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发展概况_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_齐英杰 - 范文中心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发展概况_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_齐英杰

04/13

第39卷第9期2011年9月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FORESTRY MACHINERY &WOODWORKING EQUIPMENT

Vo139No.9Sep.

2011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

齐英杰1,杨春梅1*,赵越1,杨成志2

(1.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 大连方圆木制别墅制造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45)摘

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回顾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发展概况,指出了中国古代人类

采用木结构建筑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发展起来的。建筑的发展是由天然岩洞到半穴居,然后上升到地面,由简单的原始木结构建筑逐渐发展为抬梁式(又称梁柱式或叠梁木式)结构建筑。穴居、

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处于萌芽时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62(2011)09-0018-03

Development Outline of Ancient Chinese Wooden Architectures

—Development Outline of Chinese Wooden Architecture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

QI Ying-Jie 1,YANG Chun-mei 1*,ZHAO Yue 1,YANG Cheng-zhi 2

(1.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China ;2. Dalian Fangyuan Wood Villa Construction Co. ,Ltd. ,Dalian Liaoning 116045,China )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utline of ancient Chinese wooden architecture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is reviewed and the fact that the human beings in ancient China made use of wooden architecture for six or seven thousands year is pointed out. China ’s ancient architecture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wood-based structures. Architecture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a natural cave to cave ,half-cave ,and then above the surface ,from a primitive simple structure to a carrying beam gradually (alsoknown as beam-column beam type or folding type) building. During this historical period ,the ancient Chinese wooden architecture was in its embryonic period. Key words :China ;ancient times ;wood structure ;architecture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外木结构住宅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木结构建筑相关标准的相继出台,我国停滞了20多年的木结构建筑产业开始复苏并陆续走进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为了推进我国木结构建筑的研究与开发,笔者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对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国古代人类采用木结构建筑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古

收稿日期:2011-05-11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1-4-6);国家自然

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半穴居,然后上升到地面,发展是由天然岩洞到穴居、

由简单的木结构建筑逐渐发展为抬梁式(又称梁柱式或叠梁木式)结构建筑的观点。

人类大约已有300万年的历史,根据目前已知的考古材料显示,其99.8%以上的时间都是在漫长的原始祖先们为避社会里渡过的。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风遮雨、防禽御兽而寻找天然岩洞权充休憩场所。根据我国古代文献中曾记载的各种传说,中国人类的祖先在上古时期,有巢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楺木为耒;氏斫木为稆,黄帝轩辕拔山通道,做宫室,判

科学基金项目(31076500)

*通讯作者:杨春梅(1977-),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

师,主要从事木材加工方面的研究

弓矢,造舟车。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人类由因崖成室、

第9期

齐英杰,等: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发展概况

19

镂木为巢、挖土为穴,发展到搭棚为舍、垒石为屋、烧砖砌房,构筑较为完整的居住空间。在上古时期,中国人类的祖先们从艰难的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掌握了搭建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要求。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曾经历过原始群、母权制、父权制三个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揭示了这三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面共同分配和消费的原始貌,当时的人类过着共同劳动、共产主义社会生活。初期的社会生产是采集野生植物,以后发展为渔猎及原始农业。

大约距今4万年前,中国原始社会逐渐进入母系中国进入了新氏族公社时期。到了大约距今1万年前,

石器时代,祖先们在劳动中进一步运用以及改进石器,制造出比较精细的石斧、石锛、石刀、石铲、石凿和一些骨制工具(主要是将这些工具加以磨光、钻孔、装柄或穿绳,以扩大用途),使其可对木材进行简单、必要的加工并开始修造木结构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母系氏族公社发展到了兴盛阶段,广大地区陆续进入氏族社会。先民们结束了长期原始群落的生活,开始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农业生产使原始先民们定居下来,而定居生活又促进了住宅的营建。原始先民们选择土层丰富的地区挖掘横穴和竖穴,用木材构筑简单的屋顶作为居住的地方并且形成村落。从此便开始了人类有目地的营造活动,再也不受天然洞穴的局限。我国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千计,房屋遗址也大量出现,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建方式也各种各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木骨泥墙房屋。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是距今8000年前的原始村落。这里发掘出半穴居房址170余座,都是井然有序地成行分布,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40m 2。这个被誉为“华夏第一村”的遗址,揭示出了中国北方古文化的悠久建筑历史。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中有许多与浅穴居(半穴居)相结合的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遗址。浅穴居的室内地坪平均低于室外地坪20~100cm ,时代愈晚,深度愈浅,地面上有木柱支撑、草泥覆盖的屋顶以避风雨。这种原始状态的木结构建筑物后来都升上地面,且有围护结构。人类从艰难的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地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技术,中国的古代建筑就是从这一历史时期开始,以木结构为主发展起来的。

黄河中游一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上古时期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由于适宜的这里森林茂密、

自然条件,原始先民们在这里以农耕为主,定居建房,发展了早期的文明。由于丰富的森林是随手可取的资源,木材就逐渐成为中国建筑自古以来所采用的主要材料。木结构建筑结构的长期流行是因地制宜、因材适用的结果。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中有许多与浅穴居(半穴居)相结合的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遗址。西安半坡F24已是明确的地面遗址,如图1所示。该遗址柱洞有显著的大小差别,分化出承重大柱和木骨排柱;12根大柱洞组成较“间”的雏形,它标志着中国以间为规整的柱网,显现出架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形成;中间一列9个柱洞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反映出脊檩已伸到两山,即4柱等高,据此杨鸿勋将此屋复原为南北两坡的额屋盖,把排烟通风口设在山尖上;室内未见沟槽和小柱洞墙茎,可知室内无隔墙,此屋的三开间柱网已显露出木构架建筑“一明两暗”基本型制。

复原外观

遗址平面

构架示意

图1西安半坡遗址F24(杨鸿勋复原)

1973年,在浙江省余姚县罗江乡河姆渡村北发现了大量人类应用的圆柱、方桩、板桩以及梁、柱、地板之类的木结构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出土了上百件带榫卯的木构件,从形式看有桩头及桩脚榫、梁头榫、带销钉孔的榫、燕尾榫、平身柱卯眼、转角柱卯眼、直棂栏干卯眼等。

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聚落遗址,在该遗址发现的干阑式建筑遗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人类发现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和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专家的研究结果,第一次考古发掘揭示的第4文化层13排木桩遗迹表明,这里至少有3幢建筑,分别以A 、B 、C 代表,其中A 屋位于最东面,B 屋近西南小山,C 屋居中。C 屋的年代要早于A 、B 两屋,所以C 屋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第一幢干阑式

20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第39

木结构建筑。干阑式建筑是一种以柱木为基础,构于高出地面的基座,用桩柱绑扎方式立柱、架梁、盖顶的半楼式建筑,是巢居的继承和发展。图2所示为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复原场景。

明,当时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和木材远加工技术水平要高于黄河流域。同时也有利地说明,在石器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创造了直榫、燕尾榫这些木接合的方法。从而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加工“燕尾榫”的民族,同时也充分证明当时的木结构建出

筑及木材加工技术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杨鸿勋指出,干阑式建筑促成了穿斗式建筑的出现,并直接启示了阁楼的发明—提高地板(居住面),且利用下部空间最终导致阁楼与二层楼房的形成。河姆渡的干阑式建筑在中外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陕西西安市半坡村遗址、浙江省余姚县罗江乡河姆渡村遗址的发掘,揭示了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已基本掌握了夯筑技术、木材加工技巧以及简单成型的建筑形式。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处于萌芽时期。

参考文献;

[1]侯幼彬,李婉贞.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M ]. 北京:中国建筑工

2002. 业出版社,

[2]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M ].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

[3]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罗哲文. 中国古代建筑[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卜德清,等. 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M ]. 天津:天津大学出

版社,2000.

[6]唐鸣镝,等.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M ].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

[7]钱伟长. 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8]徐建融. 中国建筑史话[M ].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9]常秉义. 中国古代发明[M ].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10]李浈.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工具[M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11]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M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12]刘洪涛. 中国古代科技史[M ].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

图2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复原场景

榫卯的发明及其在建筑上的应用是河姆渡人的杰出贡献,是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上的一大奇迹,是木材后世的穿斗式屋架加工技术上的一个飞跃。有了榫卯,

才能形成;有了穿斗构造,才有可能建造楼房。如果用绑扎方式来固定地梁于屋柱的节点,则用不了多久楼板将会坍塌下来,只有榫卯发明以后,特别是带销钉孔榫应用以后,加强了梁柱的连接,凌空的干阑式建筑才能稳稳立住。可以说没有榫卯木作技术就不会有河姆渡干阑式建筑。在世界木结构建筑史上,中国的河姆渡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3所示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榫卯的干阑式建结筑木构件。河姆渡人使用的榫卯构件制作相当精巧,构也相当科学,在没有金属工具,只能用石、骨、木的原始工具条件下居然能做出梁头榫、桩头榫、柱脚榫等各种榫卯,甚至有的榫头还带销孔,厚木地板还做出了企口。这些发掘成果有力地显示出长江下游地区木作技术的突出成就,标志着巢居发展序列已完成向干阑式建筑的过渡。

河姆渡出土的各种木结构建筑遗址和木构件表

柱头榫

平身柱榫卯

柱脚榫

转角柱榫卯

直棂栏杆构件

加梢钉的梁头榫企口板

图3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阑式建筑构件


相关内容

  • 中级导游员考试试题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 ...
  • 形体的组合教案
    <形体.材质.匠心>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作用. 2.是学习造型设计及创作表现的必要手段. 3.能促进和培养概括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 ...
  •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 :出现公共权力 二. 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 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 ...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 ...
  • [自然辩证法通讯]论科学与伪科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为了方便大家投稿时对论文进行分类,我们在此发布一份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 >把文献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划分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科性图书"五个基本部类和二十个大类,每大 ...
  • 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报告
    篇一: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1.主要思想:通过观看数几个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更加对书法的感悟 2.考查对象:历史博物馆出图文物 古建筑 碑刻石, 3.关键词:历史文物陈列 古建筑群 碑林刻石林立 瓦当雕刻 书法 ...
  • 西塘考察报告
    风 景 园 林 与 建 筑 旅 游 与 健 康 学 院 社会调查报告 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赴安徽宏村/浙江嘉善西塘暑 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旅游与健康学院 指导教 师: 孙天罡 二零一二 年 ...
  • 新中式景观分析
    经历了古典园林辉煌后的我国园林,到了近现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以及西方园林景观概念的传入,其发展之路几度调整,从全部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探索寻求新时代中式园林的实践尝试.重拾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城市精神,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 ...
  • 菲律宾历史文化概况
    菲律宾历史文化概况 菲律宾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的菲律宾群岛上.西班牙航海家R.洛佩斯•德•维拉洛博斯于1543年到达该地,以西班牙皇太子菲利浦之名命名该群岛为菲律宾.菲律宾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相对,东濒太平洋,西临南海,南隔海与印尼.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