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菊花和牡丹为例对花文化的研究 - 范文中心

以菊花和牡丹为例对花文化的研究

09/12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以菊花和牡丹为例对花

文化的研究

部 (系)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部

专 业 园 艺

姓 名 陈 放

学 号 [1**********]9

指导教师 魏 礼 玲

2011年 5月

以菊花和牡丹为例对花文化的研究

摘要:基于泰勒的文化定义,介绍了花文化的定义,以菊花和牡丹为例,根据文化的分类,从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对菊花文化进行了阐释,并通过文化的不同层次,对牡丹的花文化进行了描述和研究。

关键词:文化;花文化;菊花;牡丹

1花文化

花为美。作为美的象征,千万年来,鲜花已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采花种花、买花卖花、探花赏花、伤花葬花,在各地城乡都蔚为风俗。兴之所至,人们便不禁要对花歌之咏之、舞之蹈之、绘之画之,即使在隆冬飞雪、万花凋谢的时节,北国的姑娘们,还要拿出红纸来剪成窗花贴满堂„„3000年来,对花的热爱,孕育出了中国人一种绚丽多彩的“花文化”。

2菊花文化

我国的菊花文化在花文化中的历史极为悠久,古代的经典史册、文学著作和民间传说中关于菊花的典故最多,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菊花文化。菊花文化作为花文化中的一种,在中国历史发展和传统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亦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由植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发端而来的人文内涵,并且具有人格象征意义,是文人借以抒发情感、言情表志的载体。它与中国整体文化相融发展,即与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渗透和促进。

1.1菊花名称的由来

《礼记·月令》篇中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它的意思是说,菊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秋天的秋末,九月份,所以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是作“穷”字讲,是说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菊花的名字就是按照它的花期来确定的。因为九月是阳,所以菊花表示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意思,后来“重阳节”赏菊这个习惯由此而产生。“菊”字也写作“鞠”。“鞠”是“掬”的本字。“掬”就是两手捧一把米的形象。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活像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发现菊花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所以叫作“菊”。菊花药用有延年益寿之功,而得名寿客、傅延年;因菊花在农历九月开放,又名九华、九花、秋菊;因菊花美丽而叫女茎、帝女花;菊花以黄色为本,又称为“黄花”,也有的叫“金蕊”。

1.2菊花文化的定义

菊花在我国自有文献记载已有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画菊的传统中,培养了人们雅洁高尚的情操品德素质和民族气节。菊花不断地融入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菊花相关文化现象和一句话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既是中国传统菊花文化。

基于泰勒的文化定义,(1992《原始文化》),从文化的一般意义上看菊花文化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社会发展中人类以菊花为对象进行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包括栽培技术、社会习俗艺术作品和菊花象征意义以及道德、人文内涵。广义的菊花文化即人类实践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形态的财富和精神形态的财富。狭义的菊花文化则仅指与菊花相关的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形态部分。

1.3菊花文化的分类

根据所涉及到的不同内容可将广义的菊花文化分为3个层次: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1.3.1物态文化

在菊花文化中,物态文化即指人们从事菊花栽培生产的活动和不断丰富的菊花品种。以及有关菊花食用、药用、茶用的研究成果等。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汉朝《神农本草记》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蜀人多种菊,以南可入菜,花可入药,园圃熟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菊花食用、饮用和药用价值的发展研究了。只是当时的菊花文化研究仅限于毒酒话实用性的初步发掘,是菊花文化物态文化姓氏研究的较为原始阶段。

南北朝的陶弘景讲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蕙”两种,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魏晋以来,菊花逐渐从饮食要用过渡到观赏。进入唐朝,菊花栽植者日益普遍。宋朝栽植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刘蒙的《菊谱》(公元110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36个。范成大《范村菊谱》(1018年)记载有35个品种。宋末史铸的《白菊集谱》记载有160个菊花品种。在此期间的菊谱,主要记载了所收集栽培的菊花品种,其间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明朝的菊花栽培技术又有进一步的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80年)和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清朝的菊花

专著更多,其中陈淏子的《花镜》、汪灏的《广群芳谱》、秋明主人的《菊谱》等都是当时较有影响的菊花专著。《花镜》一书记载了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记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养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 由上可见,菊花的早期食用、饮用和药用,成为菊花物态文化研究的主流,而从随之出现的众多菊谱类书籍可以看到,自菊花的观赏特性备受重视以来,菊花品种的不断收集、整理、分类和培育成为其近代中国菊花物态文化形式发展的新的研究对象,这些历史过程中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品种,也为菊花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2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即人们在栽培与应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菊花的食用、药用、饮用、观赏等形式表现出来,如重阳佳节人们饮菊花酒、食食菊花糕的习俗;金秋之时,各地举行菊展,以菊会友的传统,也包括一句话为主题的工艺装饰等。

菊花的行为文化模式最早是用于指示节令的,《礼记·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大戴礼记·夏小正》亦云:“鞠荣而树麦时之及也”,由此可见,古人曾利用过菊花的花期指导农业生产。

重阳节的风俗活动是菊花文化的主要行为模式,最早记载于《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酒,令人长寿”。对于菊花与重阳节的研究,西晋周处《风土记》认为:“汉俗九日以菊花酒,以拔除不详”。可以看出,前人对菊花文化映照下所折射出的民俗现象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人们将菊花的象征理念与药用、食用、饮用等实用性结合起来,并推广至生活中,菊花文化就是这样深深扎根于民间的。

1.3.3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主要是人们在赏菊时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以菊花为题的文学作品、绘画、诗歌等;将菊花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将菊花人格化等等。这是菊花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菊花文化的核心部分。

自屈原在《离骚》中有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佳句之后,菊花从此常常作为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的象征。东晋陶渊明则被称为菊花之千古知己,留下了不少菊花诗篇。此后,以菊花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就不计其数,不论是在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小说、或中国绘画中,都能找到与菊花相关的文字与内容。菊花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文人志士傲骨的象征,还体现了整气凛然的民族精神,此外,还有这雍容淡雅、晚节清廉、思想离情,和蓬勃

生命力等多元象征意义。

宋代刘蒙在《菊谱》序中云:“夫以一草之微,自本至末无非可食,有功于人,加以花色香态纤妙闲雅,可为丘壑燕静之娱,然则古人取其香以比德,而配之以岁寒之操,夫其偶然而已哉。”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菊花的实用功能、色态外貌与其花开放季,是菊花精神文化内涵的实体基础。。

1.4菊花传统盛会与风俗

广东中山传统菊花盛会,在中山市小榄镇,每逢甲戌年的菊花开放期间,即每一甲子(六十年)举办一次,据记载,小榄镇栽培菊花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并曾组织“菊社”,举办“菊试”,进行菊花的观赏,评比活动。后又发展为十年一次的“黄华会”。自嘉庆起首次举办规模空前的菊花会,会上设牌楼,花桥,花架,花楼,花灯,花柱,戏棚,并举行菊诗赛。

金秋九月,菊花绽放,千姿百态,令人目不遐接。因此,九月亦称“菊月”。重九为九月时令,就同端午节与艾草、菖蒲密不可分一样,菊与重阳节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阳节又叫“菊节”、“菊花节”,是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据记载在秦汉时期就有,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的“桓景避难”是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的主要节俗活动除登高、饮菊酒、插茱萸外,还洐化出了一些小的节俗活动,如赏菊。簪菊、食菊糕等,花样繁多,意趣无穷。簪菊这种习俗起初有辟恶的意思,后来则纯粹是为了装饰。菊酒用菊花浸制而成。东晋时,人们酿制菊花酒是将菊花的茎叶一起采收,和上黍米酿制,需用一年时间,到了元代,只消一夜即成,而且卖酒的酒店都在重阳节用菊花缚成牌楼。据《景龙文馆记》载,唐中宗在慈恩寺大雁塔客,群臣献菊花酒祝寿。

菊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就此而言,褒赏菊花与饮菊酒作为重阳节活动的重头戏,人们更是乐此不疲。在唐代,赏菊之举蔚成大观,到宋代,菊之俗最是盛举,无论皇亲国戚还是文人士子、黎民百姓都要赏菊,《乾淳岁时记》说,当时杭州宫里到了重阳节都要摆列出千万盆菊花,供人玩赏,晚上还要点菊花灯,其热闹情况有如元宵灯节一样,也因此涌现了许多咏菊的名篇佳作。更有甚者,出现了菊花的“立体”欣赏,如用各色菊花数百盆堆成山样,并结缀出吉祥的字样来。《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记云:“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庋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菊花不在春天开放,不与众花争芳斗艳,所以被人们比做高洁清幽、从容淡定。 “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和执着、拒绝霸气的心境。人淡如菊,要的是菊的淡定

和执着。它有的是“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坚贞和执着,少的是“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这样的淡,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

“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实内敛、拒绝傲气的心境。人淡如菊,要的是菊的内敛和朴实。生活中不缺少激情,但是每个人的激情都是一刹那的事,生活终将归于平淡,人终将归于平淡,一如平实淡定的菊花。人淡如菊,不是淡的没有性格,没有特点,也不是“独傲秋霜幽菊开”的孤傲和清高。人淡如菊,是清得秀丽脱俗,雅得韵致天然的一种遗世独立的从容和淡定。经过了世事的纷乱和潮起潮落的人生,生活把岁月刻在人的脸上,也刻在了人的心里,滚滚的红尘已经将细腻柔软的心磨砺得浑圆。这种浑圆不再有绚丽的光泽,这种浑圆就是一种淡然、朴实,它不张扬、不喧嚣、不妖艳,不再作年少时的无病呻吟,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会手高眼低去投机。这种淡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平实,它丰富而不肤浅、它恬淡而不聒噪、它理性而不盲从。

1.5菊花的花文化表现

1.5.1菊花的养植

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0。2~2米,主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卵形,边缘有缺刻。花生于枝头,花径2~30厘米。花形有筒状花和舌状花,舌状花花大艳丽,变化多姿。菊花的果实为瘦果,褐色,翌年二月成熟。 菊花适应性很强,喜凉耐寒,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喜阳光、喜肥。忌积涝,忌连作。

菊花通常用扦插方法繁殖,春夏秋季都可扦插,从生长茁壮的菊花母株上选好脚芽切下,把花盆里填满素土压平用细棍扎洞,把菊花脚芽插入洞中,深度为脚芽全长的1/2,按实,浇一次水。将菊盆放在日光散射的地方,经常喷水,15~30天即可生根。生根后可将花盆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当长新叶时可以分载。菊花茎开花后大都枯死,次年又地下茎发生蘖芽。据介绍,广东省汕头中山公园的园艺人员,繁育了100多种“播种菊”。这是菊花繁殖上的重大突破。

菊花生长适宜温度为18~21度。浇水是生长好坏的关键。要经常保持湿润,浇水宜用河水或雨水,不要用冷水、自来水,如用自来水需注入缸内储存2~3天后再用,自来水含氯量高,碱性强,对菊花生长不利。夏天早晚浇,天旱多浇。要施肥、中耕、培土,半月中耕一次,菊花生长后期免于中耕。一般每株留4~7朵花,及时疏去多余的花蕾和叶芽,植株生长到30厘米高时,需设立支柱保护。要及时防止蚜虫、粉虱等病虫。冬季菊花处于休眠状态,要保存好宿根,储藏在温度

不超过5度而又不结冰的环境中,土壤不太干又不太湿,覆草过冬。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在北方金秋季,每天10小时一下短日照才能现蕾开花。在云南、广西等地区,有一些品种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用人工方法进行短日照处理能够提早开花,如进行长日照处理能延缓现蕾开花时间。

1.5.2菊花的欣赏

菊花原产中国,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并分布有较多的野生菊花。中国栽培菊花有3000多年的历史。汉代已将菊花作药用植物栽培,晋魏时已大量栽培,以后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宋代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刘蒙泉著之《菊谱》收有菊花品种163个,这是我国最早的菊花专著。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收录菊花品种270多个。

菊花种类品种繁多。全世界有920属,19000种,我国约有164属,1950种。从颜色上分有黄、白、紫、绿等色,并有双色种;从化形上分有单瓣、复瓣、扁球、球形、外翻、龙爪、毛刺、松针等形;从栽培方式上分有立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花坛菊、嫁接菊;从花期分有春夏秋冬四季菊等。据《本草纲目》记载:“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突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别,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菊花都是由中国传出去的。17世纪末叶传入荷兰,1789年传入法国,1795年传入英国,大约在19世纪中叶传入美洲,今已遍布全球。 中国菊花在公元386年由朝鲜传入日本,传入日本已有1699多年的历史,日本的菊花已成为四季常开品种繁多的花卉。日本人民喜欢菊花,每年10月18日东京人民聚集在寺院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菊花纪念节,将一束鲜花献给观世音。日本人民把菊花当作长寿的象征。饮酒时,总要在杯中放一片或一朵菊花。菊花曾作为日本国徽、国旗的图案。日本天皇王冠上雕刻着一朵金菊花,作为王冠的标志。日本把11月3日定为“菊花日”,日本天皇在每年秋天举行菊花会,招待外交使节和政府官员。

菊花千姿百态的花朵,傲霜斗雪的性格使人更加喜爱。菊花秋天盛开,自古以菊花为秋天的象征。历代都有赏菊活动,南宋时期,每年的宫廷中举行菊花赛会,晚上还要点菊花灯。宋代民间花市有“扎菊”,一年一度菊花会,展览名菊、饮酒赏菊、写诗送菊。

三国时期,司马昭重要谋事钟会赞菊有五种美德:“圆花高悬准天极。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颍,象征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用也。”我国有一孙姓老者选择菊花有一四字绝:“一为光,其哗然鲜艳,自开

至落不变也。二为生,其直径始终挺秀不垂丧也。三为奇,其须瓣矫然出众也。四为品,其标格天然自有一种神韵也。”

我国广东省中山县小揽镇成为菊城,六十年举办一次菊花会。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南宋咸淳八年,有姓苏的妃子,因不满朝廷,潜逃出宫,藏在南雄珠矶巷。宋度宗皇帝为追查苏妃下落,肆意屠杀人民,咸淳十年,发兵查缴南雄。珠玑巷各村百姓相率南迁,一部分人斩竹结筏,浮水漂流到小榄,当时正值秋天,小榄黄菊遍野,金黄刺眼,煞是可爱。南逃的人顿时被这秀丽景色和优雅环境所吸引,于是在这里定居下来。为了纪念前人开村的功业,常举办品菊平诗活动。到清代,嘉庆甲戊年,举办了规模空前的菊花会,并约定每逢甲戊年举行菊花会。1979年,正值国庆三十周年之际,举办了第四次甲戊年菊花会,有三万盆菊花参展。

菊花抗寒性强,她在百花凋零的深秋时节开放,金风送爽,菊花飘香,它有傲霜斗雪之特性,菊表示独立寒秋,不畏严寒,诗人用菊花象征坚贞不屈的意志坚定顽强的斗争精神。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有著名的咏菊诗《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诗一联,“结庐”谓构屋居住。居住人多的地方却无车马声,二联,心静意识不到周围喧闹气氛的干扰。三联,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偶尔举目望去,南山遥遥在目。四联,斜晖给峰峦洒上一层淡黄的颜色飞鸟成群结队归巢。五联,“真意”指自然意趣。“忘言”本意难以用语言表达,借指忘情于世事。“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成了流传千古的著名诗句。唐代诗人元稹《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诗说,宅院周围遍植金菊浓香随风飘满家舍,似爱菊的陶渊明家。篱笆边上的菊花在夕阳的斜照下,金辉洒遍菊花。不是偏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霜。菊花是一年中开花最晚的花,菊花开过无鲜花。

一千多年前的唐末农民领袖黄巢写有《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重阳节为菊花节。头一句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杀”“甲”押韵。“我花”指菊花,象征人民。“百花”指封建腐朽的统治集团。整个长安开满了计划,散发出浓郁香气,浸透全城。金色菊花是农民起义军的战士,黄色花瓣就是战士的盔甲。黄巢的愿望实现了,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1年攻下了京都长安。

毛泽东喜爱菊花,他在中南海丰泽园将东厢房辟为书屋,取名“菊香书屋”。

毛泽东在1929年10月写了《采桑子·重阳》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此诗赞颂了秋天重阳节之菊花胜过春天的风光。

1.5.3菊花的应用

菊花药用疗效高,菊花是长寿花。因此,菊花宜送老者。菊花是美化绿化的重要花卉。菊花可配置花坛、制作盆花、盆景、花篮、插瓶、切花等。菊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切花,通过短日照处理可中年供应切花。

菊花可食用。嫩茎嫩叶做菜为佳蔬。古时用白菊花入鱼羹,味甚鲜美,名曰菊花羹。菊花能做成可口的佳肴,中餐中的“菊花肉”,就是著名的菊菜。菊花还可以制作糕点。菊花能做成做种饮料,可制酒、制茶、制菊花晶、菊花露等。菊花酿酒,,用其茎叶,掺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酿成,叫菊花酒。古人认为,饮菊花酒可以长寿。用白菊花或野菊花配制而成的菊花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饮料,具有降血脂抗衰老、明目清脑的作用,经常服用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白内障有较好的效果。

菊花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菊花根、茎、叶都可入药,具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的功效,久服可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益寿。古代把菊花列为药物的上品。《本草纲目》记载:“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

东晋葛洪著《抱朴子》记载:“南阳郦县(今河南内乡县)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菊花,„„谷中居民„„悉食甘谷水,无不长寿。„„”甘谷村山上遍生菊花,落英在山泉小溪,使水甘甜清香,村中30户人家长期饮食菊花水,人人健壮,世代长寿。

白菊有美容作用。染鬓发令黑。白菊和巨胜、茯苓制蜜丸服之,去风眩,变白不老,益颜色。菊可作枕头,冬季采甘菊,装入布袋,做枕头,能清头目,去邪秽。

菊花从运用于指示节令到饮食药用,逐步发展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并进一步形成具有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菊花文化,是与人们在生活中不断了解和认识菊花息息相关的。可见,菊花的精神文化内涵作为菊花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以菊花的物态文化与行为文化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同时,文人雅士们赏菊、画菊、咏菊、喻菊的不断兴起,也对菊花的栽培、品种的丰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此看来,研究菊花文化不是简单表层的研究菊花的生长、培植、化学成分、药学原理、养生作用等自然现象,也不是简单地把菊花科学加上考古和菊花

的发展史,而应重点研究菊花在被生产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2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名。“百花之王”、“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2.1. 牡丹传说

2.1.1荷包牡丹的传说

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米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年方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拒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已经两年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2.1.2“刘师阁”的传说

隋唐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叫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做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局。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零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时,少女讲原来家园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细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之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天彭、山东菏泽等地,芳香远播。

2.1.3武则天与牡丹的传说

至武则天当了皇帝,与一年冬天,至上苑饮酒赏雪,酒后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烽火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写罢,她叫宫

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诏令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第二天,出牡丹外,其余花都开了。武则天见牡丹未开,大怒之下,一把火将众牡丹花烧为焦灰。并将别处牡丹连根拔出,贬出长安,扔至洛阳邙山。洛阳邙山沟壑交错,偏僻凄凉。武则天将牡丹扔到洛阳邙山,欲将牡丹绝种。谁知牡丹在洛阳邙山长势良好,人们纷纷来此观赏牡丹。

2.1.4“万卷书.4传说

明代,安徽毫州有个书生,又名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问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出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话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此地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2.1.5“歹刘黄”的传说

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他自小爱花如痴,种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陆军前屋后中了许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为他花种的特别好,常遭顽童袭骚。他非常生气,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晌,重则打板数下。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这样渐渐传开久而久之就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说起“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种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艳品种多。一年他培育出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超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以金银相求。当时黄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进行大量繁殖,一时远近争相苛种,成为一种时尚,以后,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歹刘黄”,这品名被载入书中,流传下来。

2.2牡丹的起源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未汉化学,雅士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以洞察智能规划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以《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

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薛凤翔有《毫州牡丹史》、余鹏的《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屡见不鲜。

解放后,牡丹种植有长足地发展,牡丹文化逐渐被人们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专家。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学科,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这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相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二)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三)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四)较浓重的美学特点;(五)较浓重的文学特点;(六)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九)浓重的生活氛围;(十)浓重的旅游氛围等特点。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结合的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亦是如此。 今天,中国牡丹心逢盛世,沐浴春晖,盛况空前,在许多生产牡丹的地方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牡丹花会,弘扬牡丹文化。

2.3牡丹文化的表现

2.3.1牡丹的形体

牡丹以红色者为上,虽结子,而种繁成诛慢,根上生苗,多用分株繁殖,故名。别名鼠姑、鹿韭、白术、百两金、木芍药。牡丹苗似羊桃,夏季开白花,秋季结实圆绿,冬季实为褐色,凌冬不凋,根似芍药,肉白皮丹,故名百两金。牡丹与芍药是一对孪生姐妹,两者花形相似,故时牡丹、芍药统称芍药,自唐以后始分为二。牡丹花似芍药而干为木质,又谓之木芍药,具有牡丹花王,芍药花相之说。

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株高1~2米,叶互生,卵形,花单生,

有单瓣、重瓣,花径10~30厘米,呈黄、紫、白、绿、黑、桃红等色。花后结生蓇葖果,内含5~15枚大粒种子,圆形,褐色或黑色。花期4~5月。

2.3.2牡丹的养植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高原、秦岭一带,陕西、甘肃、四川、河南等地山中有野生牡丹。牡丹性宜凉畏热,喜燥恶湿,忌烈风酷日,喜欢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纱质壤土,忌盐碱土,忌积水。牡丹较耐寒,可抗-20摄氏度的低温,北京地区在根部培土可露地越冬。可用扦插、嫁接、分株和种子繁殖,用种子繁殖要七八年才能开花,因此通常用分株繁殖。

为了使牡丹生长健壮,年年开花,花多色艳,除按其习性加强水管理外,整形修剪也很重要。要做好定杆、修枝、除芽、疏蕾等项工作。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进行修剪,剪除枯枝,摘除未落之叶,每株保留健壮枝条6~8枝没枝留2~3个芽。以后,凡从植株基部发生的萌蘖和主枝上过密赘芽,都要及早摘除,避免枝干过密,养分分散。花谢后即使剪去残花。俗话说:“芍药梳头(即疏蕾),牡丹洗脚(即摘除基部萌芽)。”

栽培牡丹、分株均宜在9月进行。栽培牡丹不要过深过浅,一般最上边之根离地面10厘米左右为宜。过深会烂根,太浅会生长不良。牡丹生长规律是“春发芽,秋发根,夏打盹,冬休眠”,一年可施3次肥。浇水要适度,春暖解冻时浇一两次水,4月开花前每10天浇一次水,开花期不浇水,花期后10~15天勤浇水,2~3天浇一次。夏季在傍晚浇水,11~12月在天气晴朗暖和时浇水,每月浇1~2次。元月天寒,不可浇水。早春和雨后要浅中耕松土,要保持根、叶完好,根好才能叶好,叶好才能花好。每年要换盆换土。

2.3.3牡丹的观赏

牡丹种类繁多,全国有500多个品种。珍贵牡丹品种姚黄、魏紫被称为“花王”和“王后”。姚黄和魏紫原是宋时洛阳姚、魏两姓氏培育出的两个优良牡丹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姚黄是洛阳中的古老名品,花大如碗,呈皇冠形,色泽鹅黄,花瓣如着蜡,光彩照人,清香四溢。魏紫正紫色,层叠高耸,为圆柱形,晶彩莹洁,端丽无比,宛如一俏石玉雕。大红色的牡丹红是红色牡丹中的佼佼者,株高达1米以上,一株能开百多花以上。“二乔”牡丹一株能开放粉红、紫红两种花朵,有的在一朵花上竟能开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来。

我国栽培牡丹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隋代,牡丹由原来的野生植物被人工培育为观赏花卉。唐宋时期是家家户户种植牡丹的兴旺时期,唐代种植牡丹已蔚然成风。据记载,唐文宗李昂皇帝,有一次在皇宫内赏牡丹时,问画家程修:“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最好?”程修答道:“中书舍人李正封牡丹诗:‘国色朝酐酒,天香夜染衣’。是也!”唐文宗细品诗意,大为赞赏。自此,后人

称牡丹为“国色天香”。

我国古代对牡丹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称牡丹为“国色”“国香”“国艳”“国貌”,古书《本草》记载:“牡丹乃天地之精,为群花之首。”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花品中的牡丹为第一”,“故世谓牡丹为花王”。我国旧时有以牡丹为国花之说。清朝末年曾定牡丹为国花。清朝皇帝喜爱赏花,在圆明园建有牡丹台,为圆明园一景。慈禧太后于1903年钦定牡丹为国花,在颐和园排云殿旁建有“国花台”。

我国有较多著名的牡丹花产地。河南洛阳、四川省彭州、山东省菏泽盛产牡丹,全国闻名。宋代大诗人路游著有《天彭牡丹谱》,此书记载:“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明清以来菏泽牡丹最盛,有“至明曹南牡丹甲鱼于海内”之说。目前菏泽牡丹品种达400多个,种植面积150000余亩,并远销国外。洛阳市牡丹有300多个品种,共种植面积5000多亩,该市将31个品种移植到中南海。

牡丹为中国待定国花,为山东、河南等省省花,洛阳、菏泽的市话。我国有些城市有牡丹花节,届时中外游人达10~25万人次。山东省菏泽市每年4月下旬举行牡丹花会,江苏省常熟市每年4月20日前为牡丹花节。

我国牡丹在唐代传入日本,日本至今称牡丹为“唐狮子”,意指牡丹代表中国。1656年传入荷兰,1787年传入英国,1883年传入法国,20世纪传入美国。他们用我国牡丹作为原始材料进行杂交,育成了一批新品种。

牡丹花的意语表示高贵典雅。历代诗人写下来许多赞颂牡丹的千古绝唱的诗篇。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皇帝酷爱牡丹,天宝三年的一天,他与杨贵妃一同在沉香亭前观赏牡丹花,唐明皇让李白当场作诗。李白挥笔写下《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诗中“群玉山头”,指传说中女神西王母居住之处;“云雨巫山”,用的是楚襄王梦见巫山女神的故事;“飞燕倚新妆”,指汉武帝时美貌的皇后赵飞燕;“名花”指牡丹;“倾国”指杨贵妃;“君王”指唐玄宗。

唐代刘禹锡《赏牡丹》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诗说芍药美丽无格,荷花洁净少情,但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牡丹具芍药、荷花两花之美,所以“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花市》诗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唐代花市争购牡丹的盛景: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帝城”,指京城长安;“喧喧”,指买

花车马的喧闹声;“戋戋”形容少而珍贵;“五束素”,帛五匹为一束。100朵红牡丹要25匹锦。说明当时牡丹花价格昂贵。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写了三本关于牡丹的专著:《洛阳牡丹谱》《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图》,他写有赞美牡丹的诗:“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北宋司马光有描写洛阳遍种牡丹盛景的诗: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谁道鲜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鲜花。

由乔羽作词的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受到人民的喜爱,其歌词是: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经历经贫寒。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孕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2.3. 牡丹的应用

牡丹是人民喜爱的花卉,牡丹花寿命长,有的可达百年以上,适宜公园、庭院种植,许多公园建有牡丹园。牡丹也可做切花。

牡丹药用价值大。牡丹根皮中医称为“丹皮”,是名贵的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散瘀的功效,可治疗温热性疾病,如吐血、妇女病等。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丹皮内含有牡丹酚原酐、牡丹香醇、安息香醇、葡萄糖等,水解后有解热、镇痛、抑菌、降压的作用。牡丹叶水煎剂治疗细菌性痢疾有较好的疗效。

科学家发现牡丹能监测污染大气的“光化学烟雾”中的主要有毒气体“臭氧”。当“臭氧”在大气中含量达到百分之一时,经3小时,牡丹叶片上便会出现斑点伤痕。污染程度不同,叶片颜色会变成赤褐、淡黄、灰白等不同的颜色。因此,牡丹已经成为监测大气污染的首选植物。

牡丹花瓣可使用,也可酿酒。牡丹露酒,色正香醇。

参考文献

[1] 柏源 《谈话说木》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287~328

[2] 陈俊愉 《中国菊花过去和今后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园林 2005 73~75

[3] 陈先达 《文化与传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1~7

[4] 鲍建强 《东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比较》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2249~255

[5] 陈远发 《菊花与饮食》 烹饪知识1999 34~35

[6] 陈小芒 《菊诗与菊花文化》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 40~43


相关内容

  •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资料第一章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概述 花卉的概念:狭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 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 花卉的 ...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花 张丽娟 一.主题的由来 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她的五彩缤纷,她的千姿百态都代表着希望,充满了生机.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使孩子们通过初步认识花的美好,逐渐过渡到了解花,从而进一步到热爱花,所以选择了花这一主题来让幼儿对 ...
  • 古代吉祥图案寓意
    古代吉祥图案寓意 爱情是千古的话题,许多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带带相传.爱情忠贞.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子孙兴旺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 白头富贵:牡丹树上站着两只白头翁.牡丹寓意富贵,两只白头翁表示夫妻,寓意夫妻白头到老,富贵到头. 百子图:由一百 ...
  • 松树,菊花,荷花,水仙,水草个代表什么象征性的意义
    松树,菊花,荷花,水仙,水草个代表什么象征性的意义 百合花-----纯洁 向日葵-----敬慕 白山茶-----真爱 白丁香-----愉快 矢车菊-----雅致 石楠花-----庄重 玉蝉花-----信任 毋忘我-----永恒的爱 水仙花- ...
  • 4 -4 牡丹花 月季花
    4.牡丹花 月季花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13幅图,13个生字,14个新词和1个句子. 前6幅图分别画了是6种花,后6幅图分别画的是6种树,最后一幅图画的是公园的花坛,花坛种着许多花. 本课的句子是简单复句.句式是"什么地方的哪儿 ...
  • 客厅沙发挂画大全图片 多款花鸟画任你选
    客厅沙发挂画大全图片 多款花鸟画任你选 客厅是家居中非常重要的地方,好的客厅沙发墙挂画可以美化居室,愉悦心情,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是国画中的一个重要分科,是最富有风水意义的画种,花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的空间概念.那么,客厅都适合挂那些题 ...
  • 等待绽放作文
    篇一:等待绽放的花朵 今天,天空中飘着茫茫细雨,昨日的炎热终于被压下来了.无意中看到挂在墙上的挂历,才发现已经到了四月份了,再过两天,不就是清明了吗?这时,我顿时想起李白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到清明节,又使我勾起了对革 ...
  • 各国国花及中国省市花
    中国国花--牡丹(未定) 朝鲜国花--朝鲜杜鹃(金达来) 韩国国花--木槿 日本国花--樱花.菊花 老挝国花--鸡蛋花 缅甸国花--龙船花 泰国国花--素馨.睡莲 马来西亚国花--扶桑 印度尼西亚国花--毛茉莉 新加坡国花--万带兰 菲律宾 ...
  • 各省市市花
    全国各省省会及直辖市市树市花 上海市 白玉兰花 简介: 白兰花,学名Mchella Alba DC., 别名木笔花.玉兰花.银厚朴.玉兰等,属目兰科. 原产地中国大陆.爪哇.印度. 属於常绿乔木,常是阳性植物 ,不择土攘,寿命极长花单生于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