性化的.适度的.服务型的教育,不是过于宽松而是适度严格,不是不管不问而是 ...
  • 女性受教育程度与人口素质
    作者:李亚东许燕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年04期 中图分类号:G776 文献标识码:A 梁启超在<倡设女学堂启>中,曾为女学疾声呐喊:"故治天下之大二本: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 ...
  • 高中议论文素材大全
    高中议论文素材大全 涉及类别: 1.爱国 2.爱民 3.爱情 4.爱憎 5.博学 6.诚实 7.大度 8.淡泊 9.德养 10.读书 11.刚正 12.革新 13.攻坚 14.观察 15.恒心 16.环保 17.基础 18.机遇 19.家风 ...
  • 古代文学史笔记
    名词解释: 1.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 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2. 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 ...
  • 蔡元培首先是一个好人
    蔡元培首先是一个好人 作者:游宇明 来源:<文理导航·阅读与作文>2013年第02期 蔡元培先生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物.他身为前清翰林,却热心于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革命信念终生不渝.他从 ...
  • 沙健孙的文章
    沙健孙: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并非无原则的兼收并蓄 记者 李晓明 2009年05月05日09:3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怎样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怎样评价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精神?怎 ...
  • 我与鲁迅对话
    我与鲁迅对话(转载) 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着许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颗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后人前进的灯塔.于是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在历史的太空,去寻找那一颗星.题记 我四处寻找着,忽然,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头写作.我走过去 ...
  • 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浅谈晚清时期浙沪往来与光复会成立 姓名 xxx (xx学院xx 班 学号:xxx) [摘 要] 光复会是清末著名革命团体,又名复古会.其在上海成立, 是与清末浙沪往来的密切以及上海特殊的社会环境直接相联系着的. [关键词] 晚清; 浙沪往来 ...
  • 教育综合中国近代人物教育思想汇总
    中国近代人物教育思想汇总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 军国民教育:将军事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