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禁书题解(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年体历史著作.五经之一) - 范文中心

中国历代禁书题解(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年体历史著作.五经之一)

01/07

《春秋》

《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五经”或“六经”之一,其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据《孟子·滕文公》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杀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就是说,孔子是有感于人心不古,世衰道微而写作《春秋》的。然而,东汉的班固又另有说法:“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班固没有直接点明是孔子作《春秋》,而认为是古代记事的史官写的,而且《春秋》与《尚书》是两部侧重点完全不同的书。过去,人们对孔子作《春秋》深信不疑,因为孟子已言之凿凿,但近代以来,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并提出了许多证据,说明不是孔子所作。但是却又认为,《春秋》可能经过孔子的修改。不管《春秋》是孔子所作还是他修改的,在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否定他的著作权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认为,《春秋》的著作权部分属于孔子。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以鲁国为中心,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大事,全书共一万六千余字。

《春秋》按照鲁国的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的顺序来编年写史。它基本把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大事反映了出来。记载了这段时间内发生在各国的政治、军事活动及一些自然现象,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对历史的看法。从书的内容看,政治活动,特别是诸侯争战和会盟所占的比重较大。其中征战占百分之四十,会盟占百分之二十,朝聘占百分之二十,日月食、病虫害等灾异占百分之十,婚丧祭祀等占百分之十。

《春秋》的一大特征是简略。它记事每事一条,每条最多不过几十字,少的只有一字。短的如隐公八年的“螟”,僖公三年夏六月的“雨”等。最长的一条是定公四年所记的:“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总共四十五字,其中近四十个字记的是诸侯或周天子大臣的名字。《春秋》所记载的事仅仅是纲目,不叙史实过程,类似大事年表,索解很困难,所以王安石斥之为“流水帐簿子”。

说到《春秋》,就不能不说到后世许多人都认为是《春秋》最重要的特点的“微言大义”。什么是微言?就是后人读《春秋》时,说孔子写作或笔削《春秋》这部书的目的在于用历史事实褒善贬恶,但不明言褒贬,而是在字里隐藏着。因为用意深藏不露,所以叫微言,说这是《春秋》的“书法”。所谓大义,就是指孔子在微言中隐含的用意,即用史事的表述体现出来的孔子的思想态度(按传统的说法,孔子的思想态度是贬乱臣贼子、大一统、尊王攘夷等)。概言之,微言指的是《春秋》的语言特点,大义指的是孔子的思想态度及用意。

最早提出微言大义的是战国西汉的学者。董仲舒说,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是因为“周道衰废”,所以就要“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也就是要“拨乱世反诸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方法是“据鲁、亲周”,就是尊崇周室之意,“故殷”,一作“故宋”,宋为殷后,用意相同,即以宋为故国,待遇比其他诸侯国为优。“拨乱反正”就是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有道”之世。更早的《公羊传》、《谷梁传》则认为,孔子作《春秋》的大义是尊王攘夷,王是周天子,夷指楚、吴。同时还认为,孔子有“大(推尊,尊崇)一统”、“讥世卿”等等。

对于《春秋》中有没有微言大义的争论自古以来就停止过。一派主张有,这以战国、西汉的公羊派学者及一部分儒生为代表;一派主张无,这以唐宋的一批疑古派和近现代学者为代表。

我们认为,不管《春秋》是否为孔子所作,其中的某些地方确实存在着“微言”。例如鲁隐公是被鲁桓公杀掉了的,《春秋》在隐公十一年书为:“冬,十有一月王辰,公薨。”这个“薨”字没有提到死的地方,也没有提到死的原因,好象是正常死亡,显然作者是有难言之隐,不敢直书。然而,这种以一字记事的办法,跟《春秋》的一般写正常死亡的写法,诸如“公薨于路寝”、“考终吉”不一样,给人一种非正常死亡的感觉。又如践士之盟,这是晋文公召集周王以会诸侯,是典型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举动。晋文公是周王之臣,但晋文公却以臣召君,这于礼是不合规矩的,但周天子又不敢不应召。于是,《春秋》就书为“天王狩河阳”。这表面上看似是周王的一次寻常出狩,但细致一想,河阳距王都脘,按理不是周王寻常的出狩之地,细究自可体会出其深意。又如一些词的运用,如征、伐、讨及小归、取师、弃师、歼、戕、用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同的感憎爱分明倾向。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春秋》的“微言大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后人的穿凿附会。为什么呢?这不能不从《春秋》的史料来源谈起。《春秋》可以肯定不是孔子的独立创作,在孔子之前,可能有一部类似于《春秋》的著作。这部著作中,记载的都是鲁国的旧史。由于这部旧史的作者出于不敢直书以及材料来源本来有限,再加上流传过程中的脱简漏简等原因,孔子用来写《春秋》时已错漏百出。《春秋》写成后,本身又存在着一个不断脱简漏简等问题,所以,后人看到的《春秋》就有了很多脱漏。我们这样说,实际上是认为,《春秋》中的所谓“微言大义”,其实是《春秋》本身由于文体的简略、流传中的错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格■不通,不易索解,而非孔子的主观行为或明确的写作目的。例如《公羊传》和《谷梁传》以《春秋》书日月与否为褒贬。

因此,在解释《春秋》中隐公十年:“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营,辛未取郜,辛已取防”的时候说:“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内大恶讳,此其言甚之何?《春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公羊传》往往说《春秋》中记载诸侯取邑是不记载具体日期的,《春秋》中的这条记载打了他的嘴巴。为什么别的地方不记载具体日期,而这里又记载了呢?《公羊传》的解释是一月之中取两邑,而且这样写,是为了显示出鲁隐公罪恶的严重。然而,《公羊传》又一向认为,《春秋》是一向“为尊者讳”的。这不禁让人提出疑问:在这里为什么《春秋》又不“为尊者讳”了呢?

由此可见,《公羊传》的解释实在过于牵强附会,也太互相矛盾了。其实,《春秋》有的地方不书月日,不是作者不想书,而是事情发生的具体日期连作者也不清楚了。公羊家据此大作文章,实在有点可笑。又如,公羊家说,孔子作《春秋》的大义是为了尊王攘夷,据此还认为孔子具有“大一统”、“讥世卿”思想。先秦并无“一统”观念,三代虽有最高国君,但各国林立,并不统一。春秋时代,吴、楚等国先后称王,与周王室并列,孔子亦未主张一统天下,只是要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从而维持着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一统说当出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汉代的一些公羊家根据秦汉间流行的一统思想,认定孔子也具有一统观念,这就与事实严重不符,违反历史的真实了。

从汉代以来,《春秋》就被人推崇备至,被列为经,认为是史家修史的理想范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千百年以来,人们用尽心力去研究学习它,却多不得正解,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恐怕该是对它进行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相关内容

  •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15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
  • 六年级复习资料: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 ...
  • 高中历史知识竞赛题
    "艺体节"历史趣味知识竞赛 一.轻松闯关(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当了三次的皇帝的是 ( ) A 朱祁镇 B 溥仪 2.国际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由( )发明的 A 波斯人 B 印度人 3.三八 ...
  • 四库全书目录
    四库全书导航经部... 图文书籍 经部 十三经(简介)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左传 公羊传穀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礼记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韩诗外传 大戴礼记史部... 图文书籍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
  • 20XX年北京中考一模名著阅读汇编
    2014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 名著阅读 [2014东城期末]8. 名著阅读(3分) 忠诚信义,劫富济贫等,是<水浒>中英雄们的理想.为此, ① (人名)为救林冲之困,大闹野猪林:吴用.阮小二等人黄泥冈 ② (事件):英 ...
  •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教学目标 1.复习从先秦文学到元明清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文学知识 2.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从先秦文学到元明清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文学知识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附:习题.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 ...
  • 史学概论笔记
    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 编辑:李逸凡 原文提供:李晓婷 考试内容题型: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4个40分):论述(2个40分) 重点在第二.三.五章 史学概论的特定任务: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概括地论述史学在发展中为自己提出的重要 ...
  • 古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 人物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第一: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纪传体通史:史记 3. 词典:尔雅 4.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诗歌总集是:诗经 6. 文选:昭明文选 7. 字典:说文解字 8. 神话集:山海经 9. 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文言志怪小 ...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温馨寄语: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