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 范文中心

第一篇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11/28

第一篇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旅游业简释

1.旅游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概念由三个要素组成:离开惯常环境的旅行距离;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旅行目的不是就业和移民。

旅游活动是人类的生活需求之一 ,是较高品位和格调的消费方式,是精神追求和文化享乐的新型载体。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外出旅游在现代人们生活需求结构中的地位就愈发突出,旅游是较发达社会评估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2.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旅行者的访问地在其居住国的政治疆域内,这种旅游称为国内旅游,即: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但在他们常住国内,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即是国内旅游。

如果旅行者的旅游活动超出了国境,这一活动即是国际旅游。

3.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把行、住、吃、游、购、娱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就业等功能,推动和刺激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以直面服务、产销合一为主要行业特性。

旅游业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现代产业。二战以后,现代旅游业迅速崛起,60年代以来进入加速发展、高速增长阶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之一。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阶段

1.总体描述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改革开放前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之后,我国旅游业挟带其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积蓄多年的需求存量,领改革开放之先,受改革开放之惠,借改革开放之力,20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和国际旅游大舞台上异常活跃、极富生命力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旅游业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发展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三个市场”相互驱动、相互补充的好局面,旅游大国的地位在多个领域、在国内外得到空前

的巩固和提高,1998年国际旅游创汇已升至世界第七位。

2.新中国成立前的旅游经济现象

(1)近代以来的中国旅游活动局部存在,未形成产业 ①与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活动紧密联系,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来到中国,在一些通商口岸和风景名胜地区巧取豪夺,建造房舍,供其经商、传教、游览和休憩之用;

②旧中国政府与西方列强建立外交关系,向西方各国派驻使节,不少外交官员考察异域,游历甚为广泛;

③不少人民出国出卖劳动力,其中也有一些人在谋生之余顺道游览观赏;

④为学习西方的科技知识,不少青少年漂洋过海出国留学,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出现“留学热潮”,得以游学欧美。

(2)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有一定发展

①旅行社

1923年上海商业银行成立旅行部,即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②交通

铁路是近代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从1876年起铁路

建设有胶济铁路、滇越铁路、广九铁路、中东铁路。近代中国的内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③旅游住宿

近代旅馆从清代末期开始发展。有外资经营的西式旅馆,民族资本经营的中西式旅馆,铁路沿线的招商旅馆以及公寓等。

西式旅馆:是指清末英、美、法等外国资本侵入中国后,按照西方建筑、设备、装修、经营方式等建造并经营的旅馆,大多建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或势力范围之内,其中上海最多。如法国卢夫勒式的皇宫饭店,德国恺撒式的德华饭店,美国斯塔特勒式的美国饭店,英国皇家式的维多利亚饭店等等。

中西式旅馆:是中国民族资本向旅馆业投资兴建的半中半西风格的新式旅馆,既接受了西方旅馆的某些影响,又继承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其建筑形式多为庭园式或园林式。如北京1912年的长安春饭店,1918年的东方饭店,1922年的中央饭店,天津1923年的国民饭店,上海的中央饭店、大中华饭店、扬子饭店、国际饭店。

招商客栈:是中华民国建立以后随铁路兴建而发展起来的。据有关部门统计,1934年重要铁路线上见于记载的旅馆

和客店约有1000多家,主要接待过往旅行者和客商。

会馆和公寓在中国出现较早。汉代京师已有外地同郡人的邸舍。公寓与旅馆相似,不同之处是接待对象以居住较长时间的旅客为多,房租收取也多以月为计。

④旅游纪念品

作为生产旅游纪念品、礼品和生活用品的工艺美术行业也有一定发展。

3.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的外事接待阶段

(1)为接待海外侨胞、外籍华裔创办旅行社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威望也与日俱增,不仅有许多外国人想来看看中国的新面貌,而且广大海外侨胞、外籍华裔也想回国探亲访友。因此,创办旅行社、开展旅行业务,很快就被提到国家对外事务的议事日程上来。

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1954年4月15日在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14个城市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负责接待访华外宾的食、住、行、游等事务,这是新中国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第一家全国性旅行社。

1949年10月17日,以接待海外华侨为主旨的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为海外华侨架起了一座连接侨居地与新中国的桥梁。

继之,泉州、深圳、汕头、拱北、广州等地也成立了华侨服务社。开始形成了中国旅行社的框架体系。1957年4月24日成立了中国华侨旅行服务总社,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华侨、港、澳同胞探亲旅游接待服务。

(2)建立旅游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对全国旅游工作的统一领导,1964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并明确了发展旅游事业的方针政策是“扩大对外政治影响”、“为国家吸取自由外汇”,中国旅游事业开始发展。此时我国的旅游管理机构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为一体。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政治冲击,旅游接待成为单纯政治接待,不计成本,不讲效益,错误地批判旅游业是为资产阶级服务;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包括国旅总社),虽经毛主席和周恩来亲自决定保留机构,也只剩下12人的业务班子。

(3)主要成绩

①外国旅游者有所增多。1965年,全国接待外国旅游者达12877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旅游业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接待人数逐年下降。1966年上半年500多人,1968年国旅仅接待303人。

70年代初期,毛主席要求做好国际交流工作。明确指出“着眼于人民,寄希望于人民。”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和领导下,旅游事业逐步恢复。1976年全国接待外国旅游者近5万人次,比1975年翻了一番。

②配合了外交工作需要,产生了一定的政治效应。对于宣传中国的建设成就、加强国际友好往来,发挥了积极作用。

4.1978年至1980年现代中国旅游业起步阶段

(1)改革开放带动旅游业发展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我国旅游业也因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5次专门讲话,要求尽快发展旅游业。邓小平同志指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搞旅游要把旅馆盖起来。下决心要快,第一批可以找侨资、外资,然后自己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旅游业对国家政治经济的积极作用,对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以及旅游管理、旅游开发、旅游促销等一系列旅游业的基本认识、基本规律上作了明确指示。按照邓小平同志指示,国务院成立以主管副总理为首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地政府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开放和高层决策人大推动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2)主要成绩

1979年5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等四个城市利用侨资、外资建造6座旅游饭店。

同年9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旅游工作要从“政治接待型”转变为“经济经营型”,会议并就旅游住宿和旅行社外联权等作了重要决定。

国务院相继批复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几个问题的报告》、《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全国旅游工作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1978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请示报告》,提出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为直属国务院的管理总局,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旅游局,成立旅游事业领导小组等意见。1978年7月,国务院据此作了批复。 1978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180.9万人次,位居世界第48位,其中外国人23万人次;旅游创汇2.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1位。

3)主要特点

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结构也比较单一,但旅游接待开始转向旅游经营,旅游业开始朝真正意义上的新产业迈进。

5.“六五”计划(1981~1985年)时期:入境旅游奠基阶段

(1)总体目标

①1981年7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确定“六五”计划旅游业总体目标是,到1985年接待外国旅游者130万至160万人次,华侨、港、澳、台同胞探亲旅游约6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亿至13亿美元。。

1982年,旅游管理部门提出,以1980年为基数翻两番,到1990年接待外国旅游者增至212万人次,外汇收入约为25亿美元,并采取两项措施,一是适当放宽外联权,给地方一定的外联工作权力,二是逐步发展散客旅游和家庭式旅游。

(2)确立旅游发展的一些基本方针和原则

1981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旅游工作会议汇报,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旅游事业方针:“积极发展,量力而行,稳步前进”;旅游管理体制原则:“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并决定旅游总局要与国旅总社分开,国务院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

1984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一年,国务院在向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件大事,这也是关系到旅游事业发展前途的大事。

7月2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加快旅游

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采取国家、地方、部门、集体和个人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方针和旅游行政部门简政放权等措施。

1984年8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对此作传达部署。

1985年1月3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旅游局《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了旅游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散经营,统一对外”的原则,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放外联权的签证通知权,从而解决了6年来旅游系统普遍关心的问题。

1985年5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旅游产业第一部行政法规。

上述文件法规的积极贯彻执行,极大地调动各方面办旅游的积极性,旅游工作出现新气象,开始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过去主要搞旅游接待,转变为开发建设旅游资源与接待并举;二是从只抓入境旅游,转变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一起抓,相互促进;三是从以国家投资为主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转变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和个人一起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起上;四是旅游经营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化经营。

(3)主要成绩

①1981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

决定》,各地相继成立旅游领导小组。

②1982年初,召开全国涉外厕所会议,当年国家旅游局投资276万元,在全国主要风景区和游览点修建了93个有现代化设备的厕所。

③1985年底,全国拥有旅游涉外饭店325座,共约12万张床位,比1980年翻了两番。其中,利用外资兴建的旅游涉外饭店45座。旅游交通得到很大发展,同时旅游部门从1982年起租用空军旅游包机,1985年正式成立旅游包机公司。

④1985年,国旅地方外联人数比上一年增长36.81%。1985

年,全国旅游入境总人数为1783.31万人次,比1980年增长

2.1倍。其中外国人137.05万人次,增长1.6倍。全国旅游外汇收入12.5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1倍,实现“六五”期间翻一番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国内旅游人数约2.4亿人次,回笼货币80亿元,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企业(旅行社、旅游公司等)400多家。

(4)主要特点

①旅游产业规模和产业业绩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入境旅游接待设施有很大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总体看,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在世界旅游业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1985年,全国旅游收入仅占国际旅游

总收入的1.14%,与中国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相比很不相称。

6.“七五”计划(1986~1990年)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开始起步

(1)总体目标

“七五”时期全国旅游工作目标是:到1990年接待海外游客50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300万人次),外汇收入27至3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11%和15.7%~18.2%。

(2)旅游业产业地位的初步明确和旅游行业管理开始形成

①国家第一次明确旅游业的产业地位

1985年12月20日,国务院举行第92次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全国旅游事业发展规划(1986年至2000年)》,会议决定把旅游事业发展规划列入国家的“七五”计划,并增加投资,国务院决定成立旅游协调小组。

1986年《“七五”计划》中把旅游业列在第三十七章之内,“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这是旅游业第一次在国家计划中出现,旅游的产业地位首次得到了明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行业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1987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导游人员管理

暂行条例》,这是第二部旅游管理行政法规。

1988年6月,国家旅游局发布《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施行办法》,总结3年来贯彻实施《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的经验,贯穿了强化管理、严格旅行社管理、支持骨干旅行社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办旅行社的指导思想。8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决定在全国旅游涉外饭店中施行星级评定制度。12月,国务院转发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形成了旅游业行业管理的基本框架,进一步明确行业管理范围权限,明确旅游部门在这些管理范围实行分级管理。

1990年4月,全国开展了清理整顿旅行社市场的活动。

(3)主要成绩

①入境旅游市场先升后降

1986年,接待海外游客2281万人次,其中有组织接待的来华旅游者327万人次,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5.3亿美元。 1987年,接待海外游客2690万人次,其中有组织接待378万人次,外汇收入18.6亿美元。全国入境总人数比1985年增长50.8%,是1987年的14.9倍;旅游外汇收入比1985年增长48.9倍,是1978年的7倍。

1988年,接待海外游客316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接待的是435万人次,创汇22.5%亿美元。

1989年,由于政治风波,对国际旅游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入境人次减少、创汇下滑。全年接待海外游客2450万人次,其中有组织接待为323万人次,创汇18.6亿美元,各项指标均比上年减少。

1990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2746.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外国人174.73万人次);外汇收入2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2%;国内旅游人数为2.8亿人次,回笼货币170亿元。

(4)主要特点

①国家对旅游业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

1988年5月,国务院成立国家旅游事业委员会,同时撤销国务院旅游协调领导小组。

②旅游业发展的一些主导观念得到认可和增强

——产业观念: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经济意识和产业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

——市场观念:对旅游经济的市场观念逐步提高,开始注意研究资源价值、服务价值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市场出发,在质量上和促销上竞争。

——形象观念:改善形象是旅游治理整顿和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它体现在六大要素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和各个员工身上。

——两个积极性观念:实践证明,旅游产业的发展,靠的是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八五”计划(1991~1995年)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

(1)旅游业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点,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相继把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先导产业来发展。

(2)旅游行业管理

1991年年初,国务院批转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若干问题的请示》,提出对各地建立正常的、规范的旅游行业管理秩序的总要求;继续进行治理整顿旅行社工作;进一步整顿旅游价格市场。

5月,国家旅游局与国家物价局联合制定《旅游涉外饭店客房租价最低限价的规定》。

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局制定《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的基本标准》。

1993年,加强了对国内旅游业的指导和管理,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国家旅游局《关于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将

“搞活市场,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国内旅游发展方针。

1993年,成立中国国内旅游协会。

1994年,对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试点;部分旅游企业集团获得了国有资产管理局授予的国有资产管理权;批准了16家饭店管理公司。

1995年,继续大抓国内旅游;对旅行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成立“全国旅游标准化基础委员会”,发布一个国家标准和两个行业标准;部署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工作。

(3)主要成绩

①国际旅游业上新台阶,创汇进入世界前十名

“八五”时期,来华旅游入境人数累计达2.12亿人次。其中,外国旅游者2243万人次,有组织接待海外旅游者3396万人次,各项指标分别比“七五”累计数增长59%、172%、80%,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1%、27.5%和13.5%,大大高于同期世界旅游人数4.25%的年均增长率。

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达275亿美元,比“七五”累计数增长184%,年均增长率为31.4%,大大高于同期世界旅游外汇收入5.47%的年均增长率。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在世界所占位次由“七五”末期的第24位,跃升至第9位。

②国内旅游迅猛崛起

“八五”期间,累计旅游人数达22.06亿人次,年均增长18.9%,比“七五”年均增长率高出14个百分点;累计旅游收入3713.7亿元,年均增长50.2%,比“七五”年均增长率高出30多个百分点。

③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旅游促销形成系列工程 旅游产品结构性优化迈出关键步伐,以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为特征的传统产品加快更新改进,普遍充实了新的游览内容,由一般观光、单纯观光向主题观光、参与性观光发展;产品档次和品位有所提高,开始了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的开发,12个国家级度假区、54个省级度假区和一批环城市度假设施已初具雏形;专项旅游产品开发也已启动。坚持“海外抓促销、国内抓建设”的战略思想,旅游市场整体促销游览实质性提高,形成了一年一个主题、年年出现新高潮的新局面。如1992年的友好观光年,1993年的山水风光年,1994年文物古迹游,1995年的民俗风情游。

(4)主要特点

①把旅游业主要当作经济产业来办,多方面探索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旅游部门根据旅游市场需要一定提前量、一定规模和声势的客观规律,提出了1993~1997“五年促销计划”,使市场促销工作增强了计划性和主动性,也有利地促进了主题

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③国内旅游迅猛发展,形成相当规模。中国公民出境游开始兴起。

8.“九五”计划(1996~2000年)时期:产业基础夯实、为21世纪积蓄后劲阶段

(1)总体目标

①来华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3%~4%。其中,外国旅游者年均增长7%~8%。

②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10%。

③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1%~13%。其中,国际旅游创汇年均增长10%~12%;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15%。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1998年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房地产业、信息业和旅游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发展,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政府主导”的力度。

1998年,全国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4.32%。

(3)旅游行业管理

1996年10月15日,国务院第205号令发布《旅行社管理条例》。

1997年,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顺利实现由一、二、三类旅行社向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的转变。实行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

1998年,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部署,国家旅游局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机构改革,进一步提高干部“四化”水平和机关工作效率。

1998年,国家旅游局如期完成与经济实体脱钩工作。 1998年,国家旅游局制定《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对自1995年以来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的75个城市进行了验收,其中54个城市荣获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创优工作改善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促进城市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旅游业跨世纪腾飞积蓄了后劲。

1999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进一步开放旅行社市场。

(4)主要成绩

①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个市场平衡发展的局面开始形成。

1998年,来华旅游人数达6347.84万人次,继续居世界前列,

是1978年的35.27倍;旅游(外汇)收入126.02亿美元,是1978年的47.92倍。世界排名从1978年的第41位跃居到第7位。 1998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6.9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391.18亿人民币。

1998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842.56万人次,更是20年前所无法比拟的。

1998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3438.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继续高于7.8%的国民经济增长率,“朝阳产业”的优势和作用再次得到充分显现。

②主题促销为主的海外市场宣传成效卓著

1996年,首次推出中国度假休闲游。

1997年,第二次举办中国旅游年,江泽民主席亲自在新年致辞中宣布旅游年开幕。适逢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等重大历史事件,旅游业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发挥旅游本身的优势、特点和功能,做足文章,积极对外宣传促销,使海外旅游者的旅游行程丰富多彩,强烈地感受到了我国祥和、友谊、欢乐的气氛,增进了对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路线的感性认识。

1997年4月,PATA年会、交易会在我国举行。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年会开幕式上向世界旅游界全面阐述了我国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和举措。

1998年,举办华夏城乡游。

1998年,举办中国国际旅游促销会,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

档次较高的国际旅游交易会。

1999年,举办生态环境游。

1999年5月1日至10月1日,我国政府成功举办本世纪末规模

最大、为期最长的国际展览会——’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1999年8月30日至9月1日,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联合

举办了“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市场促销研讨会”,国

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和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出席

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主持开幕式

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由世界旅游组织邀请的六位

国际生态旅游专家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2000年即将举办的“神州世纪游”是我国迈向新世纪的旅游

促销主题,是中国旅游业以崭新的风貌、昂扬的气概,迎接

新世纪更大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国家旅游局将重点推出

“中国的世界遗产——21世纪的世界级旅游景点”的主题产

品,并将结合全国60多项国际性文化、体育盛事进行包装组

合,形成一批全新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5)主要特点

①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国内旅

游在扩大内需、活跃市场方面起了显著作用,旅游业成为国

民经济新增长点已成为社会共识。

②一些重大历史性活动对旅游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如1997年

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99昆明世博会,1999

年国庆50周年大庆,千年庆典等。

(四)中国旅游饭店的发展

1.总体描述

旅游饭店是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基础设施,旅游饭店数量和服

务质量是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际交往日益扩大,华侨、

港澳同胞和外国旅行者入境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人数与日

俱增,中国饭店业也逐步加快发展。

(2)建设情况

①对原有饭店的改造装修。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

府对一批老饭店进行整顿和改造,如北京的北京饭店、上海

的国际饭店、上海大厦、天津的利顺德大饭店、武汉的璇宫

饭店、沈阳东北饭店、广州爱群大厦、厦门华侨大厦。

②积极筹建新型饭店。如1951年建成的北京的和平宾馆,就

是专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而修建的;1953年,为接

待前苏联专家新建了一批标准较高的宾馆和专家招待所,如

北京、兰州、大连和洛阳的友谊宾馆等。

③第一批合资合作饭店的建设。1979年批准了第一批合资项

目,共计6座饭店,5000多间客房;1980年购臵了8座拼装式

饭店,分别设臵于重点旅游城市。

(3)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特点

2.“六五”计划时期以前的饭店情况

①中央和各地高度重视饭店业的供给。国务院决定利用侨

资、外资兴建旅游饭店,组成利用侨外资建设饭店领导小组;

北京成立了外宾用房统筹安排小组;1979年8月6日,国务院

发文要求各地的高级饭店划归旅游部门管理使用。同年,中

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中央机关和军委在北戴河的休养区

拨给旅游部门使用。继之,各地都将一些疗养区和高级宾馆

划归旅游部门使用。

②饭店基本实现了从“友好接待型”到“经济经营型”的转

变。

③饭店数量较少。1978年我国饭店仅有137座,15539间客房,

其中绝大多数是国宾馆和招待所。北京只有7家涉外饭店,

能够接待外宾的床位仅5200张,“住宿难”问题十分突出。

总体数量少、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条件简陋。

④全国地区性分布不平衡。

3.“六五”计划(1981~1985年)时期的饭店业

饭店建设

①198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提出旅游基础建设采取

“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

外资一起上”的方针,并决定在“七五”时期直接由国家旅

游局安排旅游基建投资25亿元,平均每年5亿元,用于加强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②利用外资取得初步成效。1980年以后,我国通过引进外资,

逐步兴建了一大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饭店,又利用内资陆

续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饭店,我国饭店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

期。到1984年底,我国旅游涉外饭店数量达到505家,客房

76944间,比1980年翻了一番,初步缓解了饭店供不应求的

矛盾。

③初步企业化。1983年2月,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在旅游

部门推行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单

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选择经营承包、利润递增包干、

以税代利等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一

大批原来的事业单位初步实现了企业,饭店经营水平有了明

显变化,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1984年4月,国家旅游局

在全国逐步推广学习建国饭店。1984年7月25日,国务院批

转国家旅游局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有关事项的

请示,选择了北京友谊宾馆、广东白天鹅宾馆、南京金陵饭

店等50家饭店作为学习建国饭店的单位,并享受相应的支持

政策。以后又发展到110家。学“建国”的实质是引进国外

先进管理经验和企业化运作机制。这为中国饭店业现代化、

科学化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使用。

4.“七五”计划(1986~1990年)时期的饭店业

主要成绩与特点

①饭店集团开始起步。198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七

五”时期,中国饭店业要实现集团化、系列化经营,要成立

类似国外的假日等饭店集团公司,采取由几个“龙头”带动

“龙尾”的办法,把全国饭店组织起来。此后,联谊饭店集

团、华龙饭店集团和友谊饭店集团相继成立。

1988年4月6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

理公司及有关政策的请示》,支持中国饭店集团的发展。

②星级管理开始推行。1988年8月2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和评定星级的规定》,是我国饭

店业第一个行业规范,是一个完全和国际接轨的标准,也是

中国批准较早的一个行业性国家标准。旅游饭店的星级评定

工作从些迅速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9年5月25日,国家旅游局公布第一批22家星级饭店名单。

③1989年发布《关于旅游涉外饭店加收服务费的若干规定》。

④1986年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旅游饭店闭路

电视的管理办法》,饭店闭路电视统一由国家旅游局管理。2

月25日,成立中国饭店协会。11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

使用国际商业贷款自建旅游饭店有关问题的通知》

5.“八五”计划(1991~1995年)时期的饭店业

(2)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秩序管理

1991年1月26日,国家旅游局、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联

合发布《关于国营旅游涉外饭店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5月29日,国家旅游局、国家物价局共同颁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同日,联合发出《关

于旅游涉外客房租价实行最低限价的通知》,国家旅游局发

布有关旅游涉外饭店对客人服务的基本标准。

1993年7月29日,国家旅游局颁布实施《饭店管理公司管理

暂行办法》。

8月19日,印发《关于加快旅游涉外饭店星级评定工作的通

知》,重申旅游涉外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和规定仍是旅游行政

管理部门对本行业实施管理的主要手段,并决定部分下放三

星级饭店审批权。

6.“九五”计划(1996~2000年)时期的饭店业

(1)总量情况

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旅游涉外饭店5201家,客房70.17万

间,与1980年203家涉外饭店、3.2万间客房相比,分别增长

24.6倍和20.9倍;其中,星级饭店总量达到2724家。

五)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

1.总体描述

旅行社业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旅行社业的发

展史,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五五”计划期末(1980年以前)旅行社业的发展

1923年,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首家旅行社,即上海商业储蓄

银行下设的旅行部。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部在上海,

在国内有22个分支机构;1949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接管。

1949年福建厦门中国旅行社成立。

195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

(2)行业管理

1985,国务院发布《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 1988

年国家旅游局颁发《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八五”计划(1991~1995年)时期旅行社业的发展

1991年,国家旅游局建立了对旅行社进行年检年审的制度,

以便准确把握旅行社行业发展情况。

从1993年开始,对旅行社的审批规范化,在每年的年检年审

之后,发布旅行社百强,表彰先进。

1994年,导游人员的资格考试对社会开放。

1995年1月1日,实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全年因不能足额缴纳保证金而被吊销的旅行社,三类社有1402家、二类社有114家、一类社有5家。

1995年,全国组建了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地方旅游局三级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从1995年7月1日挂牌。

6.“九五”计划(1996~2000年)时期旅行社业的发展

(1)总量和结构

1996年,共有4954家旅行社,其中:一类社352家、二类社607家、三类社3995家。

1997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全国按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两类对原旅行社进行了转类审批。到年底,全国已有5732家旅行社,其中:国际旅行社982家,国内旅行社4750家。

1996年,实行导游等级制度。 从1996年开始,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重点是治理无证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

1996年10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了第205号令,颁布实施《旅行社管理条例》。11月2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这两部法规和规章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为旅行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1997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由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联合上报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年内,按照《旅行社管理条例》,对全国的旅行社进行转类,即把原来的一、

二、三旅行社转为国际和国内两大类旅行社,到1997年底,转类工作全面结束。

1997年,开始对旅行社经理人员进行资格考试和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相关内容

  • 20XX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合格导游人才的全国统一的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考试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目的是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从事导游职业的基本素养.基 ...
  • 四川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四川旅游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走势预 测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52523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
  • 苍南旅游文化节策划方案
    ◎ 整体概况 活动主题:观苍山玉海"品民俗风情活动主办:苍南县人民政府活动承办:苍南县风景旅游管理局活动协办:苍南县各相关职能部门及苍南县各乡镇全程策划:浙江奥美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苍南县各乡镇旅游景点 ◎ 目的 ...
  • 20**年首届屏边旅游文化节策划方案
    观屏边云海"品民俗风情 2013'首届屏边旅游文化节整体策划案2013'首届屏边旅游文化节整体策划案◎ 整体概况活动主题:观屏边云海"品民俗风情 活动主办:屏边县人民政府 活动承办:屏边县旅游管理局 活动协办:屏边县各相 ...
  • 云南省省情概况
    云南省省情概况 本文转自[中国公务员考试论坛-www.gwygov.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地理: 云南简称"云"或"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南部. 云南省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 ...
  • 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x红色旅游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拟建地点 鹤峰县屏山村 1.1.4建设单位 1.1.5建设工期 15个月. 1.1.6项目总投资及融资方案 该项目总投资996万元.其 ...
  •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 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无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旅游 ...
  • 华北区旅游
    华北区概况 华北旅游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包括华北平原的中北部和西部太行山地,北部冀北山地等.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南的中央枢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本区地处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又是首都 ...
  •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建议书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建议书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 项目建议书 目 录 目 录 ..................................................................... ...
  • 无锡灵山胜境市场分析20**年
    无锡灵山胜境市场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宏观市场研究 1.城市文化及发展状况 2.市场经济情况 3.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 项目分析 1.项目背景 2.运营模式.商业特点 3.目前动态 第三部分 项目评测 1.项目优势 2.项目劣势 3.项目借鉴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