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设计

07/21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设计

高密市朝阳中学 肖振京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第一单元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7、8课是繁荣与开放在文化方面的表现。隋唐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代,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为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技的发达奠定了基础。隋唐文化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因此本课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单元中本课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知起点:学生对赵州桥和唐诗有所了解,教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多途径、多

角度、多层次对此进行学习探究,同时引导生在课前去查找赵州桥、雕版印刷及三大诗人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在课堂上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学习障碍:初一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感性认识,而历史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本课学习

学生不易理解隋唐文化学习的深层含义。即隋唐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和适时的引导。

学习难度:本课内容学生大都接触过,相关资料课前容易收集到。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

和创设问题可降低学习难度,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信学生能够对隋唐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设计思想]

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我个人在教学中习惯于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和《金刚经》、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引导学习使用互联网,搜索“赵州桥”、“唐都长安、《金刚经》、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资料,学会利用网络扩宽知识面,博古知今。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向思维理解赵州桥结构的巧妙。从而培养学生学会逆向思维。

引导学生对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赏析,提高学生通过历史资料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注意吸收文化成果,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通过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古今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对人类目前科技的兴趣和向往,对未来科技的憧憬和幻想。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本课难点:

1.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2.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课前学生查找有关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的相关资料,学生任选一项内容查找即可。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都长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

发明过程

唐朝印制《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李白 (作品及特色)

杜甫 (作品及特色)

白居易(作品及特色)

导入: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可谓星光灿烂,在璀璨的星河中,有一颗星

特别闪亮,那就是“隋唐时期的文化”。请看大屏幕——PPT 展示课题。 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曾经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看我们

是否还曾记得,不曾忘记。——PPT 展示预习检测题。

师:大家来看一下,把答案写在学案上。(让学生回答)

(生: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师:隋唐时期开创了高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局面,让全世界都用崇拜的目光仰视着世

界的东方。隋唐时期的文化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怀着一颗自豪和骄傲的心情,来感受“辉煌的隋唐文化(一)”(PPT 展示本堂学习目标,学生读。之后提示学习文化应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两个方面来入手,今天学习的是“科技与文学”成就。进入本课学习)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让我们先感受一下:高超的建筑水平——PPT 展示本目。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用2分钟的时间快速完成学案的内容,看看哪些同学完

成得最快、最准确。

(2分钟后,教师借助课件上的几个题目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展示课件答案,简单点拨:隋朝的赵州桥及其地位)

师:请大家看这就是赵州桥,经历了近一千四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风采依旧。赵州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后小组代表发言陈述。

教师出示课件答案。

过渡:除赵州桥外,体现高超的建筑水平的还有一座城市,它的名字是什么?地位如

何?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答案及课件。

师(过渡):中国的四大发明享誉海外,隋唐时期印刷术已发明,当时的印刷术是雕版

印刷术,我们一起来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PPT展示——

师:请大家依据课本,快速完成学案内容,时间为2分钟。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课件答案。

教师:雕版印刷术有可能是如何发明的?至今没有定论。如何操作?我们来了解一下,

后图片展示《金刚经》学生合作探究,然后小组代表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点拨。

师:通过对隋唐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有

哪些世界第一?

学生小组探究,代表发言。教师出示课件答案。1分钟识记一下。同桌检查,教师提问。 师(过渡):隋唐时期不仅科技领先,文学成就也达到了高峰。特别是唐诗,空前繁荣。有一位文学评论家说过:唐诗达到了三千年来中国文学的高峰。这话听起来有点过,但也

充分说明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刻感受一下唐诗的无穷魅力。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自主学案。 生交流,师PPT 展示答案。师简单点拨三位人物,学生朗诵三位诗人的作品,品味不

同的诗歌特色。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唐诗的繁荣。唐诗为什么会如此繁盛呢?

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

生合作探究,代表发言,教师展示课件答案。 拓展提升:

教师展示课件:本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结合知识框架,完成知识树的设计。2分钟完成。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知识树。

学生谈收获。

学生2分钟巩固本课知识。然后检测一下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检测: 让两位学生上黑板板演。

(PPT 展示答案,教师适当点拨,2分钟进一步完善)

课后拓展:

过渡语:隋唐时期为我们书写了一段中华文明的经典传奇,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

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但是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却陷入了低谷,被西方列强远远的落在了后面。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迎来了科技与文化发展的春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当然,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我们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去世前为我们留下了发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温家宝总

理去看望他时,他说:“为什么我们建国以来没有涌现出一位科技创新的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面对钱学森之问,大家有何感悟、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隋唐时期涌现出的工匠、发

明者、诗人都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写好这篇人生感悟。

最后以“学生寄语”结束本课: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祖国美好的

明天靠你们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描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希望你们勇于创新,勤于开拓,在你们这一代人身上,让诺贝尔奖在中国遍地开花。

最后祝我们的祖国明天更辉煌。

[课件]:(附)

[课堂录像]:(附)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融入到我的教学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我个人的理解科技文化部分教师应注重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意识到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再次,通过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古今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对人类目前科技的兴趣和向往,对未来科技的憧憬和幻想。

在《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这节课中,我在整堂课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情境,运用部分史料进行有效教学,教学效果很好。

我先是用精炼巧妙的语言导入到课题中,然后进行了有效的课前检测。随之进入课堂新授,感受高超的建筑水平,涉及赵州桥等著名建筑,通过探究赵州桥设计的巧妙科学,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极好的效果。

在第二目“四大发明”的教学设计中,我先是给学生展示《金刚经》原文图片,学生很容易通过史料得出雕刻时间,进而认知雕刻的最早作品及雕刻出现的时间。

在第三目“光耀千古的诗坛”的教学中,针对三位唐朝著名诗人,让学生从文学角度介绍诗人,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三位诗人写作特点的区别,认知文学作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整个过程,由情景引入,由文学而出,学生整堂课都很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同事评价]

在教学中适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课在导入中,就先创设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更有亲切感,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在学习赵州桥时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向思维和观察精美的图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它不愧为“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在教授唐代三位杰出诗人及其诗歌时,

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特点,避免了照本宣科,使同学们在学习中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让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本课的内容学生有所了解,尤其是三大诗人及他们的诗歌学生都比较熟悉,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使教学升华。本课的三部分内容赵州桥、雕版印刷、光耀千古的诗坛都有可挖掘的地方,关键是从哪一个点切入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例拓展提升部分,联系当今“钱学森之问”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向上的竞争精神和责任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配套资源]课件和录像


相关内容

  • 七年级下册一单元历史复习资料
    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杨坚(隋文帝)在581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于589年灭陈,南北回归统一. 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人)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隋炀帝于605年开通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 ...
  • 隋唐人物简介
    隋唐人物简介 乱世出英雄,隋唐时期共出现有记载的人物近200多人,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隋朝皇帝杨广与唐朝皇帝李渊都是西魏柱国独孤信的外孙,即杨坚与李丙(李渊父亲)的妻子是姐妹.因此史家多把杨隋与李唐合称隋唐.隋文帝:杨坚生于公元541年7 ...
  •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柳雪燕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 ...
  • 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报告
    篇一: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1.主要思想:通过观看数几个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更加对书法的感悟 2.考查对象:历史博物馆出图文物 古建筑 碑刻石, 3.关键词:历史文物陈列 古建筑群 碑林刻石林立 瓦当雕刻 书法 ...
  •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 ...
  • 中国美术赏析第三章(雕塑)教案
    学 校 教 案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复习前课所学--(展示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 ...
  • 龙门导游词
    导游词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 ...
  • [西方文化概论]公选结课论文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学 院: 专 业: 班 级:学 号:姓 名: 本论文根据结课论文评分标准,应得分值课程论文的成绩评定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 ...
  • 三秦饮食文化探究
    三秦饮食文化探究 摘要:饮食是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 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三秦饮食 文化源远流长,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下孕育,具有非常 的内涵 ...
  •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特征
    董鉴泓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特征 圈 I.......................J 提要通过对中西古代文化和城市发展特征的对比.总结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几千年阁中华文化长盛不衰未中断.城市建设制度得到延续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