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和有机化合物元素的定性分析 - 范文中心

薄层色谱法和有机化合物元素的定性分析

10/18

实验四 薄层色谱法和有机化合物元素的定性分析

(一)薄层色谱法

课时数:3学时

教学目标:

本项目是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之一,通过本项目学习使学生了解薄层色谱法的原理,掌握层析板的制备技术,学习色谱分离鉴定方法,学会应用层析法来分离和鉴别有机化合物,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纯度,为以后合成实验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解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层析板的制备技术;

2、 学会应用层析法来分离和鉴别有机化合物,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纯度。

二、实验原理:

1、色谱法定义: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 差别,使各成分在某一条件下流过吸附剂时,由于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而得到分离。目前常用的色谱法有: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⑴薄层色谱(TLC)属于固-液吸附色谱,固定相是吸附剂,流动相是展开剂。它是利用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不同,在薄层板上随展开剂上移时的解吸程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⑵柱色谱是利用层析柱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的操作过程。

⑶纸色谱是以滤纸为载体,让样品溶液在纸上展开达到分离的目的。

⑷气相色谱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⑸高效液相色谱是选用颗粒很细的高效固定相,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分离、分析过程通过仪器完成。

2、比移值Rf:是表示色谱图上斑点位置的一个数值,良好的分离Rf应在0.15-0.75之间。

化合物样点移动的距离 Rf=展开剂前沿移动的距离

影响Rf的因素:

⑴ 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与其极性、粒度、活性有关。吸附能力越强,比移值越小。 ⑵ 展开剂的极性:展开剂极性越强,解吸能力越强,则比移值越大。

⑶ 样品的极性、能否与吸附剂形成氢键:样品极性越强,与吸附剂表面基团形成氢键, 则吸附越强,比移值越小。

⑷ 温度、薄板的厚度

在上述因素固定的情况下。比移值对每一种化合物来说是一个特定的数值。

三、实验流程图:

制作薄板划底线点样展开划前沿线 1%CMC+8ml H2O3ml 距薄板底端约直径1-2mm,间液面不超过当展开剂上升 5g GF254 ,晾干,+1cm处,铅笔 距约1cm 0.5cm,先饱到距薄板顶端 105-110℃活化0.5h 和数分钟 约1cm

显色:紫外光,I2

当样品本身无色时需显色

四、实验内容:

1、 求出1%偶氮苯的苯溶液Rf值

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1

2、 求出1%间苯二酚、邻氨基苯酚的乙醚溶液Rf值

展开剂:石油醚:乙醚=1:2 ,石油醚:乙醚=1:2

3、 求出圆珠笔油的酒精溶液三个组分的Rf值(湖蓝,紫红,蓝)

展开剂:正丁醇:乙醇:水=9:3:1

实验重点:

通过本项目学习使学生了解薄层色谱法的原理,掌握层析板的制备技术,学习色谱分离鉴定方法,学会应用层析法来分离和鉴别有机化合物,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纯度,为以后合成实验打下基础。

1、 吸附剂的选择: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本实验采用硅胶)。硅胶G含煅石膏, G 代表石膏(gypsum);硅胶GF254含煅石膏、荧光物质,F254表示添加的荧光素,可在波长254nm的紫外光下激发荧光。为了加强薄层板的机械强度可以添加粘合剂。煅石膏和羧甲基纤维素(CMC)都可作为粘合剂。添加粘合剂的薄层板称为硬板,反之称为软板。

2、 展开剂的选择:一般被分离物极性大,选用极性较大的展开剂;被分离物极性小,则选 择极性较小的展开剂。若单一展开剂不能很好分离,也可采用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展开。如发现样品各组分的比移值较大,可换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或在原来的溶剂中加入适量极性较小的溶剂去展开,如各组分比移值较小,则可加入适量极性较大的溶剂,直至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溶剂极性顺序(递减):乙酸、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甲苯、四氯化碳、环己烷、石油醚]

3、应用:

⑴ 鉴定化合物:每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特定的比移植。

⑵ 分离混合物、精制化合物:展开剂展开后吸附强的组分行程短,从而各组分之间拉开距离。分别刮下各组分的色点(色带),各自用溶剂萃取,再蒸去溶剂即得各组分的纯品。若扩大薄层板面积、加大厚度,并把样品点成一条线,一次可分离出几百毫克的样品。

⑶ 跟踪反应进程:在反应过程中定时取样,将原料和反应混合物分别点在同一薄层板上,展开后若原料点基本消失,产物点很浓,则说明反应基本完成。

实验注意点:

1、制板:①制备浆料时,应将吸附剂慢慢加至溶剂中,边加边搅拌,制成浆料要求均匀、不带结块、粘稠适当。②制备薄层板时,应取干净干燥玻璃板,取用时用手指接触载玻片边缘,否则载玻片表面受污染,吸附剂难于均匀铺在载玻片上。③倾注法铺层:用滴管吸取适量调好的浆料在玻璃板上,用手左右摇晃,使表面均匀光滑,必要时可于平台处让一端触台面另一端轻轻跌落数次并互换位置。然后放置平板上阴干。

2、制样与点样:样品通常溶解在合适溶剂中配成1%-5%溶液。要求在距板底端1cm处划一直线,点样毛细管内径应小于1mm,点样后的斑点直径扩散成1-2mm为宜,若样品量太少,有的成分不易显出,太多则容易造成斑点过大互相交叉或拖尾。如果多处点样,点样应间距1cm以上。

3、展开: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先将展开剂放展开缸中,使缸内空气饱和几分钟,再放入薄层板展开。薄层板的倾斜角度为30°-90°。点样的位置需在展开剂液面之上。当展开剂上升到离薄层板顶端5-10mm处或各组分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划出前沿和斑点,晾干。

3、 显色:如果化合物本身无色,则需要进行显色。方法有:①碘蒸气显色法:碘能和很多 有机化合物(烷和卤代烷除外)可逆结合形成有色络合物,显色后立即标出斑点形状和位置,因碘在空气中挥发棕色斑点短时间内会立即消失。②紫外光显色法:若样品本身含荧光物质,或吸

附剂中添加荧光物质,则溶剂挥发后放紫外光下观察,有机化合物呈暗红色斑点,标记斑点形状和位置。③还可采用试剂显色法。

(二)有机化合物元素的定性分析

课时数:3学时

教学目标:

本项目是有机化学实验必开实验之一,通过本项目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元素分析的原理和意义,掌握有机化合物常见元素的检验方法。

教学内容: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元素分析的原理和意义。

2、掌握有机化合物常见元素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碳氢的检验

若物质燃烧能生成带烟的火焰或分解生成碳化物残渣,则证明含碳;通常是将样品与干燥氧化铜粉末混合加热,检验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来证明碳、氢的存在。

2、 氮、硫、卤素的检验

⑴钠熔法分解样品:氮、硫、卤素在有机化合物中以共价键与其他原子结合,难于在水中形成相应离子,故用钠熔法分解有机化合物,使氮、硫、卤素转变为CN、S、CNS、X,再对其水溶液进行检测。

⑵硫的鉴定:醋酸铅试验(生成黑色或棕色沉淀)和亚硝基铁氰化钠试验(溶液呈成紫红色或深红色)可检验S的存在

- ⑶氮的鉴定:普鲁士蓝试验(生成蓝色沉淀)可检出CN

⑷氮、硫同时鉴定:三氯化铁试验(溶液呈血红色)能同时检出钠熔溶液中的氮、硫

⑸卤素的鉴定:铜丝火焰燃烧法(火焰呈绿色)和卤化银试验(大量白色或黄色沉淀析出)可检验卤素的存在

a、溴和碘的鉴定:利用与氯水的反应检出。

b、氯的鉴定:利用除去溴碘后,与硝酸银的沉淀反应检出氯。

3、 未知物的元素定性分析

实验注意点:

1、 碳和氢的鉴定:样品及氧化铜需预先干燥,否则共热时,所含的水分逸出凝结在试管壁会干 扰氢的鉴定。

2、 钠熔法分解样品:①金属钠具有强碱性和强腐蚀性,遇水会猛烈燃烧爆炸,在空气中会迅速 氧化,故取用金属钠需小心,操作要迅速,不要接触水和手,仪器要干燥。②钠的加热时间要控制好,当钠熔成金属小球并出现蓝白色蒸气时即可投入试样,钠加热时易氧化,若加热时间太长,则试样不能完全分解。③投试样时,试样与钠蒸气接触发生猛烈分解,可能发生轻微的爆炸或着火,要注意安全。

3、 普鲁士蓝试验:如无沉淀而只得到蓝色或绿色的溶液,可能是样品分解不完全,需重新进行 钠熔法试验。

4、 卤素的鉴定:①若样品中含有硫或氮,CN、S ,会干扰实验结果,需加硝酸酸化,煮沸除 去HCN和H2S,有毒,注意不要吸入。②碘含量较高时,常使溴不易检出,可用滴管吸出紫色的四氯化碳层再加入四氯化碳至无色,再加氯水检验溴的存在。

--2-- -2-2


相关内容

  • 读书报告 稀土元素分析化学性质
    一.稀土元素的历史: 稀土一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是从18世纪末叶开始陆续发现,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为稀土(Rare ...
  • 中药制剂分析(本科)试题已对
    陕西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庆阳教学站 2013年12月份12级中药学(本科)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一)A型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 ) A ...
  • 大蒜挥发油的分离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1.14.048 大蒜挥发油的分离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徐丽萍1 张亚非2 吴正勇1 1.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52.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委员会,重庆400700 护 ...
  •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1. 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 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 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 ...
  • 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提取
    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提取 实验目的 1. 学习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 2. 学习薄层层析法和柱层析法及应用 3. 掌握提取.分离.鉴定天然化合物的方法 产品介绍 天然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色素(简称辣椒红),辣椒素.辣椒油酯等. 辣椒红是辣椒红素.辣 ...
  • 05753食品化学与分析(选择)
    一.单项选择类题型(本题型一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征是[C ] A .含有氨基 B .含有羧基 C .同时含有氨基和羧基 D .含有羟基 2.蛋白质风味结合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实际应用
    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实际应用0 管理提醒: 本帖被 迷路的小孩 执行加亮操作(2007-07-18)色谱法,又称层析法. 是一种以分配平衡为机理的分配方法. 色谱体系包含两个相, 一个是固定相, 一个是流动相. 当两相相对运动时, 反复多次的 ...
  • 高级食品检验工复习题3
    复习题(3) 一.选择题 1.标准制(修)订,确定报批稿所需文件后,应根据有关规定送( C )审批. A 厂长(经理) B 总工程师 C 相应的标准化主管部门 D 行业标准委员会 2.下列关于度的计量单位使用正确的是( B ). A 50度 ...
  • 中药制剂分析期末重点复习归纳
    考试题型及分值: ①填空题1x10 ②单选题1x20 ③配伍题1x5x2 ④多选题2x10 ⑤对下列方法的画线部分做出解释(变相问答题)3题(共20) ⑥计算题3题(共20):一题必为杂质限量 第一章 绪论 ☆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内容(了解) ...
  • 利多卡因的合成
    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的合成 综合实验报告 室温17°C 利多卡因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利多卡因的制备实验了解胺的酰化.烷基化反应的原理及操 2.学习萃取和薄层层析操作技术:熟悉显微熔点测定仪的使用: 3.了解IR 谱和NMR 谱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