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谷传阅读答案 - 范文中心

巢谷传阅读答案

04/2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恨:遗憾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句读之不知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丽,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既 见 握 手 相 泣 已 而 道 平 生 逾 月 不 厌 时 谷年 七 十 有 三 矣 瘦 瘠 多 病 非 复昔 日 元 修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 现代汉语。(6分)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3分)

阅读答案:

【答案】

1.A(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2.D(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B.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D.介词,表对象,替,给。)

3.C(本文的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

4.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5.(1)(我)埋怨他不听从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要点:恨、奇)

(2)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要点:方、盖、焉)

【解析】参考译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巢谷幼年跟随父亲学习,虽然人很质朴,却也博学多才。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见参加武举科考的人,很羡慕。巢谷一向力气很大,就放弃原来所学的,置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不久学成,但却没有考中武科。

后来我入朝为官,巢谷在家乡谋生,两人不曾见面。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罢免住在筠州,然后从筠州搬到雷州,再搬到循州。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只有巢谷在眉山扬言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来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见,虽死而无憾了。”我惊喜地说:“他不是现代的人,而是古人啊!”相见之后,握手相对而哭,然后说平生之事,说了一个多月也不觉厌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瘦而多病,已经不是当日的那个元修了。他还要去海南见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止他说:“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子瞻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拦我。”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里,只有数十钱了。我虽然也很穷,还是凑了点钱给他作为路费。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奴隶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以前赵襄子被困于晋阳,智伯率领魏、韩军队用决堤放水的方法围困他。城内水深到要把锅吊起来才可以生火,彼此交换孩子来煮了吃。群臣都散慢了,只有高恭没有忘记礼数。后来赵襄子采用了张孟谈的计策解了三国的围困,论功行赏时,高恭排在首位。张孟谈说:“晋阳之难,高恭没有一点功劳,为什么以他为先?”襄子说:“因为当时大臣们都散慢了,只有他没有忘记君臣之礼,所以我把他排在首位。”巢谷对朋友的义气,实在比得上高恭,只可惜他没碰上襄子,而只是遇到了存宝和我们兄弟。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叫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只能为他立传,改天交给巢蒙。


相关内容

  • 20XX年北京中考一模名著阅读汇编
    2014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 名著阅读 [2014东城期末]8. 名著阅读(3分) 忠诚信义,劫富济贫等,是<水浒>中英雄们的理想.为此, ① (人名)为救林冲之困,大闹野猪林:吴用.阮小二等人黄泥冈 ② (事件):英 ...
  • 顽童的成长阅读答案
    篇一:顽童的成长阅读答案 篇二:顽童的成长阅读答案 董本建1913年,费因曼①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深造.麻省理工是一所完全美国化的学校,学生不修边幅,学风自由散漫,但却充满了灵气:而普林斯顿则具有浓厚的英国传统,优雅而严谨.费因曼最不 ...
  • 英语四级阅读技巧和方法以及练习题
    一.考试形式与所考察能力. 快速阅读要求考生在15分钟内完成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和后面的10道题.前面7个题是判断正误(包括NOT GIVEN),后3个是填空题填根据阅读的理解,填三到四个单词(答案基本都是原文中出现的原词) .这反映出 ...
  • 雅思A类阅读简介
    雅思考试阅读(学术类)部分共有三篇文章,考生需要回答40道题目.每一篇文章所需要回答的问题数量并不相同.每一道问题相对应一个分数.文章内容和题目均出现于问卷中. 雅思阅读题型: 雅思考试阅读(学术类)部分共有以下10钟题型,其中一些会有少许 ...
  • 刘大櫆[封大夫方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封①大夫方君传 刘大櫆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 ...
  • 成长的秘密阅读答案
    篇一:成长的秘密阅读答案 成长的秘密阅读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成长的秘密阅读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成长的秘密阅读答案 同事放下电话,对我们说,请大家帮帮忙. 问缘故. 同事说, 刚刚朋友打电 ...
  • 高考古诗词比较阅读
    高考古诗词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也是进行阅读考测的有效形式.因此,在2007年高考古诗词阅读考测中,比较阅读题占有相当的比例.有重庆.湖北.江西.辽宁.浙江等五个自主命题省市采用了这种考查形式,超过全部18 ...
  • 20**年3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1长城和运河 补充习题答案 一,选字填空. 1,偏旁 诗篇 遍地 2,驾驶 书架 责骂 3,蜻蜓 蜿蜒 拖延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西海关,巨龙穿行,连绵起伏 2,首都北京,天堂杭州,稠带飘落,银光闪闪. 3,巨龙,雄伟,绸带,美丽, ...
  • 得阅读者得"天下"
    纵观2012年湖南省各考区的中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题的分值为40-50分,占很大的比重.因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决胜中考英语的关键,正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同学们怎样备考阅读理解,轻松应对中考呢? ...
  • 生命的价值六年级阅读答案
    篇一:生命的价值六年级阅读答案 怎么不把问题写出来啊?我这里只有少数的:.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1)时间:有一天(2)地点:孤儿院(3)人物:小男孩.院长(4)起因:小男孩总是悲观地问校长生命的价值(5)经过:院长叫小男孩把一块石头拿到市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