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三试题 - 范文中心

高三历史必修三试题

01/11

12月8号周测

一、单选题

1.泱泱中华有种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忧患以生、自强不息的不懈精神。这种精神由

A.春秋巨匠率先推出 B.战国巨人奠定根基

C.西汉新儒学家提出 D.宋明理学家所创立

2.《养生主》书中说:“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天理”二字,始见于此。这表明

A.天理成为先秦士人行为准则 B.庄子毕生致力于养生学研究

C.天理成为战国道家关注对象 D.庄子成为宋明理学理论源泉

3.在韩非子看来,道德本身是无形的,对它的评价更多地来自众人之口,因而对众人的“毁誉”一向持不信任的态度,所以,他主张“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这表明韩非子的用人观

A.突出以“才”用人 B.以军功大小为标准

C.否定“德”的价值 D.强调以法用人原则

4.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刀的周公。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意在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 B.解决现实问题

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 D.重回远古社会

5.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6.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设计师”首倡

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B.用“仁义”“王道”施政

C.法、术、势结合统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因果报应 B.天人合一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8.清初有人指出:夏商周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功利世界,所有的礼乐刑政、制度、理财用人之道,都是用私心造就的,因此程、朱向君王提出责难,要他们首先正心诚意,并不是不切合实际。在此人看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有利于约束统治者的行为 B.压制了人正常的物质需求

C.否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D.强调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9.学者郭齐勇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思想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联系王阳明“心即理”的思想,来分析和讨论他的“知行合一”说。这表明

A.王阳明没有冲破宋明理学的藩篱 B.“心即理”思想构筑起陆王心学

C.郭齐勇批判王阳明思想的局限性 D.“知行合一”现实价值非常突出

10.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

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 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

11.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者,莫甚于李贽”。纪昀说李贽的

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据此可知,二者

A.推祟李贽对圣人的大力挑战 B.认识到李贽具有狂放的性格

C.对李贽反正统行为进行批判 D.强调了李贽思想解放的作用

12.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主要原因是他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

13.大型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以“中华文化”传神,展现了国人对祖国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智慧。此纪录片体现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

A.经世致用和民本思想 B.农耕情节和传承意识

C.道德修养和实践理性 D.养生之道和实践经验

14.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

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 C.重文轻武政策 D.科举制的盛行

15.南宋时期,我国开始把磁针与区分方位的装置组成一个整体,这种仪器近代叫罗盘。这

样,舟船遇“风雨冥晦时,唯凭针盘而行”。罗盘这一装置

A.便利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B.由波斯人传到欧洲

C.体现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D.标志着指南技术的诞生

16.南京地铁3号线布置了文化艺术墙,内容包括“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除夕夜宴”

“大观园”“菊花诗社”等9 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场景。据此可知,南京在打造地铁文化时

A.借用了道家思想成就 B.利用了明清文学遗产

C.运用了传统饮食文化 D.引用了魏晋诗歌成果

1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酌305首诗。它最初被

称为《诗》、《诗三百》,后来又被称为《诗经》。《诗经》之称始于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18.《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

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艺成就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

A.汉赋 B.楚辞 C.辛弃疾的词 D.白居易的诗

19.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以来则逐渐流

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这种文艺世俗化趋势反映了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求民主的政治理想

20.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入画兴盛。对此类作品

的认识正确的是

A.《清明上河图》是其佳作 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C.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 D.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1.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表明

文艺复兴后

A.人终于拥有了现世生活 B.人的价值开始得到肯定

C.人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 D.人摆脱了基督教的束缚

22.“从一开始,他们的思想就是朝着一种比较世俗化的人生观,集中焦点在‘此世夕而不

是中世纪想象中的那个‘彼世,„„”。材料中的思想

A.体现了18世纪资产阶级的根本诉求 B.根源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反映了西欧人已完全摆脱神学的控制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动员

23.美国学者鲍斯曼在《加尔文:一幅16世纪的肖像》中指出,加尔文不仅是位刻板的法

律学家,同时还是位人文主义者,信奉着人间天国的理论并着手进行社会改革。这表明鲍斯曼的研究

A.连接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侧重探究宗教改革的现实价值

C.非常关注加尔文的不朽功勋 D.突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24.下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

吹奏的风笛。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 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

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 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

25.西方近代哲学家经典思想纷纭,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斯宾诺莎的“实体说”,

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莱布尼兹的“单子论”与“充足理由律”等。与这些哲学家走在同一条思维道路上的是

A.苏格拉底 B.但丁 C.莎士比亚 D.康德

26.有位科学家素有“近代力学之父”和“现代科学之父”之美誉,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

推翻了纯属思辨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此科学家

A.改变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运动观念 B.构建起完整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成功解决了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

27.“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

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材料评价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8.《物种起源》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众多市民的热烈欢迎,被争相购买。

《物种起源》受到追捧主要在于该书

A.提出了全新的进化思想 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C.重塑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D.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

29.1859年,英国巨型游轮“大东方号”从英格兰启程,开始了它的处女航。“大东方号”

这样的游轮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心中占据着特殊位置,成为民族主义、现代性、人类战胜自然的象征。游轮“大东方号”

A.便利了达尔文远洋研究活动 B.显示出蒸汽时代的强大威力

C.促成了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D.初显出海洋文明的无穷魅力

30.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

向各行各业扩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A.珍妮机的问世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D.交通工具的革新

31.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率交流电,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

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 B.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C.电气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 D.时代需求呼唤信息时代到来

32.有学者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

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革命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符合此标准的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33.学者苑书义对张之洞这位“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的关键性人物作了精辟的概

括:“时代造就了张之洞,而张之洞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反映在张之洞

A.主张“托古改制” B.附和“尊孔复古”

C.倡导“中体西用” D.赞同“民主科学”

34.陈旭麓认为,“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

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材料中爱国知识分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

A.学习西方的器物 B.学习西方的制度

C.学习西方的思想 D.学习西方的文化

35.“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

我图强。"为实现此梦想,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D.民主与科学

36.“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

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

A.提出了《资政新篇》 B.参与了洋务运动

C.主导了戊戌变法 D.领导了辛亥革命

37.某历史研究机构在研究中国近代史上某一运动时对该运动做出了如下描述:

该运动

A.是中国最早的思想解放运动 B.铲除了封建正统思想

C.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平衡 D.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

38.“您尾号xxx的信用卡于x月x日x分消费人民币x元[xx银行]。”当你接到这样一条

看似再普通不过的银行短信提醒时,你一定不会想到,每秒就有1850余条这样的金融服务短信通过银信通系统发送到用户手机中,保证用户的账户资金安全,这是记者在2013年5月17 日“世界电信日”期间获悉的数字。这种状况表明

A.信息化超过了人们预期 B.银行发挥信用主体作用

C.信息化方便了大众生活 D.银行加快了信息化步伐

39.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

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

B.1959 ~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

40.《孙中山选集》中写道:“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

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

A.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 B.法制建设与废除专制问题

C.革命动力与奋斗目标问题 D.民主权利与革命价值问题

41.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积极组织开展反腐败斗争,厉行廉洁政治,同时善待犯错误

的同志,不提倡“一棒打死”。这表明在党建问题上,毛泽东主张

A.严肃党的作风 B.严格党员要求 C.坚持严宽相济 D.严明党的纪律

42.1979 年 11月26日,邓小平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

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言论

A.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C.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提出的

D.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43.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

展离不开世界”。在此,邓小平

A.强调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B.指明了中国改革的方向

C.揭示了世界发展的规律性 D.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原则

44.在崭新的21世纪,我党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发展表现在

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问世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二、材料阅读

45.(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而有人则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接近于启蒙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提取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思想

相关内容

  • 高三历史组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组经验交流 历史教师 李志 一. 总体感受: 1. 时间不够用:讲和练总是不能搭配协调,题做到不如往届多:特别是高 三最后阶段,给同学们准备了许多个热点专题,但都不能如愿,总是被习题打断(周考.模拟考). 2. 和之前的几届比较,总 ...
  • 高三英语复习计划1
    阆中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应届 英语高考备考方案 一.基本情况 古城校区高2012级共有22个教学班,其中19班.20班.21班.22班为一段火箭班,10-18班为二段实验班,其余为普通班:科任教师共11人:七一校区高2012级共 ...
  •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一:高三下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高考英语科备考,我们将以<黑龙江省英语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外研新课标版的高中英语课本为基础,制订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抓好高三英语复 ...
  • 20XX年高三生物复习总结交流发言稿
    2014高三生物学科复习工作汇报 高考,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面对复习的艰辛,解题的繁难,兄弟院校的竞争,多变的惰绪,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复习的进度和效率达到最理想的程度,怎样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以下仅就2014高考复 ...
  • 摭谈"耐克函数"教学的三个层次与几个细节
    6 数学教学研究第34卷第2期2915年2月 摭谈"耐克函数"教学的三个层次与几个细节 缪选民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教研室225300) 众所周知,函数y=z+兰(口>o)的图像. 形似"耐克"商标 ...
  • 高中政治必修四期末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期末模拟检测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 (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 ...
  • 20**年高三6考试题生物必修一
    生物考试题(2015.6.7)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HIV病毒和SARS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均为RNA,变异频率高 B.体内 ...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占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三年.三年来,实验区不断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遇到不少问题 ...
  • 高三生必读:20**年高考生物复习备考四大策略
    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从高考理科综合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本概念不清:( ...
  • 普通高中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普通高中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 杨树彬 桦甸八中,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普通高中.多年来,桦甸八中以文科教学和体育.艺术特色教学而立于桦甸高中之中.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布局的调整,八中由乡下迁入桦甸市内,但也因此使学校面临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