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法历史发展概述 - 范文中心

法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法历史发展概述

02/10

【法学论丛】

·总第437期·

法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法历史发展概述

□孔德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法国文化遗产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法国文化遗产法的发展是以“遗产”概念内涵的不断扩充为主线,在特定政治事件的推动下,由国家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对私人财产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对遗产予以保护和管理的自然演进的结果。

关键词:文化遗产;大革命;立法;发展〔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10)04-0068-04

法国是文化遗产大国,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方面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与法兰西民族强烈的文化归属感紧密相关外,还与其悠久的文化遗产立法史密不可分。

一、20世纪前文化遗产法的发展

20世纪前法国文化遗产法的发展以法国大革命为分水岭,大革命前的文化遗产立法相对比较零散,文艺复兴造就的大量精美的王室建筑和雕塑成为法律保护的重点。17、18世纪考古热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对个人收藏品和考古发掘的规范与保护,以博物馆的设立为标志的藏品管理的规范化则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大革命时期,针对大量破坏历史古迹的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如格雷瓜尔等借助于大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公共财产的观念,“迂回”地保护了一部分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遗产,并且通过国家立法推动遗产保护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为法国文化遗产法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大革命之后,法国开始对大革命时期被破坏的历史古迹进行清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历史古迹进行保护和管理。1834年普罗斯佩·梅里美任历史古迹督查官,他向各省发布命令要求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历史古迹进行清点,并要求对历史古迹制作详细的档案,这些档案成为后来对其进行“分类”〔1〕保护的重要依据。1887年3月30日法国通过了首部保护历史古迹的法律,对分类的标准和程序作了规定,确立了国家对历史古迹进行保护的义务,该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立法开

[收稿日期]2009-10-13

始介入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大革命后至20世纪前是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规范化、法制化的初始阶段。该阶段以历史古迹的法律保护为核心,确立了法国

——分类,并对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最基本的形式—

博物馆进行规范,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迈入职业化阶段,为法国在新的世纪成为文化遗产大国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二、文化遗产法在20世纪的发展

进入20世纪,工业化使得城市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开始扩展到其所存在的环境,以保存其完整性和传统特色。与此同时,遗产的概念开始向自然环境领域扩展,立法手段开始介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在遗产保护理念上则逐步扩展至整体保护,在保护范围上不断扩大,遗产的分类也更为细致。总的来看,在这个时期,法国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在1905年12月9日“政教分离”法令颁布以后,行政机关开始全方位介入对历史古迹的管理和保护。

在保护对象方面,1906年4月21日“保护自然古迹和景观”的法律对那些具有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和古迹予以保护,这是法国首个对具有艺术特征的自然景观和古迹进行保护的法律,标志着立法开始介入对“自然遗产”的保护。1913年12月31日通过了有关保护历史古迹的法律,该法取代了1887年法律,规定了基于公共利益之需要可对私人所有权予以限制,并由国家对不可移动历史古迹通过分类予以保护。此外,为了回应“政教分离”以来人们对列入分类保护的历史古迹之外的古迹保护的担

[作者简介]孔德超(1979-),男,河南信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法国巴黎二大

从事法国文化遗产法的学习和研究,研究方向:文化遗产法。

理论界2010第4期

068

·总第437期·

【法学论丛】

护,该登记公布之后,这些景观和古迹即受法律保忧,〔2〕特别是针对教堂和乡村古迹的保护,又产

护。1943年2月25日有关历史古迹的法律对1913年生了除分类之外的第二种对历史古迹进行保护的方

12月31日法律进行了修改,首次对分类古迹周围式:列入历史古迹补充清单。〔3〕

在保护范围方面,在1920年至1930年间,分类500米的可视范围予以保护,并对该范围内进行的保护开始向私人所有的古迹遗产开放,文艺复兴时影响到分类古迹外观的建设工程的实施作了限制,期和16~18世纪的古迹也被纳入到分类保护之中。要求实施这些工程必须事先得到行政机关的授权,

这是对历史古迹进行整体保护的开始,也为后来相一战后,一些被废弃的军事设施和文艺复兴及古典

时期的军事建筑也被作为历史古迹予以分类保护。关古迹保护区的设立奠定了基础。在可移动遗产方面,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国家在特色保护区方面,战后的法国通过立法对特开始介入艺术品交易的控制,如1921年12月31日法定区域予以整体保护。1957年7月1日法律在1930年律在1913年历史古迹法的基础上对可移动物予以规自然古迹和景观法的基础上设立自然保护区,其目定,对艺术品交易进行限制,并规定了国家对公开标是对那些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自然区域、动植物出售的可移动文化遗产享有优先购买权。栖息地予以保护,以维持生态平衡。1960年7月22

在自然遗产的保护方面,1930年5月2日“有关日“有关国家公园”的法律规定设立国家公园,对自然古迹和景观”的法律取代了1906年4月21日法那些具有生态、地质和审美价值的区域实行整体保律,分别将建筑古迹的分类程序和景观及自然区域护。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分类程序加以整合,对具有艺术、历史、科学价“大片中心城区以‘新建’的名义被夷为平地,造值的景观和自然古迹进行保护,同时对那些具有传成了大量优美的装饰艺术彻底的消失,转而由那些

。〔6〕与此同时,由奇色彩的景观和优美风景也予以保护,并对自然景平庸的灾难性的装饰予以代替”

意大利建筑师乔凡诺尼所倡导的“城市遗产”的概观和历史古迹周围的建筑活动进行必要控制。该法

仿照1913年法律,确立了“分类”和“列入历史古念自1960年以来在法国得到快速发展,历史古迹不迹补充清单”两种保护模式,其颁布实施标志着立再被认为是被隔离的建筑,而是与其所处的环境作法开始更多地关注具有科学特色的自然景观。此后,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这一理念被后来的文化部长对自然景观的保护被纳入到《环境法》〔4〕之中。马尔罗界定为“历史街区”。在马尔罗的建议下,

在考古发掘的法律规范方面,1913年法律继承法国于1962年8月4日通过法律设立“历史街区”,了1887年3月30日历史古迹法中有关考古的法律规对那些古老的、成片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区域实施定,其主要目标是“增加对科学方向的了解以及在整体保护,此法即著名的马尔罗法。该法整合了考古发掘受到威胁时予以必要的介入”。〔5〕该法允1913年12月31日有关历史古迹保护的法律和1943年许对那些属于公共机构所有的土地里的考古发掘遗2月25日有关对历史古迹周边予以保护的法律,主

要目标是“通过司法手段以及城市更新系统与那些迹进行历史古迹的分类保护,在作出分类决定之前

由市长对发掘的实施予以监管。对于私人土地的考具有历史、城市规划、社会和审美价值的古老区

。〔7〕古发掘,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通过国家对其不动产域扩展之间的互补来实现对特色区域的保护”

的征用来实现。但是自由发掘权仍得以保留,而且该法不仅是“对古代不可移动建筑遗产的利用和保由于缺乏对发掘遗址风险的规制使得发掘物处于分护机制,而且将其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以强化公散的危险之中。基于此,1941年9月27日“关于考共或私人土地治理活动的协调性”。〔8〕古发掘的规则”的法律规定对高卢罗马和史前的遗此后一段时期,法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对址进行考古发掘须由国家对其予以必要的控制,在自然古迹、自然环境等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保护。发现有价值的考古发掘物的情况下,国家有权予以如1966年12月30日法律规定国家应积极介入到古迹介入。的修复工作之中,允许将部分修复工程承包给其他

1941年6月23日“有关艺术品出口”的法律对人予以实施。1967年3月1日法律设立了省级自然公具有历史或艺术价值的1900年1月1日以前的艺术品园。1975年7月10日法律设立沿海和湖泊保护区。的出口予以限制,要求其须事先获得国家授权。1976年7月10日法律对自然环境、群落生态环境、1942年法国设立了“景观督查官”一职,其主要任自然区域、动植物群落的保护作出了规定。1977年

1月3日法律确立了建筑物是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务是对“具有艺术、历史、科学、传奇或优美风景

价值的自然古迹和景观”通过登记的形式予以保与每个人的利益相关,并在各省设立“建筑、城市

069

2010第4期理论界

【法学论丛】

和环境委员会”(CAUE),负责在地方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建筑及其环境予以监管。

为解决历史古迹周边保护机制存在的诸如保护范围过宽、限制过死以及重复保护等问题,根据1983年1月7日“关于在国家、大区、省和市镇之间管辖权划分”的n°83-8号法律第69至72条之规定创立了“建筑和城市遗产保护区”(ZPPAU)。该规定在1984年4月25日n°84-304号“命令”〔9〕中得以发展,并在1985年7月1日n°85-45号通报中得以实施。这些规定在1993年1月8日有关景观的n°93-24号法律第6条予以完善,将保护区的范围扩大到景观并在文化价值范围内增加了保护区的审美或历史价值,因为“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没有什么能比某种条件下的景观在整体上更具有遗产特色,直到ZPPAUP所涉及的对自然遗产的保护”。〔10〕ZPPAUP在法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是一个创新,它标志着对待遗产从保护向管理理念的演进,“如果ZPPAUP的范围更严格地限制在对遗产的确认和保护上,在今天似乎将会有更多有利于城市项目的部署,而且应越来越多地成为建筑或非建筑环境持续发展的思考载体”。〔11〕就其多样化的保护目标来看,如对历史街区的补充、对建筑特色的维护以及历史遗产的见证等,ZPPAUP就像是“一种设计、适用和建议的方式……,其目标不是保护那些已经存在的古迹,而是横向地理解整个城市空间,其协调性已超出行政限制的范围”。〔12〕如今,法国已设立了585处“城市、建筑和景观遗产保护区”(ZPPAUP),这些保护区与其他历史古迹一起,每年接待超过800万的游客参观。〔13〕

此外,法国立法在关注城市生活环境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加强。1985年1月9日法律提出对山区的保护,并将山区引入地方规划之中。1986年1月3日法律对沿海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作了规定,强调基于维护生态平衡之目的,对特色沿海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和人类不适当的活动予以限制。1992年1月3日法律确认了水资源是集体遗产,基于可持续发展之目的,当代人有义务对其予以保护。1996年12月30日确立了公民有为自身健康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并强调国家有义务对空气质量予以监控,采取措施保障空气质量,并与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相协调。

在通过法律手段对特色区域进行保护的同时,历史古迹的保护范围也先后扩展至16~18世纪的民居建筑以及19~20世纪的古迹建筑,包括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兰锡的圣母教堂等著名建筑。在历史古

理论界2010第4期

·总第437期·

迹保护范围扩大的同时,被保护古迹的种类也在扩

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工业遗产、海洋和河流遗产以及一些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地点、花园、反映法国“新美术运动”〔14〕的古迹等也予以分类保护。

20世纪法国文化遗产法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遗产概念不断丰富,保护范围不断扩展,自然遗产的法律保护后来居上,与古迹遗产、保护区一起开创了整体保护的先河。在保护理念上,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不再是被动的不得已的选择,在新时期通过管理和开发不断赋予文化遗产以活力成为法律保护的新的选择,人与古迹、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种选择中逐渐成为一种事实。

三、21世纪文化遗产法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法国在文化遗产立法方面除了继续对以往法律法规予以完善之外,还侧重于将以往的立法予以整合,并使之系统化、法典化。2001年1月17日“关于预防性考古”的法律(2003年予以修订),提出了预防性考古的规则范围,确认了国家在考古过程中的核心角色,同时也对地方集体的角色作了规定。2002年1月4日有关“法国博物馆”的法律确立了法国博物馆的独特地位,强化了对公共藏品和私人藏品的保护,对公共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予以同等保护。2004年2月20日《遗产法典》颁布,标志着法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取得重大进展。该法典分为7个部分,一个系统化的、较为全面的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在法国形成。如今,法国已有42967处不可移动物古迹处于保护之中,其中14344处被列入分类保护,28623处被列入登记保护,2007年这些古迹的参观人数为8328478人。此外,还有113645个可移动物处于分类保护之中。〔15〕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法国系统完善的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是分不开的。

以《遗产法典》的颁布为标志,新世纪法国文化遗产法的发展呈现出系统化的特点,法律保护的系统整合为庞大的、种类繁多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四、结论

两个多世纪以来,法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其文化与自然遗产予以保护。在这个过程中,遗产被不断赋予新的涵义,从历史古迹到历史古迹周边,到历史街区、ZPPAUP,再到景观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遗产概念的扩展使得其与财产的概念融为一体,所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都通过社会见证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化的标志,这种

070

·总第437期·

标志通过必要的载体传承给未来的一代”。〔16〕“大革命”将遗产从传统社会里家庭财产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推动其向体现公共利益的国家遗产的角色转换,遗产开始与国家历史和身份认同联系起来,而时间不再是界定遗产的唯一要素。“政教分离”使得政治相对于宗教在保障实体权利方面更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宗教遗产———有形的或无形的,更多的只是提供给法国人重新认识过去的机会而已。语言、文化、国家遗产等等在满足人们对其追根溯源的好奇心的同时,也被慢慢固化为一种国家的象征,对遗产的保护同时也就是对国家精神的守护,于是遗产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价值准则。在这种价值准则之下,遗产为“当前一代和未来一代创造了一种真实的责任,并在保护财产的几代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同责任,这种责任通过一种集体的道

。〔17〕历史在发展,在快速转换的德意识口耳相传”

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里,群体间情感的丧失加速了对遗产价值的保护,财产所有权不再是完整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财产的保护被赋予了集体和个人的双重利益,而生活环境的恶化所引发的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则是在压力之下基于维持生态平衡之目的作出的不得已的选择。如果说博物馆是对社会生活的记忆,那么自然遗产的保护则是人们对其所生活土地的反映,而体现自然价值的生态博物馆则是自然环境和国家公园发展的直接结果。基于同样的意义,人们也在考虑技术和传统农业、手工业以及那些体现“大众传统和艺术”的工业,于是遗产的概念又扩展至“非物质”范畴,〔18〕那些文学、音乐作品、传统习俗及其载体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文化与自然遗产是过去和未来物质存在的桥梁,遗产概念的扩展使得遗产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哪些遗产应予以保护?对过去的保护是否应给未来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保护与发展之间该如何平衡?在无具体模式可予借鉴的情况下,应对这些挑战仍须回到历史之中寻找答案。如果将政治事件视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偶然因素,那么法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法的发展史则更多地带有某种自然演进的色彩,即经由一系列法律所确立的制度是对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过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回应,而这种回应又与文化传统、政治事件、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甚至是自然环境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是双方互动的结果。这或许就是我们解读法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法历史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分类”是法律文化遗产保护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列入

【法学论丛】

分类保护的历史古迹在维护、修复等方面享受国家的资助,但同时

在转让等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该词首次出现在1837年8月10日法令之中,在1887年3月30日首部与历史古迹相关的法律通过之前,分类并不具有司法上的强制效力.

[2]J.-M·LENIAUD.Lestatutdesedificesetdesobjetsduculte.inJ.P.CHANTIN&D.MOULINET(dir.),La

Separationde1905:Leshomesetleslieux,éditionsdel’Atelier/éditionsouvrières,2005:25-29.

[3]2005年9月8日n°2005-1128号法令用“以历史古迹名义予以登记”(l’inscriptionautitredesmonumentshistoriques)取代了1913年12月31日法律设立的“列入历史古迹补充清单”(l’inscriptionsurL’inventairesupplementairemonumentshistoriques),一般将前者简称为登记.

[4]有关景观保护的法律主要规定在《环境法》第341条.[5]L’archéologieenquestions,ministèredelaCulture,1996.

[6]J.MORAND-DEVILLER.Laville,lepaysageetlebeau.Archivesdelaphilosophiedudroit,XL,1995:186.

[7]PhilippeCh.-A.Guillot,Droitdupatrimoinecultureletnaturel,Ellipses,2006:64.

[8]Chr.GRELLOIS.Laréglementationd’urbanisme,instrumentdeprotectiondesmonumentshistoriques.inM.Prieur&D.AUdrerie(dir.).Lesmonumentshistoriques,en

,tomeⅡ,L’Harmattan,2004:105.nouvelenjeu?

[9]法国法律形式主要有:普通法律(lois),由议会制定,包括直接依据宪法制定的组织法(loisorganiques)和普通法(loisordinaires);制定法令(ordonnances)和从属条例(règelments

),前者由议会授权政府制定的法令,并须听取最高行subordonnés

政法院的意见,由总统签署并经议会批准,后者包括总统或总理颁布的命令(décrets)和部长、地区专员或市长作出的决定(arrêtés)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实施法律,并要接受司法审查。常见的有法律(lois)、法令(ordonnance)、命令(décrets)和决定(arrêtés)。此外,还有通报(circulaire),主要是指内阁部长对法律、命令或决定所作出的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10]C.LEHéRISSé.ZPPAUP:servitudeoucontrat.inM.

dir.),PatrimoineCORNU,M.A.FéRAULT&J.FROMAGEAU(

architectural,urbainetpaysager:enjeuxjuridiquesetdynamiquesterritoriales,L’Harmattan,2002:147.

[11]M.-A.FéRAULT.Présentationdel’outiletétatdes

dir.),lieux.inM.GORNU,M.-A.FéRAULT&J.FROMAGEAU(

Patrimoinearchitectural,urbainetpaysager:enjeuxjuridiquesetdynamiquesterritoriales,L’Harmattan,2002:44.

[12]M.HUET,Droitdel’architecture,économica,3eéd.,2001:195.

[13]该统计数据截止至2008年9月30日,数据来源于《ChiffresClés2009———statistisquesdelaculture.ChantalLacroix,LadocumentationFran觭aise,24.

[14]“新美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法国的南锡是世界新美术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

[15]数据来源于ChiffresClés2009———statistisquesdelaculture.ChantalLacroix,LadocumentationFran觭aise,19、22、25、26.

[16]Pierre-LaurentFrier,DroitduPatrimoineCulturel,PressesUniversitairesdeFrance,1997:15.

[17]DominiqueAUDRERIE,Lanotionetlaprotectiondupatrimoine,Paris,coll.Quesais-je?,PUF,1997:13.

[18]法国虽然批准了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约》,但法国现有法律体系内并无相关立法,有关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具体可参见JADE

Mariannick,Patrimoineimmaterial:Perspectivesd’interprétationduconceptdepatrimoine,Paris,L’Harmattan,2006.

责任编辑:江海洋

071

2010第4期理论界


相关内容

  • 中国的世界遗产简介1-9
    中国的世界遗产简介 (1987年至2010年批准项目) 石遐识 中国的世界遗产目录 一.泰山 二.长城 三.明清皇宫 四.敦煌莫高窟 五.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 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七.黄山 八.九寨沟 九.黄龙 十. ...
  • 文化遗产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遗产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文化遗产学概说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遗产学 一.定义 文化遗产学是一门研究文化遗产的界定.分类.价值评估与传承和保护方法的学问. 三.文化遗产学的视角和视 文化遗产学的视角 文化遗产学旨在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 ...
  • 最适合蜜月旅行的十处地方
    每一对新人都期待着能有一个完美至极的蜜月旅行,但是选择蜜月旅行地却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情,我们挑选了国内外10处最适合蜜月旅行的地方,筹备蜜月旅行的新人可以做个参考! 1.马尔代夫 有天堂之称的马尔代夫,她的美丽是没有人质疑的,看过动画片麦兜的 ...
  • 欧洲文明史复习+考题~
    欧洲文明史复习整理 题型:选择5题,共10分:填空5题,共10分:简答3 题,共30分:论述2题,共50分. 文艺复兴:考了论述题1 概述: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
  • 中级导游员考试试题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 ...
  • 20**年考研英语作文话题预测:文化与教育及范文
    2015考研英语作文话题预测:文化与教 育及范文 一.传统文化:保护与发扬 [社会热点背景] 1.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 成立十周年:被誉为" 迄 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孔 ...
  • 宋才发: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文化景观探讨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 遗址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博物馆,北京 100081) 一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
  • 讲座 | 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应用
    时间:2017年2月28日14:30--16:40 地点:成都博物馆 内容提要 (1)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古代遗址(巩县石窟,北石窟寺,天梯山石窟.木塞木石窟.汉魏洛阳城遗址.未央宫遗址.嘉峪关.锁阳城遗址.玉门关.悬泉驿.交河古城.北庭都护府 ...
  • 文物保护与传承指南
    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 一.形势与需求 ................................................................................................ ...
  •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http://www.cqjyj.gov.cn 2009年9月2日 摘要:本文将从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角度思考如何在山城建设符合山城文化的宜居城市.本文将主要从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融合的历史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