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设计高一级卉 - 范文中心

[声声慢]教案设计高一级卉

05/26

《声声慢》教案设计

高一级 李丝卉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全词意象之美、叠词之美、音韵之美、场景之美、情感之美融为一体,是促进学生掌握诗词阅读方法的最佳案例,是进行美读训练、情感熏陶的最佳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风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以及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解读意境,体验愁情。

2、体会情景交融,真意在言外的绝妙。

【教学方法】

由于我所教的班级是理科班,我也清楚本班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热衷和享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为了让他们能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我采用了通读法、情感体验法、精讲

点拨法、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要是通过诵读、思考、讨论、感悟等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领学生对之前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进行回顾,集体背诵《如梦令》,感受前期作品风格。讲解词人一生的转折点:南渡,分析这也是造成词人前后期写作风格变化的原因,引出课题《声声慢》。

我们初中学过李清照的哪一首词?

明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首词给大家的感觉是怎样的?

明确:写的是词人深闺中惜花的闲愁,风格清丽轻快。

这是写于李清照少女时期的词,词风清丽婉转,那么她的一生是否一直都是这样的快乐幸福的呢?

明确:不是

我想大家对李清照应该有所了解的,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明确:讲解何为南渡。金兵入侵宋朝,灭亡了北宋,从那时候起李清照和丈夫流落到南方避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不再是无忧无虑的,而且在他们夫妇南渡避难的第三年她丈夫就因病客死他乡了,留下李清照独自漂泊。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饱尝了国破家亡夫丧之苦。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二、细看本课的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作者)

三、朗读《声声慢》

1、下面请大家齐读全词,从整体上感知这首词,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情?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对整首词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也作为接下来的探究的基石。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这句我们可以感知到这首词要表达的是“愁情”)

板书(情感:愁)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词人是如何表现她的愁情的。

四、品味全词:

【请看上片】

1、上片哪个句子带引我们走进了词人愁的心境里?

明确:第一句

2、此句开篇不凡,堪称创举。 下面同学们静静揣摩这一句,分析这十四个字是如何表现感情的层次的。

“寻寻觅觅”写词人在反复寻找,这是寻找的动作、神态。注释说到寻觅”意想找回失去的一切,于是词人满屋子的寻找,恍惚中词人忘记了现实,满怀期望地去寻找,寻找有结果吗?从“冷冷清清”一句可以看出寻觅一无所得,四周一片寂静冷清。寻觅未果之后又回到残酷的现实——现实是让人痛心的,所以“凄凄惨惨戚戚”写的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描写出女词人孤独愁苦的心境。

3、同学们再思考,老师把这句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运用叠词加强音乐美,造成回环往复的音律效果。

这句话历来有极高的评价,例如学者傅庚生曾说: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 ,三也。

4、下面同桌间互相探讨这句话应该怎样读,等会一个同学讲述你们的看法,另一位同学范读)

分析完第一句后,学生已经进入到词人愁的心境了,接下来对主体部分进行赏析:主要是通过解读意象来分析愁情。

由于很多愁苦类的意象,是学生熟知的,所以在此环节我会适当地调整时间,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留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来突破重点难点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所谓“相机诱导”即观察时机予以指导,当学生充满疑惑时,正是引导的好时机。 由于此词字字含情,声声是愁,每一句都是如此的摄人心魄,因此往下我的教学设想主要是融情入境,巧妙地设置能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李清照愁情的一系列问题,因势利导,力求词中的每一句都能激发起学生去赏析品味的兴趣与热情。

5、前三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孤独凄凉的李清照,而此时词人身处的季节气候是怎样的?

(乍暖还寒的残秋:这是借秋季之冷暖无常,也暗写了国家以及自己的人生也如多这事之秋,让她尝尽了飘零憔悴之苦。)

6、在这样忽寒忽暖的残秋天气下,词人感到难以休养调息,她借助了什么

来驱散寒意?

7、可这酒真的能让词人感到暖和吗?

不能

8、从哪一句可以看出?

怎敌他晚来风急

9、“怎敌”是什么句式?

反问句

就是说这酒敌不过这傍晚吹来的阵阵寒风。身冷心更冷,这种发自心底的寒冷岂是酒能暖和的呢?

10、词人说到她是三杯两盏地喝酒,这就说明喝的数量多,那为何酒不停杯,词人仍品觉是淡酒?

(不是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11、品着此等饱含浓愁之酒的词人,为何抬头看到旧时相识的雁会感到“正伤心”?

往日丈夫在世时,他们鸿雁传书,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与慰籍,如今丈夫已逝,见到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伤心。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啊!

再者,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词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怎不令人愈发伤感?

(总结上片:写词人内心孤独愁苦之感)

上片通过淡酒、急风、过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情,这是上片,下面我们继续走进李清照的内心,进一步体会她的痛苦。

请看下片。

12、这时词人由描写空中的过雁,镜头一转,转入了什么景物的描写?

满地残花。

1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的主语承前应该是“花”。可我们一读就明白,词人是为了写花吗?

是以花喻人。

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然而,现在却已憔悴。花的憔悴,正面衬托出年华已逝的自己,正是愁上加愁。

14、世上没有不凋谢的花朵,花开花谢本无憾,只要她的光艳有人欣赏过。可是,遗憾总是存在,李清照笔下的“黄花”却(请用原句回答)——

“有谁堪摘?”

15、“有谁堪摘” 什么句式? 能说说你对这句的体会吗?

明确:反问句。是指花无人怜爱,也暗示晚年的词人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就像黄花一样,一朵朵、一瓣瓣地枯萎凋零,无人采摘。

往年黄花开得茂盛簇拥在枝头时,词人有摘花装点案头的习惯,幸福的她曾充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

16、而如今的词人却年迈孤独,过着的是怎样的生活?(原文里有说到吗?) 孤零零的守在窗前,苦熬时光,度日如年的日子。

17、好了,这里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把这个“守”字改成“对着窗儿”好不好?

“守”,无聊,前期生活有金石书画相伴,丈夫相伴,无忧无虑,现在寂寞

孤单,形单影只。无事可做,愁苦不能打发,只能从早到晚,从晚到早的独坐窗前。

凄冷的她静静的看着窗外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8、点点滴滴是什么声音?

是雨打落在梧桐叶上的声音。

19、为什么词人把雨落梧桐的点滴之声都能听得如此清楚?

这两句与上阕的“晚来风急”相呼应。黄昏时分,沥沥秋雨夹着秋风洒在梧桐叶上,词人无地可去,无事可做,无法入睡,只能彻夜听雨,愁情无法排遣,对于一个伤心孤寂的人来说,与其说是用耳朵听这种微弱凄凉的声音,还不如说是用心灵来感受。

对秋风秋雨的描述,都寓着主人公的情怀,更突出了一个“愁”字。

20、这种生活只是这个黄昏才有吗?

这种生活已经是她生活的自然状态!日复一日,最后的晚年就是如此消磨!

21、秋雨“点点滴滴”,何时是尽头呢 ? 难道就这样到天黑,甚至天黑以后,还一直这样滴下去吗 ? 这就逼出了结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一种亡国之痛,家亡之苦,丧夫之哀,能用一个愁字说尽吗?

感情抒发至此,词人的精神痛苦已经到了不可名状,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它是词人愁云弥漫天地、苦情到了极限,人生到了绝境所发出的一声撕肝裂胆的哀叹,既然是无以复加,词作也就戛然而止,但是其留给读者的则是一种言尽而意未尽。

(总结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描绘,进一步表达内心的愁苦)

22、一系列的探究分析完成后,再次引导学生说出课堂伊始提出的词中的主旨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时学生就可以深切地感悟到词人的愁苦一定是到了难以形容、无以复加的程度,才会不用任何渲染,而是用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愁苦,那么此时再调动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来回味“愁”的内涵,自主地得到结论:这种包涵亡国之恨、家亡之苦、丧夫之痛的愁“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完呢?”,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也就在探究难点的基础上,突破了重点,学生也才会真的体会到“始知真意在言外”的绝妙,从而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五、课堂总结:

明确:通过大家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词人一方面借助自己的情语,像“伤心”、“凄凄惨惨凄凄”、“憔悴”这样的词,淋漓尽致地在渲染自己的愁绪。

另一方面也借助像“黄花”“大雁”“梧桐,细雨”这样一些景语,运用铺陈的手法,逐层展开,极力烘托,反复地渲染一个“愁”字,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以曲径通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愁绪,可以说词人在情景交融当中取得了一重未了,一重天,一愁却比一愁重的效果。

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身临其境地体会凄美的画面。

课堂总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再次体会本词凄绝的意境,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以个人情,写家国恨,意蕴深厚。

在本词的鉴赏中,我相信学生对词人李清照的创作技巧和内心情感有了更

深刻的体悟。

六、用一句精炼整齐的语言来概括本词的思想内容或艺术风格:“叠词铺陈

状难言之愁,情语景语抒凄苦之怀。”

七、接近尾声时,让学生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八、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虽然不用动多少粉笔,但很多演示的部分其实也就是板书。在板书设计上,我充分利用了课件的优势,让板书出现有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层次,既有绘画美又有形式美,既扣住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解决重难点。

九、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题的二、四题,因为课本的课后题都是通过编写人员精挑细选的,而且这两大题也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巩固,这也符合新课标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的要求。

十、教学反思:

1、课堂较好的营造了情感氛围,调动学生走进文本。作者情、老师情与学生情有机融合,使他们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李清照。

2、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法指导的落实 状况较好。学生在涵泳品味中提升了语言品味的能力。

3、如何更好地分层教学,还值得继续思考,在课堂上的放与收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相关内容

  •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教案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 学写现代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能写作现代诗. 3.德育目标: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 ...
  • 二年级语文 对联教案 西师大版
    <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 在诵读对联中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规范书写10个生字. 3. 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通过书写表达汉字的形体 ...
  • 亿以内数的读法参考教案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材1页-3页,例1.例2,2页-3页做一做,练习一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quo ...
  • 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大意,了解有关作者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 能理解这首诗的感情色彩,基本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与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讲解与检测 1. 听一遍朗读 ...
  • 20**年八年级上生物教案3
    平川区魏家地学校初中第 学期教案 日期: 年 月 日~ 月 日 周次 第3周 周课时 共 2 课时 年级.科目 八年级生物 教师 李刚宁 教学内容 第二节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概述动物的主要特征 . 2.举 ...
  • 高中立体几何教案
    高中立体几何教案 第一章 直线和平面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应用: 2.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与研究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个平面平 ...
  • 四年级02周班会教案
    第一周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育主题:我爱您---老师 二.教育目的: 通过伟人敬师等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小队形式开展活动,自觉地把尊敬老师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 ...
  • 五年级科学上册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教案教科版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过程与方法 1.按照活动的要求检验太阳能热水器,并做好数据的观测和记录. 2.总结.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
  • 20**年高中历史科组工作总结
    茂名市第一中学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历史科组工作总结 2013 年 2 月 19 日 执行科组工作计划的评估(做了哪些主要工作,科组工作目标实现情况) 本学期在学校教研室.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历史科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 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