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现状与问题 - 范文中心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现状与问题

12/31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其产生的根源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但是目前存在的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问题也进步限制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途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有力的监管,造成了一系列的自身发展问题,如他们在教育方面、心理方面、安全方面等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社会;未成年人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谋生,而还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共同生活的儿童。其中尤其指那些已经到达入学年龄,在学校学习的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见,农村留守基本上是由处于在学校读书阶段的未成年人组成。因为缺乏第一监护人父母的监护,而其在身体上、思想上又未成熟,故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焦点。

  一、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目前存在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据相关报道显示,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十分悬殊,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93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高达3.22∶1。同时,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大幅度低于城市居民。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为2185元,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182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之比达到3.29∶1。目前这种经济收入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中。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不同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改善自己的生存、生活条件。以追求经济为目的农民工,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根本不可能承担的其大城市里孩子读书的诸多现实问题,如高昂的住房、教育、生活等费用问题,再加上农民工一般文化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流转状态,不说他们无法照顾孩子,就是孩子们需要的最起码的稳定都是问题。因此,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本身就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经济条件,而来到城市谋生的他们,不可能再用高昂的经济代价,将孩子带在城市上学,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孩子单独留在农村生活、接受教育,留守儿童由此产生。

  当然,也有一些来到城市,很快适应城市节奏,用自己的本事,在城市站稳脚跟,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地位,经济条件大为改善。他们也想将子女带到城市读书。但是我国城乡存在着中国特有的 “二元结构” 问题,尤其是二元户籍制度。这种户籍制度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出了带约束性的规定,即农民虽然可以进入城市经商或打工,但农村居民仍然没有在城市定居的权利,而是实行暂住证制度。而根据《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实行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则,适龄儿童少年只有在其户籍所在地才能享受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来到城市务工的家长们者必须缴纳较高的借读费和学杂费,才能让孩子在城市里接受义务教育,不但是经济上的原因,本身也是一种人的地位的不平等。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更多留守儿童的产生。

  此外,最近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由于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不再实行包分配政策,而是自谋职业,导致一部分高校生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经常发生,而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因此产生。农民挣钱本来就不容易,从小学到大学,往往一个农民家庭要承担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是巨额的借贷,一个农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问题。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一旦产生,其影响直接是整个农村地区对教育的信任问题,几年前,农民孩子上大学看做是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最好途径,而如今,将其视如粪土,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的收入甚至不能和邻家在城市打工搬砖的孩子相比,甚至还要低,那么这将是震撼的坏消息,读书无用,到头来还是去打工,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家庭显现。这导致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认为,让孩子认识几个字,等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学点手艺混饭吃,既节约教育成本,也不用在如何教育的问题费尽心思。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各种调查,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资料显示,当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2300万左右,其中87%分布在农村地区,高度集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5800万人,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而《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显示,我国2009年流动人口达到2.11亿人,其中14岁及以下儿童占20.8%。由此可见,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是一数量庞大的群体。

  目前,有三种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一是“典型留守儿童”,即出生后,基本上生活在农村,在农村学校接受教育,虽然偶尔也会到父母工作的城市去,但是基本上是探亲性质,在城市生活很短暂,就又回到了农村。另一种“游荡型留守儿童”,即在父母刚外出打工时,孩子留在农村家乡,在城市站稳脚跟后,就把孩子接到城市,后来又由于种种原因,如工作变动或收入减少等,孩子又被送回农村老家留守的儿童。这类儿童中甚至出现多次往返城市乡村的现象,故而我们称之游荡型留守儿童,即曾游荡与城乡之间的留守儿童。还有一种“返乡型留守儿童”,即留守孩子出生在城市或者父母一出生就被带到城市,在城市长大甚至接受了幼儿、小学教育,但是后来又回到农村老家读初中的儿童。这三种类型不同的留守儿童面临着不同类型的问题,但是基本问题都类似,目前研究最多,就是“典型留守儿童”。

  三、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主体是未成年的在校学生,他们本身因为身体上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上正处于受教育时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还很不成熟。而他们的监护人有大多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其他亲戚,要么是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要么是肯本不关心他们的成长,所以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的教育令人堪忧,造成留守儿童性格缺陷,心理不健康,学习成绩欠佳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是隔代监护,即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监护。监护人一般只限于满足留守儿童物质生活上需求,吃穿不缺就行,很少注意在思想上教育留守儿童,造成他们在行为习惯等方面较为任性。而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将孩子留在家乡,内心有一种用物质来补偿他们的潜意识,于是在金钱等物质条件上,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养成了留守儿童在生活铺张浪费,不知道节俭的习惯。而如果监护人再不加以约束,留守儿童就很容易出现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现象。这些生活习惯的形成将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一生。此外,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陪伴,而变得胆小、懦弱和内向,在人际交往中一般存在障碍,表现出明显地缺乏自信。且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无法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心理健康,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是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当然一些留守儿童因为自己很小就要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因此锻炼了自己的自立行为,留守生活对他们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自主等性格。但是对他们来说,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在照顾爷爷奶奶等监护人。因为这些隔代监护人,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身体状况一般不是十分理想,要么是有季节性的疾病,要么就是患有慢性病,需要人长期照顾。这就导致另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照顾自己的监护人。这样就会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过早的承担起来自己的社会责任,使他们不能专心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首先。造成他们习成绩欠佳,且不能遵守学校的纪律,存在不按时上课,经常逃学等问题。其次,由于需要照顾自己甚至是自己监护人生活,使他们不能专心学习,而这些又成为他们不学习的借口,在心理上也出现了厌学情绪,因此留守儿童辍学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难以保证。

  其次,安全问题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又一个最大的问题,因为思想上的不成熟,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农村儿童的安全很难得到保证。

  2008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34%的人只是“有时会注意”预防孩子发生意外,还有8%明确表示“顾不过来”。这样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实际上不能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因为年幼无知,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危险性,以至于酿成大祸。轻者,皮肉之苦;重者,伤残,甚至失去生命。这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各大报纸经常报道留守儿童溺水、伤亡等事故。而由于缺少强有力的监护,留守儿童成了一个十分显眼的弱势群体,成为不少犯罪分子瞄准的对象,致使留守儿童成了被威胁、被抢劫、被殴打、被勒索、被拐卖的主要目标。其中,据报道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而更令人发指的是,在留守女童中,存在被猥亵、被虐待、被诱奸等问题,近年来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有曝光,而家庭、学校及社区往往缺乏对留守女童的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此外,各种自然的灾害也极大的威胁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因为年龄较小,他们对突发性事件,尤其是灾害事件的应变自救能力差。在各种灾害事件突发的时候,需要父母来的救助。但父母不在身边,而监护人又大多年龄较大,或者不是直系亲属。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它的产生跟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某些制度的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这就使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和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即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又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扭曲,并且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农村留守儿童的解决途径必须结合国家、社会以及家庭三个方面的力量才能得到圆满的答案。


相关内容

  •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顾 ...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关社会体制的滞后,使成千上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得不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接受教育,农 ...
  • 云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云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摘要]民生是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山东大学"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调查小组对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亲情维系存在障碍.学习缺乏指导和监督.家庭抚 ...
  • 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按照xxxx市妇联<关于开展xxxx年xxxx省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调研的通知>要求,为全面了解掌握xxxx区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填写调查表及调查 ...
  • 浅谈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问题与解决对策-1
    浅谈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模式结构的转变,大批的农民走出土地与乡村向城市中流动.伴随这一现象而生的,就是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空巢老人之外,也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远离了家园在大城市里打拼生活 ...
  • 劳动力现状及分析
    富顺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 调查研究 富顺县2010届选调生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 富顺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调查研究 富顺县2010届选调生(富顺 643200) 摘 要:富顺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劳务输出多的农业大县. ...
  • 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调查报告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 ...
  • 刍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
    一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孩子甚至会因此而走上其歧途.正如古希腊医学家希波 ...
  • 08-09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008-2009)学年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 ...
  •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学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教学管理还背负着过于功利的目的而又走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回顾昨天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论白猫黑猫,只要逼鼠就是好猫"的俗成思维定势,已被编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