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练两次鸦片战争 - 范文中心

第11练两次鸦片战争

02/15

[训练目标] 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性质。2. 《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危害。3.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4. 对鸦片战争的多元认识。

小题精练

1.(2016·常州二模) “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 )

A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2.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 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 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

A .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 .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 .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 .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 .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 .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4.(2016·靖江一模) 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

B .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

C .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

D .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

5.(2017·南京、盐城质检)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 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 时,(珠) 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 )

A .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 .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 .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6.(2017·淮安联考)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

操控、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鸦片战争是东西文明的首次碰撞

B .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C .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

D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7.(2016·宿迁二模)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 )

A .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 .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C .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 .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

8.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 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 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这表明( )

A .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B .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 .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D .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大题优练

9.(2016·徐州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时代周报》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你认为史景迁的观点是否合理,并对此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认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精析

1.A [材料“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拒不承认……劣势和……衰退”“……继续沉睡了二十年”等信息体现了中国国门初被打开,清朝统治者仍然没能认清形势,符合材料所述的是鸦片战争,故A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不符合“继续沉睡”的意思,故B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 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开始“新政”,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 项错误。]

2.D [英国通过关税协定条款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但并不能体现出进一步控制中国,故A 项错误;此题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故B 项错误;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了中国对国内经济的保护,故C 项错误;清政府认识不到关税协定是丧失了关税主权,反而还为获得了比之前更高的税率而高兴,体现了其缺乏国家主权概念,故D 项正确。]

3.A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对原来广州的唯一外贸口岸地位形成了冲击,导致“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故A 项正确;“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与“鸦片战争时期”不符,故B 项错误;“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鸦片战争已经结束,故C 项错误;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不可能“加强限制”,故D 项错误。]

4.D [朝贡体系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且不同时期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不能说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故A 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与晚清关系不平等的除了西方国家,还有甲午战争后的日本,故B 项错误;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关系也是不平等的,故C 项错误;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朝贡体系下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而鸦片战争后西方借助条约体系不给中国平等待遇,这反映了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故D 项正确。]

5.B [从材料信息看,珠江两岸居民不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不理解本国反侵略斗争,“他们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说明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这反映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意识极为淡薄,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故选B 项。A 项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C 、D 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6.C [由“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分析,C 项是对材料观点的正确理解。A 项“首次”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西方列强的入侵会给中国的现代化带来不利因素,但“阻碍”一说并不是题干所强调的,B 项排除;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是

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D 项说法错误。]

7.D [外交事宜的机构名称变化,不能体现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故A 项错误;外交机构的变化单从名称本身并不能体现“屈辱”,故B 项错误,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本身不能体现半殖民地或是半封建社会,故C 项错误;“理藩院”从称谓可以看出存在明显的华夷之辨,“外务部”采用当时国际通用名称,逐渐与国际接轨,体现了外交制度的近代化倾向,故D 项正确。]

8.C [洋务运动在1861年正式展开,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 项错误;清政府聘请外国人担任总税务司和各口岸税务司,放松了对海关的管控,因此可见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了,故B 项错误,C 项正确;清政府的对外贸易被英国控制,但未体现出“完全”,故D 项错误。]

9.示例1: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

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 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源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

示例2: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十七八世纪的明朝,中国已经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变革。

理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政治腐败。商品经济的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阻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发展,对宋明理学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综上所述,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


相关内容

  • 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李爱君 一.教学目标: 1.设想:(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 ...
  • 20**年届高考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单元特征]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 ...
  • ppt[鸦片战争]要点+题例
    历史八上1<鸦片战争>要点+题例 一.虎门销烟 1.英国侵略中国的原因(战争原因) 题例:如果没有鸦片问题,是不是就没有后来的这场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D A.反对中国禁烟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
  • 中外哲学人物
    哲学人物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列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斯大林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邓小平 马克 ...
  •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对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公认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所作所为,进行了重新审视.我得出的结论是:"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被中国人长期极度拜膜的现象,其在文化上的意义是,我们这个民族一百多年来早已分不清什么是英雄壮举,什么是蠢汉 ...
  • 鸦片战争论述
    鸦片战争述评 摘要:1840-1842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借口中方销毁而鸦片派兵入侵. 最终以英国胜利而告终,并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随 后美.法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 ...
  • [战争论]读后感1000字
    <战争论>读后感1000字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打到这个目的,必然要使敌人无力反抗.而使敌人无力反抗就必须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这里的军事力量应该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 ...
  • 川教版八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知道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记住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情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的暴行:了解太平军抗击 ...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今天,一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再度就林则徐当时的 ...
  •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曹胜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第一课内容,是教材第一学习主题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开篇章.这一课主要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