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全球化浪潮 - 范文中心

顺应全球化浪潮

08/07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 高祥印 【热点材料】

当前,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对中国而言,深人参与区域经济,不仅是加强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有效手段。 可以说中国是从1991年开始这种进程的,1991年我们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区域经济论坛,也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开端。中国在200 1年加入了《曼谷协定》,现在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这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区域贸易安排。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这是中央政府与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的经贸安排,从性质上说,它也是一种自由贸易安排。中国签署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协定是2004年11月与东盟十国签署的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

中国广泛地参与了各种区域经济合作,但也应看到,与其他大的经济体相比,中国参与自贸区时间还不长,谈成的还不多,还没有涉及世界上主要经济体,这需要我们从抓住历史性机遇和改革开放两个大局来进行谋划。 【知识链接】 1.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

(1)原因:①文化及心理认同感。 ②二战后国际形势。

(2)进程: ①1 9 6 7年,欧共体成立。 ②1 9 93年,欧盟正式成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 ③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 (3)意义:改变了世界格局。 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 (1)原因:世界经济全球化。

(2)成立:1 9 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影响:①三国之间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促进了三国经济发展。 ②对其中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3.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1)背景: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 (2)成立:1 989年。 (3)中国加入:1991年。 (4)性质:论坛性经济组织。

(5)意义: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 4.中国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2)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3)与欧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 (4)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雏形:新航路开辟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6.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c、英国确立了代议制

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必横财

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7.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中期

原因: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④三大进步潮流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位而生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影响: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②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影响:①7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③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8.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的各方面条件薄弱;③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⑤科技教育与知识结构的变革是现代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 10.民族资本主义的几个相关问题提要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①先天不足(条件不充分)②后天畸形(部门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合理) (2)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①革命性(三座大山压迫)②软弱妥协性(自身力量薄弱) (3)发展受阻原因: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三座大山;③国家分裂动荡;④自身力量薄弱。

(4)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影响:①促进经济现代化;②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和民主革命转变奠定阶级基础;③促进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④对近代服饰、饮食、住房、传媒、交通通讯等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命题角度】

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顺应此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采取积极措施以应

对。这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屡有显现。命题主要集中于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分析、发展过程和历史影响的考查,以及中国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另外,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个案也是考查热点。如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合作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既是一个历史学科问题,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的政治、地理相关知识。复习时应以历史学科为主线,附带着与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热点问题相联系。就历史学科而言,复习时应注意以下视角:

1.分析历史上区域协调发展的个案,如欧洲一体化,认识一体化的必要性,以及一体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依据材料,分析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区别。

3.结合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活动,认识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推动区域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决心。 4.结合有关地理、政治知识,分析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5.结合香港回归十年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认识“一国两制,,的英明之处。结合香港与内地协调发展的有关资料,认识香港回归祖国对香港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对祖国统一大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热点训练】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繁荣,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但在不同地区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据此回答1---5题。

1.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世界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为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维护正义和法治以及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 )

A.召开亚非万隆会议 B.成立东盟 C.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D.开展不结盟运动

2.统计表明,在世贸组织:114个成员当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的区域经济组织。为顺应这一潮流,中国和东盟做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市场 ( ) A.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 3.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 )

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 B.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趋势增强 C.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D.是各国经济依赖性加强的产物

4.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跨国兼并 ①是国际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 ②是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举措③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④必然形成国际垄断并阻碍本国民族产业的发展

9.中国现代化的启发与认识 :①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②制约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不利因素客观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与三座大山,缺乏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主观是民族资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段文字应如何理解最为恰当 A.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 B.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 C.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 D.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合主义

6.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中国与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趋频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派遣使臣到中国,提出通商、租地等要求——引者注。)乾隆皇帝在给英国使臣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且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 ——《粤海关志》 (1)简要分析英国提出通商要求的本质意图及原因。并谈一谈你对材料一中乾隆皇帝“敕谕”的看法。

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颁布议和诏书上谕,竟然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和中国现代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材料二 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材料三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简述20世纪五十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影响。(7分)

8、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材料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 中国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一次是1793年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

请回答:(7分)(1)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4分) (2)你认为中国错失前三次机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9、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

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请回答:(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2)简要评价“反全球化”运动。(11分)

10、(25分)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展览。请结合下列展览内容,回答问题: 展览一: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⑴上图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简析其形成的原因?(9分) 展览二:

(3)上图表明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换取外汇,购买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的进口物资,中国政府决定创办广交会。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以后每年分春、秋两届举行,至今从未间断。50多年来,广交会一直是我国外贸出口的窗口。

2006年10月15日~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办。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宣布: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4)简要说明创办广交会时国内外形势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说明广交会所发生的变化。 7、2007年3月25日,欧盟27国领导人云集柏林,共庆欧盟五十周年,并联合签署了《柏林宣言》。欧盟各国为和平、发展、合作所作的努力,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

业的发展,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欧洲一体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重要内容。本题考查重点落在对欧洲一体化的认识上。从题意可以看出该组织为欧盟,英国杂志对欧盟持排斥态度。选项A、B、C所反映英国该杂志的排斥对象人分别是苏联、 纳粹、美国,与题意不符,故可排除这三个选项。选项D正是传统的孤立政策在部分英国人心中的反应,故正确。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图一)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图二)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图三)

6.(1)意图:开辟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原因:由于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资本家要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看法:清政府拒绝西方国家的领土要求,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拒绝通商则表明其妄自尊大,闭目塞听,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2)屡遭列强的侵略打击,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对外抵抗的信心和意志。

(3)不同:近代对外开放只是在沿海和沿江的主要城市,而当代的对外开放则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原因:近代中国处在资本主义扩张的时代,国力弱小,对外开放消极被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积极主动。

(4)国际:美苏冷战;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国内: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五计划完成。

变化:贸易对象由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到面向世界所有国家;贸易地位由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单一窗口到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条广阔通道;贸易方式由单纯出口贸易到进口与出口并举。 7、(1)历史背景:美苏“冷战”的威胁;战后欧洲经济衰退。(4分)

(2)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升了欧洲国际地位;冲击了大国霸权主义,推动了世界多极化。(7分) 8、(1)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1分)

原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1分)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1分)我们要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实现本国经济的飞跃。(1分)

(2)原因:第一次: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第二次: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第三次;党的“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的发生(3分)

9、(1)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该问总分不得超过4分) (2)评分说明:可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该问总分11分。

第一个层次是论点:(比如)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引起人们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不满。(2分) 第二个层次是论证:(比如)

①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2分)

②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技术优势,是最大受益者;(2分)

③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原因,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2分)

第三个层次是结论:(比如)

①全球化对任何国家而言,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迎接挑战。(1分)

②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键是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2分)(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该问总分不得超过11分) 10、⑴现象:世界市场形成

⑵据上述三图,谈谈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6分)

⑶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4分)

⑷参观结束后,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6分)

11、(25分)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开端。回答⑴~⑵问: ⑴17至18世纪、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两个重要时期。在这两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积极开拓世界市场的基本推动力个是什么?其对外扩张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8分) ⑵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结果如何?(5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列强支配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回答:⑶~⑷问: ⑶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的?(6分)

⑷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使这一趋势增强,其标志是什么?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一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回答:

(1)材料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 (2)联系所学,近代以来“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有何影响?(4分) (3)19世纪中后期,经济全球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3分)

【参考答案】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对问题的时间和主语对象的限制,时间是“60年代”,主语是“发展中国家",只有D项符合以上要求。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所谓区域集团是指一个区域内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合作,通过某种形式组成贸易集团,目的是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对外部世界的竞争。A、B、D三项与题干不符。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能力。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都是区域经济集团,故A、B、D三项都是三者的共同点。欧盟与后两者的区别在于欧盟不仅实现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而且政治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故只有C项才是欧盟与后两者的区别。

4.【解析】选A。企业跨国所形成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主要形式,它并非会阻碍本国民族产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⑵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⑶情况:参与国际合作,企业效益提高;单纯靠加工订货,获利微薄。

⑷建言献策: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11、⑴基本推动力: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

目的:前者是为了满足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后者是为了满足其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的需要。(8分) ⑵应对: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

结果: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3分)

⑶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科技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技术手段;(6分) ⑷标志: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举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分) 12、(1)经济全球化(1分)

(2)加强了各地的联系,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4分)

(3)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4分)

(4)欧洲联盟的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分)


相关内容

  • 谈企业如何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2007年第12期 总第162期 黑龙江对外经贸 HLJ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No. 12, 2007 Serial No. 162 [贸易壁垒] 谈企业如何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张爱东 ...
  • 从传统中蜕变_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
    从传统中蜕变--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T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Japa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 ...
  •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汇总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5分钟讲稿) 第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个超级大国和多 ...
  • 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政治思想的研究
    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政治思想的研究 摘要: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其哲学思想在政治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自始自终贯穿着老子的"道"的理念.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一系列"圣人"治国的 ...
  • 3D浪潮的再思考:文化会不会向技术投降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作者:支玲琳 2010年08月28日11:22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在数字化技术的包抄合围下,文化产业该向何处寻未来,的确是一个让人颇费思忖,但又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可以肯定的是 ...
  • 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影响的分析
    国际经济观察 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影响的分析 □ 邢胜忠1 张军英2 刘春燕2 白少双2 (1.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河北师范大学 摘要:全球化的浪潮下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大发展的结果使各国间相互影响和 ...
  • 任正非的管理经验分析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15社会学倪冰.我是15级社会学曾秦子祺.今天我们代表第 组来做pre. Part1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讲的管理技能. 管理技能通常分为三种 技术技能:熟练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人际技能 ...
  • 中国工业软件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 高中作文:时尚
    <三都赋>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洛阳纸贵:盛唐以胖为美而宋代以瘦为美:拿破仑时代美国妇女都流行穿束腰装„„这些就是顺应着时代而产生的时尚. 或许,美国70年代摇滚界的嘶吼声在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具美感,但在当时,它就是一种风尚,无数 ...
  •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