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问答题 - 范文中心

三基问答题

12/26

呼吸内科

1、 试述雾化吸入疗法的注意事项。

雾化液每天配制,治疗前先咳痰,慢深呼吸,鼓励咳嗽,防止药物过量等。

2、 试述气胸的并发症及处理。

气胸的并发症及处理:

(1) 复发性气胸:约1/3的气胸 2~3年内可同侧复发,可考虑胸膜粘连疗法。可供选用的粘连剂有四环素粉针剂、灭菌精制滑石粉,是通过生物、理化刺激,产生无菌性变态反应性胸膜炎症,使两层胸膜粘连,胸膜腔闭锁,达到防治气胸的目的。

(2) 脓气胸:除适当应用抗生素(局部和全身)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外科治疗。

(3) 血气胸:若继续出血不止,除抽气排液和适当输血外,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4) 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随着胸膜腔内气体排出减压而能自行吸收。吸入浓度较高的氧气可以加大纵隔内氧的浓度,有利于气肿的消散。纵隔气肿张力过高而影响呼吸和循环者,可行胸骨上窝穿刺或切开排气。

(5) 其他处理:安静休息,吸氧,镇静止咳,通便,胸痛剧烈者可用止痛药,应用抗生素防治胸膜腔感染,处理并发症。

3、试述肺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肺癌的检查方法有:X线,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纵隔镜,胸腔镜,病理学,肿瘤标记物。

4、试述肺结节病的诊断标准。

X线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对称肿大,活检证实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SACE增高,PPD阴性,BAL中淋巴细胞大于10%,且CD4+/CD8+大于3.5,高血钙,高尿钙,KVEIM试验阳性。

5、试述ARDS的诊断要点。

应具有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起病,呼吸窘迫,低氧血症,X线浸润影,PCWP小于18 mmHg。

6、试述重症哮喘的处理原则。

补液,纠正酸中毒,使用抗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处理

7、试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有:

(1) 心肺功能代偿期:在原发病的基础上,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的依据。

(2) 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表现。

8、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时,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也可诊断。

9、试述常见抗结核药物的药理作用。

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阻碍蛋白质合成,阻碍核糖核酸合成和代谢。

10、试述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发

绀,精神神经症状,血液循环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症状。

11、试述气道反应性测定的适应证和要求。

怀疑有非典型哮喘及气道高反应者,鉴别支气管哮喘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评价哮喘的治疗效果,判断平喘药物的疗效。病情稳定,无呼吸困难和哮鸣音,前1个月内无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前12~48 h停用喘乐宁、舒喘灵、普米克、氨茶碱等抗过敏药,术前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怀疑哮喘反作期的病人。

心血管内科

1、 试述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种类及其适应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激光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

(1) 稳定心绞痛经药物治疗仍有症状,狭窄血管供应中到大面积处于危险中的存活心肌者。

(2) 没有或有轻度心绞痛症状,狭窄显著,累及中到大面积存活心肌者。

(3) 高危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4) AMI患者,发病12 h内的;伴心源性休克;有溶栓禁忌并适合再灌注治疗者;溶栓后仍胸痛、ST段未回落者;急性期心肌缺血发作,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5) CABG术后复发心绞痛者。

(6) 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再发,管腔再狭窄者。

2、 试述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原则。

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1) 血栓性浅表静脉炎:① 局部治疗,抬高患肢,热敷;②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保泰松、消炎痛等可止痛,并防止血栓发展。

(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治疗目的是预防肺栓塞,包括:①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等。② 抗凝治疗:肝素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以及华法林的使用,防止血栓增大。③ 溶栓疗法:早期应用可加速血栓溶解,有利于保护静脉瓣。④ 介入治疗:采用经皮穿刺法在下腔静脉内植入滤网。

3、 试述法洛四联征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法洛四联征:

(1) 症状:婴幼儿期即出现发绀,患儿发育差,可有气急、乏力、下蹲习惯、头晕、头痛、昏厥、抽搐、脑栓塞、脑出血和右心衰竭。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脓肿和肺部感染。

(2) 体征:胸骨左缘第2、3肋间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杂音响度与肺动脉口狭窄严重度呈反比,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呈单一音,杵状指明显。

4、 试述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原则。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原则为: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减少搬动,监测血压、心率和尿量。

(2) 止痛:首选吗啡静脉注射。

(3) 控制血压:将收缩压快速降至100~120 mmHg。① β受体阻滞

剂:剂量逐渐递增,直至出现满意的β受体阻滞效应,即将心率控制在55~65

次/分。② 硝普钠:使用足量的β受体阻滞剂后,如收缩压仍高于100~120 mmHg,可加用硝普钠。

(4) 手术治疗:伴有近端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予以手术治疗。

(5) 介入治疗:经皮股动脉穿刺放置腔内支架-移植体。

(6) 长期治疗:长期服药以有效控制血压。

5、 简述QT间期延长综合征。

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特征表现为:标准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可以是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晕厥、抽搐和猝死,症状是由于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s)引起。

6、 试述冠心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冠心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会明显增加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如围术期心梗及心源性死亡。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耐受较好,不稳定性心绞痛则较差。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做手术。冠心病患者择期行非心脏手术前先行CABG或支架术可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和并发症。

7、 试述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方法。

(1) 一日法(有两种方案):包括静息/负荷一日法和负荷/静息一日法。

(2) 两日法:先行负荷显像,负荷试验后1~2天行静息显像。如负荷心肌显像正常,可以不做静息显像。

8、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超声心电图特征有哪些?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有:

(1) 室间隔增厚(大于15 mm),室间隔/右室后壁>1.3~1.5。

(2) LVOT狭窄<20 mm。

(3) 血流动力性梗阻,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

9、 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心电图特征有哪些?

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有:

(1) 心脏变大,尤以左房左室增大为主,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

(2) M型超声:DE振幅减低,二尖瓣呈菱形或双菱形改变,EPSS增宽。

(3) Doppler超声:二尖瓣返流。

(4) 心功能:ΔD%、ΔT%及EF减低。

10、 简述心房颤动的治疗。

房颤的治疗包括转律与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三个方面。房颤伴旁道前传或本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首选电复律治疗;普罗帕酮急性转复率为60%;Ⅲ类药物的急性转复率为70%左右。维持窦律治疗以Ⅲ类药物为主。控制心室率以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及钙通道拮抗剂为主。持续性房颤必须抗凝,药物以华法林首选。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成功率为85%左右,而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或慢性房颤的治疗成功率为60%。

11、 试述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

(1) 溶栓治疗:症状出现后越早进行溶栓,降低病死

率效果越明显,但对6~12 h仍有胸痛及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仍可获益。溶栓剂的使用方法:国内常用尿激酶,目

前建议剂量为150万U于30 min内静脉滴注,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 500~10 000 U,每12 h一次;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天2次。新的溶解血栓制剂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首先静脉注射15 mg,继之在30 min内静脉滴注0.75 mg/kg(不超过50 mg),再在60 min内静脉滴注0.5 mg/kg(不超过35 mg)。给药前静脉注射肝素5 000 U,继之以1 000 U/h的速度静脉滴注,以APTT结果调整肝素给药剂量,使APTT维持在60~80 s。

(2) 介入治疗:直接PTCA与溶栓治疗比较,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者明显增多,再闭塞率低,缺血复发少。且出血的危险率低(尤其是脑出血)。溶栓效果差也可进行补救性治疗。

12、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一是预防心律失常性猝死;二是尽快使心肌获得再灌注,以限制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维持心功能。

13、 试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有:

(1) 心前区绞痛。

(2)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

(3)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

(4) 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5) 低血压或休克。

(6) 心力衰竭。

14、 试述心肌梗死诊断要点。

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确诊需符合下述3项标准中的2项:① 持续性缺血性胸痛;② 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坏死的ST段抬高与异常的Q波形成等动态变化图形;③ 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或T升高且有动态变化。

15、 简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及其病理机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及伴随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16、 试述心脏骤停的处理。

(1) 立即尝试捶击复律:从20~25 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捶击1~2次,部分患者可瞬间复律。

(2) 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紧接着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击复律等基本生命支持措施。

17、试述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与收缩性功能不全的治疗有所差别,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尽量维持窦性心律,对肺淤血症状明显者,可适量

应用静脉扩张剂或利尿剂,无收缩功能障碍时禁用正性肌力药。

18、试述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包括:

(1) 病因治疗包括治疗原

发病和消除诱因。

(2) 减轻心脏负荷:① 适当休息;② 控制水、钠摄入;③ 合理使用利尿剂;④ 使用血管扩张剂。

(3) 增加心排出量:① 洋地黄类;②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4) 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药物的应用: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② 抗醛固酮制剂的应用。

(5) 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过程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尽量到达靶剂量。

19、试述NYHA心功能分级。

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Ⅱ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患者有心脏病,休息时也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均使不适增加。

20、试述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少数高血压病人发病急骤,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130 mmHg,收缩压也显著升高,伴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或心力衰竭、肾脏损害、高血压脑病等表现,必须迅速使血压下降,以静脉给药最为适宜,以便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主要静脉用降压药有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等。

21、试述降压目标及应用方法。

降压目标:高血压病人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病人血压应控制在130/85 mmHg以下。

药物治疗:① 采用小剂量开始,使不良反应减至最低,如有效可根据年龄和降压反应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② 最好采用一日一次给药而能保持24 h降压作用的药物,以便平稳降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③ 为提高降压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采用两种药物低剂量联合;④ 除非有特定适应证,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可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α受体阻滞剂中任选一种开始;⑤ 为达到降压目标,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须联合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目前认为以下联合比较合理:ACEI(或ARB)和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和β受体阻滞剂、ACEI和二氢吡啶类CC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和β

受体阻滞剂。

22、试述不适当窦速及诊断标准。

不适当窦速是指无明确的生理、病理诱因,静息状态时窦性心率加快。

诊断标准:① Holter监测白天心率>100次/分,而夜间心率正常;② 心动过速和相

关症状呈非阵发性;③ P波形态与心内激动顺序和窦性心律时一致;④ 除外继发性原因(如甲亢、嗜铬细胞瘤、心衰、贫血、心肌炎等)。

23、试述房颤的抗凝治疗。

对非瓣膜病永久性或持续性房颤者,<65岁并存在一个以上高危因素时应用华法林;65~75岁者无高危因素时可选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有危险因素者应用华法林;>75岁者,一律用华法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尤其是经过置换人工瓣膜的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超过48 h未自行恢复的房颤,在需要直流电或药物复律前,服用华法林3周,复律服华法林4周。华法林起始量一般为2~3 mg,应用时监测INR,使其值在2~3。老年人INR推荐靶目标为2.5。对于75岁以上的老人,INR的靶目标应为2.0~2.5。

24、试述调脂治疗的目标水平。

调脂治疗的目标水平为:

(1) 无动脉粥样硬化,无冠心病危险因子,TC<5.72 mmol/L,TG<1.70 mmol/L,LDL-C<3.64 mmol/L。

(2) 无动脉粥样硬化,有冠心病危险因子,TC<5.20 mmol/L,TG<1.70 mmol/L, LDL-C<3.12 mmol/L。

(3) 有动脉粥样硬化,TC<4.68 mmol/L,TG<1.70 mmol/L,LDL-C<2.60 mmol/L。

25、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性别:40岁以上中、老年人及男性多见,女性于绝经期后发病迅速增多。

(2) 高脂血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特别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降低,均属易患因素。

(3) 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都与本病相关。

(4) 吸烟。

(5)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消化内科

1、女性,28岁,突然左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6 h。患者于6 h前晚餐进食过多脂肪食物,约1 h后突然感左上腹部疼痛不适并逐渐加剧,间歇性向左肩放射,伴频繁恶心、呕吐,吐出食物残渣及胆汁胃液等,随即进医院诊治。既往史:身体健康,无任何传染病史。查体:T 38.5℃,P 102次/min, R 25次/min, Bp116/68 mmHg,呈急性病容,表情痛苦,强迫体位,弯腰按腹体态,头额出汗,呼吸稍快,面容略显潮红,皮肤、巩膜无黄染,头颅五官无异常,局部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RBC 3.5×1012/L,Hb 100 g/L,WBC 12×109/L, N 90%, L 10%,血清淀粉酶 1 200苏氏单位。问题:(1)

诊断及主要依据是什么?(2) 处理原则是什么?

(1) 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依据:① 28岁女性,既往体健,突然发作的左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② 病史:有进食过多脂肪食物史。③ 血清淀粉酶1 200苏氏单位,大大超过诊断标准(<500 U)

(2) 处理原则:① 抑

制胰腺分泌:短暂禁食;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酌情使用胰酶抑制剂。② 解痉镇痛。③ 酌情使用抗生素。④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⑤ 对症支持治疗。

2、试述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 肝硬化、肝炎:可有AFP升高,但与转氨酶升高同步,而肝癌AFP持续上升与转氨酶下降呈二曲线分离现象。肝硬化病情进展缓慢,无进行性肝肿大,AFP升高常为一过性。

(2) 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大多为多发性结节,发展缓慢,症状轻,AFP多呈阴性,有原发癌可查,确诊可用病理检查。

(3) 肝脓肿:一般肝脓肿表面平滑,无结节,触痛明显,胸腹壁常有水肿,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数上升。鉴别困难者可做诊断性穿刺。

(4) 其他少见肝良性肿瘤:如血管瘤和多囊肝等可借助B超、核素血池扫描助诊。

(5) 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肾、胃、胰等处的肿瘤。超声检查有助鉴别,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

3、试述肝性脑病临床表现的分期及各期的临床特点。

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及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分为四期。各期特点如下:一期:又称前驱期,主要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举止反常。一般无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二期:又称昏迷前期,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意识模糊。常有扑翼样震颤、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脑电图检查出现异常慢波。三期:又称昏睡期,主要表现昏睡但可唤醒,语无伦次,有幻觉,常有扑翼样震颤,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常阳性,脑电图有明显的慢波。四期:又称昏迷期,主要表现为昏迷,不能唤醒。一般无扑翼样震颤,反射消失。脑电图出现δ波。

4、简述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

肝腹水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① 门静脉压增高导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漏入腹腔。②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合成白蛋白功能减低。当血清白蛋白低于25~30 g/L时血浆处渗入腹腔。③ 肝淋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血流受阻时肝窦淤血,血浆自肝窦渗透到窦旁间隙,产生大量肝淋巴液,超出胸导管输送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表面和肝淋巴管壁溢出,形成腹水。④ 肾小球过滤率下降。⑤ 一些体液物质因素:因雌激素升高,继发

性醛固酮增多,抗利尿激素增多,心钠素降低等促使钠、水重吸收增加,形成腹水。

5、某男,34岁,腹胀半个月,伴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查体:体温36.1℃,神志不清,营养不良,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检查血清转氨酶正常,血清总蛋白58 g/L,A/G=1

.7/4.1,钡餐见食管中下段呈虫蚀样充盈缺损,腹水化验为漏出液,AFP阴性。问题:(1)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 怎样治疗腹水?

(1) 最可能的诊断是失代偿期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腹水。

(2) 可采取以下措施消除腹水:① 限制水、钠摄入,每日氯化钠摄入<1.5 g,水不超过1 000 ml。② 增加水、钠排出,可以联合、交替、间歇使用利尿液,也可口服甘露醇导泻。③ 腹腔穿刺放液,大量腹水影响呼吸功能者可考虑腹腔穿刺放液2 000~3 000 ml。如边放腹水边补充白蛋白则可一次消除腹水。④ 纠正有效血容量不足。如输注血浆、白蛋白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循环量,可增加利尿效果,促进腹水吸收。⑤ 手术治疗。如采用腹腔颈内静脉分流术,胸导管颈内静脉吻合术等。

6、男性,52岁,食欲减退及上腹胀痛四月余,近1个月来解黑便两次,自感比以前消瘦。查体:慢性病容,无黄疸,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上腹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钡餐检查示胃窦大弯侧有一直径约2 cm龛影,在胃腔轮廓线内,3次隐血试验阳性。问题:(1) 初步诊断是什么?依据如何?(2) 为确诊应做什么检查?

(1) 初步诊断为胃癌。其依据是:① 52岁男性。② 近期出现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伴黑便,体质逐渐消瘦。③ 隐血试验持续阳性,钡餐见龛影在胃腔轮廓线内。

(2) 应做胃镜及病理活检检查以除外良性胃溃疡,并确定胃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类,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7、 男性,30岁,间歇性上腹疼痛不适三年余,饥饿时疼痛明显,有时午睡痛醒,无明显反酸、嗳气。间歇性发作,每次发作1周左右,腹痛剧烈可因进食而缓解,病程中曾有解黑便史。门诊钡餐检查无特殊发现,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胃液分析基础泌酸量(BAO)及夜间泌酸量(NAO)明显升高。问题:(1) 初步诊断考虑什么?(2) 主要与哪些疾病鉴别?(3) 哪项检查有确诊意义?

(1) 初步诊断应考虑为十二指肠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

(2) 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①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② 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炎;③ 胃溃疡;④ 胃癌;⑤ 胃下垂。

(3) 胃镜检查及活检有确诊意义。

8、 简述

慢性胰腺炎的诊断要点。

慢性胰腺炎的诊断要点:在排除胰腺癌的基础上,慢性胰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① 典型的临床表现(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症状);② 病理学检查;③ 影像学上有慢性胰腺炎的胰胆改变征象;④ 实验室检查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依据。① 为诊断所必需;② 阳性可确诊;①+③可基本确诊;①+④为疑似患者。

9、 简述肝性

脑病的治疗原则。

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1) 消除诱因:及时控制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快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

(2) 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蛋白质摄取的控制;灌肠或导泻;抑制细菌生长。

(3) 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

(4) 终末期可行肝移植。

(5) 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护脑细胞;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

10、 溃疡性结肠炎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

11、 简述IBS的罗马Ⅱ诊断标准。

IBS的罗马Ⅱ诊断标准为:

(1) 主要标准:过去12个月至少累计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如下3项症状的2项:腹痛或腹部不适在排便后缓解;伴有排便次数的改变;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2) 附加标准: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IBS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则越支持IBS的诊断: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3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黏液便;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12、 简述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首先要区分Hp阳性还是阴性:若阳性则应首先抗Hp治疗,必要时在抗Hp治疗结束后再给予2~4周抑制胃酸分泌治疗;对Hp阴性的溃疡可予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或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常规疗程为DU 4~6周、GU 6~8周。至于是否进行维持治疗,需综合考虑决定。出现急性穿孔、瘢痕性幽门狭窄、癌变、大出血内科处理无效及顽固性溃疡可予外科手术。

13、 简述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与检查方法如下:

(1) 临床表现

① 反流症状:反酸、反食、嗳气,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平卧或躯体前屈时易出现,口腔有酸苦味,反酸伴烧心为典型症状。

② 反流物刺激食管症状:烧

心可似心绞痛。

③ 吞咽痛或吞咽困难非进行性加重,食管动力异常时进流质食物也会出现。

④ 食管外表现:咳嗽、哮喘,无季节性,常为阵发性,夜间咳嗽及气喘,咽喉炎,吸入性肺炎等。

(2) 检查方法

胃镜:是重要的诊断手段。24 h食管pH及胆汁监测可了解胸痛与酸、胆汁反流的关系,检查前3日应停用制酸剂和促胃肠动力药。其他检查:X线吞钡可以发现是否合并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

缓症及食管肿瘤。食管测压检查可了解LES功能状态,但特异性差。

14、 下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下消化道出血时应检查:

(1) 直肠指检直接观察。

(2) 结肠镜检查。

(3) 小肠镜检查。

(4) X线钡剂造影。

(5) 放射性核素扫描。

(6) 选择性动脉造影。

(7) 吞线试验。

(8) 胶囊内镜检查。

(9) 术中内镜检查。

15、 简述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1) 迅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抗休克和迅速补充血容量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2) 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评估失血量,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

(3) 判断出血部位。

(4) 判断出血原因。

(5) 准备急诊内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16、 简述结核性腹膜炎的症状与体征。

结核性腹膜炎:

(1) 症状:① 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盗汗、乏力、消瘦、贫血等。② 腹部症状: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腹胀等。

(2) 体征:腹壁揉面感、压痛与反跳痛、腹部包块、腹水征等,出现并发症时有相应体征。

17、试述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

治疗急性胰腺炎:

(1) 抑制胰腺分泌:① 轻型水肿型可短期禁食,如好转后给予流质饮食。病重者应胃肠减压。② 应用抗胆碱能药。可口服或肌注阿托品、普鲁苯辛等。③ 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静滴甲氰咪胍。④ 也可应用己酰唑胺和5氟尿嘧啶减轻腺体分泌。

(2) 解痉镇痛:剧痛可使胰腺分泌增加,引起或加重休克,故应解痉止痛,常用哌替啶、异丙嗪。

(3) 感染疾病所致者及出血坏死型者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4) 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根据病情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如补钙纠正低血钙症,休克者应及时补足血容量,必要时可用血管活性药物。伴酸中毒者应以碱性药物纠正。

(5) 应用胰酶抑制剂: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早期即应以抑肽酶等静滴。

(6) 治疗并发症:如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糖尿病使用胰岛素等。

(7) 手术治疗:经以上治疗无效,病情加重可行手术治

疗,如脓肿引流解除胆道梗阻等。

18、坏死型急性胰腺炎可发生哪些并发症?

坏死型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如下:(1) 局部并发症主要是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前者是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继发细菌感染形成。后者呈胰腺坏死组织或脓肿内容物,由胰管排出形成。

(2) 全身并发症:① 败血症。急性胰腺炎可在继发腹腔细菌感染的基础上发生败血症。② 糖尿病。如胰腺组织坏死过多,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致糖尿病。③ 胰性脑病。高胰酶血

症可致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出现意识障碍、谵妄、昏迷等。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炎性坏死组织具有组织凝血活酶作用,促发外源性凝血倾向。⑤ 多器官功能衰竭。如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内分泌内科

1、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血钠降低(常<130 mmol/L),尿钠升高(常>30 mmol/L),血浆渗透压降低(常<270 mOsm/L),尿渗透压超过血浆渗透压,血浆AVP升高,有原发病或用药史,无浮肿,肾功能和肾上腺功能正常。

2、试述高血钙危象的处理原则。

高血钙危象的处理原则:

补液:生理盐水,4 000~6 000 ml/d;利尿:速尿40~60 mg/d;降钙素:2~8 U/(kg?d);二磷酸盐:帕米磷钠60 mg/d;血透或腹透;糖皮质激素。

3、试述甲亢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甲亢药物治疗的适应证:轻症初发者,甲状腺轻度肿大者,<20岁,妊娠妇女、高龄或由于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宜手术者,甲状腺术前或术后复发不适宜131I治疗者,131I治疗的辅助。

4、试述痛风的处理原则。

痛风的处理原则有:

(1) 一般治疗:调节饮食、多饮水、碱化尿液等。

(2) 急性发作期治疗:秋水仙碱、NSAID、糖皮质激素。

(3) 发作间歇期或慢性期的治疗:排尿酸药如苯溴马隆等,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如别嘌醇等。

(4) 处理伴发疾病。

5、试述酮症酸中毒的处理原则。

酮症酸中毒的处理原则:输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加强护理。

6、试述骨质疏松的处理原则。

骨质疏松的处理原则有:

(1) 一般治疗:运动、钙剂、维生素D类等。

(2) 对症治疗:止痛、处理骨畸形和骨折等。

(3) 特殊药物治疗: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雄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等。

7、试述甲减危象的处理原则。

甲减危象的处理原则:补充甲状腺激素;保温;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氢化可的松;按需补液;抗感染、治疗原发病。

8、试述甲亢危象的处理原则。

甲亢危象的处

理原则:去除诱因;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PTU、MMI;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复方碘液、碳酸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降低或清除血浆甲状腺激素:腹透、血透;降温;支持治疗。

9、试述垂体危象的处理原则。

垂体危象的处理原则:补糖水抢救低血糖;补糖皮质激素以解除急性肾上腺功能减退危象;对症处理:休克者予抗休克治疗、有感染给抗感染治疗、水中毒者给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低体温者给小剂量甲状腺激素等;禁用或慎用麻醉

剂、镇静剂、催眠药、降血糖药等。

10、内分泌疾病表现为功能亢进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内分泌疾病表现为功能亢进的处理原则有:手术切除导致功能亢进的肿瘤或增生组织;放射治疗破坏肿瘤或增生组织;药物抑制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肾脏内科

1、 简述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1) 限制液体入量。

(2) 有残余肾功能时可试用呋塞米100~200 mg静注。

(3) 控制高血压。

(4) 紧急透析超滤脱水。

2、简述高钾血症的抢救措施。

高钾血症的抢救措施:

(1) 10%葡萄糖酸钙10~20 ml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

(2) 5%碳酸氢钠100~200 ml静脉滴注。

(3) 50%葡萄糖50 ml加普通胰岛素10 U静脉注射。

(4) 11.2%乳酸钠40~200 ml静脉注射。

(5) 透析疗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6) 积极控制感染,清除病灶及坏死组织。

3、简述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期:

(1) Ⅰ期:高滤过,GFR升高,UAE正常,血压正常,肾小球肥大。

(2)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GFR升高或正常,UAE小于20 μg/min,血压正常或升高,GBM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加。

(3) Ⅲ期:微量白蛋白尿(早期DN),GFR大致正常,UAE20~200 μg/min,血压甚高 ,GBM增厚及系膜基质明显增加。

(4) Ⅳ期:大量白蛋白尿(临床DN),GFR降低,UAE大于200 μg/min,血压明显升高,部分肾小球硬化。

(5) Ⅴ期:终末期肾衰, GFR严重降低,尿蛋白大量,严重高血压,肾小球广泛硬化、荒废。

4、简述治疗肾病综合征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

治疗肾病综合征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① 起始足量;② 缓慢减药; ③ 长期维持。

5、简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1) 诊断标准:① 尿蛋白超过3.5 g/d;② 血浆白蛋白低于20 g/L ;③ 水肿; ④ 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为诊断所必需。必须除外继发性和遗传性疾病,才能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活检病理诊断。

(2) 鉴别诊断:常

见需鉴别的继发性病因有:过敏性紫癜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性、骨髓瘤性肾病。

6、简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① 积极控制高血压,力求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尿蛋白≥1 g/d者,血压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尿蛋白<1 g/d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选择能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肾保护作用的降压药,如ACEI和ARB,顽固性高血压可选用不同类型降压药联合应用。② 限制饮食中蛋白质及磷的入量。③ 抗血小板药。④ 避免加重肾损害因素。

7、简述急

进性肾炎的治疗原则。

急进性肾炎的治疗原则:① 急性期卧床休息,低盐饮食,氮质血症时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明显少尿者限制液体入量。② 治疗原发灶。③ 对症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并发症。④ 透析治疗。⑤ 中医中药治疗。

8、简述深静脉置管术的适应证。

深静脉置管术的适应证:① 急性肾衰竭;② 慢性肾衰竭尚未形成有功能的动-静脉内瘘;③ 急性中毒;④ 血浆置换或血液灌流术;⑤ 多脏器功能衰竭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⑥ 肾移植患者发生严重排斥发应,需行临时血透等。

9、简述肾穿刺的并发症。

肾穿刺的并发症:① 血尿;② 肾周血肿;③ 腰痛;④ 损伤其他器官;⑤ 动、静脉瘘;⑥ 感染;⑦ 死亡。

10、简述肾穿刺活检术的适应证。

肾穿刺活检术的适应证:① 急性肾小管间质疾病;② 肾病综合征;③ 急性肾炎综合征;④ 蛋白尿;⑤ 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排除肿瘤或感染、结石后);⑥ 系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⑦ 肾移植;⑧ 妊娠期间发生的肾脏病。

血液内科

1、 简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HSCT常见并发症:答案详见内科分册172页。

2、简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1) 适应证:allo-HSCT适应证较广泛,可以治疗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严重遗传性及代谢性疾病,而autoHSCT主要治疗恶性血液病、某些实体瘤、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移植时机的选择,常规化疗效果较好者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可在复发后再移植,而其他类型白血病则宜在疾病早期进行,可提高疗效,减少移植相关死亡。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重型遗传性血液病,allo-HSCT为唯一治疗手段,应尽早移植。

(2) 禁忌证:allo-HSCT一般要求受者年龄在50 岁以下, auto-HSCT和同基因HSCT可放宽至60 岁以内。接受移植的患者不应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或严重精神障碍。

3、试述因血型不合发生输血后急性溶血反应的治疗措施。

怀疑急性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防止肾损害。

(1) 水化并碱化,加用利尿剂,维持尿量>100 ml/h可防止肾脏损害。

(2) 如果出现少尿,应采取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措施。必要时血透。

(3) 防治DIC。

4、试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原则。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原则:

(1) 一般支持治疗:出血严重者应注意休息,防止颅内出血。血小板低于 20×109/L者,应严格卧床,避免外伤。应用止血药物,并给予局部止血。

(2) 糖皮质激素:为本

病首选药物,近期有效率约为80%,能明显改善出血症状。常用泼尼松30~60 mg/d,分次或顿服,病情严重者给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好转后改口服。待血小板接近正常后,逐步减量,以小剂量维持3~6个月。

(3) 脾切除

适应证:① 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6个月无效;② 泼尼松维持量需大于30 mg/d;③ 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④ 51Cr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

禁忌证:① 年龄小于2岁;② 妊娠期;③ 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近期切脾治疗有效率约为70%~ 90%,无效者对糖皮质激素的需要量亦可减少。近年有学者以动脉插管下将人工栓子注入脾动脉分支中,造成部分脾栓塞替代脾切除,亦有良效。

(4) 免疫抑制剂

适应证: ① 糖皮质激素或切脾疗效不佳者;② 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切脾禁忌证;③ 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以提高疗效及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常用药物:① 长春新碱:为最常用者。除免疫抑制外,还可能有促进血小板生成及释放的作用。静脉滴注,每周一次,1 mg/次,维持6 h/次,4~6周为一疗程,亦可静脉注射。② 硫唑嘌呤:50~100 mg/d, 3~6周后减量,维持 8~12周。③ 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或口服,维持4~6周。

(5) 顽固性ITP

① 环孢素A:主要用于难治性ITP的治疗,10 mg/kg,分2次口服,3~6周一疗程。

②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 g/kg,静脉滴注,4~5天为一疗程,1个月后可重复使用。其作用机制与FC受体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免疫廓清干扰及免疫调节等有关。

③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有效,但可有过敏性休克或血清病。

大剂量甲泼尼龙: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而发挥治疗作用,0.5~1.0 g/d,静脉注射,3~5日为一疗程。

(6) 其他治疗

① 输注血小板悬液: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

② 达那唑为合成雄性激素,作用机制与免疫调节及抗雌激素有关,300~600 mg/d,口服2~3个月为一疗程,与糖皮质激素有

协同作用。

③ 中成药也有一定疗效。口服氨肽素,8周为一疗程,报道有效率可达40%。

5、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因:① 感染性疾病;② 恶性肿瘤;③ 病理产科;④ 手术与创伤;⑤ 全身系统性疾病。

6、简述白血病的治疗原则。

白血病的治疗原则为:

(1) 一般治疗:包括防治感染,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维持营养等。

(2) 化疗:目的是达到完全缓解并延长生存期。多采用联合化疗,诱导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ALL强调维持治疗。

(3) 造血干细胞移植。

(4)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放射治疗等。

7、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具有下列三项征象中的任何两项:① 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幼稚浆细胞出现,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② 溶骨性病损(排除转移性肿瘤或肉芽肿疾病)或广泛性骨质疏松;③ 存在血清M蛋白或本周蛋白尿>300 mg/24 h。

8、急性白血病的四大免疫类型是什么?

急性白血病的四大免疫类型:① 单表型急性白血病;② 表达某一个系列抗原为主的急性白血病;③ 双表型/双克隆急性白血病;④ 未分化型急性白血病。

9、论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是:

(1) 缺铁病因。

(2) 症状:① 原发病表现。② 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纳差。③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Plummer-Vinson综合征。

(3) 体征: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燥,指甲扁平或匙状甲。

(4)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① 血象: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 g/L,女性Hb<110 g/L,孕妇Hb<100 g/L;MCV<80 fl,MCH<26 pg,MCHC<0.31;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② 骨髓象: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中晚幼红为主,有核老浆幼现象,铁染色示内铁、外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③ 血清(血浆)铁<10.7 μmol/L(60 μg/dl),总铁结合力>64.44 μmol/L(360 μg/dl),血清铁蛋白(SF)<14 μg/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10、论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典型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易鉴别。该克隆细胞的酸溶血试验(Ham实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COF试验)和微量补体溶血敏感试验(mCLST)呈阳性。骨髓或外周血可发现CD55、CD59的各系血细胞。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但RA有病态造血现象,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可阳

性,早期髓系细胞相关抗原(CD13、CD33、CD34)表达增多,造血祖细胞培养可出现集簇增多、集落减少,可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SCD)阴性等。

(3) Famconi贫血(FA)又称先天性AA:是一种遗传性干细胞异常性疾病。

(4) 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包括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5)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本病常在溶血性贫血、接触某些危险因素或感染发热的患者中发生,全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骤然下降,但骨髓涂片尾部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注意卫生,保护隔离;对症治疗包括成分输血、止血及控制感染。

(2) 药物治疗: ① 雄激素:丙酸睾丸酮50~100 mg/d,肌内注射,6个月以上;康

力龙2~4 mg,3次/日,1~2年;大力补(17去氢甲基睾丸酮)15~30 mg/d,6个月以上;安雄40 mg,每日2~4;达那唑0.4~0.8g/d,6个月以上。② 中药。

(3) 重型再障:① 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兔ALG(或ATG)5~10 mg/(kg?d),猪ALG(或ATG)15~20 mg/(kg?d),马ALG(或ATG)5~40 mg/(kg?d),加氢化可的松100~200 mg,掺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 ml,静脉滴注,疗程4~10天。环孢素A(CSA)一般剂量为3~10 mg/(kg?d),分2~3次口服,或调整剂量使血浓度在200~400 μg/L。用药至少2个月,小剂量长期维持对减少复发有利。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20~30 mg/(kg?d),共3天,以后每隔4天减半量直至1 mg/(kg?d),30天后根据病情决定维持量。② 造血细胞因子。③ 骨髓移植。

风湿免疫科

1、 简述白塞病的诊断要点。

白塞病的诊断要点:

(1) 复发性口腔溃疡,每年3次以上发作。

(2) 复发性外阴溃疡。

(3) 反复发作色素膜炎与视网膜血管炎。

(4) 四肢多部位皮肤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

(5) 全身各器官损害:神经、肺、大血管、消化道、肾受累。

(6) 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与ENA多肽七项阴性,可有APL、c-ANCA阳性,补体正常。

(7) 50%患者HLA-B5或B51(+)。

2、 简述变应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

变应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

(1) 上呼吸道表现:有鼻窦炎,鼻腔溃疡,鼻中隔穿孔,脓性鼻溢,鼻鞍畸形,中耳炎,咽后壁肿胀和溃疡。

(2) 肺:浸润性病灶和结节状阴影,也可出现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呈团块状阴影,可伴有局部肺不张或空洞形成。

(3) 肾脏损害:表现为急进性肾炎,肾衰竭,肾脏病理活检显示局灶性、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少数可见肉芽肿。

(4) c-ANCA阳性率为80%~90%。

(5) 组织活检: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

和血管炎。

3、 简述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

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

(1) 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

(2) 肩胛带或骨盆带肌与肌腱附着点疼痛、僵硬。

(3) 可有肌无力、肌萎缩,但肌酶正常。

(4) 血沉升高一般达50 mm/h以上。

(5) 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

4、 简述大动脉炎的临床治疗措施。

大动脉炎的临床治疗措施:

(1) 活动期应予糖皮质激素0.5~1 mg/(kg?d),必要时用细胞毒药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

(2) 扩血管与抗凝。

(3) 血管狭窄超过70%、有功能障碍者可行血管重建或支架术。

5、 Amor(1991)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

Amor(1991)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为:

(1) 临床症状或过去史。

(2) 夜间腰背痛或腰背晨僵。

(3) 不对称性少关节炎

(4) 臀部痛:左右交替,或一侧,或双侧。

(5) 足趾或手指腊肠样肿胀。

(6) 足根痛或其他附着点痛。

(7) 虹膜炎。

(8)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并存或关节炎起病前1个月内发生)。

(9) 急性腹泻(并存或关节炎起病前1个月内发生)。

(10) 银屑病或龟头炎或炎性肠病病史。

(11) 放射学检查:骶髂关节炎(双侧≥2级,单侧≥3级)。

(12) 遗传背景:HLA-B27阳性或一级亲属中有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葡萄膜炎、银屑病或慢性结肠病史。

(13) 对治疗的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主诉明显进步,停药后复发。

如12项标准积分达6分可诊断脊柱关节病。

6、 放射学表现的骶髂关节炎如何分级?

骶髂关节炎的放射学表现分级为:

Ⅰ级:可疑改变。

Ⅱ级: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关节间隙正常。

Ⅲ级:明显异常,有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

Ⅳ级:严重病变,完全性关节强直。

7、 简述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临床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有:

(1) 脊柱症状:腰背痛、晨僵、腰椎活动受限,病变自下而上发展。

(2) 外周关节:髋、膝、踝受累多见,髋关节者病情重。下肢多,不对称。

(3) 关节外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眼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肺间质纤维化等。

8、 系统性硬化症的内脏损害有哪些?

系统性硬化症的内脏损害有:

(1) 胃肠道:表现为吞咽食物后有发噎感。反流性食管炎,饭后胀气、腹胀伴腹痛。钡餐示食管蠕动减弱、消失以至整个食管扩张。

(2) 肺: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纤维化及限制性肺病。

(3) 肾:硬皮病肾危象表现为急性高血压、头痛、视物模糊、蛋白尿、血尿、少尿、

无尿及肾脏衰竭。

9、 多发性肌炎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多发性肌炎的诊断要点是:

(1) 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肩带肌无力,可有声带肌、呼吸肌受累。

(2) 皮肤症状:眼睑及眶周紫色水肿性红斑、上胸部V字区红斑、Gottron征。

(3) 肌酶谱升高。

(4) 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

(5) 肌活检异常:早期为肌纤维肿胀,横纹消失,炎性细胞浸润,晚期为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坏死,或肌结构完全消失,代之以纤维组织。

10、 干燥综合征的腺体症状和腺体外症状有哪些?

(1) 腺体症状:口干、龋齿或猖獗齿,反复发生腮腺肿大;眼干,角膜糜烂及溃疡,反复结膜炎;鼻黏膜干燥等。

(2) 腺体外症状:关节肌肉症状;高球蛋白血症所致皮肤紫癜;肾小管间质病变所致低血钾、Ⅰ型肾小管酸中毒、肾结石;外周神经

炎;消化系统可有肝损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萎缩性胃炎、胰腺炎;间质性肺炎;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等。

11、 狼疮肾炎的治疗有哪几方面?

狼疮肾炎的治疗有以下方面:

(1) 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 mg/(kg?d),6~8周开始减量。

(2)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0.6~1 g/(m2体表面积?月)或骁悉1~2 g/d。

(3) 抗凝治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4) 对症治疗:ACEI及ARB、补钾、补钙等。

12、 SLE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应如何应用?

(1) 对于轻型狼疮(仅有皮肤、关节、浆膜病变时),口服泼尼松0.5 mg/(kg?d)。

(2) 重症SLE(合并肾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口服泼尼松1 mg/(kg?d)。

(3) 对危重型狼疮可给甲基泼尼松龙500~1 000 mg冲击治疗,共3天后改为泼尼松1 mg/(kg?d)。

13、 SLE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SLE的治疗药物有:

(1) 糖皮质激素: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

(2) 其他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A及雷公藤多苷等。

14、 SLE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SLE的治疗原则是:

(1) 正确认识疾病;活动期休息,积极治疗;缓解期适当学习和工作;心理治疗。

(2) 个体化治疗方案:轻型和重型治疗原则,初发病例和复发病例治疗方案不同。

(3) 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评价疗效,调整治疗。

(4) 长期随访治疗。

15、 SLE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SLE的诊断标准是:

(1) 颊部红斑。

(2) 盘状红斑。

(3) 光过敏。

(4) 口腔溃疡。

(5) 关节炎。

(6) 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

(7) 肾脏损害。

(8) 神经系统表现:癫痫、精神症状。

(9) 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

血、白细胞减少(<4×109/L)、淋巴细胞减少(<1.5×109/L)、血小板减少(<100×109/L)。

(10) 免疫学异常:狼疮细胞阳性或者抗dsDNA或抗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实验假阳性。

(11) ANA阳性(>1∶80)。

在上述11项中,如果有≥4项阳性,则可诊断为SLE。

16、 SLE常见的皮肤黏膜病变有哪些?

SLE常见的皮肤黏膜病变有:

(1) 皮肤病变:颊部红斑、盘状红斑、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光过敏。

(2) 黏膜病变:口腔溃疡、脱发。

(3) 血管性皮肤病变:甲周红斑、雷诺现象、血管炎性皮肤病变及网状青斑。

17、 SLE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SLE常见临床表现有:

(1) 全身症状:低热、疲倦、乏力、体重减轻。

(2) 皮肤黏膜表现: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网状青斑、脱发及雷诺现象等。

(3) 关节肌肉症状:不对称性关节痛。

(4) 浆膜炎:胸腔积

液、腹腔积液及心包积液。

(5) 肾损害:可表现为急性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6) 血液系统表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7) 神经系统损害: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为多见,表现为癫痫、精神障碍、脊髓病变等。

(8) 消化系统受累:食欲不振、黄疸、转氨酶增高等。

18、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哪几类?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分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

19、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为:

(1) 晨僵至少1 h,发病6周或者6周以上。

(2) 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痛,发病6周或者6周以上。

(3) 腕、掌指、近端指间肿痛,发病6周或者6周以上。

(4) 对称性关节肿痛,发病6周或者6周以上。

(5) 皮下结节。

(6) 手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及关节间隙的狭窄)。

(7) 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32 U/L)

以上条件中具备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0、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有: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浆膜炎、肺间质改变或类风湿肺、RA患者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称Felty综合征、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等。

21、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表现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表现有:对称性多关节炎,好发在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及腕关节,也可出现在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及踝关节等,有晨僵、关节疼痛和压痛、关节梭形肿胀、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

22、风湿性疾病的共同

特点有哪些?

风湿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有:

(1) 自身免疫反应是结缔组织病的发病基础。

(2) 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3) 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个体差异甚大。

(4) 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5) 疗效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有关,由于诊治恰当,近年来生存率明显延长。

23、抗核抗体分哪几类?

抗核抗体分为: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

神经内科

1、 简述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的鉴别诊断:

(1) 内耳眩晕病:又称美尼尔病,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路动脉痉挛、内淋巴生成过多等引起。临床以听力障碍、耳鸣和眩晕发作为特点。发作时伴短暂性水平眼震、恶心、呕吐等,体位改变时加重,多于1~2日缓解。

(2) 中耳迷路炎:中耳炎刺激迷路充血,病侧前庭功能消失。

(3) 前庭神经元炎:先有“上感”,后

突感眩晕,伴呕吐,无听力减退、不复发。前庭功能病侧或双侧减退。

(4) 中毒性前庭神经炎: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用药史,自觉眩晕,站立走路不稳,前庭功能双侧减退或消失。

(5) 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系梗死或缺血时,可引起眩晕、听力下降、共济失调等。

(6) 后颅凹病变:脑积水致眩晕、眼震、颅内压增高与共济失调。

(7) 颈椎病:称颈性眩晕,与头颈转动有关。

(8)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为内耳耳石器病变,迷路损伤感染所致。听力正常,前庭功能正常。

2、 简述腰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腰穿的适应证:①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②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③ 脱髓鞘疾病的诊断;④ 脊髓疾病的诊断;⑤ 颅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禁忌证:① 颅内压升高;② 怀疑后颅窝肿瘤者;③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④ 休克、衰竭、濒危者;⑤ 有出血倾向者。

3、 简述常见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答案详见内科分册237页。

4、 简述Duchenne肌营养不良型的临床表现。

Duchenne肌营养不良型的临床表现:

(1) 患儿均为男性,肌无力从近端开始,下肢重于上肢,Gower征阳性。

(2) 四肢近端肌萎缩,双腓肠肌肥大见于90%的患儿。

(3) 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肌酶谱高。

5、 简述急性脊髓炎的诊断要点。

急性脊髓炎的诊断要点:

(1) 病前感染史和急性起病。

(2) 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 体征:脊髓休克,病变以下感觉消失和大小便潴留。

(4) 辅助检查:脑脊液、肌电图、脊髓

MRI。

6、 简述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1) 急性期治疗原则:① 超早期治疗。② 针对缺血瀑布及再灌注损伤进行综合保护治疗。③ 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④ 整体化观念。

(2) 超早期溶栓治疗:常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UK)、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动剂(rt-PA)。掌握适应证:年龄低于75岁;无意识障碍;发病6 h内;治疗前收缩压低于200 mmHg或舒张压低于120 mmHg;CT排除脑出血;排除TIA;无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素质;患者或家属同意。注意出血倾向及再闭塞。

(3) 抗凝治疗:防止血栓扩展和新血栓形成,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4) 脑保护治疗: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兴奋性氨基酸递质、氧自由基清除剂、亚低温治疗等。

(5) 降纤治疗:药物有降纤酶、巴曲酶。

(6)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抵克立得等。但在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时不要同时应用,以免增加出血

风险。

(7) 一般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处理并发症等。

(8) 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

(9) 康复治疗。

(10) 预防性治疗: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尽早干预。

7、 简述TIA的治疗原则。

TIA的治疗原则: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① 脑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② 抗血小板聚集剂:肠溶阿司匹林等。③ 抗凝治疗:用于TIA发作频繁、程度严重者,注意适应证,常用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双香豆素。 ④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或西比灵。⑤ 中药治疗:活血化瘀、通经活络。⑥ 血管介入治疗:扩张病变血管,达到防止TIA发作的目的。⑦ 手术治疗:颈动脉斑块狭窄在70%~90%者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

8、 简述共济失调的分型。

共济失调共分为:

(1) 小脑性共济失调:姿势及步态改变、协调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眼运动障碍、肌张力减低。

(2) 大脑性共济失调:① 额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共济失调,伴腱反射亢进,肌张力高,出现病理反射及精神症状表现。② 顶叶性共济失调:患肢共济失调,闭目时症状明显,深感觉障碍不重。③ 颞叶性共济失调:表现一过性平衡障碍。

(3) 感觉性共济失调: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睁眼时共济失调不明显,Romberg征阳性。

(4) 前庭性共济失调:以平衡障碍为主,躯体易向病侧倾斜,改变头位可使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正常。

9、 简述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区分。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肌肉无萎

缩,肌电图正常。定位于皮质、内囊、脑干、脊髓。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较早肌肉萎缩,肌电图异常。定位于周围神经、神经丛、前根、脊髓前角细胞。

10、 简述一般意识状态的分级划分。

一般意识状态分为五级:

(1) 嗜睡:持续处于睡眠状态,能被唤醒,正确回答,停止刺激后又入睡。

(2) 昏睡:需高声喊叫或较强烈刺激方能唤醒,简单含糊回答,停止刺激后立即熟睡。

(3) 浅昏迷:意识丧失,高声喊叫不能唤醒,有无意识的自发动作。

(4) 中昏迷:疼痛反射消失,四肢完全瘫痪,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阳性,抑制水平达到皮层下。

(5) 深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所有反射均消失,四肢弛缓性瘫痪,抑制水平达到脑干。

11、 简述MS的Poser诊断标准。

MS的Poser诊断标准:答案详见内科分册234页。

12、癫痫持续状态如何处理?

癫痫持续状态处理原则:尽快控制发作和防治并发症。

① 地西泮 10~20 mg静脉注射,未控

制者30 min后重复注射,控制后继以地西泮100~200 mg加入500 ml溶液中静脉滴注。

② 异戊巴比妥钠 0.25~0.5 mg静脉注射,注意呼吸。

③ 副醛或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④ 丙戊酸钠0.4 g静脉注射。

同时,改善脑水肿,纠正酸中毒,控制高热、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13、简述MG与LambertEaton syndrome的鉴别诊断。

MG与Lambert-Eaton syndrome的鉴别:答案详见内科分册233页。

14、简述HSE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HSE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1) 临床表现

①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前驱期可有呼吸道感染、发热、乏力、头痛、肌痛、嗜睡、呕吐、肌痛等症状。

② 多急性起病,约25%患者可有口唇疱疹史。发病后患者体温可高达38.4~40.0℃,并有头痛、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变。

③ 随着病情进展,精神症状逐渐突出,可出现幻觉、妄想、谵妄、木僵等,约15%患者因精神症状而就诊于精神科。

④ 神经系统症状多种多样,可表现为偏盲、偏瘫、失语、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肌阵挛或其他锥体外系症状,或出现癫痫发作,常有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致脑疝形成。

⑤ 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

(2) 鉴别诊断

①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缓慢,结核中毒症状,头痛明显,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可呈毛玻璃样或黄色,细胞数、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下降明显。

② 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畏寒、高热、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显著,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外观混浊,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和氯

化物下降明显。

15、简述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临床表现。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临床表现:高度的异质性,各亚型表现相似,又有各自特点,但相互重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有早现遗传现象;多最早出现下肢共济失调,表现为醉汉步态、站立不稳,逐渐波及上肢,双手笨拙意向性震颤,甚至发音困难、吟诗状语言等,查体可见有眼球震颤、指鼻不准、Romberg征阳性、跟膝胫试验不准、肌张力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如Babinski征)阳性、深感觉及本体感觉消失等;甚至病程中可逐渐出现痴呆、肌肉萎缩、眼外肌麻痹等。

16、简述TIA的临床表现。

TIA的临床表现:

(1) 50~70岁多见,男多于女,患者常有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2) 发病突然,历时短暂,一次发作持续数秒至24 h,多为5~20 min,常反复发作,24 h内症状完全缓解,发作间期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

(3) 偏瘫或单肢轻瘫常见,可伴有对侧肢体感觉障碍。颈内动脉系统:感觉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同侧一过性失明或视觉障碍及

对侧偏瘫。椎基底动脉系统:阵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视野缺损和复视、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双眼视物模糊、声嘶、吞咽困难、交叉性或双侧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或猝倒发作。

(4) 无颅高压表现。

17、简述PD的典型表现及治疗原则。

PD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1) 临床表现:① 静止性震颤:安静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② 肌强直:表现为铅管样强直,伴震颤时为齿轮样强直。③ 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面具脸”,“写字过小征”。④ 姿势步态异常:启动困难,步伐变小变慢,晚期慌张步态。⑤ 植物神经症状:多汗、顽固性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

(2) 治疗原则

① 药物治疗:a. 抗胆碱能药物:安坦、金刚烷胺、左旋多巴及复方左旋多巴。b. DA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② 外科手术:立体定向破坏。

③ 细胞移植:基因治疗。

④ 康复治疗。

18、简述AIDP的临床表现。

AIDP的临床表现:

(1)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数患者病前1~4周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

(2) 运动感觉神经症状多在前驱症状出现后3天至3周出现,运动神经麻痹多起病急、进展快,呈对称性肢体无力麻痹和迟缓性瘫痪。

(3) 脑神经症状:面神经麻痹最为多见,多为双侧,后组Ⅸ、Ⅹ脑神经麻痹也常见。

(4) 感觉障碍多与运动症状同时出现,大多数病例病初即有肢体麻木、疼痛等主诉,查体远端

型、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

(5) 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6)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波动、窦速、尿潴留、便秘、末梢循环紊乱。

19、简述MG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MG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1) 诊断:

① 起病隐袭,首发症状多为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重者眼球运动明显受限,瞳孔括约肌一般不受累。

② 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连续收缩后发生严重无力甚至瘫痪,短期休息后可好转,晨轻暮重。

③ 多累及眼外肌及其他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四肢及躯干肌,一般平滑肌和膀胱括约肌均不受累。

④ 疲劳试验。

⑤ 高滴度AChRAb。

⑥ 神经重复低频刺激阳性。

⑦ 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

(2) 治疗:

① 抗胆碱酯酶药物: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等。

② 病因治疗:a.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b. 免疫抑制剂;c. 血浆置换;d. 免疫球蛋白;e. 胸腺切除。

20、简述AD的诊断要点。

AD的诊断要点:

(1) 多于65岁以后隐匿起病。

(2) 症状:记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

(3) 体征: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

(4) 辅助检查:CSF多正常,EEG可有广泛

慢波,CT和MRI检查可见侧脑室扩大和脑沟增宽,尤其是额颞叶,MRI冠状切面可显示海马萎缩。

基本技能

1、PCR技术如何控制实验室假阳性问题?

PCR技术广泛运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灵敏度非常高,极易出现假阳性。因此,做PCR实验时,严禁将PCR产物带入样品处理区,以防止交叉污染。

2、简述ELISA检测原理及应用范围。

ELISA的检测原理是:采用聚苯乙烯为载体,吸附特异的抗原或抗体,使之与待检标本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然后再加上酶标记的、能与上述免疫复合物结合的抗原或抗体,最终加上酶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是无色的底物显色,然后再根据色泽的深浅,推算有无待检的抗原或抗体以及它们的量。应用范围主要为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原虫、寄生虫等的检测以及其相应的抗体检测。

3、骨髓穿刺可选哪些部位?

骨髓穿刺可选: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柄;脊椎棘突和胫骨前侧。

4、腰椎穿刺术的适应证有哪些?

腰穿的适应证是: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和出血性疾病;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隙有无阻塞;做其他辅助检查,如气脑造影、脊髓空气造影、脑室脑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对颅内出血、炎症或颅脑手术后,引流有刺激性脑脊液可减轻临床症状;进行腰椎麻醉或鞘内注射药物治疗。

5、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术的禁忌证有哪些?

肝活体组

织穿刺术的禁忌证是:有出血倾向、大量腹水、重度黄疸、肝缩小或肝浊音界叩不清、疑为肝包虫病或肝血管瘤、严重贫血或一般情况差者、右侧胸腔积液或其他脏器有急性疾患者。


相关内容

  • 20**年皮肤性病学三基考试第八版
    皮肤性病学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 科室: 得分: 1.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1-5 CDEEB 2.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 (1)丘疹 (2)丹毒 (3)雷诺现象 (4)角化不良 (5)赫氏反应 3.问答题(共3题,每题1 ...
  • 口腔三基试卷及答案
    口腔试卷 姓名: 计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1.对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根管治疗时应注意 ( ) A.牙冠颊侧的颊尖髓角 B.牙冠中分的颊尖髓角 C.牙冠舌侧的舌尖髓角 D.器械与牙长轴方向一致 E.寻找其双根管的根管口 2 ...
  • 超声科三基考试题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基理论考试(超声) 科室: 工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共20分,每小题1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某患者肝脏声像图表现如图,诊断为 (B ) A.肝海绵样血管瘤 B.肝癌并布加综 ...
  • 临床医师三基考试3
    太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临床医师三基考试(三)消化系统 姓名: 成绩:一.名词解释: 1.胃粘液-粘膜屏障: 2.伴癌综合症: 3.胰性脑病: 二.A型题: 1.急性单纯性胃炎腹痛较重者,解痉止痛宜选: ( ) A.呋喃唑酮 B.氯丙嗪 ...
  • 内科三基试题2
    稠州医院内科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选择题(计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引起哮喘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原因是:( ) A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B .黏液栓形成 C.气道黏膜水肿 D.气道壁重建E .气管内异物 2. 哮喘严重发作的早期, ...
  • 检验科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检验科三季度"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 科室: 成绩: 一. 名词解释 1.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即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 次测定时,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2.糖 ...
  • 护理学三基知识测试题
    护理学三基知识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5*2) 1.为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WHO 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D ) A .12g B .10g C .8g D.6g E.4g 2.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C ) A ...
  • 呼吸内科三基培训制度
    呼吸内科医师"三基"培训制度 为加强临床医师"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巩固基础医学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医师业务能力,特制定科室培训具体制度. 一. 成立培训考核领导小组: ...
  • 20**年护理规范化培训计划
    2013年护理人员基础性规范化培训计划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人员完成护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毕业后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进一步加强全院临床规范化培训,培养合格的临床护理专业人才,经护理部例会讨论,现制定2013年护理人员基础性规范化培训计划. 一 ...
  • 5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上呼吸道是指 A 鼻.咽 B 鼻.咽.喉 C 鼻.咽.喉.气管 D 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及各级分支 E 以上都不对 2. 属于下呼吸道的是: A口腔 B鼻 C咽 D气管 E喉 1. 呼吸系统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