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重修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考证 - 范文中心

慈禧重修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考证

04/16

  摘要: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古代海西女真叶赫部的后裔。她的一生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她凭借着垂帘听证和训政的名义统治着中国政权达48年之久。本文从光绪十四年慈禧重修颐和园一事的经费来源进行一番考证。   关键词:慈禧太后;海军经费;颐和园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34-02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古代海西女真叶赫部的后裔。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病逝。历来对慈禧重修颐和园一事的经费来源众说纷纭,本文将对经费来源问题作一番考证。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清高宗弘历为给自己的母亲钮钴禄氏庆祝六十大寿而修建的。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复修此园,并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颐和园再遭洗劫,慈禧西逃回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慈禧修园经费从何而出?当时的清廷国库本就不殷实,要想修园,如何筹款就是首要的难题。时值朝野上下提出“外战吃亏,在于缺乏可与‘西夷’匹敌的海军。”借此机会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慈禧颁布懿旨:“著派醇亲王奕�总理海军事务,所有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如此慈禧和奕�就明里操纵着海军衙门编练海军,背地里却干着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的勾当。当然,不能太过明目张胆的挪用海军经费满足慈禧太后的私欲,醇亲王奕�心生一计,在他总理海军衙门事务的第二年,也就是光绪十二年八月十七日(1886年9月14日)他上了一道折子,即著名的《奏请复昆明湖水操旧制折》:“查健锐营、外火器营本有昆明湖水操之例,后经裁撤。相应请旨仍复旧制,改隶神机营,海军衙门会同办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前健锐营和外火器营就有在昆明湖里操练的旧例,后来被废止了。如今设立海军衙门编练海军,要相应的恢复在昆明湖里操练的旧例。试问在这区区一隅湖中能放多少舰船?能置多少炮舰?就是这样的一道奏折,慈禧在当日就下了懿旨:“依议。”可见奕�的做法是深得后心的。在其另一道奏折中,奕�的意图更加昭然若揭,“因见沿湖一带殿宇亭台半就颓圮,若不稍加修葺,诚恐恭备阅操时难昭敬谨……拟将万寿山及广润灵雨祠旧有殿宇台榭并沿湖各桥座、牌楼酌加保护修补,以供临幸。”这两份奏折摆在一起,先是要恢复在昆明湖练兵的旧例,紧接着就要求修葺园中颓圮的景象,用翁同�的一句话来说明就是“盖以昆明以渤海,万寿山易滦阳也。”渤海指得是“北洋海军”,滦阳指的是“承德”。意思就是说这是偷天换日之举,名义上在昆明湖上练水军,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西太后修清漪园。也就在同年,在筹建昆明湖水师学堂的名义下,重修颐和园的工程(如排云殿等)也随之开始了。   讨论至此,不得不先言明何为“海军经费”。在海军衙门成立之后,所谓的海军经费应该主要由四类款项构成的:一曰海防专款,清廷每年份例是四百万两;二曰临时指拨之款,主要指1885年所指拨的广东余存洋款四十二万余两等款项;三曰海防捐输;四曰鸦片税厘,主要包括进口鸦片销往内地的厘金和国内所产鸦片的产销税厘。自然还有其他款项,例如《清代野史》一书中提到的各地督抚的“报效”一项也是海军经费的一部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上述四项。这四项共同构成了海军衙门的海军经费。   经前人考证,慈禧和奕�等人挪用海军经费修园一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慈禧究竟动用了多少海军经费,至今仍无定论。梁启超先生在他的《瓜分危言》中曾这样写道:“当海军初兴,未及两年,而颐和园之工程大起,举所筹之款尽数以供土木之用,此后名为海军捐者,实则颐和园工程捐也。……谓此内务府所管,与海军何与?而岂知其为经费所从出也。”光绪朝的太监王世�在《造陶庐日录》中写道:“近年来如醇贤亲王辅政之设立海军衙门、武备学堂,名为海军,实未办丝毫海军事,惟着思重修清漪园大工事……海军各堂司瞰见如此得金,营谋修清漪园(现改名颐和园),动款三千余万……”段祺瑞在追怀李鸿章的《先贤咏》中也有诗句:“已筹三千万,意在添艨艟,不图柄政者,偏作园林供。”海军中人池仲�编的《海军大事记》中载:“旋又有人建议提海军款百万为颐和建筑费者,于是园工无已时,而海军款两千余万,尽输入颐和园之用矣。”张祖翼著的《清代野记》中有一篇名为“慈禧之侈纵”的文章,其中有这样的记载:“乃定议修颐和园。设海军衙门,以每年提出之海军经费二百万两,为修园费;又开海军报效捐,实银七千两,作为一万;以知县即选,有的数百万;亦归入修园费,不三年,园成。”《清宫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卷一》中有一篇专记“颐和园经费”此间道:“修颐和园其款多出之海军经费,闻约记三千万两,其修理费,则出土药税,土药税每年有一百四十万余两,归户部拨款者才三十余万,余均归颐和园,太后住园时,每日需一万两。”这些都是在古籍中关于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一事的记载。此中记载的挪用钱财之数目虽不得全信,却也不是空穴来风,究竟挪用的数目是多少呢?   在前面已经阐述过海军经费是有四类款项构成的。颐和园的修建要挪用海防专款一项是不可能的,因为自海军衙门成立后,清廷按例拨给北洋和南洋的经费是每年四百万两,却从来没有全部兑现过,有时“仅及原意拨四分之一”,有时“大半无着,岁各仅得银数十万”。所以被挪用的经费多半是来自新增的海防捐输和鸦片税厘以及各地督抚报效等巨款的利息。据1891年奕�在奏折中上表:“每年拨工(指颐和园工程)之款原属无多,各省认筹银两,亦非一时所能解齐。钦工紧要,需款益急。思维至再,祗有腾挪新捐,暂作权宜之计。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输项下暂行挪垫。一俟津存生息集有成数,陆续提解臣衙门分别归款。”奏折中就明确地提到工程(颐和园工程)之款是在挪用海防新捐。无论慈禧和奕�等人修颐和园挪用的是户部拨放给海军衙门的海防捐输,亦或是鸦片税厘,均属于海军经费一列。奕�还在奏折中写道:“颐和园自开工以来,每岁暂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拨给工程处应用。”庆亲王奕�是海军衙门成立之时任命的会同办理,也就是此事的当事人,他的奏折中内容的可信度是很高的,所以挪用海军经费重建颐和园是不争的事实。历来对慈禧挪用的海军经费数目说法不一,自梁启超起,说其挪用三千万两之多,但这多是虚谈。从奕�的奏折中可以算出,从1888年开始,每年拨给颐和园工程30万两,直到1894年,共拨银210万两。在戚其章先生的论文《颐和园工程与北洋海军》中写道:“据粗略估计,从1887年到1894年的8年间,北洋海军在1894年的追加经费不计,共拨银约1000万两,扣除‘平余’为库平银60万两;南洋海军拨银共400万两,扣除‘平余’为库平银24万两;东三省练兵共拨银约800万两,扣除‘平余’为库平银48万两。”这三项加在一起的库平银就有132万两之数。1891年颐和园工程款项吃紧,经慈禧懿旨,又从海军经费中垫出100万两,这笔款项由存在天津洋行的海军巨款的生息来还清。后关东铁路的修筑被废止后,200万两的修路费也归入了颐和园工程之中。前文中提到,颐和园的重建打着昆明湖水师操练的旗号,这其中每年拨给昆明湖水师学堂的经费也被抽调部分用于颐和园的修建。经此算来总共挪用的海军经费在800万两左右。因颐和园工程的档案被销毁,慈禧到底挪用了多少银子,其准确数字不易求的,将上述数字相加,800万两左右是个可信数字。   作者简介:杨天姿(1989-),女,山东潍坊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


相关内容

  • 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艾跃进 (南开大学军事教研室,天津300071) 摘要:海洋和海洋文明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强国,而一支强大的海军又是一个强大国家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之衰落无疑同其海防的衰败相关.封建专制.腐败和意识形态落后,特别 ...
  • 李鸿章的秋风宝剑孤臣泪
    李鸿章的秋风宝剑孤臣泪 作者:刘兴雨 来源:<课外阅读>2005年第01期 19世纪末,著名的中日甲午海战,李鸿章惨淡经营近20年的北洋水师,惨遭败绩.30艘战舰沉没的沉没,被缴的被缴,李鸿章不得不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g ...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5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⑤罗援: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2014-03-24 11:03:13) 转载▼ 标签: 分类: ◈史海观潮◈ 微博 历史教训 参考消息 万吨左右 兵力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压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今年,又逢 ...
  • 颐和园关于铜牛的传说
    颐和园关于铜牛的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建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 ...
  • 14甲午中日战争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前预习案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温故知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 ...
  • 北京值得去的小地方
    [转帖]北京值得一去的小地方 本文应几位网友的要求而作.笔者也仅仅去过其中3/4左右的地方,而且有一些景点已经消失了.如果有遗漏,请大家继续补充. 北京值得一去的地方太多,大到世界遗产名录,小到国家级的文物古迹,呆久了,谁也没心思天天去,倒 ...
  • [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
    <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 曾维军 统治阶级的决策与措施牵涉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与一个国家的命运. 皇帝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少.就如清皇帝,当英国入侵时,不去内房读旧日利玛窦等所绘世界地图,竟发问"英国地方在哪里?&q ...
  • 清宫疑案正解
    阎崇年:清宫疑案正解 免责声明 本书应授权方要求仅用于市场宣传,禁止第三方转载.支持作者,从购买正版图书开始! ·看过这本书的人还看过 明亡清兴六十年(... 本书从崇祯帝继位讲起,以顺治迁都北京结束,最后总结了明... [阅读全文] 明亡 ...
  •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 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 ...
  • 万寿山文稿
    Longevity Hill Area 万寿山区域 The Longevity Hill was originally called the Wengshan Hill. It was renamed by Emperor Qianl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