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对中学生的危害及对策 - 范文中心

浅谈网络对中学生的危害及对策

08/23

浅谈网络对中学生的危害及对策

【摘要】据调查研究,网络对中学生的伤害有:网络身体伤害,网络粗俗聊天、不良交友,网络游戏,网络道德规范等。此外,还有对家庭对学校的伤害。针对此种伤害的对策有:①提升教师自身的网络道德教育水平。②改革课堂教学形式。③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控制、自主探索”能力。④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操。⑤利用计算机课程呵护学生的网络情结。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吧的遍地开花及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学生上网的机会不断增多,而我国的网络管理还处于无序、混乱状态,还没有走上有序、规范化的管理,这样,网络上的文化信息自然就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不健康的东西很多。而学生自身又缺乏理性的判断,不能合理的吸纳。学校作为教育的承载体,就有必要对学生上网进行教育和引导,即在网络教育中渗透德育工作,增加学生的免疫力,对网络中的东西能“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真正使网络成为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 的确,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时空观,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作为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利应该大于弊。但是,对于中学生这个特定年龄的人来说,网络对其的伤害是毋庸回避的事实,日渐引起家长、教师学校、教育机构及全社会的关注。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八年级54名学生上网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家长、教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的问卷调查,发现电脑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帮助远远抵不上它造成的伤害。网络伤害是指中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在身体和心理上受到的显性的和稳性的伤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网络伤害身体。由于上网时间

过长,长时间不良坐姿所引起的视力伤害、骨骼发育有影响以及网吧封闭所引起的空气恶浊而带来的呼吸道疾病等等。这些对正在长身体的中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伤害。②网络粗俗聊天、不良交友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下降。网络因其“虚拟性”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吸引渴望自由,渴望逃离繁重学习负担的中学生,网上交友聊天,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精神寄托。因为网上交友真伪难辩、善恶难分、美丑难识,所以它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的初中生来说,负面影响显而易见。③网络游戏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网络游戏对男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男孩子争强好胜,惊险刺激的升级、模拟游戏正迎合了他们的这种口味,使得他们茶饭不思,休寝不想,“为伊消得人憔悴”,从而想方设法泡网吧。④网络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网络一代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是缺失的。在bbs聊天话语中,有这么几句经典的话:“禽兽尚且有半点怜悯之心,而我一点也没有,所以我不是禽兽。”“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往火炕里跳,我会闭上眼睛的”„„这种漠视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惟我心态昭然若揭。社会需要诚信真实,需要道德修养,需要文明上进,而网络对青年一代的影响恰恰是缺失这些。于是有人精辟地总结:网络是青少年的精神毒品。 除此之外,网络伤害还有:网络综合症、网络色情诱惑与侵犯、网络侵权、网吧文化的伤害等。 鉴于以上伤害,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预见网络时代教育的新特点新需求,积极探寻网络给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造成的深刻负面影响的新对策,扬利避害以防患。我认为预防中学生网络伤害以下几种对策: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网络道德教育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网络世界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舆论与法律规范不能有效行使监督作用的情况下,教师更应明确网络道德修养的任务与责任,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学会上网,学会与网络打交道,通过网络教给我们获取知识宝库的钥匙,翱翔于“网络天地”。充满挑战与竞争的今日教育,促使我们去努力追求、拓展提高和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教育水平,即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抗诱惑能力,增强自己的网络免疫力和对网络先进文化的吸收能力,明确哪些网络行为是善的、哪些网络行为是恶的、哪些网络行为是美的、哪些网络行为是丑的。只有你会了,才能高屋建瓴,告诉学生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才能进行网络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效指导。

二、利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加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意志薄弱的个体,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意志坚强的个体,则能克服各种不良信息,坚持遵守正确的网络道德。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政治课的优势,在道德文化传统及哲学思想的教育中贯穿当前网络社会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道德判断能力。除语文、政治外,在历史、地理等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也可适时地渗透网络德育的教育。

三、正确选择网络信息,规范网络行为。在青少年阶段,主要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判断、检索、选择、核对和处理信息,以达

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失方,其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搜集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四、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德”教育相结合。中学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塑造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中学生精力旺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萌动和发展,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为此要定期开展了师生讨论会,及时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出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五、利用计算机课程呵护中学生的网络情结。计算机课是中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因为,在计算机课上有专业老师授课,可以学到许多网络知识,提高自己上网的技术水平。计算机老师可以利用许多有趣的技术手段,把学生从单纯的上网聊天,上网游戏中吸引开。如教学生利用电脑设计自己的学习网页,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利用网络编程序,甚至可以利用学校电脑机房设计校园网络园地,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促进学业,使中学生的网络情结得到呵护,又使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中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引导要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大力为中学生推行广泛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这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能满足中学生的自主、成长、表现自我、社交、体验新奇变动等心理需要,有利于其培养起适应网络社会要求的公德心和良好的道德习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来,使中学生使用网络更加理性。另外,广泛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可以帮助中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其思想的成熟,从而增强其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我认为我们的家长、教师应辨证地看待学生上网,为了让孩子学习网络知识而对其上网采取不闻不问的放任态度无疑是饮鸩止渴,但因网络带来的一定的弊端而抵制网络或杜绝网络又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我们应兴其利,去其弊,让网络成为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父母、教师自身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自己跟上时代步伐,掌握新技能,才能减少成年人与中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对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预期和有效引导。

六、培养学生的“五自主”能力。

“五自主”能力即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控制、自主探索能力。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反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信息污染”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和道德成长,加之中学生缺乏自律,很可能放纵本我的欲念,偏离道德轨道。因此,培养学习的“五自主”能力,使其明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什么,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鉴别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所应确立或改变的道德取向以及所应遵从或拒绝的道德规范,并相应形成真正符合网络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

网络教育与德育工作是时代交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崭新课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仅仅才开了个头,还缺乏具体运作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手段,但为了下一代,我们要不断探索下去。

参考资料: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苗逢春2005年6月26日 讲稿

[2] 朱家贤等著:《E法治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3] 陈力丹:《大众传播理论如面对网络传播》,载《新闻学》。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四、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操。

网络既可以教人学好,也可以教人学坏,这一切均取决于网络使用者一一中学生自身,取决于中学生自身的素质。而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在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就成了提高中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

1、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操。

语文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里追寻美的足迹,让文学美、人文美化作丝丝春雨,滋润学生纯净的心田,让美的作品美的人物美的人格美的意境美的语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熏陶下,构建健康的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操的大厦,从而使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眼光,对网络的信息能进行有效的选择。若审美情趣低,就会导致视野狭窄,目光低俗,意志力低,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审美的教育,对优化中学生网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对促进中学生利用现代学习手段和技术,自觉学习中国及世界的优秀文学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2、利用政治课堂教学加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意志薄弱的个体,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意志坚强的个体,则能克服各种不良信息,坚持遵守正确的网络道德。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政治课的优势,在道德文化传统及哲学思想的教育中贯穿当前网络社会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道德判断能力。

除语文、政治外,在历史、地理等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也可适时地渗透网络德育的教育。

五、利用计算机课程呵护中学生的网络情结。

计算机课是中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因为,在计算机课上有专业老师授课,可以学到许多网络知识,提高自己上网的技术水平。计算机老师可以利用许多有趣的技术手段,把学生从单纯的上网聊天,上网游戏中吸引开。如教学生利用电脑设计自己的学习网页,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利用网络编程序,甚至可以利用学校电脑机房设计校园网络园地,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促进学业,使中学生的网络情结得到呵护,又使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关内容

  • 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与对策
    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与对策 近年来,网吧对学校成包围之势,大学生进入网吧频繁,这种现象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带来了诸多问题.学生上网大游戏,并且成瘾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试述大学生打游戏成瘾的" ...
  •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论文摘要: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影响:对策 互联网将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重塑 ...
  •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危害与对策分析
    年 ·期 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TaiYuanUrbanVocationalcollege 总第97期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危害与对策分析 李廷旺 (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 ...
  •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_宋琦
    第30卷2011年12月 情报杂志 JOURNALOFINTELLIGENCE Vol.30Dec.2011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 宋 琦 徐 军 廊坊06500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摘 要 随着我国打击毒品犯罪工作的 ...
  • 浅谈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浅谈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摘要: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世界上有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几年,亚健康所困扰的主体人群正出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现在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的盛行,使得多数大学生 ...
  • 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 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课题主持人: 王方圆 单位:枣庄市第二中学高一10班 日期: 2015年10月16日 班级:高一(10)班 组长:王方圆 组员:任高立 胡凯婷 张萌萌 贾滕滕 侯强 一.调查背景 学生一直都是备受家长. ...
  • 家长如何让孩子走出网络游戏泥沼
    家长如何让孩子走出网络游戏泥沼 南昌市建新学校 书记 陈琪琦 作为21世纪的重要工具,电脑在大大激发孩子们好奇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许多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游戏是把"双刃剑",适当的游戏有助于提高智力,训练手.眼脑的 ...
  •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诱因及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宁,更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等事业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各种社会纠纷 ...
  • 打击网络犯罪的技术对策
    打击网络犯罪的技术对策 摘要:网络犯罪作为一种高智能型犯罪,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呈现出新态势,本文首先描述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其次分析网络犯罪的技术原因,最后提出打击网络犯罪的相关技术对策. 关键词:网络犯罪 表现形式 技术原因 技术对 ...
  • 计算机软件盗版的原因及对策
    计算机软件盗版的原因及对策 第八组负责人:李德和 小组成员(按姓氏笔画):叶其雄刘博威陈杰陈凯李德和杨延峰周好冲赵路明唐晓谢京京 2011年5月1日 注:李德和为演讲者及PPT 制作者,刘博威为论文撰写人,陈杰为评委人,其他人为资料搜集人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