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责任感缺失征候_原因与培育对策 - 范文中心

青少年责任感缺失征候_原因与培育对策

04/28

大学生研究

Da Xue Sheng Yan Jiu

青少年责任感缺失征候、

原因与培育对策

□艾楚君

摘要:青少年责任感关系到能否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当代青少年责

任感缺失的征候表现为个人责任与公共责任的错位和责任认知与责任行为的断裂;错位与断裂的原因在于经济价值的殖民、社会转型的冲击与亚文化环境的熏陶。培育青少年责任感,应当加强价值观的教育,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价值;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抵制“三俗”之风,形成有利于责任感培育的氛围;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增强其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转型;青少年;责任感;培育

很久以来,责任感属于道德心理的范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先进阶层实现其历史使命的源动力。对个体而言,以责任感为核心的人格品质对其健全成长至关重要。从责任感的定义来看,不同的学科领域对责任感的诠释迥异,可谓众说纷纭。有一种比较认可的界定是: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有益作用的精神[1]。此界定将责任感定义为一种精神,其内涵和外延的范围比将其定义为情绪、认知情感等更为广泛。

责任感既是决定一个人的核心品质之一,也是衡量个体素质的重要标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准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培育青少年的强烈责任感,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精神支柱作用,是个人终身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不竭动力与源泉[2]。美国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以后,提出了“责任公民”的概念。我国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责任感的培育,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及所导致的各种变化将青少年的责任感培养置于冲突与困惑的境地。

总体上,当前青少年认同主流价值,对国家、社会、他人具有较为强烈的责任感,这一点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中的表现足以证明。但同时,在社会转型时期,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巨大成功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包括责任感在内的道德建设严重滞后,这对我国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无可否认。青少年责任感的错位与断裂在时下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事实。

1. 个人责任与公共责任的错位

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受市场经济主导的经济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呈现出独立、进取、开放、多元的人格取向,但拒斥主流、藐视传统、躲避责任、不重规则的相对主义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在责任感的具体呈现上,困惑与迷茫、重个性轻社会责任的双重责任取向已露端倪。不可否认,当代青少年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但在其实现的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色彩较浓,不能自觉地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结合,不能主动寻找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有些青少年片面强调个人发展,忽视社会价值的

一、错位与断裂: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征候

中国青年研究→11/

2010

99

Da Xue Sheng Yan Jiu

大学生研究

创造;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核心,过于注重个人需要和利益的满足,较少考虑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同时缺乏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感,社会理想模糊。

(1)生命责任意识淡薄。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自身和他人生命的负责,进而才能谈及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脱离生命的责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生命的珍爱是履行责任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下,一些青少年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行为上表现为青少年伤害他人和自身生命。近年来,青少年跳楼等自杀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另据有关实证研究资料表明,在青少年的犯罪类型中,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等人身伤害的犯罪是仅次于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3],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生命健康权,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反映出青少年对生命责任意识的淡薄。

(2)职业责任认识模糊。一些青少年缺乏必要的社会职业道德和社会职业责任意识,对社会职业责任认识模糊。这种现象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业青少年的频繁跳槽。作为提升个人发展空间和历练自身阅历的方式,跳槽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大规模的短期跳槽,暴露了当代青少年社会职业责任意识严重缺失的现状。另一方面,笔者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发现青少年优秀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违约行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曾对某地区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过程中签约与违约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16.3%的大学生有过违约行为[4],这足以表明青少年优秀代表的大学生群体也存在着社会职业责任意识的缺失现象。

(3)集体责任观念淡化和社会理想模糊。有调查显示,“80后”青年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上,存在着注重个人利益、关注个人价值的现象[5]。一些青少年从注重自身的社会价值转向更加关注个人发展,实用主义增强,功利主义滋长,而团结协作、奉献精神明显不足,主张个人奉献与向社会索取的公开交换,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对周遭事物漫不经心,无可无不可;单纯从个人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忽视了社会的共同利益,强调个人索取,而不考虑自己的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

2. 责任认知与责任行为的断裂

责任感作为道德心理的范畴,其实践性是责任感的本质属性,知行相一是责任感培育的终极价值所在。然而,在青少年中,责任认知与责任行为存在脱节断裂的现象。有人指出,当前青少年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但不是非常强烈,都有比较现实的态度,对个人的考虑较多。他们的社会意识停留在不“损人”而尽量“利己”的“不作为”层面,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而没有达到主动助人、以社会为己任的“作为”层面[6],即在责任行为层面上还不够。

在青少年身上,责任认知与责任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对称性、矛盾性、不一致性,甚至形成二元对峙。比如说在责任认知上,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可以畅谈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能较好地认知责任感的重要性,但在日常行为中却又表现出个人主义、追求绝对自由,强调实用主义;在责任认知上认同互助友爱、集体利益的责任观念,对不负责任的现象深恶痛绝、愤恨不已,但在具体行为选择上,却又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凡此种种还可列举。比如说,在公众场合言行举止粗俗,缺乏文明礼貌、随意污染环境、损害公共财产等;一些青少年在个人感情问题上的功利性、随意性强,在性问题面前表现出的早熟和不严肃等等现象,都是缺乏道义责任的具体行为体现。

一句话就是,责任认知水准高,责任行为意识淡薄。部分青少年缺乏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知行不一致,责任认识与责任行为断裂。这将导致责任认知的闲置或曰过剩和责任行为的滞后。由责任认知的闲置而导致的责任认识与责任行为断裂,造成责任教育资源和劳动力的浪费;责任行为的滞后导致的责任认知的无效,反映了责任教育的失败。

二、经济、社会与文化:

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种种征候具有普遍性,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探析是矫正这一局面的前提条件。总体上,不少研究从社会、自身、学校及家庭等社会主体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我们试图从经济、社会及文化三个社会内容层面来分析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中国青年研究→11/

2010

100

大学生研究

Da Xue Sheng Yan Jiu

1. 经济价值的殖民

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优化配置资源、推进生产社会化、调节供求以促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等多种优势功能,因此,在当代中国生产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并非尽善尽美、全无缺陷的,它所能满足的只是人们对物质财富而非精神文明的需求,社会对这一事实正确处置的缺失,不可避免地会使人们将价值仅仅理解为物质利益而非人本身,从而使得它的确立会——一方面促进了正当个人在思想领域引起双重效应—

利益观念及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等的产生,以此使经济的发展获得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杠杆[7],但另一方面它又使得人们的现实评判、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并打上了功利主义的烙印,经济价值对社会价值实现了殖民。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不正之风,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滋生和蔓延等等消极因素,以思想意识的形态渗透到青少年头脑中,与责任感等道德教育的目的相对立和对抗,并为教育目的的实现带来了严重的干扰。

2. 社会转型的冲击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少年,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将自身紧密地与国家的命运联在一起,并将个体融于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与道德伦理之中。但是纵观社会转型以来的情况,不难发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可抗拒,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文明交融、思想激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态势,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尤其是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成分、产权形式、利益分配以及生活方式的日益变动和不尽一致,人们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政治信仰、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上更是越来越多样化。对原有的价值体系带来极大的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又尚未形成,就使得青少年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上存在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同时,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一切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3. 青少年亚文化环境的熏陶

青少年亚文化是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亚文化具有“边缘

性”。与“更广泛的文化”相比,亚文化多处在边缘和弱势的位置和“特殊地位”,这与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地位类似,适合青少年的需要,是青少年生活观念和行为的统一体,因此亚文化又被常常简单地认为是青少年文化。青少年亚文化的边缘性,使得其具有“抵抗性”。青少年群体遭遇到了某种特殊处境,与更广泛的文化(主导文化和父辈文化)发生了“具体矛盾”,具有异端、越轨的倾向。青少年亚文化有一部分合理的、积极的内容会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并对青少年形成积极的作用;但有一些亚文化让青少年走向颓废消极。由于青少年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不丰富,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对文化的判断有时会因自己的认识水平的局限而发生偏差和失误,当他们对环境缺乏整体适应感而产生混乱、怀疑、困惑和茫然时,很容易浸染于消极的亚文化中,产生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主体意识消失,人际关系冷漠,自我意识却膨胀。这部分青少年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在行为上采取不参与、不负责的逃避态度,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

三、正理与重教:

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思考

长期以来,对青少年包括责任感在内的道德品质的培育习惯,大多从社会的需要目标来考虑,这从教育的规律来看,本身没有错。但是容易使青少年道德品质培养的目标错位,似乎接受教育只是为了社会的利益,青少年的主体作用很难发挥,造成教育的实效性不足,也是造成当代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由于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往往依附于管理的需要,泯灭了青少年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忽视了青少年塑造责任感品质的自我追求,致使教育的功效甚微。

四川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中,广大青少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空前团结的民族精神,反映了青少年责任意识的觉醒,既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对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意义。责任感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动态发

中国青年研究→11/

2010

101

Da Xue Sheng Yan Jiu

大学生研究

展的特征。因此,对于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和引导要做到与时俱进。

1. 加强价值观的教育,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情感责任感属于道德的范畴,从根本上说是价值观所决定的。价值观支配着人的生活中各种观念和行动,从根本上决定着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只有加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感,才能使其把握正确的价值尺度和取向,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产生责任感的内在精神支柱和履行责任的强大动力,才能使他们在面对各种纷纭复杂的问题时能形成正确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准则,自觉地将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内在需求与个人准则。

2. 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抵制“三俗”之风,形成有利于责任感培育的氛围

社会教育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的特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道德取向、是非标准无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必须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形成有利于责任感培育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取决于社会个体的精神状态和道德认识、行为等的直接反应。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使青少年心理和言行在发生的具体场合中做出最佳的道德选择,这样也有助于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

氛围的形成主要有赖于政府的价值主导,又有待于各社会阶层形成相应的伦理秩序。所以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建立健全的行政、法律、经济的措施与政策,为责任感的培育工作创造条件;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协调科教、文卫、工青妇等组织,使理论界、文艺界、新闻出版界、广播影视界明确各自任务[8];要

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切实承担起青少年责任感教育的社会责任。同时,适当曝光反面典型,起到警示、告诫、教育的作用。

3. 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增强其责任感责任感是认识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其形成具有规律性。前文提及,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感的教育时,习惯于从社会的需要目标来考虑,青少年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脱离了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这种用社会目的来引领青少年责任感的形成目标的导向作用不明显。青少年责任感的形成要立足于培养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保证责任感形成目标导向的稳定性,遵循责任感形成的普遍规律,从而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意识,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自主性。同时,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投身于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将对责任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认识———实践使青少年对责任感的认识发生实践—的质的飞跃。■

[本文为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研究”子课题“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现代践行的监测与反0006]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8JZ D

艾楚君:长沙理工大学团委

责任编辑/王珑玲

参考文献:

[1]刘世保. 关于青少年责任感研究的定位[J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4). [2]陈思坤. 论青少年责任教育的三个基本维度[J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2). [3]蓝炼超.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 ]. 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4]何洁. 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思考[J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王晓漪“. 80后”青年责任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6). [6]李洁芳. 青年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J ]. 青年探索,2003(2).

[7]易培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M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艾楚君,甘均良. 构建新的学校、社会与家庭和谐互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3).

中国青年研究→11/

2010

102


相关内容

  • 认识雷雨危害,防范飞行安全风险
    雷雨对飞行的危害之大是众所周知的.雷雨天气多出现在夏季,它是强烈垂直发展的积雨云内所产生的一种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当大气中蕴藏着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以及充沛的水气时,在足够的抬升气流作用下就能形成一次雷雨天气.这种天气下常常会伴有强烈的升降气流 ...
  •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顾 ...
  • 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摘要:诚信是企业的经营之本,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企业受多种原因影响,诚信缺失现象由来已久,且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关键词:企业:诚信缺失 ...
  • 理论试题(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1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 一.填空题 1.为规范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报告.收集.分析)和应用,实现安全(信息共享,控制风险,消除隐患),预防(民用航空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g ...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
  •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探析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探析 ■罗桂云(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当今社会,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生命意识教育出现严重缺失.近年来出现的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件以及近期发生的"李刚门事件".&quo ...
  • 以感恩励志教育推动青少年心理工作
    以感恩励志教育推动青少年心理工作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保持健康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许多心理专家认为,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积极的责任,也是幸福的真谛.会不会感恩,关系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着国家 ...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摘 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十八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论述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了粗略探析.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积 ...
  • 浅谈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问题与解决对策-1
    浅谈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模式结构的转变,大批的农民走出土地与乡村向城市中流动.伴随这一现象而生的,就是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空巢老人之外,也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远离了家园在大城市里打拼生活 ...
  • 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学 号: 学生姓名: 院 部: 会 计 学 院 专 业: 会 计 学 年 级: 09-5 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完成日期: 2013 年 1 月 21 日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