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6.30[诗五首].doc - 范文中心

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6.30[诗五首].doc

04/10

《诗五首》检测

基础知识夯实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结庐(lú) 悠然(yiōu) ..

B. 金樽(zūn) 庇护(bì) ..

C. 突兀(wù) 风掣(chè) ..

D. 浩瀚(hàn) 挂罥(juàn)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结庐在人境: (2)问君何能尔: (3)玉盘珍羞直万钱: (4)风掣红旗冻不翻: 3. 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饮酒》——东晋

B. 李白——《行路难》——唐朝

C.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

D. 龚自珍——《己亥杂诗》——明代

4. 填空。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慨叹:________

(4)《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语段精练

课内精练·精心剖析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5~7题。

5. 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 (2)散入珠帘湿罗幕

(3)都护铁衣冷难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 6. 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7.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8~10题。

8. 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

9. 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字?

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①沅溪:沅江,湖南境内的大河之一,源出贵州,流经黔阳,北上注入洞庭湖。足:充足。②远谪(zhé):贬官到离京城很远的地方。

戏为六绝句(之一)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闻名于初唐文坛,后世称他们为“初唐四杰”。体:指诗文的形式和风格。②轻薄:轻浮浅薄。哂(shěn):讥笑。未休:不止。③尔曹:你们这些人。这里指轻薄为文之人。

11. 翻译下面诗句。

(1)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2. 读了《龙标野宴》,说说那时王昌龄是如何对待生活的?

13. 从《戏为六绝句》(之一)中,你能看出杜甫对诗歌创作和评论的态度吗?

能力提升训练

一试身手·高效演练 ③①②②①

14.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诗歌最后四句,描绘一幅“雪地送别”图,力求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中考体验·沙场点兵

15.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甲】 绝句 【乙】 夜雨寄北

杜甫 李商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 之情。

(2)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秒在采用了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 ”,又写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的素材宝库

什么是“歌行体”古诗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歌行体”诗代表作中,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本课所选的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歌行体”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车行》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二、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再如《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三、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四、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参考答案

1.A

2. (1)简陋的房屋。(2)这样。(3)同“值”。(4)拉,扯。

3.D

4.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1)皮衣 被子

(2)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

(3)穿

(4)沙漠纵横交错的样子

6. 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 过渡。第一句承接上文,把笔触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8. 心远地自偏

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 “真”即自然本性,陶渊明在田园中保全了一分质性自然的“真我”,“任真”使他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真”是他人生的理想。

11. (1)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

(2)你们这些“轻薄为文”的人,身体和名声将一起泯灭,优秀的诗歌将如奔流的江河万古流传。

12. 王昌龄虽被贬到龙标,但他照样悠然自得地生活,这种态度既表达了他的豁达乐观,也流露出他对朝廷的不满。

13. 杜甫反对那些对文化遗产肆意歪曲否定的作法,并暗示自己的诗歌创作也将追随王杨卢骆,力求为后世留下佳作。

14. 略

15. (1)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拟人 巴山夜雨涨秋池 想象景(未来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