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要求 - 范文中心

教学目的要求

11/03

【教学目的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进一步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方法。

3.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4—6自然段。

【教学方法】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思考、朗读、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黄继光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介绍黄继光及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

(二)检查生字词及朗读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分析字词,理解词义。

nuólǚtā

读音重点:挪屡塌

字形重点:黎匍匐屡役

词义重点:战役挪动艰巨顽强

2.试读课文,检查是否读顺课文。

(三)指导学生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根据课后作业第一题,逐段细读。

2.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夺取战斗的胜利,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

(四)指导学生分段、说出段意。

(五)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教学内容】

1.讲读全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进一步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理清全文脉落。

(二)讲读第一节。

提问:

1.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发生在上甘岭的哪次战斗中?

2.关于这次战斗,这一小节都告诉了我们哪些情况?说明什么?

(三)讲读二、三节。

默读提问:

1.战斗中,黄继光请求什么任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拿下火力点的任务非常艰巨?

(四)精读四、五、六节:

1.教师范读,读前提出思考题:课文写了哪几层意思?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黄继光表现得怎样?

2.学习第四小节。提问:

(1)哪些语句说明黄继光表现得非常顽强?

(2)“挪动”说明什么?课文是怎样写挪动身体前进的情景的?(指导有感情朗读)

3.学习第五小节。默读思考:这一小节应该在朗读时读好哪些词语,并说出理由。

提问:

(1)黄继光为什么要站起来投掷手雷?

(2)文中的“啊”字说明什么?应该怎样朗读?

4.学习第六小节:

(1)指名朗读。

(2)这一段课文中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为什么?从中你看到了黄继光的什么可贵的精神?该怎样朗读这些词句?

(3)重点指导朗读黄继光当时心理活动的句子。

(五)讲读第七节。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黄继光英勇顽强的行为给了战士们很大的鼓舞。

(六)总结全文。

提问:

(1)黄继光的英雄行为对你有什么鼓舞?

(2)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七)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录文中的比喻句。

附:板书设计:

评:

《黄继光》这篇课文是四年级第七册第26课,关于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一共有四点:首先是使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黄继光为革命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其次是进一步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方法。再就是能结合课文分段。最后是学会生字新词。

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关键是要能深刻理解黄继光那种为祖国、为朝鲜人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的:

第一是介绍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和黄继光的身世,让学生明白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在学习课文时就能够领悟到这是黄继光堵枪口的力量源泉。

第二是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完成黄继光英雄形象的再塑造。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通过“敌人发现了他们”等句子的理解,让学生明白,黄继光参加的是一次最激烈的战斗,处境极其险恶,完成任务的困难极大,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其次是通过英雄本身的行动及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来完成英雄形象的塑造。其中,英雄的行动对完成英雄形

象的塑造更为重要。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我提炼出了“匍匐→爬→挪动→站起楚地再现在了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黄继光由“匍匐”,到“爬”,再到“挪动”,情况是越来越危险,似乎再没有完成任务的可能了。可是,他竟然站了起来,这是多么出人意料,这是多么惊人的勇敢与顽强!黄继光从何而来这么大的力量?是何种精神鼓舞着他呢?怎么能不令人敬佩呢?可是,任务并没有完成,而他却又晕倒,甚至还身负七处重伤,武器也没有了,比原来的情况更为严峻。但是,又有谁能想到,他竟奇迹般地向敌人的火力点扑去,用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眼!这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

由此可见,这条英雄的行动线索对刻画英雄形象多么重要。

再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黄继光的高尚品质,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指导感情朗读为主。通过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促使学生更深更好地理解课文,最后通过精讲讨论重点词语、句子,完成了对英雄形象的再塑造。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努力,英雄的行为会使学生幼小纯真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思想的目的。

黄继光是志愿军英雄,学习黄继光,不能也上前线真枪实弹跟敌人拼。我又告诉学生,眼下,为了祖国四化建设,学习中不怕困难,生活中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就是对英雄的最好学习。这就把学习英雄的目标具体化,实际化了。

此外,我又结合黄继光是四川人,而我所教的学生也是四川省的孩子这个情况,激励孩子更要向黄继光学习。这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自豪感,而且,增强了孩子们学习英雄的亲切感。

总之,我就是通过上述的处理,来试图达到教学目的要求的第一个任务的。使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英雄黄继光为革命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这一点基本上是做到了。

对于教学目的要求的第二点,进一步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的记叙方法,我是这样处理的。先通过分段,概括段意,让学生明白:下达命令、请求任务,胸堵枪眼,占领高地,这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然后又让学生明白,第三大段三层意思:接近火力点,投掷手雷爆破,胸堵枪口也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记叙的,而那条英雄行动的线索更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这样,学生会对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更加熟悉,对自己以后阅读和写作同类文章得到不少借鉴。

至于教学目的要求的第三、四点,即给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会生字词,在教学过程中也都作了相应处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的第8~11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注意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1. 导语。

2. 介绍上甘岭战役及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的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了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是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加入志愿军,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认读生词。

(1)战役黎明负伤持续屡次规定胸膛晕倒报仇倒塌

启明星营长朝鲜

(2)匍匐(pu fu)摧毁(cui hui)

2. 注意:“晕”“朝”“屡”“役”的读音,“黎”“暴”“塌”的写法。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减字,及时纠正错误。

四、分组再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理清脉络。

(1) 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2) 这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 试用归并法把课文分成四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出答案:(1、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们可以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把相关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将课文分成四段,这种方法叫合并法。3、分段:1——2自然段,概述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3——6自然段讲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7——11自然段详细叙述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12自然段讲在黄继光的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占领了597.9高地。)

五、作业。

熟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

1. 学习第1段。

(1) 指名读第1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2)投影出示重点句,讨论。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战士们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这一任务的?从哪些词看出?说明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紧迫。)

(2) 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接受命令。

二、学习第二段。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理解重点句子:

(1)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屡次”上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

“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了,有了这个词更能说明任务艰巨。

指导朗读这句话。“屡次”“比雨点还密”“压”要重读。 第二课时

(2) 分组讨论句子: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战斗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祖国和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段,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请求任务)

小结学习方法: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体会重点词语、句子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想一想这一段的意思,用四个字概括。

三、根据上述方法,自学第三段。

1、 分组学习,讨论,朗读。

出示要思考的问题:(1)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3) 黄继光负伤后又怎样做的?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

(3)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 以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注意重点引导比较以下句子,并加强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1)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下来。

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点越来越强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却没有退却,表现的英勇顽强。)

(2) 他用尽全身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体会句中的数量词和省略号,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的意志。)

(3)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比较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尤其是第二次,说明了啊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3、 段意:英勇献身

四、学习第四段。

1、 齐读后,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2、 归纳段意:占领阵地。

一、 总结全文。

1、 朗读全文,注意从黄继光的语言、行动,读出战斗环境的险恶和黄继光坚强的意志,体会他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2、 结束语:

二、 指导背诵8——11自然段,练习背诵。

三、 巩固及加深练习。

1、 组词。

役( )屡( )暴( )塌( )膛( )

设( )缕( )爆( )踏( )躺( )

规( )( )( )晕( )( )( )

启( )( )( )( )黎( )( )

朝chao( )zhao( )鲜xian( )xian( )

2、 选词填空。

战斗战役战争 第三课时

上甘岭( )是抗美援朝( )中,其中夺取敌人的5979高地的( )是关键的一仗。

(提示:战争>战役> 战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简介时代背景及人物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

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字形难点:“暴”的下方是“笄”不要写成“水”。“规”的右边是“见”,不要写成“贝”。

2.理解词义。

3、理解句子。

※艰难和艰巨、战斗和战役每组词的意义相近,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然后在分析课文时放在句子里加深理解。 ○艰难:困难。

○艰巨:困难而繁重。

※“他用尽全力,艰难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

“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战斗: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是达到战争目的主要手段。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

※“1952年10月,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概括段意好?

第1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命令。(摘句法)

第2自然段:在进攻597.9高地的途中,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敌人火力压了回来。(摘句法)

第3自然段: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求由他去炸毁敌人火力点,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概括总结法)

第4自然段:两个战士先后牺牲和负伤,只剩下黄继光一个人了。黄继光在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艰难地挪动身体前进。(概括总结法)

第5自然段: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并举起了手雷。(摘句并概括法)

第6自然段:黄继光在身负七处重伤,已经没有一种武器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概括总结法)

第7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597.9高地,夺取了胜利。(概括总结法)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内容?

(二)讲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这段中你了解到什么内容?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个夜晚,上级下达命令,要在黎明前夺下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追问:你觉得这任务怎样?(艰巨)

从哪里看出任务艰巨?(战士们已“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身体已相当疲劳;完成任务的时间很紧,“在黎明之前”;任务很重,要“夺下敌人占领的”高地。)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情况怎样?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理解当时情况的危急:

(1)我军进攻屡次受挫。(引导学生读“突然,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这里的“突然”说明火力点是原来没有发现的,因而没有被大炮摧毁。“屡次”、“都被压了回来”说明敌人火力很凶猛,我军进攻阻力很大。)

(2)时间紧迫。(引导学生看第3自然段文开头“东方升起了启明星”,“已经四点多了”,说明此时离黎明时间不远了。)

3.我军在进攻597.9高地主峰时,受到敌人火力点的疯狂阻击,时间紧迫,必须很快拿下火力点,才能攻下主峰,取得战斗的胜利。情况这么危急,黄继光怎么做呢?请默读第3自然段。

(1)看到这种情况,黄继光是怎样做的?

(主动要求指导员把拿下火力点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

他是怎样说的,找出书中句子读一读。

(2)展开讨论,针对黄继光说的话,想想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当时,黄继光想的是整个战斗的胜利,要巩固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成果,否则这些天的心血都将白费。)(还会想,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务,哪怕用生命去交换。) 这种想法,这种信心力量来自什么?

(这种信心和力量来自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那么,黄继光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应是怎样的?

(坚定、充满信心)

(3)先指名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两句话。后请学生勇敢地走到讲台前,把教师当作指导员,请求这个任务。教师如课文中所说,紧紧握住“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4.请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本段的内容。(主动请战)

板书小标题:坚定

5.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执行任务的?

教师范读课文4、5二个自然段。

(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字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

(2)学生自学课文。

(3)组织学生讨论下列句子。

“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板书:站起来了

思考:

①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了?(黄继光是在一个战友牺牲,一个战友负伤,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而且又身负重伤时面对敌人的密集子弹站起来的。)

②找出说明黄继光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用尽了全力”、“艰难”、“挪动”,说明黄继光是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前进的。“挪动”说明爬得很慢。即使爬得很慢,而且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但是他仍在前进。)

③“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说明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他的前进是多么不容易啊!)

④小结: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啊!多么令人感动啊!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这三个感叹号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的“啊!”是惊讶的意思,黄继光能站起来,出人意料。第二个着重讲,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呀!多么令人感动啊!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要求读出当时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读出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

板书:顽强

(5)小结:课文第4、5自然段表现了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的顽强精神。请同学们读这两段课文,要读出黄继光英勇、顽强、坚持战斗的精神。(6)学生读第4、5自然段。

6.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4、5自然段的?指名总结,打出投影。(①默读课文后,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②再想想这句子为什么使你感动。③通过朗读加深对这一句子的理解。)

7.请你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6自然段。

(1)最令人感动的句子是“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板书:又站起来了

(2)这句话为什么感人呢?

思考:

①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想象又站起来是多么困难。)(黄继光在“身负七处重伤,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天快亮了,规定时间马上到了的情况下又站起来的。)

②这时,黄继光想到什么?唯独没有想到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四个“望着”。)(黄继光想到指导员对他的信任,想到战友的安危,祖国人民的嘱托,朝鲜人民的解放,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身负重伤,自己生命的安危。)

③想到这里,黄继光全身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他怎么做?

(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末句。)

④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英勇献身了,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精神? 板书: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3)练习演读第6自然段。

8.战斗的结果怎样?请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战士们为什么能这么快拿下597.9高地?(战士们在黄继光大无畏的精神鼓舞下,怀着为黄继光报仇的信念,所以很快占领了597.9高地。)

(2)小结: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为战斗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所在营夺取了胜利。

9.仿照第3自然段总结小标题的方法,总结4、5自然段和7自然段小标题。

板书:执行任务 英勇献身〈壮烈〉

取得胜利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他是怎样主动请战的?

2.黄继光是怎样执行任务,英勇献身的?

(二)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1.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2.文章该怎样分段?每段各讲什么内容?

(1)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后归纳。

第一段(第1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攻占597.9高地的战斗命令。

第二段(第2至3自然段)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黄继光顽强战斗,最后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而壮烈牺牲。

第四段(第7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攻占597.9高地,夺取了胜利。

①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和英勇献身的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打动人的语句或段落,体会其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

②指导学生上讲台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欣赏并评议。

(三)复述《黄继光》的故事

1.黄继光的事迹是非常感人的,课文描写他壮烈牺牲的场面令同学们难忘。老师从课外书上还了解到:就在黄继光壮烈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黄继光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然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在中心火力点的前面,留下了一条深深的10米多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参谋长、连长流出了热泪,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地搂在怀里,禁不住失声痛哭。

2.请同学们把这动人的事迹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老师讲的材料补充进去讲。

(四)总结全文

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光辉形象谱写了一曲中朝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赞歌。他的光辉形象,闪耀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延伸教学

五十年代,美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我们这些无辜的国家,企图进行侵略,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使他们的美梦彻底破灭。而今,在世纪末的今天,相似的一幕又在南联盟上演,使无辜的南联盟人民遭受家破人亡的惨运。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们是怎样看待这种行为的呢?你们对此了解多少,期待如何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言论!

(六)布置作业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

(七)板书设计

22 黄继光

主动请战

英勇献身

教案点评:

对于这篇课文,因为和现在的学生相距时代比较久远,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刚开始,一定要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或者,组织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还是以多读书为目的,让学生反复读,在多读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复述故事的练习来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人物介绍:“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学生交流上甘岭战役资料:(课前搜集资料)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

不是“水”。

⑤理解词语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

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包含关系的理解。

顽强:坚强;强硬。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教师可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战争、战役、战斗”三词范围和

“顽强”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

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近义词:顽强――坚强

反义词:顽强――软弱

暴风雨:大而急的风雨。

此词中的难点是“暴”,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

②凶狠;残酷。(暴徒、暴行、施暴)

③急躁。(暴躁)

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把规范语言告诉学生)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1-2):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

明”一词,进而理解从“第五天夜晚”到“黎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直接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把重点句的投影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改变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957.6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

2、学习第二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A.投影: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了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B.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C.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板书:主动请战

3、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默读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全班交流体会:

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②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板书:英勇献身

4、学习第四段(12):

(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板书:占领高地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

(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板书:爱国主义国际主义

(四)布置作业:

两个内容任选一个。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

2、准备一个英雄的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讲。

附:板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2、继续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内容,体会黄继光的优秀品质,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眼而壮烈牺牲,他是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

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不同的字词,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检查预习。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如果把课文分成四段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第一、二自然段都讲了哪些主要内容?

3、归纳段意。提示学生把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合并在一起。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提问:

(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请战的?

(2)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敌人火力点的凶猛,黄继光所承担的任务艰巨?

(3)黄继光是怎样请战的?

(4)“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句话表达了黄继光的什么心情?

3、概括段意。

(1)说说每个自然段都讲了哪些内容。

(2)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析,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意。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理解。

(1)黄继光和战士们的处境怎样?找出有关词句。黄继光是怎样顽强战斗的?“顽强”从哪里体现出来?

(2)黄继光在什么情况站起来来了?手雷爆炸后又发生了什么情况?

(3)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他是怎样做的?“喷射”说明了什么?“猛扑”又说明了什么?

3、归纳段意。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黄继光是怎样完成任务,怎样壮烈牺牲的?

(2)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意。

二、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讨论理解。

(1)黄继光和战士们的处境怎样?找出有关语句。黄继光是怎样顽强战斗的?“顽强”从哪里体现出来?

(2)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的?

三、检查背诵。

四、复述课文。

1、提出要求:注意把故事的基本内容讲清楚,把过程讲完整;用自己的话说,可以用上书上的好词语。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当堂复述。

五、指导学习生字。

1、请学生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抄写诿读写写中的词语,每个抄写2遍。

板书设计:

22黄继光

597、9高地

爬 黄继光1952、10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意思。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八━━十一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黄继光在枪林弹火中顽强战斗的大无畏精神。给课文分段的依据,怎样分析段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时代背景及人物。

1、出示课题:黄继光。

2、介绍黄继光。

黄继光出生于贫民家庭,受尽阶级压迫。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决定给黄继光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介绍“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外国侵略军屐侵朝战争,并妄图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也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3年苦战,打退了美国侵略者及其帮凶军队,追使美帝国主义签订也《朝鲜停战协定》。

二、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字形难点:“暴”的下“水”,“规”的左“见”。

2、理解词义。

持续:延续不断。

黎明:天快要亮。

火力点:战斗中火力比较集中的地方。

匍匐:爬行。

挪动:慢慢地移动。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件伟大。

四、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分自然段读通课文。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内容?

二讲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时候?上级下达也什么命令?

追问:你觉得任务怎样?

2、默读第十自然段,思考: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情况怎样?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理解当时情况危急:

(1)我军进攻屡次受挫。(敌人火力占凶猛地射击)

(2)时间紧迫。(4点多、黎明)

3、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哪位主要人物出现了,他做了什么?

(1)他对敌人是怎样的?

(2)请战时,他是怎样的?

(3)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进行战斗?

4、自学第三大段。

(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找出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词语。

(2)组织讨论句子。

“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有什么用?) “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思考: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找出说明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伤得那么重,晕倒了!可他心中有个什么信念呢?)

(3)小结:这段主要写了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顽强作战。

(4)指导朗读并试着背诵这一大段。

5、黄继光牺牲后,战斗是怎样的?

(1)战士们怎样做?理解“惊天动地”。

(2)结果?

(3)小结:黄继光用自己的牺牲换取战斗的胜利。

三、总结:

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总结学习方法:找出重点语句理解。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背诵课文八━━十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7、黄继光

接到命令进攻受阻 主动请战顽强战斗 英勇献身占领高地 消灭敌人

记叙 起因 经过 结果 按事情发展顺序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理解“战役”等17个词语的意思;会用“坚定”、“用尽全力”写句子。

3、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能复述本课的第4-6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揭示课题,简介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及上甘岭战役;学习有关生字词,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教学目标:

了解抗美援朝时代背景及上甘岭战役,学习生字新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罗盛教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说罗盛教是国际主义战士。

2、回答上面两题引入本文。指出黄继光也是国际主义战士,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本文介绍他的是英勇事迹。板书课题。

3、介绍时代背景和黄继光简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放录音或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黄继光是怎样牺牲的?是什么什么力量使他这样做的?

2、读后指名回答。

3、填空:

课文记叙了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了用身体堵住,使战役得胜的事。

三、自学字词并检查

1、查字典理解词义:匍匐、挪动、屡次。

2、给下面的带点的字选择词义

规定:(1)圆规;(2)法规、常规;(3)相劝;(4)谋划。

战役:(1)战争里()指劳力的事,需要花力气;(3)服兵役;(4)使唤。

3、说说上面两题的意思。

4、教师解释:“启明星、轰鸣、惊天动地、高地、主峰、手雷、照明弹”等词义。

四、读文,说段意

1、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正音。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五、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题。

2、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生字词;训练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第1、2段。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第1、2段,理解部分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见课后第4题读读写写。

2、说说“战役、轰鸣、挪动、惊天动地”的词义。

二、自学分段

1、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可按提示:“上级命令”、“请求任务”、“英勇牺牲”、“占领阵地”分成四段。

2、汇报分段,师生评议。(第1段——第1自然段,第2段——2、3自然段,第3段——4至6自然段,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上级的命令是什么?从“黎明之前”(时间),“夺下597.9高地”(地点)任务重。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上甘岭战役激烈。

4、比较“持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

四、学习第2段

1、自由读文,思考:(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请求战斗任务的?(划出有关句子)(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指名读2、3自然段。

3、说说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请求战斗任务的?

4、分析句子:

(1)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几十挺机枪喷射出无数火舌,交织成严密的火网阻挡着战士们前进。(有条件的放有关这方面的录象)划出写敌人火力猛的词语。说明什么?

(2)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负伤的同志越来越多。解释,“如果„„就„„”情况严重。

(3)第3自然段1、2两句,从“升启明星”“4分钟”分析时间紧,“如果„„就„„”情况严重。

(4)划出写黄继光神态的句子,从关键词“愤怒、注视”,理解黄继光对敌人恨。

(5)用引读法读黄继光与指导员的话,读出语气。也可以听录音,仿读。

五、练习作业

1、填空:(1)战士们像猛虎一样朝敌人扑去。把()比作(),这样写出了战士们()。(2)()不很快地拿下这个火力点,黎明前攻不下597.9高地,一夜奋战所夺取的山头()会全部丢失。这句写出()。

2、用“坚定”造句。

3、抄写词语表中的部分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第2课时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第3段;按照本单元的“学习提示”,训练学生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黄继光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目标:

学习第3、4段,按本单元的“提示语”训练复述4、5、6自然段;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黄继光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请求任务的?他是怎样对指导员说的?

二、学习第3段

1、默读思考,划出写黄继光是怎样前进的句子。黄继光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敌人的机枪口?用波浪线划出写黄继光心理活动的句子。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黄继光前进和炸堡的句子,说说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原因。

3、理解四个“望着他”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三、学习第4段

1、齐读这一段,说出段意。

2、理解比喻句: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冲向敌人占领了的阵地。句中把()比作()。

四、朗读全文

五、学习提示语,复述课文。

1、学习提示语,明白复述课文与背诵的不同,学习复述方法。

2、先自己复述,再同桌互说,接着指名复述,评议。

六、作业

1、填空,见《作业本》第7题。

2、指导扩句,见《作业本》第5题

3、用“用尽全力”造句。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1、(点击课件,丰碑画面)诵读课题

师:同学们,这是一座经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2、简介背景

1950年,美帝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又把战火引到我国边境,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以6万多重兵向上甘岭地区发动猖狂进攻,企图攻占该地区西侧高地,仅仅3.7万平方公里的阵地,投掷了几千枚重磅炸弹,山头被削平1米多,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年他才22岁。

5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走近那次残酷的战斗,寻找英雄的身影。

二、对话文本,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读得准确、流利,再拿出一支笔,有什么问题自己想不

明白的,可以在书上作个标记,一会提出来。

2、好了,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也做了一些标记,要知道学会在疑中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学习。下面,大胆地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段(1、2自然段)

同学们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还要靠读书来解决,随着课文的学习,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老师遗漏的,一会再提出来。下面请1名同学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1和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结合课文中的时间词,谈一谈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么样?(生: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黎明之前,战斗了四天四夜)

师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如此紧迫,看来,夺取高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在战场的黄继光是怎么做的?

(二)自主学习第二段(3—6)自然段,出示思考题:

师: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的?又是怎么请战的?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3—6自然段,可以用抓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学习,一会汇报你的学习结果。 生:汇报交流

A:敌人火力凶猛,进攻受阻

突出黄继光在完成任务中所面临的困难是很大的。

B:“愤怒”“坚定”

请根据“愤怒”“坚定”等词语,同桌读黄继光和指导员的话,想象一下黄继光的愤怒来自什么?坚定来自什么?(对敌人的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不惜代价。)(对朝鲜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高度的责任感。)

C、哪位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像黄继光那样坚定地向我——指导员请战。师握生手。

师引读:黄继光带上两个站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什么?(生接读)

师:敌人的火力那么凶猛,黄继光要完成任务,那份艰难可想而知。

(三)下面同学们重点研读7—11自然段,结合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要积极发言,一会全班交流。

学习提示:1、黄继光处境如何艰难?用难(1)、难(2)标在书上。

2、找出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表现,用表现(1)、表现(2)标在书上。

A:生自主学习后,小组讨论。

B:全班交流:(1)先说处境如何艰难。

(2)再现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表现。

师相机指导读:表现(1)慢表现出难。

表现(2)慢、有力,数字和省略号说明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惊人的毅力。

表现(3)这位年轻的战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作者怎样表现他的惊讶与赞叹?(!!!啊)这是惊人的勇敢与顽强,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与赞叹朗读。(第9自然段) 表现(4)晕倒了

表现(5)又站起来了。(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A:战斗的激烈。B:天快亮了,情况紧急。C:自身处境。)

表现(6)“张开、猛扑、堵住”,抓住描写动作的词,体会堵枪的壮举,用尽全身力量,身负重伤,尽全力扑远一些。

C:讨论: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武器没了,时间到了,情况严峻。)

(课件)

在枪林弹雨中,黄继光拖着重伤的身体,两次顽强地站起,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时候,他用自己宽阔的胸

膛挡住了敌人罪恶的枪眼!同学们,那不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没有感觉的铁板呀!那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难道他不珍视生命吗?是什么力量让他置生命于不顾?是物质的奖励吗?(生)是什么?(生)对!是精神,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他英勇顽强的形象,闪耀着国际主义精神的灿烂光辉。

D:展开想象表达情感: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黄继光的战友,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的一幕,你会怎么想?把你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以“黄继光啊,你是我的好战友——”开头说几句话(生)

四、学习第四段(12)

年轻的战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战友们的心怎能平静,复仇的火焰熊熊燃烧,带着你的感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以情激情

1、黄继光用生命铺就了一条胜利之路,战友们冲上阵地后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仍然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腿已被打断,身后是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卫生员整理遗体时,用热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第三天,那高高举起的手臂才放下来。课文学完了,老师相信你们也被深深地震撼了,黄继光没有照过一次相,这尊塑像是根据连长的回忆塑成的。此时此刻,面对英雄的塑像,你想说点什么吗?

2、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黄继光纪念馆

同学们,这就是黄继光纪念馆,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倾诉内心的独白:黄继光,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激情总结:

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种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永放异彩!

《黄继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人物介绍:“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学生交流上甘岭战役资料:(课前搜集资料)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是“水”。

⑤理解词语

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教师可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战争、战役、战斗”三词范围和包含关系的理解。

顽强:坚强;强硬。

“顽强”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近义词:顽强――坚强

反义词:顽强――软弱

暴风雨: 大而急的风雨。

此词中的难点是“暴”,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

②凶狠;残酷。(暴徒、暴行、施暴)

③急躁。(暴躁)

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把规范语言告诉学生)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1-2):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

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明”一词,进而理解从“ 第五天夜晚”到“黎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直接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把重点句的投影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改变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957.6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

2、学习第二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A.投影: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了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B.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C.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板书:主动请战

3、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默读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全班交流体会:

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②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板书:英勇献身

4、学习第四段(12):

(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板书:占领高地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

(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板书: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四)布置作业:

两个内容任选一个。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

2、准备一个英雄的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讲。


相关内容

  • 现代礼仪教学大纲
    <现代礼仪>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910007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总学时数:18 学 分:1 理论学时:18 实践学时:0 编制单位(或执笔者):中文系文秘教研室 赵婷婷 编制时间:2014年9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
  •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 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无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旅游 ...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备课培训内容和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备课培训内容和要求 一.备课的步骤(种类)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课,就能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权.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高. 可是有的教师对认真备课认识不足,往往对 ...
  • 教育目的.学制与义务教育总结
    教育目的.学制与义务教育总结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概念 广义:是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在接受了一段时期的教育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达到怎么样的结果. 狭义:教育目的--是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 ...
  •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一.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概念 : 1.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孟子. 2.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 3. ...
  •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 2007-07-20 21:16:16|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 1.教育的本质:教育(教书.育人)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 ...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日期:2010年1月22日  共浏览1619 次     [字体:大 中 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                      课 ...
  • 化学教学法课程指导书
    现代远程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法> 课 程 学 习 指 导 书 作者:韩春亮 2009年 3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好的学习方法使你事半功倍,不良的学习方法使你事倍功半,因此学习<中学 ...
  •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1.教学技能的观点:活动方式说,行为说,结构说,能力说,知识说: 2.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的含义:教 ...
  • 20**年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绪论 1.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 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