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 - 范文中心

[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

06/07

《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

曾维军

统治阶级的决策与措施牵涉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与一个国家的命运。

皇帝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少。就如清皇帝,当英国入侵时,不去内房读旧日利玛窦等所绘世界地图,竟发问“英国地方在哪里?”在回答中西问题时,又问“其国和新疆有无陆路交通”?再向邻国日本看去,原有土地不过是中国的一省,却能在国际上作一个头等的国家,这恐怕不是碰巧也不是其它的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是一国之君的治国之道,日本君主能够为了自己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寻求富强之路,仿英国走上君主立宪制,到现在也还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而此时的慈禧太后正在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以迎接自己的六十大寿,沉迷于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或许皇帝们心在想,这种制度下我清王朝已经很富强了,何谈变革制度呢?对于外国的变革是不知或不以为然的,满清皇帝是以天朝自居,对于外来侵略者称呼用了一个很不雅的字“夷”,用现代化来讲就是看不起、蔑视外国人。可就是这样的满清皇帝,没有让清朝走向繁荣昌盛,更是让这帮“夷”一次一次的侵入,他们腐朽落后的思想,自大狂妄的思想,没有与世界接轨。

正确来说,闭关锁国是明末时就有了,只是没有那么严厉罢了。邓小平说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落后就是闭关自守。”那为什么中国人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有什么“好处”呢?可谓“好处”“大”了。分小点来说——

原因一:中国从此孤立起来,宛如“世外桃源”,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中国也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自己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做着一国之君,生活充裕,何要开国门?而且皇帝们认为,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就得从根本上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

原因二:关紧国门、禁海休船(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或中国人到海外经商),可以防止国人与外国人交往,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接触机会,接触机会一减少,那么清人就乖乖的呆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过着原来的生活,不会有骚乱。还有,也是在政治上避免有志之士海外联合反清,后来孙中山的海外建立兴中会就是一个例子。

原因三:再试着找找闭关自守的有利方面。外国的思想文化不进来,思想冲击就大大减少,中国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东西就可以满足生活需求。但这是非常狭隘的想法,关起门来搞既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闭关自守近代化落后的直接导火线。当时的通商制度特别也能说明这一点——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还是中国政府指定的十三家可以与外国人作买卖的,外国(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昔日的手工业都慢慢的变为机械制造,而中国的国策,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商业发展,这就迫使他们打开我们的国门,

而中国这方一直没有给他国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于是他们只能用坚船利炮打开来了。可为什么就想打开中国国门呢?简单而言,中国地大且确实物博,暂且不说有多少资源,就是粗略计算一下,中国一个人买一块布,那盈利可就非常惊人,一块肥猪肉在眼前,是谁都不想放过的。

我们往反的方向去想,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外国人的到来,欢迎西方文化的进来,凭借中国本来就有的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在加上中国的古代科技(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智慧)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据数据统计,当时我们的科技成果占世界的科技成果的50%。那么如果这种有利的政策,中国的文化将迅速向全世界传播,外国的思想也将快速在中国传播,以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那样就不至于是被打出来的近代化了。

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中英条约》;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失败,签订《辛丑条约》;还有许多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我们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所在,或是难以解决(暂且不说)。从表面上来说,还是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武器的,但在具体的实际当中不仅表现在装备落后,更表现在思想的愚昧。例如在鸦片战争时,名将杨芳认为英舰在水上浮行却几乎炮炮皆准,命中率反远高于在清军在陆上固定的炮台,其中定有某种邪术。他相信女妇所用的秽物最能“以邪破邪”,故想出妙计,搜集许多妇女所用马桶载在竹排上,出防炮台。结果当然未能“破邪”,炮台为英军所破。当时有人赋诗曰:“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摘自雷颐的《被延误的现代化——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浙江慈溪守城军民击败英法联军,所依仗的居然是当年吴三桂埋藏地下沉睡200余年的大炮。雷颐先生就尖锐地指出,在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只有儒学经典的地位,而自然科学知识的地位极低,几乎不被看作一种“合法”的知识。这就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本没有自己控制的能力,只能依靠别人,在被打的情况下才近代化的,我们从《时局图》明显看到熊代表沙皇俄国,虎代表英国,狼代表德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正在瓜分中国,这就是悲惨近代化。

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廷黼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深深思索:为什么中国近代化趋势总成泡影?蒋廷黼也提到过,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问题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的民族的前途就是光明的;不能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答案是:能。但这是很笼统的说法,要知道,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走得又是多么的艰难而坎坷,中国的近代化并不容易,这是被打出来的近代化,是迟来的近代化。


相关内容

  • 中国可以说不读后感
    <中国可以说不>读后感 <中国可以说不>是几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声音,这才能代表我们十三亿中国人的未来走向.为什么为媚外,以前曾被我们曾为蛮夷,为什么现在我们要那么软骨头对他们低声下气,如果这种低声下气对我们的中华利 ...
  •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一) 周而复先生的成名小说<上海的早晨>,描写得是解放初期,我国对民族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初社会主义改造的曲折过程.按周而复自己的话说,<上海的早晨>是反映工人阶级和资本阶 ...
  •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300字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300字(一) 书中的主人公是香草,香草不有个弟弟叫香晏,小香草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个枝繁叶茂的季节,她喜欢植物,小花开的美丽,小草绿的可爱. 香草喜欢读公主的书,爸爸买了一大摞送给她,香草读了很多关于公主的书.于是她造 ...
  • 在边缘读后感
    在学习了近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按照马克思老师的精心推荐,我阅读了由威尔·赫顿,安东尼·吉登斯撰写的<在边缘:全球资本主义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感想良多啊!<在边缘:全球资本主义生活>这本书的内容 ...
  • [大棋局]读后感
    <大棋局>读后感 黄宪烨 一.<大棋局>作者及简介 <大棋局>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他1928年3月出生 于波兰,1958年加入美国国籍,长期活跃在华盛顿学界.思想界和政界.布热 津斯基曾 ...
  •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5篇900字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5篇900字 蓦然回首间,白求恩辞世已经整整70年了,回忆白求恩的事迹,依然让人感慨万端; 品读<纪念白求恩>一文,依然感到心潮澎湃. 白求恩医生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放 ...
  • 大数据变革读后感两篇
    大数据变革读后感 (一) 之所以读<大数据变革>这本书,是因为当时在京东上看到这本书的宣传是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读书之一.说实话,看这本书根本看不进去,不晓得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什么,只能说标题吸引人,内容很空泛,没有什么的可读性. ...
  • [政府论]读后感
    当我们试图去理解一本书的所指,就如同凭着路中央的印迹推断远行的车轴,猜测多过现实,最后所得到的,往往只是一幅幻象. 任何作品必将打上时代的烙印,看<政府论>,有必要先将英国在近代初期的历史温习一遍,洛克是经验主义的开创者,分权理 ...
  • 读书报告范文摘要
    抒写个性与济世载道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读书报告 摘要:周作人的人生观和文学观始终交织着表现个性和国民性的矛盾运动.他的"言志" 和"载道"的文学史观可以用彰显个性和济世载道来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