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 - 范文中心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

05/18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阴、晴、冷、热等的变化。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4、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5、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6、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最冷月出现在7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

7、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从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③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8、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9、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10、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地形雨: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产生的降水。

11、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中纬度地区的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12、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①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 ②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的东北山麓

13、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1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形地势、纬度位置、人类的活动。

15、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1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17、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保持66. 5°的夹角。

18、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①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②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③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昼,南极出现极夜。 ④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出现极昼,北极出现极夜。

19、地球上的五带:

①热带的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 ~23.5°S ),有太阳直射,获得太阳光热最多,无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炎热。 ②北温带的范围是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 ~66. 5°N ),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③南温带的范围是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 ~66. 5°S ),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④北寒带的范围是北极圈以内(66. 5°N ~90°N ),无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⑤南寒带的范围是南极圈以内(66. 5°S ~90°S ),无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20、靠海洋近的地方,受海洋影响明显,升温慢,降温也慢;距离海洋远的地方,升温快,降温也快。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

2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得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22、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

23、热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③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面积最为广大。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少雨。

24、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温带的较低纬度部分,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

①亚热带季风、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纬度:南北纬25°~35°),如:中国的东南部、美国的东南部、巴西的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的沿海地区。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②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雨热异期),全年降水较少。

25、温带的气候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①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35°N ~50°N 的大陆东岸。气候特征: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尤其以欧洲西部地区最为典型。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气候特征:南北纬度跨度大,气温年较差大,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26、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气候特征:终年寒冷,降水少。

27、冰原气候分布在格陵兰岛和北极地区其他岛屿上,还有南极洲。气候特征: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28、高山高原气候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


相关内容

  • 七年级上册地理月考试题
    九年级第四次地理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5分) ( )1. 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约为 A .5.1亿平方千米 B .40000平方千米 C .1.5亿平方千米 D .3.6亿平方千米 ( )2.读等高线局部图,图中陡崖最高处的数值为 A .5 ...
  • [七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商鞅变法.统一国家的建立等史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史实,了解民族 ...
  •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八年级地理上册<我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 ...
  • 思想品德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浙教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黄静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 ...
  •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疆域 1.地理位置 ? 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国土辽阔 ?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 ...
  • 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节 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⑴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⑵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490,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只有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 ...
  • 20**年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新年伊始,又步入了新一轮的教学工作.七年级下册的地理 知识,相对于上册而言,要简单易学了许多.一方面,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因为七年级下册地理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难度 ...
  •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各知识点梳理: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
  •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半球位置):我国是亚洲(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海陆位置).我国的纬度位置是约4°N-53°N. 2.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 ...
  •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9月月考质量分析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9月月考质量分析 一. 出题设想 1.出题人: 彭艳梅.欧建勋 2.试题结构:考试内容为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1课至第11课共11课内容.全卷满分为40分,共分两大题.其中选择题20题,占20分:材料分析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