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 - 范文中心

自然界的水

11/21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水

一、知识梳理

①水的电解实验现

象及相关结论

②氢气的物理性质

③氢气的检验、验

纯方法及氢气燃烧

的现象

④单质和化合物的

定义和区分纯净物

和混合物、单质和

化合物

⑤根据化合反应和

分解反应的定义对

常见的化学反应进

行分类

例题精讲:

知识点1:电解水的实验

A、夯实基础

例 下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Ⅱ)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

下列问题:(甲管生成气体A、乙管生成气体B)

(1)图中a、b两级分别是电源的 极和 极。

(2)气体B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是 ,说明气体B有什么性质 。

(3)0~30 min,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

解析:这是一道识图题,包括一个装置图和一个坐标图。既考察了化学知识,又考察了数

学知识。电解水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在这道题中都

有所体现。同时也复习了氧气的检验方法。由此可见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既涉及到

跨单元的小综合,还涉及到跨学科的大综合。但是所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很难理解,只要

有足够的耐心,做到细致认真,一定会做对的。

答案:(1)负 正 (2)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助燃性 (3)2:1

B、双基固化

例 右下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 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

是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2)如果用V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A:VB

约等于 : 。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氢气4mL,则生成氧气 mL。

(4)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① 。

② 。

(5)写出电解分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解析: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比:约1:2。

试管1的气体(与电源+极相连),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试管2的气体(与电源-极相连),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氢气难溶于水。

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这说明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

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答案:(1)负 正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量筒中,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2:1 (3)2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

(5)

C、能力提升

例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①A、B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与课本实验装置的异同点。

答案:①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 ②液面上升;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AB管内压强增大(或AB

管内气压增大,大于管外大气压,并分析讨论,合理即可),把水压入C管中,所以C管内

液面上升。 (2)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氢气和

氧气难溶于水或氢气和氧气不易溶于水)。 (3)带火星的木条(燃着木条)

知识点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A、夯实基础

例 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

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现有以下物质:(1)氢气(H2);(2)牛奶;(3)澄清的石

灰水;(4)氧化铝(Al2O3);(5)水(H2O);(6)四氧化三铁(Fe3O4);(7)白磷(P);(8)

高锰酸钾(KMnO4);(9)二氧化硫(SO2);(10)氯化钠(NaCl);(11)过氧化氢(H2O2)。其

中:

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

属于化合物的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属于单质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可以将(4)(5)(6)(9)(11)称做氧化物,它们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 。

解析: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通常能用化学符号表示的是纯净

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且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

答案:(2)(3) (4)(5)(6)(8)(9)(10)(11) 有几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7) 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双基固化

例 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空气、氧气 B.水、二氧化硫 C.氧化铁、 氢气 D.碳、二氧化碳

解析:氧化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氢气中只有氢元素,所以是单质。

答案:C

C、能力提升

例 以下每组由三种物质组成,分析把它们放在一组内的理由,然后从备选答案中找出与它

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它们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

A.磷 B.硫 C.盐水 D.锰酸钾

(2)氢气、氮气、铁( )

A.碳 B.二氧化锰 C.水 D.高锰酸钾

(3)氧化铜、五氧化二磷、水( )

A.铜 B.氧化铝 C.磷 D.空气

解析:高锰酸钾、二氧化碳、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故选D,氢气、氮气、铁属于单质,故

选A,氧化铜、五氧化二磷、水属于氧化物,故选B。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3:分子的概念

A、夯实基础

例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一种粒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

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C

B、双基固化

例 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幻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

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分子之间有间隙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

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解析:变成水分子大小,就可以将分子运动及构成看清楚。

答案:D

C、能力提升

例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

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解析: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说明水分子本

身并没有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答案:D

知识点4:分子的基本性质

A、夯实基础

例 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

小瑛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

溶液浸过。

(1)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 ;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

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

是 。

(3)请你就两位学生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它方面作出比较性的

评价: 。

解析:本题源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要注意现象描述的准确性,注意实验各装置的用途。

答案:(1)滤纸变成红色 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氨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水可以

使酚酞溶液变红 (2)与烧杯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

(3)小瑛所用仪器较少,操作简单,节约了药品,但没有小方的严密;小方的实验

可以证明酚酞变红不是因为空气,小瑛的实验无法证明。

B、双基固化

例 如右图所示,两个集气瓶中,上瓶装的是无色的空气,下瓶装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

体(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当抽出玻璃片后,短时间无法看到明显现象,如果下面用

酒精灯加热,会观察到显著的现象: 。

此现象说明 ,当两瓶气体混合均匀后,分子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解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着无规则运动,所以最后气体会混合均匀。

答案:红棕色气体逐渐向上瓶中扩散,下瓶颜色变浅,最后上下两瓶颜色一致,都是红棕

色。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分子间存在间隙,继续。

C、能力提升

例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注:酚

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

图(1)

图(2)

(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看到的现象是 ,由实验1得出结论是 。

(2)实验2(如图甲所示):烧杯B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请阐述你的理由: 。

解析:本题来源于课本中的实验,要注意对实验的反思。

答案:(1)溶液不变色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2)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氨分子不断地运动扩散到B烧杯中去的缘故(3)没有必要 实验1已经做过对比实验了

知识点5:原子的概念

A、夯实基础

例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

C.任何原子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分子小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不同的原子体积和质量并不一样大,原子也并不一定比分子体积或质量大。

答案:A

B、双基固化

例 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过程是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解析: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说明现在已经可以“搬运”原子了。

答案:A

C、能力提升

例 如图所示“●”“○”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解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答案:A

知识点6: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A、夯实基础

例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考虑正确答案。

答案:D

B、双基固化

例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解析: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就比铁原子的小。

答案:C

C、能力提升

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原子小,分子大 B.水结冰时,分子发生了改变

C.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解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答案:D

知识点7:生活用水的净化

A、夯实基础

例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吸附沉淀

C.过滤 D.静置沉淀

解析: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蒸馏,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

答案:A

B、双基固化

例 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因此必须要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可用次氯酸来杀死细菌,即将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投入水中以产生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漂白粉)→净水

(l)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

(3)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

是 。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其原因

是 。 解析:熟悉饮用水的净化流程。

答案:(1)B (2)D (3)产生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4)混合物 该水中一定含有明矾中的硫酸钾、漂白粉中的氯化钙等

C、能力提升

例 下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示意图:

(1)自来水厂采取哪些净水方法?

(2)加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什么?

(3)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在最后还要投药消毒?

解析:可供人直接饮用的净化水的标准,不仅要达到物理标准,还要达到生理指标。 答案:(1)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

(2)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3)活性炭吸附池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4)因为天然水中含有细菌,进入用户前必须杀菌、消毒。

知识点8:过滤

A、夯实基础

例 明明讲浑浊的湖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然后进行过滤,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 ;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4)改进后再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的看法是 ,理由是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解析:本题讨论了用过滤法净化水全过程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1)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容易吸附杂质,可以促进水中杂质的沉降。在过滤过程中,一定要用玻璃棒来引流,这样不容易流到漏斗外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也是同样原因。(2)过滤速度慢,原因有很多,首先应该检查一下漏斗上的滤纸是否放好,如果有残留的气泡会影响过滤的速度。(3)一般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滤纸破了;第二,滤液高过了滤纸上边缘。(4)过滤的方法只是除去了不溶于水的杂质,要想得到纯水。,还要通过蒸馏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答案:(1)吸附杂质 防止液体飞溅(2)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残留的气泡减缓了过滤的速度。(3)滤纸被捅破了或液面高过了滤纸上边缘,使得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过,没有起到过滤作用 (4)不是纯水 含有可溶性杂质 蒸馏

B、双基固化

1.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过滤装置是由 等仪器组成的。如果在过滤操作中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

2.下列有关过滤和蒸发中的错误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1)过滤时待滤液高于滤纸上边缘:

(2)漏斗的下端未与烧杯内壁紧贴:

(3)未用玻璃棒引流待滤液:

(4)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解析:对过滤操作中错误引起的后果应会分析。

答案:1.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出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等 2.(1)固体杂质流入滤液中 (2)不能快速完成操作

(3)液体溅出或冲破滤纸 (4)局部过热引起液滴飞溅

C、能力提升

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野外取了一杯浑浊的河水,他们净化这杯水的做法是:

(1)向此河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一段时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但通过过滤操作后,所得液体仍然浑浊,请帮助其分析原因。

解析:过滤操作中滤液浑浊原因要清楚。

答案:(1)浑浊的悬浮物逐渐变为絮状沉淀沉降下来。

(2)原因可能有:玻璃棒将滤纸捣破,使溶液未经过滤即进入烧杯;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使滤出液体从漏斗外壁流下,沾上杂质流入烧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未经过滤进入烧杯等

知识点9:软水和硬水

A、夯实基础

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软水中一定不含有钙、镁化合物

C.矿泉水是软水

D.软水可作锅炉用水

解析: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答案:D

B、双基固化

例 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的硬度是:含钙镁化合物的量低于450mg/L。我市饮用水的硬度经测定为270 mg/L。你认为下列说法没有道理的是( )

A.我市的饮用水的硬度没有超过国家的规定,是达标的

B.含有一定硬度的水可以补充钙元素,对人体是有益的

C.水的硬度太大,口感不好,容易使煮水的器具产生水垢

D.纯净水中没有钙镁化合物,所以用它洗衣服最合适

解析:含一定硬度的水中的钙元素不能被人体吸收。

答案:B

C、能力提升

例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 ( )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

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解析: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二、方法规律

1.水的电解实验及对生成气体的检验的学习,告诉我们要从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转换到认真观察现象、分析本质的正确的学习途径中来,养成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和化学学习。学会通过对比归纳系统掌握氢气的知识。

2.对概念的学习,一定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将有助于我们对概念的掌握。如单质、化合物,通过对比学习,找出其共性和个性,它们都属于纯净物,区别在于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3.本课题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构成的开始,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又较抽象。关键是能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及实验的分析、推理,发挥想像力,充分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及其基本性质,是我们进一步探讨化学世界奥秘的前提。

4.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概念。如分子概念中的“保持”、“化学性质”、“最小”;原子概念中的“化学变化中”、“最小”,并进行概念的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将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

5.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一般地说,物质、物质的质量、元素为宏观概念,而原子、分子为微观概念。

6.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科学判断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是思维的细胞、判断的依据,只有抓住概念的本质,才能深刻理解概念,从而进行科学判断。

7.本课题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我们要把生活的需要(既需要不同程度的净水)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归纳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方法的净化原理,从而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净化水。

8.充分利用课本中提供的图表、数据,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查阅资料,通过调查讨论,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如何通过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来保护我们的水资源,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易错剖析

易错点1:电解水实验过程分析不清

1.由电解水实验得到水的组成。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很多同学对水的组成易描述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是非常错误的。应熟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例 用下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B. 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

C. 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2

D. 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错因会诊 错选A其原因是认为在负极收集到的气体应该是氧气,而氧气恰好又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错选B、C是没有记熟电解水生成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乱猜答案。 解析 甲试管与电源负极相连,根据“正氧负氢”可知,甲收集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而不能助燃;乙试管与正极相连,收集的气体是氧气,二者的体积比为2:1,故B、C错。 答案 D

易错点2:常见物质的类别概念认识不清

对物质类别(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判断,因不能正确理解概念内涵,且有时以物质名称判断易出错。

例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错因会诊 错选A是因为对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不明确,错误地认为混合物包含纯净物;错选B是没有很好地建立物质分类的图式知识结构。错选D是因为对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没有很好地地界定,在前面的学习中,红磷、铁丝、木炭、硫等在氧气中燃烧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而错误地认为两者属于并列关系。

解析 根据物质的分类体系分析,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均属于并列关系,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而根据化学反应分类情况分析,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是在不同标准下对化学反应所得的反应类型,二者之间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 C

易错点3:分子和原子概念混淆

1.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学们易理解为“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这是错误的。因有的纯净物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2.对分子概念的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常被误认为是“保持物质的性质的一种粒子。”在此应明确,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一起来表现,单个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无法保持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此外,物质的物理性质也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可能发生变化,如水变成冰,状态改变,物理性质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

例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错因会诊 错选A是对分子的概念不理解;错选B是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没有掌握;错选C是不知道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离子等。 解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仅仅是分子,还有原子、离子等,故C错;物体受热或遇冷,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或缩小,而分子本身的体积没有什么变化,故B错;由分子性质知,D是正确的。 答案 D

易错点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认识有误

1.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很多同学易误认为“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其实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大原子小。但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大,如汞原子就比氢分子大得多。

2.对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特别要注意几种说法。在没有前提条件下都是错误的,这是易错点。如:①分子大,原子小;②分子重,原子轻;③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等。

例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则静止不动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

错因会诊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的同学误认为分子就一定比原子大而错选B。有的同学认为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而漏选C。有的同学对用微观的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明白而易错选D。

解析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的一种微粒。如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的。至于说分子与原子的大小、轻重的比较,只能在分子和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之间相比。如只能说,水分子比构成它的氧原子或氢原子大(或者重),但不能说,氢分子比氧原子大(或者重)。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易错点5:水的净化操作顺序不明确

1.对水的净化过程中各步操作的作用和操作顺序不明确,认为净化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搞清净水过程的原理,明确每一步的原理和目地。

例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日常生活用水需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下列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从水库中取水 B.将含有泥沙的水静置分层

C. 过滤水 D. 将氯气通入水中杀菌消毒

错因会诊 本题很容易将过滤理解为化学变化。因为过滤可以将水中的固体杂质除去,认为此过程有新物质生成,相反地认为杀菌消毒只是将细菌或病毒杀死,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几个过程中,静置分层是将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通过静置,使密度比水大的固体自然地沉降下来,达到初步分离的目的。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而消毒则是将水中的一些有害细菌或病毒,在消毒剂的作用下除去,显然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 D

易错点6:硬水和软水不会区分

例 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 )

A.硬水含杂质多,软水含杂质少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D.硬水是不纯净的水,软水是纯水

错因会诊 错选A是因为对硬水和软水的概念不明确,不能从本质上区别硬水和软水,而错误地认为硬水含杂质多,软水含杂质少;硬水是含较多的钙、镁化合物,而软水中含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因此都是混合物,都不是纯水,有的同学认为软水就是不含有其它物质的水而误选C、D。

解析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这样的水在洗衣时不但浪费洗衣粉,而且洗不干净;在工业生产中不仅浪费原料,同时也影响产品的质量;这样的水在锅炉中加热后容易形成水垢,造成容器导热不均匀,甚至发生爆炸等。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软水可使肥皂水起较多泡沫,而硬水相反。天然软水一般指江水、河水、湖(淡水湖)水。

答案 B

易错点7:水资源含量认识错误

有的同学认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必在乎水危机。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虽然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但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人类日常生活需要的水都是淡水,淡水资源不充裕,要注意节约用水。

例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蒸馏水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错因会诊 因纯净水是一种物质而误选A。因地球上有“七分水三分地”之说而误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海水资源丰富而误选D。

解析 蒸馏水是纯净物,并非天然饮品,纯净水虽只有水一种物质,但水本身就是化学物质故A错。虽然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只占全球储水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冰川与冰雪、高山冰川和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所以B错。海水蒸馏浪费能源、人力、物力,目前不现实,C错。

答案 D


相关内容

  • 今天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今天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对环境问题的剖析 王玲 22009085 关键词:马克思,环境,人与自然 环境问题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他的生态环境观认为:人类是 ...
  •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总结篇)
    1.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1.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 六.结合个人专业实际,论述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对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素养的作用. (结 ...
  • 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关系理论探析_黄锡生
    2007年12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Vol.9No.6 第9卷 第6期JournalofSWUPLDec.,2007文章编号:1008-4355(2007)06-0018-07 ·法学论坛· 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关系理论探析 黄锡生,梁 伟 (重庆 ...
  •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研究
    摘 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沿着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方法,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入手,紧紧抓住人与自然,精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异化的深层根源,从而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对资本主义人吃人制度的控诉.同时,也进行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 ...
  • 道家_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_秦永红
    第十六卷第四期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116 No142001年10月 JOURNALOFCHUXIONGNORMALUNIVERSITY Oct12001 道家.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 秦永红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
  •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 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 ...
  • 自然界权利的合理性解释及其界定
    作者:杨明李祖扬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年12期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80(2003)05-0001-03 余谋昌在谈到生态伦理学时把生态伦理学基本问题归结为:一.自然界有没有价值(笔者认为主要 ...
  • 童话中的真实:[奇幻森林] "人与自然"主题的研究
    <奇幻森林>是一部由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真人动画片,上映后,口碑和票房取得了双丰收.它不仅是一则童话,更是一则真实反映现代生态问题的寓言,它用自己的艺术魅力,成功地向观影者描绘出了一幅五彩缤纷.令人惊叹的奇幻森林世界画卷,并通过 ...
  •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优质教案 姑海小学 但文琼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能力: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善待大自 ...
  •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社会发展方式变革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社会发展方式变革 作者:罗光敏 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5期 摘 要: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的全新选择,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基本准则,以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重强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