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的历史概念.现象透析 - 范文中心

异曲同工的历史概念.现象透析

11/25

异曲同工的历史概念、现象透析

福建 沈君飚

高三备考复习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对立的、矛盾的历史现象。但如果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就能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领悟其中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妙处。而悟其妙,明其理,抓本质,辨善恶,也正是历史备考复习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一、“中朝”与三省六部制1.(1)中朝:汉武帝时,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让他们参与处理朝政,称为“中朝”或“内朝”。而以丞相为首的原有的官僚机构称为“外朝”。

(2)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确立于隋朝,并一直延续到清末。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负责执行,三省中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 辨析:“中朝”与三省六部制是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前者转移权力中心、后者实行多相制,尽管手段方式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即时巩固】1.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                    (  )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核心

二、“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凡秦书以外的史书以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书、种树之书。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以“谣言以乱黔首”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于咸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时,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 辨析: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实质都是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即时巩固】2.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

A.“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1)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

腊、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学艺术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2)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马丁·路德改革影响最大。欧洲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

2. 辨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典文化,而欧洲宗教改革的领袖们借助《圣经》中原始教义,但它们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都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即时巩固】3.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其中属于“顺向”关系的是指两者  (  )

A. 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的关系

B. 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C. 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D. 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

1.(1)英国君主立宪制:1688年“光荣革命”为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政治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君主立宪奠定了法律基础;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使国王真正地“统而不治”,

省份由来

【广西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

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

35


相关内容

  • 第五章 酶
    第五章 酶 第一节 概论 ● 酶发展史简介: ● 我国公元前21世纪夏朝,酿酒,公元前12世纪周代,酱油(蛋白酶),饴糖(淀粉酶).2000多年前,用曲治消化不良. ● 西方国家19世纪对酿酒发酵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 ● 1857 巴斯德酒 ...
  • 从马克思的商品价值透析价值本质
    从马克思的商品价值透析价值本质 王瑞青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很多人认为在马克思的哲学中.没有哲学价值论的理论体系,也没有系统地论述价值的本质.但 是马克思的关于商品价值的论述就是一个现实的价值 ...
  • 植物交配系统多样性及进化意义
    植物交配系统多样性及进化意义 摘 要 植物是地球上的主要生产者,植物交配系统复杂多样,几乎影响着地球上整个生命界的演变过程.本文结合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主要从横向(多样性)和纵向(进化意义)两个方面考察了植物交配系统,以期望能给相关科学研究 ...
  •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透析
    ■ 农 村 观 察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运行中的公正问题透析 □方 菲 张 丽 郭 倩 [内容提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公正的制度化形式,Y地区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从而以社会公正为理念,. ...
  • 中国司法能动性与美国司法能动主义概念比较
    中国司法能动性与美国司法能动主义概念比较 摘要:关于司法能动的概念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无从求解的问题了,在20 世纪就已经以概念的形式出现.近些年,我国的司法能动尽管正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能动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 ...
  • 强世功: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性考察
    人文与社会 提交 2011/01/15 阅读: 1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05-24 摘要:本文以法律移植与现代国家转型为背景,考察了最近20年来法理学思潮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到法律文化论和法律现代化论的内在发展逻辑,作者提 ...
  • 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以"呼格案"为例
    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 --以"呼格案"为例 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介入在我国已悄然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集中反映最广泛民意的新闻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审判的公开透明.在"呼格案&qu ...
  •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方法
    摘要: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
  • 遗传多样性概述_沈浩
    文章编号:1008)9632(2001)03)0005)03 遗传多样性概述 沈 浩,刘登义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芜湖 241000) 摘 要:遗传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 ...
  • 看守所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现象透析与检察应对
    ndSocietyLegalSystemA f叁墨!圭塾垒 三!!!竺!!望生! .耋簋圈箧篓圈 看守所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现象透析与检察应对 汤秋生 摘要看守所非正常死亡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如何有效遏制和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