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探究唐代的文人园林观 - 范文中心

从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探究唐代的文人园林观

12/10

  【摘 要】从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入手,分别分析了履道坊宅园的总体规划布局、营建背景及园主人的心路历程、立意、外环境的选择、植物景观的营造,并浅析了庐山草堂的造园手法,归纳了白居易在履道坊建造过程中追求人居和谐的总体布局、自然主义倾向的植物景观营建等诸多特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天人合一”思想在白居易园林观中的体现。探究园林在唐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唐代的文人们中,营园的主旨并非只是为了生活上的享受,而是开始向着以泉石养心怡性、培育高尚情操的趋势发展。文人们从营建园林的过程中领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反过来他们又运用这种思想指导自己的园林设计和建设。唐代园林处在写意化的阶段,文人们也从过去的直接摹写自然山水景色,发展为缩移模拟自然。文人们营建的园林面积都不大, “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小小的园林展现了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文人们处在这样的园林空间中,身心均得到放松和解脱,仿佛已经融入进了没有喧嚣、没有纷争的大自然中,这正是“天人合一”规划指导思想在唐代园林中的表露。   【关键词】白居易;履道坊宅园;文人园林   1、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唐代处在从自然山水园林向写意山水园林过渡的转折阶段[1]。唐代文人出身的官僚们,亲自参与营造自己的私人园林,并且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沉浮的感慨注入了造园的艺术中。因此,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所具有的清新雅致的格调被附上了文人色彩,出现了“文人园林”。   1.2 文人园林的定义   文人园林是士流园林中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   1.3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营建了履道坊宅园等私家园林,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以天合天,师法自然的园林审美观和造园思想,对后世园林的鉴赏及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3]。   2、从履道坊宅园探究白居易的园林观   2.1 履道坊宅园分析   2.1.1 履道坊宅园的总体规划布局――追求人居和谐   “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4]是履道坊宅园的总体规划布局。规划范围内用地的三分之一用于住宅建筑,只有当居住的功能得到满足时,园主人才有心思与精力去营建宅园的其它部分,这也是人与大自然“天人和谐”关系的最低层次――人居和谐。住宅建筑位于整个规划用地的北面,规划用地的南面是园林区。当园林面积较小时,水体的运用能使园林空间显得不那么拘谨。宅园面积的五分之一是水体,园中的水分为水池和水渠,水池的面积很大,并且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水域。通过水面的倒影,无形中扩大了履道坊宅园的空间。白居易对规划内的用地进行了功能分区。“虽有台,无粟不能守也”[4],于是在水池的东面建造了存放粮食的仓库;“虽有子弟,无书不能训也”[4],于是在水池的北面建造了书库;“虽有宾朋,无琴酒不能娱也”[4],于是在水池的西侧建造了琴亭。围绕着水池,白居易将履道坊宅园分为三个区域:东面为后勤服务区,北面为安静休闲区,西侧为文娱活动区,并且水池的天然分隔,很好地使“动”和“静”分离。   2.1.2 履道坊宅园的营建背景及园主人的心路历程――德和于自然   白居易58岁时从杭州刺史任上回到洛阳,定居于洛阳履道坊宅园,不再出仕。履道坊宅园积淀了白居易一辈子宦海沉浮的体验及人生阅历的积累,最能够体现其在园林方面的造园思想。   白居易在履道坊宅园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能够进入这个生活空间的人都是与园主人志趣相投而摒弃了世俗的追求的文人,他们共同在这个园林空间中切磋所著诗文并畅谈晚年的人生感想,并让自己的人生抱负幻化于自然的无形之中,以此来达到“德和自然”的目的。   2.1.3 履道坊宅园的立意――师法于自然   白居易在庭院的空间布局和园林的基调色彩等方面进行了独特的设计,从大自然中寻找园林设计的手法。   履道坊宅园的园林空间十分开阔,整个庭院没有设置任何假山,有的只是营建明月峡的叠石景观,这样可以创造一种平远和深远的园林景观。履道坊宅园整个色彩基调统一,造园要素多是青色和白色两种色调,基调色彩可以反映园林的整体意象,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园主人的心境,青色和白色属于素朴之颜色,象征着园主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上的高尚与纯洁。   2.1.4 履道坊宅园外环境的选择――取自然“风水”之胜地   东都洛阳的东南角是“风土水木”最胜之地,都城东南角的胜处又在履道里,履道里之胜在西北隅,而履道坊宅园恰好处在此处[5]。   履道坊西、北两面临街,街上有人工开凿的伊渠穿过。履道坊宅园大门必须设在有主干道通过的一侧,这样一来,大门的位置只能选择在西侧或者北侧。而洛阳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住宅建筑的采暖和保温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白居易将宅园的大门设在了西侧,减弱了冬季西北寒风对宅园的影响。并且在夏季,西侧朝向的大门能让履道坊宅园在最大程度上接受西南季风的吹拂,降低整个庭院的温度,在城市中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小气候。   履道坊宅园处在洛水之畔,在陆地交通不是很发达的唐代,洛水流经之处便是交通便捷之地。另一方面,履道坊宅园主要以水景取胜,洛水这一天然的水源正好解决了履道坊宅园水景的用水之需。   2.1.5 履道坊宅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应景于自然   履道坊宅园中的植物以竹为主,竹正是园主人的化身。宅院的中心处有一水池,池中栽有白莲、折腰菱。围绕着水池是密密麻麻的竹子。白莲、折腰菱和竹无不体现了园主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青翠的竹林倒映在水池中,划着青板舫悠游其间,好不惬意。   履道坊宅园植物景观的营造属于中国传统的自然式,它使植物这一造园要素能更加融合于整个庭院,孤植的观赏性树木、三五一群的树丛无不体现了大自然的特点,在这种纯自然的元素中,人和外在的园林环境才能够求得统一。   2.2 白居易其他私人园林浅析   元和年间,白居易任职江州司马时在庐山修建了一处私人别墅园林――庐山草堂。在山岳地段,园林只能顺应地势,没有过多的人为创造。无论是起伏的山岳地形,还是平坦的城市用地,园林都应当顺应原有的地形特点,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   草堂的外环境共同形成了一个小气候,并且身处草堂放眼四望,每一个角度看到的景色都不相同。白居易经营郊野别墅园力求与自然环境相契合,顺乎自然之势,合于自然之理。庐山草堂就是这种园林规划思想的具体实现。白居易当时形成的这一园林观对其晚年履道坊宅园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庐山草堂的植物景观营造讲求因地制宜,追求自然野趣,并且主要选择了当地有野生分布的植物种类,并且考虑到了阴生环境下植物种类的选择。白居易植物景观营造的手法在庐山草堂已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在履道坊宅园中趋于成熟。在履道坊宅园中,白居易选择植物种类时,不仅考虑了其生理生态的特性,即能否在城市环境中存活,还考虑了植物所具有的品行特点,从而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心志。   不难看出,白居易 “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和“天人合一”园林观已经在庐山草堂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都不是很成熟,在其晚年的履道坊宅园中就已经趋于完善了。   3、结论   3.1 白居易的“天人合一”园林观   白居易营建园林时,均以大自然为蓝本,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在造园时,白居易尊重场地原有的建筑、植物和基址现状,以最少的破坏来创造新的园林空间。白居易认为,人处在一个特定的园林空间时,人并不是这个空间的主宰,而是与这个园林空间处在同等的地位,并且与这个空间互相交融和交织,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宜人的空间。   白居易的园林观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其在总体规划布局上追求人居和谐,这也是“天人合一”关系的最基本要求;白居易人生经历以及履道坊宅园的营建背景,决定了履道坊宅园“德和于自然”这一特点,这也是白居易“天人合一”园林观在设计理念上的体现;园林设计的立意应当师法于自然,其四大造园要素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园林观要求场地外环境必须取自然“风水”之胜地,这样环境才能体现天人和谐的关系;园植物景观营造应当应景于自然,自然式的植物景观更能融入于大环境。   3.2 唐代的文人园林观   文人们追求的是“隐逸”的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在官场失意的他们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远离了官场的污浊,用大自然中的点点滴滴来净化自己的身心。他们“不觅他人爱,唯将自性便”,“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潇洒可终身”。文人们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不会为了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改变他们自己的追求。他们于宦海中急流勇退,在自己亲手营建的园林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即“天人合一”。   文人们从营建园林的过程中领悟了“天人合一”思想,反过来他们又运用这种思想指导自己的园林建设。唐代园林处在写意化的阶段,文人们也从过去的直接摹写自然山水景色而改为缩移模拟再现自然。文人们营建的园林面积都不大,但“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小小的园林展现了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文人们处在这样的园林空间中,身心均得到放松和解脱,仿佛已经融入进了没有喧嚣、没有纷争的大自然中。这也正是“天人合一”规划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汪秀芳.中国古代建筑的“天人合一”建筑观[J].皖西学院学报,2007-10-15.   [3]姚翔翔.中国古典建筑的“天人合一”建筑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2-08-25.   [4](唐)白居易.池上篇[M].唐.   [5]阳林杰.风水与建筑的选址布局[J].魅力中国,2009-06-05.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作者简介:   张磊,男,1989年出生,湖南株洲人,硕士,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指导教师:王竞红,女,1974年生人,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   ZHANG Lei, Born in 1989, Male, the City of Zhuzhou, Hunan Province, Master Degree, Research Directi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Harbin, Zip Code: 150040   WANG Jing-hong, Born in 1974, Female, the City of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sociate Professor, PhD, Research Direction: Landscape Plant Resources and Application, Harbin, Zip Code: 150040


相关内容

  • 论宋代牡丹赋ping1
    论宋代牡丹赋 摘要: 论文详细考察了宋代牡丹玩赏之风,并将宋代六篇(存疑一篇)牡丹赋与唐代牡丹赋,宋代牡丹诗词进行了比较.由此可知,牡丹及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诸如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世变迁,由 ...
  •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佛教的兴盛,茶与宗教产生了联系.茶清淡幽香的特性引发人们的联想.在道家看来,茶是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身的好饮品:在佛家眼里,茶又是清心寡欲.借以禅定入静的有效之物.这 ...
  • 申爱焕[词牌名的由来]微课
    城区二小"微课"导学案 学习内容 课 题 第( )单元第( 词牌名的由来 多媒体课件 )课(小节)第( )课时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申爱焕 科目 语文 五1 班级 学习用具 学 习 目 标 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词牌及它们的由 ...
  •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资料第一章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概述 花卉的概念:狭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 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 花卉的 ...
  •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隐逸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隐"."士"的解读,挖掘隐逸文化的内涵.同时阐述隐逸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各种特点以 ...
  • 中级导游员考试试题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 ...
  • 以菊花和牡丹为例对花文化的研究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以菊花和牡丹为例对花 文化的研究 部 (系)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部 专 业 园 艺 姓 名 陈 放 学 号 [1**********]9 指导教师 魏 礼 玲 2011年 5月 以菊花和牡丹为例对花文化的 ...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
  •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含题目选项)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 2 第二章章单元测试 ........... ...
  • 论柳州奇石文化的成因及其溯源
    论柳州奇石文化的成因及其溯源 陆 文 清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编辑部, 广西柳州 545004) 摘 要:柳州奇石甲天下, 其形成与发展既有赖于大自然的无偿赠与, 也有赖于浓浓的历史文化遗留, 对柳州奇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和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