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特点及调节 - 范文中心

大学生情绪特点及调节

04/20

大学生情绪特点及调节

我们的生活与情绪息息相关,上学迟到会感到紧张,考试结束会觉得轻松,获得表扬会快乐,遭到批评会难过,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处于生理日趋成熟的青年期,同时心理方面也在走向成熟,表现为注重自身的发展,希望通过挖掘自身的潜能来增长才干获得成功。同时大学生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如就业、人际交往、恋爱、经济等。如果不能正确应对这些压力,会引发大学生一些负性情绪体验,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情绪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是否得以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心理体

验。大学生的文化水平、生理发展特点、社会角色等因素使得大学生的情绪有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的丰富性、冲动性、压抑性、理智性、迁移性等。

大学生处在情感最为丰富以及强烈的青春期,告别了高中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在大学中他们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环境自由,朋友来自五湖四海,新鲜的刺激充实了大学生情绪活动的对象以及内容,使得大学生有了更为丰富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的情绪还具有冲动性的特点。大学生的情绪体验迅速而强烈,易受到当时所处环境的影响,快乐与愤怒常常一触即发。由于大学生处在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缺乏对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容易因不良情绪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严重者可

能会导致如打架斗殴、自杀等恶性后果。

大学生情绪的压抑性表现在情感长期不能得到有效的诉求,生活中又有很多适应性问题无法解决。大学生的高感情需求不能满足使得他们感到孤独、空虚、无归属感。他们内心充满爱,不只是异性的爱,还有对朋友的爱等,但是现实中无法为这种感情找到寄托,只好压抑在内心。

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成熟,理智性也在逐渐的增强。具有一定的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较为理智的对待事物,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冲动,理智应对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的情绪具有较明显的迁移性。大学生不自觉的会把情绪困在两个极端,情绪跌宕起伏,可能一天中就会有较强的极端体验。当对某一对象产生情绪时,会将情绪扩散到其他的对象,转移到别的事物上。

2大学生常见负性情绪

2.1焦虑情绪。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之一,当面临一些情境如困难、挑战、危险时产生的担忧的反应倾向。当个体预测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时,内心中会产生不安、紧张、思维不顺畅、动作不敏捷、身体不舒服等表现。

引起焦虑的原因。对环境的不适应所引起的焦虑。由于环境所引发的大学生焦虑的现象较为常见。大学与中学环境不同。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前没有住过集体宿舍,宿舍间成员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

生来说是一种新的交往模式。另外大学前,生活中往往是父母照顾子女,而入学后,事事都要靠自己,很多同学就会不适应。在学习方式上大学也与中学有所不同。过去都是老师教什么自己学什么,而大学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注重主动式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学习成绩过分关注引起的焦虑。有些大学生对于考试成绩等过分关注,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自己的尊严、形象等联系得过于紧密,如果没有取得第一名就会极度伤心,自尊心受挫,无法原谅自己,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焦虑情绪。这类大学生多敏感,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2自卑情绪。自卑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由于认知歪曲所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贬义性评价,并由此产生自我否定的态度,同时伴随着害羞、不安、内疚、失望等。

引起自卑的原因。自我评价较低。一些大学生自认为在容貌、身材、学习、交往等方面不如他人,因此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类学生总把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作比较,继而泛化到认为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如他人。

悲观的生活态度。自卑的大学生看待问题态度悲观,将失败归结于自己的先天条件,不能理智客观的分析成败的原因,长期形成了悲观的自我暗示。

3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

3.1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大学生要客观正确的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对优点给予肯定,同时也要接纳自己的不足。对于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如容貌、家庭等,不管自己喜欢与否,要承认它的存在,接受这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真正悦纳自己,才能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认同感。

3.2树立正确的目标

不论是生活中的目标还是学习上的目标,要结合客观以及自身的条件,树立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目标。避免因目标设定的太高未能达到而引起的对自我的怀疑以及失落情绪。

3.3合理的宣泄负性情绪

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与朋友、师长、家人的倾诉而达到释放负性情绪的目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和师长的交流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朋友的谈心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被负性情绪困扰的时候,大学生会表现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等自闭的倾向。这样不但不会缓解负性情绪,还会引起恶性循环,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在音乐中陶冶自己,听舒缓的或轻松愉悦的音乐来放松自己。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河北大学071002邮编我的电话是[1**********]


相关内容

  • 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研究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个人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渗透于人 的一切活动中.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心理成熟.社会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相对不稳定的时期,情绪同样广泛地渗透到大学生的一切生活中, ...
  •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名词解释填空
    名词解释 并以提纲的方式表达出来. 设计的项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评估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 1. 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17. 情感反应: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现象,可人为地分 ...
  •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必过知识点
    影响心理健康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体质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和年龄因素的影响 四.器质性因 素的影响 影响心理健康心理社会因素:一.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 1. 亲子关系 2.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和教养方法 3.父母亲的文化修 ...
  •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我国现实应试教育的模式,让学生产生各种各种的心理偏差.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而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 ...
  • 1-12各年级学生特点
    [转]小一到高三各年级的培养重点,谁总结的,太全了! 阅读:3602015-12-27 21:39 标签:高三重点培养重点生理特点年级特点教育 小学一年级 生理特点: 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 ...
  • 社工常用的理论2
    社工常用的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基本概述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 1977 年提出的. 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 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所谓社 ...
  • 高三班主任工作经验
    怎样做好高三班主任 魏 清 泉 高三年级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终点,也是他们即将跨入新生活的起点. 高三年级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终点,也是他们即将跨入新生活的起点.作 为高三年级的管理者和策划者的班主任,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为高三年级的管理者 ...
  • 20**年重庆市[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节 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心理知识竞赛的相关题目
    1.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 ( D ) A.抑郁情绪 B.不愿与人交往 C.经常感觉自己无能 D.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2.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 C )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 ...
  • 心理健康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心理健康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一.我是一个白羊座的女生,个性比较冲动.爱冒险.慷慨.天不怕地不怕,而且一旦下定决心,就不到黄河心不死,而且脾气很大,不过都是炮仗颈,绝对不会放在心上,很快就会没有事.有时候我说话会不经过大脑,心直口快,直肠子,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