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的内涵 - 范文中心

人文精神的内涵

01/25

人文精神的内涵,物理学中人文精神的光辉:科学家高尚的情操、科学态度和科

学道德、勇于探索真理的人生观、高尚的思维品质。物理学的人文精神对

当代教与学的影响与意义:1、物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渗

透,2、物理的考试考察中,关注人文精神的提高

主题词:物理学 人文精神

《辞海》解释说,“人文”今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精神,首先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后是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一种勇气,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处理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的,主体是人。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 他人、社会和自然。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的一种本事。

物理学博大精深,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和基础教育的实践,本人在领略物理这个自然学科的科学魅力的同时,更被物理学的发现、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深深吸引。下面,本人就自己的学习与教学的体会和感悟,浅谈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对我们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观的影响: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根据人文精神的特定蕴藏及其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人文精神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重视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不断发掘人的创造精神,把重视人的自身发展与重视社会发展和谐统一起来。

(2)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等构成的创新人格及创新能力。

(3)道德意识。包括人口道德、环境道德、资源道德等,人是社会的人,人必然存在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之中,要实现群体指向和个人意识,就必须确立某种准则和价值取向来调整处理彼此关系,对于道德追求和完善也就必然成为人的自觉精神需要

(4)社会责任感。培养国家意识,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为国家的昌盛,国民的素质的提高。

(5)平等观念。勇于追求真理,敢于坚持和捍卫真理,树立真理面前人人

平等的观点。反对专制与独裁,敢于质疑,具有怀疑精神和证伪精神,不迷信权威,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维护作为人应该具有的权利。

二、物理学中人文精神的光辉

1、物理学史中科学家高尚的情操

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很强的新元素。玛丽·居里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另一种命名为镭。玛丽·居里本可以获得巨额财富,但是,她却把个人待遇置之度外,想到的则是如何能够为全人类服务。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哈定在白宫举行向居里夫人赠镭仪式。缘由是美国著名女记者麦隆内夫人在1920年5月采访居里夫人时,问居里夫人:“若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选,你最愿意要什么?”居里夫人说:“我需要一克镭,以便继续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镭的价格太高了。”麦隆内夫人组织美国妇女捐款10万美元,从美国制造商手中购买了一克镭,赠与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接受捐赠后说:“这一克镭代表了一笔巨款。在我活着的时候,我将完全用它作科学研究。那么在我死后,我愿意把它算作赠与我的实验室的礼物。”

科学家研究出了成果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国,想到的是为全人类服务,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还有,像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塞曼与洛仑兹互相支持与合作;菲涅耳、夫琅和费、马吕斯、杨氏,各自的实验结果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完善了光学理论,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的事例,无不表现了物理学家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无私的合作与奉献精神。

2、物理知识的完整美,折射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个理论,麦克斯韦本人未能证实,因而这个理论很久都未得到科学界的承认。高度抽象的麦克斯韦方程仅仅几个公式,几个数学符号,就包罗了电荷、电流、电磁、光等自然界一切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这在一般人看来太不可思议了。到186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终于发现了人们怀疑和期待已久的电磁波,科学界才把“自牛顿以后,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的桂冠授予逝世9年的麦克斯韦。任何理论应该有可靠、准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的严格论证。这是研究物理具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3、科学家们探索真理的感人事迹,表现出勇于探索真理的人生观。

牛顿在168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教学原理》。在这部著作中,

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这三条定律总称为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课本在进行历史回顾时讲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而这个错误的论点,在两千年内,一直无人指出。直到十七世纪,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才根据实验指出: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伽利略满腔热情地进入大学后,一些教授平平庸地讲:“我要教给你们的,都是自古以来就认为正确无误的,都是写在亚里士多德书上的”.“大家要熟背、默记下来”等等。伽利略的读书方法是自己思考、自己实验、自己证实。敢于指出权威的不对,伽利略敢于提出自己的新的正确的见解。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伽利略: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并根据他自己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力学的知识,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曾说:“如果说我见到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可见,科学研究需要前赴后继,需要虚心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们为探索真理,呕心沥血,但他们却淡泊名利。我们今天不但要努力学习知识,我们还要学习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前赴后继,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淡泊名利的精神。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刻苦钻研。

4、物理学家的思维品质,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标杆

高中物理课本在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时,通过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mv12/2+mgh1=mv22/2+mgh2 ,该守恒定

律又可写为:Ek1+EP1=Ek2+EP2 ,我们还可更简洁的写为E1= E2,ΔE=0 ,天衣无缝

的简洁美!再看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m1v1+ m2v2= m1v1’+ m2v2’ ,可写为P1+P2 = P1’+P2’,P1 =P2 ,ΔP=0。比较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两数学表达式,

使学生感受到相似美。

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伽利略发现发射的炮弹、抛出的石子沿抛物线轨道运动,因此,关于圆锥曲线的进一步研究,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用代数方程把曲线表示出来,笛卡尔和另一位法国数学家费尔马建立了解析几何学。心灵中独特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三、物理学的人文精神对当代教与学的影响与意义

1、物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1)以人为本,加强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现行教材彻底改革过去陈旧

的教法和手段,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采用“探究导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导学”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需要他人的协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要容忍;需要讲求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探究导学”倡导的是一种主动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2)加强审美意识在物理学中的权重。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

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用诗人的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图片“海市蜃楼”、“赵州桥的倒影”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北京天坛圜丘、明代的“水轮三事”令人自豪。

(3)增加各种社会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学习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水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稳定性所必须的。

(4)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课后的小实验,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如擦皮鞋的学问、拍打衣服上灰尘的道理,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的道理,如何从地图上测出上海到天津铁路线的长等。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学习了电学、声学,能解释雷电的形成及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了磁学能回答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某处江边、湖边、池塘边的岩石中有“救命”之声发出等。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也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物理的考试考察中,关注人文精神的提高

现在的物理考试改革了唯知识的做法,把体现人文教育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转变考试的目的,从为选拔尖子学生变为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重视考查知识变为重视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如下面几道试题:

[例1]大城市中建盖一些高楼,用玻璃做墙,由于太阳光发生,使附近的住户受较强的光照射不能很好的工作和休息,形成了一种新的城市污染(光污染)。

本题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2]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人民为实现“三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1年6月8日,“金门快轮”满载385名台湾同胞,首次实现了由高雄经金门直航厦门港,海上航行历时约12h,航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5km/h,问:高雄到厦门的海上航程大约是多少km?

本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例3」(2002年青岛市中考题)公远前300多年前,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要比轻的落得快!”2000多年前,人们对亚里土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这位学者的话产生了怀疑。有不少人讽刺嘲笑枷利略的无知与轻狂,伽利略便下决心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实验。枷利略登上斜塔,一手拿着一个10磅铁球,一手拿着一个1磅铁球,喊了一声“请各位注意”两手一松,两球同时落下,扑通一声,两球同时着地了,实验的结果使原来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目瞪口呆!(1)阅读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2)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去做?

本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作为中考试题,堪称考试改革的先锋。

总之,人文精神无处不在,我们物理学中的人文精神,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在物理学中发掘与培养人文精神,没有环境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我们观念的转变。要善于捕捉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在学习与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了自身科学素质的培养,更不要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可以挖掘培养人文素质的素材,只要我们认真去挖掘,着力去培养,我们能够成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整合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生动、真实、人文的物理学

―――谈物理学史教育的必要性

陈晓军

摘要:物理教学不仅要给出物理事实,物理规律,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教育,同时还有人文教育。本文重点旨在阐述物理学史在培养学生兴趣、习惯、科学精神、和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等方面的功能,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独特作用。由此阐明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学史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 物理学史 兴趣 习惯 科学精神 人文教育

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 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

神。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须把历史引入教学中讲清科学发展的曲折性,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科学家成功之路是艰险的,要准备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必须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要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并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例如,牛顿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科学家,在高一一开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牛顿的生平及其科学研究历程,从而消除了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励他们把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科学的精神是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造是人的本质。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同时,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消除对已有物理知识来源的神秘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懂得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既与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也受到物理学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任何一部分物理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可靠的、精确的、可重复的实验是物理学中决定一切的基础。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卢瑟福在用 α 粒子从氮14 中打出质子后,为了证实这实验结果,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恺特在充满氮的云室里重复了这个实验,拍摄了两万多张云室照片,他又从四十多万条α 粒子径迹的照片中寻找到了8 万条径迹产生了分叉,再对径迹分叉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才确认为卢瑟福实验的正确性。卢瑟福及其助手在做α 粒子散射实验时发现,平均八千个入射的 α 粒子中只有一个获得大角度的偏转,从而得出了“绝大多数”,“少数”,“极少数”的结论,进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沥青铀矿中寻找微量的放射性元素,结果他们发现了钋和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再如,在进行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过程中,讲述运动定律的建立时,在教学中介绍除牛顿外,许多物理学家作出了骄人的贡献,并引用了牛顿的一句话:

因此,了解物理学史可提高人们进行科学创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居里夫人为研制放射性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心做一名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的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崇高的境界。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不惜生命,不慕利禄,不怕权威,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光记住一些物理概念,数据,定律和公式,并不表示真正理解了物理学,因而科学的主体并不仅是它所获得知识的多寡与深度,更重要的在于“探索”,对物理学知识的实质的全面理解,包含着对物理学理论发展的动态性以及对物理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的认识。正像钱三强教授在为《物理学史》作序时所写:“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我们要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向学生讲清楚,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然而,我们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是应用经过几次消化了的材料来讲授,或者经过抽象的理论分析加以表述,把已有的知识系统归纳,形成简明扼要的理论体系,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引起误解,以为什么结论都可用数学推导出来,失去了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这样的结果使学生们不了解科学是怎样来的,时间长了,等到他自己从事教学时就很容易把科学当作一门死科学来教。今天我们科学界有一个弱点,这就是思想不很活泼,这也许跟大家过去受的教育有一定关系。”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结合物理学史讲清理论的由来和发展,讲述它的成功,讲清它解决了哪些问题,但也要讲清它的缺陷和局限,讲清它存在的矛盾和发展前景。在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时期历来都有人做出发现已进尾声的预言,但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却表明每一个领域都会涌现出激动人心的新发现。可以肯定,在今后的年代里,一定会更加频繁的出现人们难以预料的新发现,物理学史永远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它永远不会老化和僵死,永远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按现有的形式和体系来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讲高二年级

三、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上有着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对地磁偏角的论述,《论衡》中关于简单电现象的记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法,更是举不胜举。指南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极为特殊的密切关系,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概念、定理、定律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物理学发展历史,阐明概念、规律。结合物理学特点,进行物质第一性、物质的运动性和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我们就可以把

五、物理学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人文精神是“爱”的精神:热爱科学,热爱科学事业,热爱自己的祖国。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儿长期从事核物理研究,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并三次获得了诺贝尔奖,最后均因长期接触放射物质而死于白血病,因而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献身精神。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人文精神还体现为团结,合作,民主的精神。曾任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的汤姆孙总是把他所知道的和所能想到的全部告诉助手和学生,甚至把他自己设计的方案无代价的给予学生。他创立了每两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制度,在他任期内共培养了84 位物理学教授,27 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诺贝尔奖获得者7人。

当前,从世界范围来说,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高科技的加速发展,教育从人文科学到科学化再走上科学化与人文兼容互补的历史发展轨迹。在现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上,科学史是可以起到桥梁作用的一门科学。

物理学史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它以人类与物理世界对话的历史为研究对象,所以它必然融合了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与人类思想,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文史哲的多学科知识,是一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紧密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正是这种特性,决定了物理学史在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特殊作用。 人类在这个世界上主要是通过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而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包括物理学史在内的科学技术史——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历史,才是人类历史的核心和真谛。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人们对过去感到自豪,对现在怀有责任感,对未来充满信心。在物理教学中,应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从而激发起对物理学的兴奋感情,确立顽强学习刻苦钻研物理知识的决心,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有所了解,对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在人类认识史上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冲击以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所引起的重大技术变革有所了解。从另一方向来看,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人们当初不曾料到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等;原子能的实际应用,最初是以毁灭性的杀人武器的形式出现的。对这些史实的了解,必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学会关怀”,关怀社会,关怀全球的发展,关怀人类的命运,关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问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技所必需的系统的物理知识,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科学既是一种人类的知识体系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和探索过程,而通常的科学方法都贯穿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许多科学家就是从对本学科的历史研究中,开始自己的创造活动的,牛顿说过:

维,增强胆识,使学生更自觉地继承前人的事业,有效地进行学习研究,现在,高中课程设置已将

参考文献

(1)柴永泉,《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育思想》,《物理通报》,1998年5月。

(2)李艳平,《物理学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物理通报》,1998年10月。

物理学的发展是在人类不断认识自然的过程,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去认识自然呢?

首先,是好奇,是对窥知事物奥秘的追求和了解未知世界的渴望。这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自然进化得来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和天性。人走到世界上,就要认识周围世界,看一看、问一问、试一试:“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乃至“能什么”,以便了解事物的存在,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运动变化的规律,乃至人对自然的广度、深度和细度的极限探测的本领,从而做到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从看到天上有乌云知道要下雨,到现在最复杂的科学原理,无不靠这种好奇心与追求而取得。孩子幼小的时候,就逐渐有了这种宝贵本能,一般人年纪大了,懂得的东西多了,反而渐渐失去了这种天性。物理学家保持着这种天性。牛顿看到苹果掉地,想到了万有引力。这“童心”乃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它既是最重要的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因为人类依赖这种精神得到发展和完善。许多物理学家都把满足科学追求的渴望作为科学进步的真正动力,例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要有像追求爱情一样的科学追求的激情才能取得科学探索的成功。可见,这种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对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有多么重要。自然在我们的正常物理教学中这些思想精神核心内容是决不能丢弃的,以此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丰富对科学自身的认识。物理在他们眼里不仅仅是一些定理、公式和理想化的模型,更是人类文化与艺术的历史再现。

其次,是对“美”或“完美”的追求。对“美”的追求能丰富人的生活内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品位,发展与升华对美的追求,使之系统化与理性化始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上述对未知的探求是求“真”,那么科学的追求总是求“真”和“求美”相结合的。科学与艺术是一块硬币的两面。科学家在这里既追求美,更在乎对它们形成机理的探讨。科学家渴望从纷繁杂呈、变化莫测的现象中发掘、

提炼、抽象出简洁、整齐、对称、有序的规律来。这就是美,美是科学家对“真”的感性体验。物理学家从这样的公式中体验到一种统治万物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的统一的美,简洁的美。而统贯浩瀚宇宙的万有引力公式和静电力公式竟是如此的和谐与统一:和。大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过物理学家和物理学规律。当然,这样的体验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是不可能感受到的。但科学家却可以受美的追求的激励而产生强烈的激情与冲天的干劲,推动科学的前进。无怪乎爱因斯坦为了寻求自然的和谐与美试图建立统一场论而贡献终身。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证实雷电是一种电现象时,全未顾及自己的宝贵生命,后来1753年李赫曼在进行大气电实验时为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听到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下,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学家普洛斜比.吉韦茨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努力终于在1754年创制了第一个避雷针。众所周知,哥白尼日心说几乎被所有的科学家接受,教会的迫害反而使真理的声音广为传播,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笛卡儿主张普遍怀疑,以便对过去一切知识加以鉴别,但最后发现:“我在怀疑”这一事实再也不能怀疑了,于是得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科学论断。物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汇集在“真、善、美”这三个字上,“真、善、美”是统一的。“善”是真和美对社会与人间关系的反映和体现。在追求真和美的基础上,正直的科学家自然也憧憬和追求着“善”。


相关内容

  • 大学精神文化论文
    大学精神文化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是知识的圣殿.文明的使者和高尚的化身,大学之所以神圣和高尚,就是因为大学有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同在.人,需要有灵魂有精神,大学同样需要有灵魂有精神,这种精神是文明的.高尚的.巨大的.隐形的.弥散的:它滋 ...
  • 马克思与人文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审视人的历史主体性的产物,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认识,以及由此而内化为实践主体的理想.信念.情感和道德.以人为本是对 ...
  • 论学校体育中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摘要:21世纪的学校体育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需要有多层次的文化内涵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通过传播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传统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的拓展打开了新的思路,为学校教育与传统体育文 ...
  •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辩义
    摘要文化和文明是人们生活的常用词语,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了二者的概念内涵及其区别:即,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文明特指人类生活的进步状态,文化倾向于表征人类印迹和种族风格等,而文明侧重于表达人类满足需要,实现 ...
  •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参考书第15课
    15课 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性,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
  •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 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活动载体与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在校园活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当前 ...
  • 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重点 第一编 导论 1.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 ...
  • 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报告 蔡嘉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报告 专业班级: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2016级2班 1606010219 学 号:学生姓名: 蔡嘉宁 指导教师: 马敬 成 绩: 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通过参观旅顺博物馆,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旅顺 ...
  • 略谈茶艺与茶道
    [摘要]茶艺与茶道经常被混为一谈,许多人弄不清楚茶艺与茶道的关系,本文从茶艺与茶道的内涵来阐述茶艺与茶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茶艺  茶道 前言:目前,关于茶文化的许多名词术语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混乱的认识,茶艺界有许多人常常将茶道. ...
  •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专栏
    学文化 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阶段工作报告 建设小学数学文化的途径 渠江三小课题组 一.数学文化是什么? 美国文化学家A.Kroeber和C.Klukhohn认为,文化由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获得和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