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 范文中心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07/17

《声声慢》丸子版公开课教案

一、检查背诵

课本合上,先提问两个学生背诵,之后全班齐背。点评学生背诵情况。

二、导入新课

引领学生回忆朗读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醉花阴》。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过渡:这两首词有一个共同点,都写出了一种情绪,是什么样的情绪呢?“愁”(板书)。我们说上节课讲到,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所以她的词作写的愁大多是“闺怨离愁”(板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写出了与前期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板书)。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下面,我们就翻开课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女生和男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的内容,边读边体会其中的情感。

2、提问:读罢此词,你能从中感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愁

3、作者写了什么样的愁?我们来看下这首词的内容。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特别是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尽?!

四、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那她在这首词中是如何写愁的呢?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一)怎样入愁

1、提问:寻寻觅觅: 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该怎么读?)

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a.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b.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

2、冷冷清清:诗人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什么冷清?该怎么读?

明确: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3、凄凄惨惨戚戚:①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又该怎么读呢?

明确: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 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②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情感基调呢?

明确:悲苦愁绝

③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如果将此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

明确:叠词。不好,少了音韵美。李清照是运用韵律的高手,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诵起来,

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如泣如诉的愁情。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第二的问题:

(二)赏意象 品愁情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我们就一起来看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情。

1、李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明确:酒、晚风(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 同桌交流探讨)

a、淡酒

提问: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难道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

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看来酒是浇不了愁的,只能是举杯浇愁,愁更愁呀!自古以来借酒写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板书:酒——愁文化 b、秋风

提问: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天时节)秋风渲染什么情绪?(关于秋风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自古逢秋悲寂寥)

明确:“晚”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秋风——渲染愁情(板书) c、过雁

提问: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

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

其他写雁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 湾《次北固山下》(2)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 结论:雁——怀乡之思 音信之盼(“乡愁、离愁”的象征)

d、黄花

提问:①黄花是什么花?②这时候黄花已经怎么样了?③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什么?④黄花象征什么?

明确:①黄花就是菊花。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关于黄花的诗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板书)

e、梧桐细雨

提问: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关于梧桐的诗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关于“雨”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明确:梧桐——牵愁惹恨之物 雨——哀伤愁丝(板书) 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梧桐也是牵愁惹恨之物,加之此句以声衬情,意境深远。

五、课堂小结

师总结: 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这节课的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齐声诵读,沉浸到这凄美绝然的意境之中。 (全班再次齐读)

第二课时

(三)为何生愁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

八、结束语

三、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相关内容

  • [声声慢]教案设计高一级卉
    <声声慢>教案设计 高一级 李丝卉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 ...
  •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 教 案 课 程 性 质 专业课 教研室(实验室) 社会工作教研室 授 课 班 级 10社会工作1-2班 姓名职称 杨书胜 讲师 使 用 教 材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 ...
  • 四年级02周班会教案
    第一周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育主题:我爱您---老师 二.教育目的: 通过伟人敬师等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小队形式开展活动,自觉地把尊敬老师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 ...
  •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教案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 学写现代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能写作现代诗. 3.德育目标: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 ...
  • 二年级语文 对联教案 西师大版
    <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 在诵读对联中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规范书写10个生字. 3. 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通过书写表达汉字的形体 ...
  • 感恩心班会教案
    感 恩 的 心 --二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2015年5月4日) 活动目的: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 ...
  • 小学美术冀美版 三年级上册 第13课[刮出来的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冀美版 三年级上册 第13课<刮出来的画>优质 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自然界审美的多样性, 感受审美情趣.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习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刮画. 2 ...
  • 小学语文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4[芦叶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4<芦叶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并掌握相关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 ...
  • 小学美术辽海版 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叶子拓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辽海版 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叶子拓印>优质课 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制作活动. 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组合.剪贴.装饰, 提高学生的想像 ...
  • 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大意,了解有关作者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 能理解这首诗的感情色彩,基本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与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讲解与检测 1. 听一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