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 - 范文中心

甲午中日战争

11/20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4.第二阶段:

【知识体系】 时间:(1894年10月——1895年4月)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战场: 地区和 半岛 1.日本方面: 战役: 战役, 战役 ⑴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渐5.结果:《》的签订 趋增强。 A、时间:1895年 ⑵保留大量 残余,国内市场 ,阶B、签字代表:中方,日方级矛盾尖锐。 C、内容: ⑶统治集团早就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1)割 、 及附属岛屿、的 。 澎湖列岛给日本。 2.列强方面:采取国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际形势对日本侵华极为有利。 (3)开放 、 、 、 为商埠, 美国: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英国: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产品运 法、德: 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俄国: D、危害: 3.中国方面:奉行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 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 。 4.导火线:朝鲜起义 (2)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例题: 入的总和,这就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1.甲午战争前,英国支持纵容日本侵略行径的意图政府大量举借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是 国的 命脉。 A.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3)新的通商口岸开放和 的开辟,B.趁机打开朝鲜大门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 。 C.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发展 (4)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D.乘机夺取中国东北和朝鲜 碍了中国 的发展。 2.甲午战争爆发前,英国驻日代理公使向日本照(5)《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 、会:“此后中日两国开战是,中国之上海为英国利分割世界的要求,标志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益中心,故欲日本政府承认不在该港及其附近为战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争的场所。”这表明英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是 大加深。

A.防止事端发生,但不主张日本发动战争 B.纵容日本侵略,但不允许损害英国的利益 C.害怕事态扩大,但又希望借此瓜分中国 D.以欧洲为重点,但又想与日本争夺远东

例题:

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清政府曾正式宣战 B.战争由国外扩展到国内 C.清朝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 D.战后日本控制中国东北南部

4.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的客观原因是 A.日本海军势力强大 B.李鸿章为保存实力不许巡海迎敌 C.北洋舰队在威海卫鞭长莫及 D.黄海大战北洋舰队丧失了战斗力

二、经过:

1、时间:

2.爆发的标志:牙山战役,海战 3.第一阶段 时间:(1894年7月——9月) 战场: 境内, 海域 战役: 战役, 战役

5.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6.《马关条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A.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B.意味着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C.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三国干涉还辽

1、三国:

2、原因: 3、结果: 4、说明:

例题:7.甲午战后,经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这不能反映

A.列强在华争夺趋于白热化 B.清政府国际地位极端低下 C.清政府外交政策取得成效 D.日本无力应对三国的联合威慑

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领袖: 2.意义:表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关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1)原因 :

①李鸿章为保存自身势力; ②慈嬉太后的主和态度。

(2)表现:

①战争爆发前,李鸿章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积极备战,使清军处于被动地位;

②平壤战役中,李鸿章奉行 贻误战机,导致平壤失陷; ③黄海战役后,李鸿章不准 ,使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④威海战役中,李鸿章不准 ,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影响: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是导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直接原因。

2、甲午战争的影响 (1)对中国: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资本输出与瓜分狂潮)

③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群体的觉醒,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其一,在政治上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在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 (2)对日本:

①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跻身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

②凭借这笔不义之财疯狂扩军备战,迅速发 展成为军国主义强国,成为侵略我国的最主 要国家。

(3)对国际局势:

引起三国干涉还辽,德、俄在远东的势力加强,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

3、关于三国干涉还辽 (1)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其它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是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和斗争尖锐化的结果。 (2)策划者:俄国

◆日本态度:对俄法德让步,对中国寸步不让

◆俄态度原因:影响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影响俄国在太平洋的霸权;乘机讹诈中

◆法国态度原因:俄在欧洲盟友,趁机增强在中国的地位

◆德国态度原因:离间法俄关系,敲诈清政府

(3)实质:反映出了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过程中既相矛盾、又相勾结,是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主要是俄日矛盾。

(4)结果: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清政府支付3000万两赎辽费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中,属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观因素的是 ①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②国内市场狭小,人民不断起义③西方列强的支持④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有 ①邓世昌 ②丁汝昌 ③林永升 ④左宝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主要原因在于 A、日军强大

B、英美教习怂恿中国海军投降 C、丁汝昌的软弱无能

D、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政策 4、《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规定是

A、赔偿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D、开辟内河航运线 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主要是

A、外国侵略和清政府矛盾的结果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的结果 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的结果 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的结果 6.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客

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因为

A.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B.为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C.为其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D.为其提供保护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鸿章筹海防十余年,练军筒器,外人震其名。谓非用师逾十万,不能攻旅顺,夺天津、威海。故俄、法之警,皆知有备而退。至是,中兴诸臣及湘军名将皆老死,鲜有存者。鸿章深知将士多不可恃,器械缺乏不应用,方设谋解纷难,而国人以为北洋军阀信恃,争起言战,廷议虽遂意用兵。初败于牙山,继败于平壤,日本乘胜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失。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

——摘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请回答:

(1)甲午战争前,李鸿章对战争的基本态度和做法是什么?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可取?

(2)李鸿章认为“将士多不可恃,器械缺乏不应用”是否客观?二者是否是北洋海军“覆丧殆尽”的主要原因?请结合史实分析之


相关内容

  • 14甲午中日战争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前预习案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温故知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 ...
  • 20**年届高考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单元特征]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 ...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5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⑤罗援: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2014-03-24 11:03:13) 转载▼ 标签: 分类: ◈史海观潮◈ 微博 历史教训 参考消息 万吨左右 兵力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压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今年,又逢 ...
  • 历史第四次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讲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单元特征]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 ...
  • 李旭之: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2014-07-29 08:07:40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李旭之 今年又是甲午年,当下中日关系走入了一个低点,日本右翼势力近几年连续通过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历史问题等几个大的动作,使得中日之间紧张了气氛.现在日本又解禁了日本集体自 ...
  •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40--1894) 二.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27) 三.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
  •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这是外国侵略中国的开始 ...
  • 对日本靖国神社的思考
    对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的思考 沈忠兰 11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 [1**********]5 摘要:我们都知道,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尤以二战中,日本的侵华战争使中日的民族矛盾激化,而日本却试图抹杀掉曾经残忍的侵华历史,则使两国的关系 ...
  • 20XX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1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专题一列强侵华史(1840-1953) 一.列强侵华史实--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 ...
  • 高中历史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情分析]中国近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