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前教育制度与高校人才培养 - 范文中心

论中国当前教育制度与高校人才培养

12/24

论中国当前教育制度与高校人才培养

中国现行的教育是以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制度下,大多数学生得到的并不是一种知识,而是在争取更好的教育机会与就业机会,说到底,还是为了经济基础着想。这种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并不能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家长学校以及整个和教育相关的产业链都围绕着教育机会进行竞争的教育体制。中国今天的“人才”已然不是人才,只不过充当了上流社会的奴隶罢了。尽管中国正在改革开放。西方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正确地面对教育,而中国的大部分学生只是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句瞎话盲目地、雾里看花地死学。多少高中生,年少有志,可惜到最后还是因“考上理想大学”扼杀了自己曾经的豪情壮志。

话又说话来,中国的学历高于知识,证书高于能力,有学历和证书就好像拥有了一切。中国太注重教育,太注重学历,这让中国人也不得不注重起——大学是通向光明的唯一之路,所以家长给了孩子太重的压力,结果又多少人的青春就埋葬在文凭这一张纸上?这种局面的出现都要归结于当前教育制度的现状,它没有带给我们更多的轻松与自由,反而多了份重负与悲伤。中国学生身上有着多少外国同龄人身上没有的忧愁善感。当前的教育制度不断的倡导着改革,也进行着改革,但所谓的改革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说着要实行素质教育,其实也仍然在应试教育里打滚。

中国当下教育体制下,多少人为了“铁饭碗”,十二年寒窗苦读,而从新闻报道上获悉,大学生就业率是远低于大学生的录取率的。然而在巨大的压力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让人担忧的,比如东莞理工大学的惨案,药家鑫案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把大多的光阴都花费在没有实际意义的理论上,那么还不如去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去进行有意义的实践学习,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更多的去关注心理脆弱这些弱势群体的需要。 教育制度作为一系列内在相关的规则或规范构成的系统,既包括系统化的、理性化的形式,还包括教育风俗、道德、价值观念等非系统化的、非理性化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教育体制就其自身来说,本来就存在很大的弊端,一味说要培育所谓的全能人才,而实际上却没有培育出多少全能人才, 倒多了些什么技术都只是半只半解的人。所谓的学习也依然是在六本课本里打转,一旦有了自己的见解就会认为与课本的要求不符合,超出了课本的范围,考试中所谓的开放题,也不过是让我们带着镣铐跳舞,依然挣脱不了张网。

当然,适应了中国教育,就等于适应了中国社会,也同样适应了中国传统思想。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创新型人才少之又少,根源就在我们的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大学, 没有人做过全面的统计, 我们的学生真正渗人社会、培养实际能力的时间有多少。中小学能够真正认定是与社会接触的时间, 可以说很少甚至于没有。这也是中国教育现阶段的一大弊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性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接受文化教育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教育公平体制依旧得不到完善。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需要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还要健全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体制,要健全促进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

新时代要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基础教育多年来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一提到“人才”,人们马上想到专家、教授、工程师、学者等等。这些“拔尖人才”是人才,合格的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一 定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第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既要解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也要重视大学内部治理问题,还要将人才培养视为最根本的使命。通过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就是要把人才培养置于学校工作的中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参与权”与“选择权”,享有充分的学习自由。通过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把大学发展的重心引导到人才培养方面来,大学必须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教师必须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这样才能将人才培养由理论模式的革新推向实际成效的显现。第四,积极与企业合作,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体是高校,人才培养也是高校最为根本的职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和行业部门的指令性计划逐渐失去效用,必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制度。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在适应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制度的同时积极创新。完成历史以及社会给予的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进取,不断探索。展现新一代的大学生风采。


相关内容

  • 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养成
    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养成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因此在实践中要有方向性.针对性和高度感,通过外优生存环境和内炼自身修养来促进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养成. [关键词]高校 教师 职业道德 养成 2011年底,教育部.中国 ...
  • 新形势下大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籍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学籍是高校掌握学生资料的重要载体,对学生自身也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选拔都很慎重,都需要参考应聘者的学籍档案,而学生在校期间也将学籍 ...
  •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李磊 [摘要]提高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保障.更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讲了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些问 ...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
  • 比较优势理论视角下民办高校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在充分认识社会.区域经济.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发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逐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本文在简要介绍比较优势这一传统经济学理论后,探讨如何将其运用到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分析中. 关键词:民办高校:特色发展: ...
  • 旗帜鲜明地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
  •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_陈志刚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6-0097-04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陈志刚,刘莉平 (中南大学 软件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摘 要:高校教师队伍是履行高等教育的主体,是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 ...
  •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调整的探索与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2002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同时,与这种沉重的失业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旧有大量空岗的存在,也即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这种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在总量性 ...
  • 钱学森的梦想还有多远
    钱学森的梦想还有多远? 文.李开盛 钱学森先生走了,却留下一道发人如何落实高校的自主办学权,并没有保育主管机构与作为教学单位的高校之间的区别与界限,把校园变成官场,把从事自由创造.学习的教师与学生,视为 深省的"钱学森之问&quo ...
  • 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人才培养航海教育研究2005. 1 加强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蒋华林Ξ, 吴 强2, 李 华1 (1. 重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重庆400044; 2. 重庆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重庆400047) 摘 要:高校研究生学术腐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