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 - 范文中心

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

02/06

惊人相似: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

记不起是谁的名言: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说得一点不错。

一、两次开放运动的背景:

中国,既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泱泱大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以天朝上国自居,殊不知,其间西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给处于夜郎自大的中国人当头棒喝,中华民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骄傲自大的中央帝国,第一次面对着比自己更先进文明的入侵,中国人第一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天朝上国‛,闯进国门的也不是蛮荒边夷,而是在各方面都优于中国的西方列强。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发思,从林则徐、魏源到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开始懂得要像西洋人学习,是以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的。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稍有起色,而正当世界不少国家都在推进现代化时,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闭关锁国,我们拒绝与文明社会沟通,我们号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世界上仍有N多人口被资本家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待我们解放。只有中国人当家作主,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又在‚大跃进‛和‚文革‛的错乱中白白耽误了20年,又成了新一轮落后。文革的破产使一批有思想的中国人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开始,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

两者的区别是鸦片战争前夕整个中国从上到下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对世界文明一无所知,而1949年后的三十年是由于当时的当政者使用封闭政策,而使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文明世界一无所知。

二、两次开放运动的实践过程: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强‛,

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1862年(同治元年)清廷下令都司以下军官一律开始学习西洋武操,各省防军开始更换新式武器,同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设制炮所,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的建设由此拉开序幕:1864年李鸿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

短短几年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蒸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建造,其决心之大、动作之快令中外为之震惊,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洋务派领导人李鸿章认为泰西各国是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认为‚求富‛是‚求强‛的先决条件。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始了‚求富‛之路,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煤矿、铁厂、缫丝厂、电厂、自来水厂、织布厂、电报、铁路相继建设,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打破了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为国家回收了大量的白银,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兴办近代工业的同时,中国的军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甲午中日开战之前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各省防军、练军普遍装备了后膛枪炮,比之西洋各国毫不逊色,1888年北洋水师的成军更是使清朝的国防力量上了一个台阶,使得中国的军队从大刀长矛的中世纪军队一变而为使用先进兵器的近代军队。

开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必须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1864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改革科举制度,在他的坚持下,清廷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并于

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在多年之后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军队、工厂、外交方面的骨干中坚,西式教育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状态。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抓住了要害。1992年春,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再次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宣告,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航向。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按下手印决定‚包产到户‛,到深圳特区肩负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的嘱托放胆一搏,从谈‚股‛色变到证券市场人气旺盛,从‚一大二公‛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各级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转化职能,从国有企业大刀阔斧的改组改制到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投资、土地、流通、分配、社保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就是选择了深化改革。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开放也是改革,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大门搞建设不行。只有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先进文明成果,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后发优势,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掌握主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改革开放,成效卓著。市场经济,深入人心。联合国贸发会议秘

书长里库佩罗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近几十年来最广受关注、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的经济发展过程。她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两次开放运动的局限:

首先,洋务运动本身是功不可抹的,它是中国人对西方先进技术文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功学习的一大进步、是中国较大规模地出现重工业的第一次、也是中国各种学术领域出现重大发展的一次大潮。但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专制统治,改革不触动专制制度,是洋务运动局限性。正因为如此,这次改革运动虽然在历史上值得记上重重一笔,但没能带领中国走入现代化,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只是延缓了清帝国的统治。

八十年代后的改革开放,至今已接近三十年。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每个中国人肯定、歌颂。在邓公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的道路,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富强,昌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他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这点无人否认邓主导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但是,这位老人和他的继任者却迟迟不提政治改革,即使提到,也以中国特色顾左右而言他,以至于现在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严重脱轨。到现在,我国落后的政治体制已开始阻碍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腐败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教育问题,卫生医疗问题都非常触目惊心。

两次改革开放均局限在经济领域,均拒绝政治体制改革。

四、从洋务运动看今日改革开放的前景:

洋务运动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中国开出了走向现代化的方案,但因在政治领域拒绝改革,洋务运动的破产是意料之中的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今的改革开放当我们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总是强调中国特色,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脉相承。洋务运动的破产以说明了问题,难道我们要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两次吗???

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成就,尤其有治国的理念。是治国的理念造就了西方的科技文明,而不是相反,所以单纯在经济领域改革无疑是舍本求末。说到西方民主,高层总是强调中国特色,强硬西方民主不适合中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共领导人在早期也一直叫喊民主,例如:

中国的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政治需要统一,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泽东,1944)

"实行宪政……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周恩来,1944)

可以看出早期领导人的民主观与西方民主的观念如出一辙,可为何执政后的GCD却抛弃西方民主提什么中国特色的民主呢?

五四运动的先锋中共的早期创始人陈独秀认为,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更为广泛的民主,可是从苏联的实际看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斯大林认为,‚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形式,无产阶级政权形式只有独裁,不应该民主‛。陈独秀指出,所谓的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只是在实施的范围上有广狭不同,并非在实质内容上另有一套什么无产阶级民主。他认为,‚工人有罢工权,农民有耕种土地权,思想宗教自由等等‛,这就是从十三世纪文艺复兴以来广大民众以鲜血斗争了七百年才得到的今天所谓的‚资产阶级民主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今的改革开放当我们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总是强调中国特色,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脉相承。洋务运动的破产以说明了问题,难道我们要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两次吗???

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成就,尤其有治国的理念。是治国的理念造就了西方的科技文明,而不是相反,所以单纯在经济领域改革无疑是舍本求末。说到西方民主,高层总是强调中国特色,强硬西方民主不适合中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共领导人在早期也一直叫喊民主,例如:

中国的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政治需要统一,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泽东,1944)

"实行宪政……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周恩来,1944)

可以看出早期领导人的民主观与西方民主的观念如出一辙,可为何执政后的GCD却抛弃西方民主提什么中国特色的民主呢?

五四运动的先锋中共的早期创始人陈独秀认为,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更为广泛的民主,可是从苏联的实际看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斯大林认为,‚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形式,无产阶级政权形式只有独裁,不应该民主‛。陈独秀指出,所谓的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只是在实施的范围上有广狭不同,并非在实质内容上另有一套什么无产阶级民主。他认为,‚工人有罢工权,农民有耕种土地权,思想宗教自由等等‛,这就是从十三世纪文艺复兴以来广大民众以鲜血斗争了七百年才得到的今天所谓的‚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标志;可是,‚不幸十月(革命)以来,轻率地把民主和资产阶级统治一同推翻,以独裁代替了民主,民主的基本内容被推翻,所谓‘无产阶级民主’只是一些无实际内容的空洞名词,一种抵制资产阶级民主的门前语而已‛。

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建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不例外,并且接受得越早越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这样的观点,自然容易被人们指责为全盘西化或西方中心论者,但只有经历过1949年起的闭关锁国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历史的每个大陆中国人,才会真切地体会到,近代以来,西化对于中国历史的极端重要性。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偏离于西化的中国历史进程都是没有出路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中国的启蒙运动在五四只是开了个头,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而未能进行下去,所以,启蒙对中国来说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以史为鉴:改革开放又是一场洋务运动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时至今日已经三十多年了。这其中的因由、过程与影响,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晦难知的。也许现在给改革开放下一个定论还为时过早,但是如果我们翻开历史以史为鉴,我们就能洞悉其中若干因果。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对于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都能感同身受,但是对改革开放较为系统的认知却很难理出个头绪,因此鄙人就在此总结如下:

一、内政方面的改革措施

1.推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化

1)进行国企股份制改革、转让、破产倒闭,大力发展私有工商业,从而使得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所谓的GDP增长那是飞速的发展啊——但是由此却造成贫富不均 两极分化 地域差异。

2)推行土地分离承包(变相的土地私有)大力发展现代小农经济(以现代科学技术耕作的小规模私有农业)。前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实践证明小农经济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因而后期出现了农村合作社等新形式、新趋势。

2.改革税制增加财政收入

1)分税改革,实现国税和地税的分离,形成收支两条线的现代财政制度。通过这一改革,中央财政得以强化、地方政府也获利颇丰,从而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增加了国内稳定。当然国家财政收入多了,国民收入用于民生消费和资本积累的部分就少了,这很大程度

上也是我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职工福利待遇较差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2)此外调整税种、税率,大力扶植外资、合资、私营企业,尤其是外资、合资企业。但是长时期的对外资企业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严重阻碍民族工商业的成长与发展。

3)不断开放金融体制,逐步进行市场化。一方面,金融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想放开又不甘、干预又效果不佳的调控导致金融市场的过度泡沫,严重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发展经济文化改善民生

1)发展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依然是我国改革的顽症所在,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2)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卫生住房教育等若干方面。这方面的改革反复了若干次,但是就目前而言仍就是狭隘的、片面的、微不足道的,所以就改革的结果而言,基本上失败的。

4.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

确定科教强国的国策,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改;不断推进科研体制改革,提升民族科技创新力。我国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雷声大雨点小,甚至设想走世界未有的商品教育的道路,然而就教育改革的成果而言,泱泱中华真正称得上世界名校的又有几所?数以千万计的毕业生能够有所成就标榜世界科学史册的又有几人?

二、对外开放方面的改革措施

1.大力引进西方资本、技术和管理思想,消化并吸收以提升自身竞争力。从结果来看引进的技术基本上民用的,国防、高科技工业领域并没有达成初期目标(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禁售工业、国防高科技)。

2.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并进行海外投资。因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民生和国家战略资源及环境破坏为代价的。

三、军事外交方面的改革措施

1.确定韬光养晦和平崛起的基本国策,不断裁军,研发先进的现代武器装备,推进军事现代化。

2.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和积极的外交政策,主动与西方国家开展外交,与美日等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积极主动的谋求应有的国际地位。

3.在涉及国家主权的领土、领海争端过程中采取守势,积蓄力量,竭力避免局势恶化,因而国家主权领土利益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

四、国家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1.经济上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应该说国家所有或政府所有比较准确,坚持土地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形式;思想上仍将将马列主义毛指导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基本上坚持已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形式——但是具体是性质就不好说了,形式和本质是两回事。

2.对中国共产的执政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改革,推进党内民主,坚持一党专政,坚持多党合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和国际对于现代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的呼声。但是并没有实践出一种更加成功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政党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

3.关于政体和国体方面的改革不大,但是执政理念和方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基本上吸收使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执政理念——政务公开、公务员制度、国家干预、小政府理念、党政分开等等。

4.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提出了一些纲领性文件和战略如‚四有新人‛、科学荣辱观等。实际上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自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形成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被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私有制度所培养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所排挤。国家改革开放之前

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宣传教育体制逐步消退,外来的西方思潮和传统的封建思想得到传播和发展,当然这中间存在一个中国化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为所有的思想文化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一刀切,因而需要系统的研究确定好的积极地向上的来作为国家倡导和扶植的主流思潮。

总而言之,我国现在推行的改革是一场以经济领域为主导了,从而带动社会、文化、教育、政治等其他方面调整的变革,客观上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进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但是,这场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东中西布局失衡、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贪污腐败问题严重、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社会矛盾激增、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等,使得这场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实在是令国人惋惜。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1951-1898年)。因此,我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因为发现现代的改革运动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一,改革背景均处在内忧外患的状态。洋务运动是国内矛盾加剧,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运动,帝国主义列强蚕食鲸吞亡我中华之心不死;改革开放背景则是国内刚刚经历文革,社会思想、文化经济极度混乱,政府威信大跌,国外敌对势力加紧封锁,国际国内形势异常严峻。

第二,改革开放的目标与洋务运动基本一致。都是以巩固政权为出发点,洋务运动以求强求富为主要目标,改革开放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

第三,改革的主导思想均是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指导;改革开放亦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管理思想和资本,推行适应这些制度模式的改革为宗旨。

第四,改革方式都是统治阶级为维护政权而采取的比较积极主动的改革,具体形式上也多是自下而上的试点改革。洋务运动以总理衙门为中心的中下层统治阶层为领导核心在全国部分地区基层推行相关改革;改革开放是以中央为领导核心主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的变革。

第五,二者的核心领域都集中在经济和军事领域,都是努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创办现代军事工业,打造现代军事力量。

第六,时间跨度上基本一致,改革开放截止到现在与洋务运动几乎同样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演变。洋务运动从1851年清廷各国总理衙门设立到1898年甲午海战清廷战败洋务运动的宣告破产将近持续了半个世纪;改革开放自1978年到现在的2011年几经风雨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也有三十三年了。改革开放即便可以再延续二三十年,以目前的形式和方式仍然与洋务运动一样难以在其他领域尤其是社会和政治领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七,从改革内容和过程影响来看,二次变革都缺乏系统的筹划和纲领性的目标与计划。改革处于不断摸索之中,一方面造成变革的反复曲折甚至停滞不前;另一方面缺乏变革的决心与魄力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始终未能脱离实用主义的桎梏,从而在除经济军事领域

之外并无大的建树和成效。

第八,从性质上而言,两次变革都是具有浓重资本主义色彩的务实主义改革,他们都没能够为自己所倡导的政治制度探索出一条合适的光明大道。洋务运动基本上不涉及政治领域的改革,但是客观的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宣传了资本主义思想制度,对于清廷的封建统治方式而言毫无建树;改革开放是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但是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推行了私有化改革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巩固反而有消退的危险,因而仅仅是巩固了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并没有取得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开创社会主义新制度的预期目标。

结论:

总而言之,现在正在进行的变革仍然是一场较为盲目的缺乏政治远见的改良。它缺少明确的政治纲领——实质性的政治目标、经济目标、军事目标和改革思路。国家虽然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但是这与改革开放的相关目标和方法之间很难存在必然的有意义的关联,它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口号而已, 对于改革不具有任何实际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我很担忧这场改革的结局,担心它又是一场洋务运动。

最后,我真心的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伟大的领袖能够痛定思痛,高瞻远瞩,摒弃一切腐朽特权思想,真正从民族、民生大义出发,大刀阔斧的全方位的推进社会变革,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富裕,为人类和平贡献力量。

此文系 人王项羽 原创,转载请注明。谢谢!

国士无双 之 人王项羽

2011年5月31日凌晨著


相关内容

  •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综述
    12 第lO期№10 宜宾学院学报JournalofYibinUniversity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综述 产 惠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角度和方法 ...
  •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七
    作者:梁晓龙 体育文化导刊 2004年01期 在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多年的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后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这里所指出的&qu ...
  •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办洋务 ...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知识整合 注:有些改革因属选修内容或未列入高考考查范围,在此不作介绍. [高考动态] 改革作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高考试题几乎每年都或多或少涉及这一问题.2002年文科综合卷以&quo ...
  • 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
    体 育 课 教 学 改 革 方 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这一重要阶段,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发挥强身健体. ...
  • 体育社会学1(1)
    一.名词解释 1.余暇时间:亦指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然而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 ...
  • 中国篮球未来的发展之路
    中国篮球未来的发展之路-高校 一百多年前奈·史密斯博士在美国春田发明了一种投篮游戏,我们称之为篮球运动.一百年多年后,这种既可自娱自乐又可团队竞技的球类游戏,经过不断的制度化演进,不仅在全球体坛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集体运动项目,在世界五大洲得到 ...
  •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成败原因探究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成败原因探究 [摘要]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同属封建专制国家,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两国处于相似的基础上或起点上,但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是国力全面上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一个却是国力停滞不前, ...
  •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中华民族涅槃重生的历史,它有太多不堪回首之处.但是,过程虽然艰难,结果却是圆满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民族的蜕变自然少不了内忧外患,少不了流血牺牲,少不了迷茫与探索.从鸦片战争到 ...
  • 20XX年中考试题中国历史材料题
    2014级中考复习导学稿 2012年中考中国历史材料解析练习题 编写:邓银章 使用教师: 使用学生()班-- 1.观察以下图示: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成果与实践 请回答:(1)"三民主义"的提出者是谁?在这一理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