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七 - 范文中心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七

06/29

作者:梁晓龙

体育文化导刊 2004年01期

  在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多年的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后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这里所指出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和党的十六大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而不是“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思想内涵有了很大的不同,其含义十分深刻。它标志着我们所要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思想更加解放,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建设现代化道路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是对多年建设与改革实践经验进行的新的总结和概括,是对当代中国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所要走的道路做出的新的科学论断,对我国务行各业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这些新的理论认识对不断深化我国的体育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关于体育改革,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即中国的体育改革是“中国式”的体育改革或“中国特色”的体育改革。通过体育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中国式”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的目标,无论是体育体制还是运行机制都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展体育的模式。中国的体育事业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竞技体育的运作模式,还是群众体育的工作方式,或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子都会走出一条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展体育运动的道路来。在进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出台的任何一个改革方案,所采取的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必然要受到中国特有的政治及其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与文化特征的制约和影响,同时还必须要充分遵循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基本趋势、规律与特点。通过体育改革所能达到的最终目标,必然也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体育本身等这些综合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的改革结果。

  因为:

  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是“中国式”或“中国特色”的,体育改革以及体育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必然要受这些基本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并充分反映它们的要求。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体育改革与发展不可能离开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而独立进行。

  当代中国体育是建立在中国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之上的体育,而经济对体育具有强烈的基础性决定作用。中国的体育发展和体育改革根本就不可能离开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单独进行。

  当代中国体育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改革与发展必须要反映占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意志,必须要反映国家、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多种需求与要求。

  当代中国体育是在建筑在已有的体育发展水平之上的体育。体育改革与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当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体育传统和整个当代中国社会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意识等等。

  当代中国体育是走向世界的开放型体育。在体育改革过程,必然要充分反映当代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基本趋势,规律与特点。

  在上述一系列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中国体育系统所进行的体育改革必须是“中国式”或“中国特色”的体育改革,中国体育事业所走的发展道路必然是“中国式”或“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利用,也没有别国的模式可以照搬。这是中国体育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最基本的理论观点。

  但是,在强调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同时,并不排斥我们积极地吸收和借鉴人类在发展体育运动过程中所积累的一切有益经验和所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

  从当代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经过20多年的体育改革与发展,我国体育系统在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前进,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对深化体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的宝贵经验。对这些在体育改革实践中得到的经验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归纳,形成具有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的若干“观点”,对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和调整已经进行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在我国多年的体育改革实践中,主要形成了如下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

   一、在体育改革中要有强烈“忧患意识”的观点

  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系统、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重要的是应该保持一种不断进取、奋力拼搏和永不满足的崇高精神状态。如果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的话,那么“忧患意识”则是不断深化改革的动力。在我国体育界广为流传的“从世界冠军领奖台下来,一切从“零”开始,“狼来了”,和“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等等,无不体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正是在我国这种特有的竞技体育文化中孕育和包含的这种忧患意识,才使我国体育能在十分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地取得优异的成绩,才使得我国不少优势项目历经挫折而又重新崛起,始终在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正是这种忧患意识,才促使我国体育界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地进行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创新、不断地进行运动技术创新,才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深化体育改革,才促使我们不断地在胜利或挫折中寻求击败竞争对手的新方法和新武器,从而保证我国体育在国际大赛中不断地走向辉煌。

  忧患意识是一种具有强烈进取和居安思危内涵的谋略和智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和“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就是忧患意识的深刻写照,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及对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北京已经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中国体育军团已经拥有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28枚金牌,金牌总数位居世界第三的历史性辉煌。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竞技体育领域中我们仍然还有很多不足,已有的很多优势项目也面临着越来越多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后备人才队伍无论是数量、质量和结构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困难,“三大球”所取得的运动成绩和水平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以及与世界强队相比较仍然有很大的距离。还有许多人们的思想观念、体制性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需要得到解决,因而必须继续进行深化的体育改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完成中央所提出的提高全民族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建成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任务,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困难和不利条件,仍然任重而道远。

  体育场馆等各方面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已有的相当一部分体育场馆离国际体育竞技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离体育现代化的要求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体育产业化,体育社会化,体育市场运作等方面的改革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与进步,也仍然存着在不少问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还远远没有完成与定型等等。

  中国体育界和广大体育工作者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在清醒和充分认识当前不足和困难的前提下,必须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前进中的问题,消除我们前进过程中的障碍,通过不断地深化体育改革和扩大开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新的发展思路中找到出路,在不断深化体育改革中获得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只有这样,我国的体育事业才能不断进步。因此,我们必须要满怀忧患意识的精神状态进行体育改革。

   二、体育改革是社会改革“随动系统”的观点

  如果用现代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来研究整个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话,我们可以把整个社会看成是一个大系统,那么体育系统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就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子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之中的“随动系统。”也就是说,体育系统是随着社会大系统中的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系统的变动而变动,并受到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系统发展变化所制约。体育系统不可能单独的游离于这些处于社会基础系统之外而独立存在,更不可能不受这些基础系统的改革和变化的影响而单独进行改革。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经验也多次证明了这一观点。因此,在当代中国的体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遵循这一社会运行和改革的基本规律。

  回顾20多年中国体育改革的历史,大量事实证明了这一观点的客观作用,以及对体育改革的指导意义。在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前,我国体育系统也进行过多项内部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因为,整个国家仍然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因而不可能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当国务院的机构改革还没有进行的时候,就不可能有“国家体委”改革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的现实。相反,当我国“县级机构改革”正在进行的时候,尽管体育系统中不少同志有“保留县体委”机构的强烈愿望,但很多县级体委还是不可挽回地被合并甚至被撤消了。没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和大政策,上海、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等5所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学院就不可能出现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共建”的局面。没有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就不会有现在的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国家将要推动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改革,体育系统的事业单位不可避免地要按照国家的整体部署进行相应的改革。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了体育系统的改革必须在国家整个改革的大系统中,与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社会基础系统相比较,处于一种“随动系统”的地位,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的经济改革、机构改革和科技、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而改革,并与这些系统的改革方向相一致,并适应这些基础系统所提出的改革要求。

  但是,提出体育改革是社会改革“随动系统”的基本观点,并不是不改革或在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无所作为的理由,也不是要求体育系统所进行的各项改革与经济等社会基础系统的改革完全相对应,把体育改革简单化和机械化。而是要求更加科学地对待正在进行的体育改革和体育系统内部的各项改革,认真研究和深刻领会国家的各项改革政策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与方向,在体育改革过程中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改革部署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三、改革是动力,不是目的的观点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才是改革的目的。邓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革命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而改革是通过改变和消除一切阻碍发展的因素来解放生产力。从我国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就是要通过改革的手段铲除发展的障碍,包括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障碍以及方法和手段上的障碍等等,为发展铺平道路,从而加快发展。经济改革如此,体育改革同样也应该如此。体育改革是促进体育发展的巨大动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因此,我们在体育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唯改革而改革,而是要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仔细研究改革方案等后再进行各项体育改革的实践。在研究和制定各项体育改革的方案时,一定要有通过改革达到一定目标的设计。在改革实践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应该以改革的目标或目标体系来检验和验证我们正在进行或者已经进行了的改革,以此来衡量改革是否已经达到或者能够达到改革初期所预期的目标,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改革正常的进行,从而实现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以争论很大的足球项目的改革为例:如果说当初的改革目标是针对足球项目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换的话,用现在所达到的现状来评价所进行的改革是否成功,应该理直气壮地说已经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果用足球项目在国际大赛中所取得的运动成绩来衡量改革的成果,必须承认,还远远没有达到足球改革所期望的目标。如果用足球项目的管理体制、足球事业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和期望达到的运动成绩多种目标进行综合衡量和评价,中国的足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足球项目还要不断地深化改革,包括促使运动成绩提高在内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革是动力,不是目的的基本观点告诉我们,在衡量和评价改革成果时,不能用已经采取了多少条改革措施,已经发出了多少个改革文件,立了多少项改革规矩等指标来衡量和评价,而是要用通过体育改革取得了多少成绩,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改革目标等一些具有”结果”性的指标来衡量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来评价已经进行了的体育改革。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赞同我们所进行的体育改革,才会给予积极的评价。体育改革,是“阳光”下的改革,是透明度很高的改革,人民群众对体育改革的成果评价很直接,那就是看我们所进行的体育改革是否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与提高,是否达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运动技术水平,是否在国际竞技体育的大赛中,为祖国为人民赢得了荣誉,是否为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和进行体育活动做出了实事。因为,体育改革必须要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没有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体育改革不能称之为成功的改革。体育发展特别是竞技体育发展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和标准就是,运动成绩的提高和在国际竞技体育大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这正是竞技体育最主要的“振奋民族精神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本质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体育改革是否正确和成功,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最高和根本评价标准。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和评价,我们已经进行过的体育改革,会得出很多结论性的经验。在设定体育改革目标时,必须要以“生产力”标准为根本依据和关键点来制定,科学地确定通过体育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竞技体育的改革目标不能离开运动成绩的提高和应该达到的竞技水平的指标;群众体育的改革目标不能离开人民群众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的增长和体育活动次数的增加,特别是体质监测等指标;体育场馆的改革目标不能离开为运动训练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的指标;体育产业的改革目标不能离开经济效益的增长的指标。总之,要以促进体育发展的硬指标来确立体育改革应该达到的目标。

  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改革目标与改革措施之间具有强烈的对应性关系,而且改革目标对改革措施还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作用。不同的改革目标决定不同的改革措施,改革措施要为实现改革目标服务。如果改革目标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改革措施的力度越大,带来的损失就越大。因此,在体育改革中一定要认真地处理好“动力与目的”的关系。

  四、在体育改革中要有勇气面对挫折甚至失败的观点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辨证否定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否定原有改革结果的过程。因此,在体育改革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甚至失败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现象。我们要以百倍的勇气进行体育改革,同时我们也要有千倍的勇气面对在体育改革中遇到的挫折甚至失败,并从挫折和失败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过程来看,从农村和农民的土地承包开始,到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每一次进步都是对原有改革结果辨证的否定,都是面对挫折后的重新选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曾经有很多失败的教训。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和发展的过程,说明了在改革中要有面对挫折甚至失败的勇气,要有不断修正和否定原有改革结果的心理准备。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对体育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另一个方面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前所未有的体育改革,对我国体育系统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成果不容否定”,这种观点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对指导体育改革实践也是十分有害的。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这里所说的“摸索”就是研究,就是探索,既然是摸索和研究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也有可能遇到挫折甚至是失败。体育改革也是一样,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有在工作中勇于和大胆地进行体育改革实践,才能在改革中获得发展体育事业的动力,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邓小平同志还说,“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因此,我们不能忌讳在体育改革过程中犯错误,遇到挫折和失败,更不能明明知道所进行的改革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承认已经出现的失误,不纠正过去错误的做法,甚至还要坚持不恰当的做法。这是很不明智的举动,对深化体育改革没有任何好处,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已经进行了的改革,敢于修正或善于否定体育改革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一定要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只有用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已经进行了的体育改革或者我们正在进行的体育改革,才能保证我国的体育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五、在体育改革中要有敢于坚持原有优势的观点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个论断不论从逻辑上还是从理论上来理解,都包含了既要积极学习国外的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各项事业的文明成果,也要坚持我们已有优势的含义。体育改革不能把经过实践证明我们已有的优势也改掉。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个“扬长避短”和保持已有优势,克服原有弊端的过程。我们正在进行的体育改革,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对原有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使之符合现代社会和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但不是改变中国体育事业的社会主义基本性质,也不是把我们已经具备了的优势也改掉,而是社会主义体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等各方面的自我完善,目的是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20多年的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也表明,正是因为我们逐渐改变了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事业时所形成的一系列观念、原则、手段和方法,我国体育事业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原有体育体制中经过实践检验也有一些合理的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体育运动发展规律的成分。它们对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目前仍然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要敢于大胆坚持。例如,中国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公益性事业的基本性质,这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体育的基本权利和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义务的大事,也是社会主义体育的基本性质的体现,必须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方式,集中优势力量办大事的合理内核就是原有体制中的特有优势,一定要敢于坚持。因为,这种方式已经被前苏联、民主德国、古巴、甚至是朝鲜和我国的多年体育实践反复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高效体制。为了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打翻身仗,德国已集中了4000多名运动员强化训练。法国为了备战2004和2008年奥运会,制定了“体育复兴计划”,备战奥运会的队伍和人数分别达到了6206和9332人。这说明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采用我国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方式,进行奥运会的备战。“举国体制”是一种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好体制和高效率的体制,而且也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何况,我们经过多年的体育改革,体育事业在运行机制、实际做法、政策措施等方面与以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体育的方式与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更加适应和逐步接近,新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体育改革实践中正在不断完善和逐渐形成。衡量我国体育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只能是“三个有利于”,只能是有利于出成绩、出人才,有利于提高我国体育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六、体育改革具有独特性的观点

  特殊性更能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体育改革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体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在人类社会诸文化现象中,独具魅力的体育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和全民性,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更具独特性。体育运动的独特性隐含着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的体育率先汇入了世界体育运动的潮流中,全民健身活动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全面走向世界,蹬上国际竞技体育舞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保证当代体育运动有效运行的体育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必然要有反映体育自身文化特征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首先体现在体育体制的改革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是毫无疑问的。而且,中国的体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还必须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所进行的体育体制改革还要充分遵循体育运动发展自身规律和特点,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趋势。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国际奥委会和国家奥委会的体制关系,国家奥委会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世界各单项运动协会与国家单项运动协会的体制关系,如何行使和发挥各自的职能,以及国家级协会与省市体育协会在体育体制中的地位与关系。各种非奥运项目的体育组织和群众性体育组织在整个体育体制中的地位和关系等等。在我国,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一直在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划分政府体育部门与国家奥委会以及开展群众体育的体育组织的职能,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体育体制改革独特性的表现,而且应该在体育体制改革过程中认真研究,需要在新的体育体制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运行机制的改革过程中,也必须要充分遵循体育所具有的特殊性。体育,特别是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它是必须要参加到国际竞技体育大家庭中进行各项活动的体育。因此,必须按照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单项运动组织的基本要求进行各项活动,规范行为方式,按照国际体育组织通行的惯例办事,就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样,必须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规则,才能在世界经济的游戏中有一席之地,其他国家才可能与你正常地打交道。总之,在国际竞技体育组织中的活动也是一样的道理。体育组织是一个世界性很强的国际组织,世界上无论那一个国家只要加入其中,就必须按其特有的规则和各项惯例进行游戏和活动。在那里,没有任何国家特色,也不允许有任何一个国家特殊。因此,我们在体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竞技体育的这种独特性。积极主动地与国际通行的规则接轨,并不断地根据国际体育组织的改革和变化,调整我们已有的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竞技体育的大家庭中立足,加快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

  七、在体育改革中要善于创新的观点

  体育改革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鼓励竞争促进不断创新,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既然我们正在进行的体育体育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体育体制以及运行机制,那么就必须在体育改革过程中不断创新,使体育改革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从而有力地推动体育改革不断深化和体育事业向前发展。

  我国乒乓球队近50年来长盛不衰,在国际大赛中不断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其中一条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原国家体委副主任,我国著名乒乓球专家徐寅生就专门撰文强调和介绍过创新对于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巨大作用。我国体操、跳水和射击等优势项目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哪个体育项目的创新抓得好一些,哪个体育项目就发展得快一些,在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就好一些。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得好的地区也经常涌现出很多新经验、新办法。因此,在体育改革过程中,要把各种创新贯穿于体育改革的全过程。其中包括体育体制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创新、体育理论的创新、体育管理方法的创新和有关体育的各种规章制度创新、竞赛和训练体制与方法的创新、运动技术创新和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等多方面多内容的创新。

  体育改革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因此,在体育改革过程中创新也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同的改革对象和体育改革的不同参与者创新的内容会有不同或者说侧重点不同,比如对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运动技、战术和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与他们的工作结合得紧密一些;对于竞技体育的管理干部来说,应该更多关注体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管理方法、体育竞赛的组织方法和形式的创新;对于群众体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来说,应该更多地关注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形式、组织方式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等等。

  可以说,创新是始终伴随着整个体育改革全过程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作为体育工作者,关键是在体育改革过程中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以不断地创新来推动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改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推动体育工作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各样创新,给体育改革和发展不断地注入活力,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向前发展。

  八、在体育改革中要善于捕捉时机的观点

  在深化体育改革过程中,要从体育运动发展和运行的基本规律与特点出发,结合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等方面的改革,抓住国家和社会其他领域进行深化改革的机遇,不失时机地进行和推动体育改革。

  从体育运动本身运行的规律与特点来看,特别是高水平的竞技体育竞赛具有明显周期性的规律和特点。奥运会周期、亚运会周期、全运会周期,运动员成材的周期、运动员的年龄周期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在进行竞技体育改革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应该选择前一个大赛周期结束后,下一个重大竞赛周期开始时的时机,进行力度较大的改革比较合适。群众体育改革重大措施的推出,最好选择在奥运会、亚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后进行,我国体育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次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比赛中取得重大胜利,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广大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群众性体育运动的热潮都会有规律地出现。这种周期性和规律性就是进行体育改革可供选择的有利时机。

  我国体育改革是在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领域改革的大环境下进行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领域的改革,不仅对体育改革提出客观要求,往往也会为体育改革提供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使体育改革和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才有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等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体育改革措施出台的社会大环境和有利时机。国家科研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为体育科研体制的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体育科研的经费来源、立项、检查和监督以及科研成果的评定和应用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有利于体育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改革的条件,才使体育科研体制的改革,新的运行机制的确立有了突破的可能。

  在20多年的体育改革实践中,无论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还是体育发展本身,都给深化体育改革提供过很多有利时机,有的改革时机我们紧紧地抓住了,有的改革时机白白让它们溜走了,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将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不仅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较为有利的政策环境,也为我国体育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和条件,还为2008年后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不断地深化体育改革,更好地谋划我国体育发展的未来。

  机遇往往在瞬间产生,也随时在时间中消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深化体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时机意识和机遇意识,善于选择体育改革的时机,敏锐地抓住社会为体育改革提供的机遇,不失时机的进行体育改革,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九、市场经济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观点

  毫无疑问,市场经济给我国的体育改革和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挑战。中国体育面对着迎面扑来而又陌生的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既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没有逃避的可能。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只有努力适应,勇敢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我们既要积极迎接全新的市场经济的挑战、大胆进行体育改革,又要从容制定体育改革方案、谨慎抉择体育改革方略,抓住市场经济给体育事业发展与改革带来的机遇,战胜市场经济的挑战。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改革历史潮流中,不断地进行深化体育改革,并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获得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更大空间,获得更好地进行体育改革与体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力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与繁荣。

  市场经济给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力地拓展了体育事业发展的空间和投资渠道。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唯一投资渠道,政府是发展体育事业单一的投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都可能成为发展体育事业的投资主体,发展体育事业的经费总量有可能增加,经费来源就可能出现多渠道的局面,有利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体育事业。

  二是更加开放,多种路子发展体育事业的方式和方法将会层出不穷。发展体育事业的多样化运作模式和运作形式的出现,有助于体育事业繁荣与发展。在群众体育中,由于国家采取了体育社会化、体育产业化的体育改革方向,多种不同的体育产业经营主体在体育市场的海洋中游泳,可以极大地激发从事体育工作的不同人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会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与动力。竞技体育的商业潜力将会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高水平竞技体育竞赛的产业化经营、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体育经纪人的运作等将会促进竞技体育欣欣向荣的发展。

  三是竞争机制在体育系统中的引入和形成,体育工作者的竞争意识增强,可以大大提高体育工作的效率与效益,使体育事业的发展出现更加繁荣的局面。由于竞争的作用还会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科学文化、体育业务、敬业精神等各种素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地夯实基础,提供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各类体育人才。

  四是有利于把有限的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到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体育项目中去,优化配置到同类体育项目中效益较高的方面和环节中去,优化配置到有人才优势和工作优势的体育工作部门中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体育资源和体育工作的效益,尽可能地降低发展体育事业的成本,而这正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育工作中所不可能做到的体育运作方式。

  五是有利于促使各类体育和运动人才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和流动,包括国际体育人才的交流,促进体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六是有利于加强体育法律法规建设,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和参加体育运动的各项权利,促使体育发展与管理进入法制化的轨道,实现“依法治体”的体育改革目标。

  以上六个方面只是列举了市场经济给体育改革和发展带来的若干机遇的主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可以有理由相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将会给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给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们原有的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受到挑战,一部分体育工作者包括业务上较强的教练员、有实力的部分运动员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遇到矛盾,在为祖国效力与在国外体育俱乐部谋求发展产生冲突和矛盾时,需要做出个人和小团体利益重大抉择时,可能将会更加艰难和顾虑重重。在承认和保护个人合法物质利益的前提下,祖国至上、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需要更有效地思想政治工作加以保证,同时需要学习和更好地掌握与当前社会及人们思想实际更紧密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艺术。

  二是体育运动所追求的“公平与公正”的高尚道德内核,体育运动所倡导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标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会遇到更多、更激烈的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更严密的竞赛规则和更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给予强有力的保障,同时需要更加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

  三是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在我国特有的举国体制中冲突会更加激烈,简单的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和效果将会不断弱化,因此需要我们在承认多种利益主体的前提下,理顺中央、地方、行业、解放军、团体和个人等方面的关系,更多的运用法律、法规和体育竞赛特有的杠杆作用来调节和管理和发展体育事业。

  四是体育系统内部的不同运动项目之间,不同运动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之间的分配差距有可能继续扩大,有些水平较低但有市场的体育项目的从业人员可能获得较多的收入,不公平的现象有可能表现得更加明显,迫使我们在体育项目特点、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更加艰难的抉择。

  五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不同地区体育发展水平可能更加失衡,经济发达地区所具有的生活、待遇等优厚的条件、体育设施现代化的工作条件将会吸引更多高素质体育人才向相对发达的地区流动。在保证优势地区积极性的同时,如何调动体育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发展体育事业的积极性,也要求我们在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上有更加高超的管理艺术和工作方法,同时要求我们在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总之,市场经济为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关键是在体育改革过程中如何应对,学会和掌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体育工作的新方法,寻找新办法。科学和理性将会给我们提供解决矛盾的金钥匙。

  以上9个关于体育改革的基本理论观点,是我们在体育改革过程中应该加以认真研究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对深化体育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体育实践在不断发展,体育改革也将不断地深化。在新的体育改革实践中肯定还会涌现出很多新的实际经验,新的理论观点,新的不同看法,对此都应该加以认真的对待和总结。只要有利于推动体育改革,只要有利于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只要有利于提高体育工作水平,我们就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它们,运用它们,并在体育改革和体育工作实践中继续发展和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改革的基本方针应该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体育运动的现实基础出发,结合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基本趋势、规律与特点,建立中国特色的体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从而有力地促进和推动我国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教育和体育科研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和进步。

作者介绍:梁晓龙 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


相关内容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
  •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 ...
  • 武术的当代发展与历史使命
    · 第18卷第2期 2011年3月 体 育 学 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18 No.2M a r . 2011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的当代发展与历史使命 邱丕相1,马文友2 (1. 上海体育学 ...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 ...
  • [转载]本人西方哲学名著藏书目录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第一卷  柏拉图的符咒 │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第二卷  预言的高潮:黑格尔.马克思及余波 │  一个孤独散步者遐想:插图本 │  不正常的人 │ 文化霸权理论研究 │  东方编译所译丛 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 ...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XX年版)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年版)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 作者:北京大学图书馆 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 日期:2015-8-25 序号 中文刊名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 中国社会科学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3 学术月刊 4 北京大学学 ...
  • 教育价值论-讲稿
    [开题语]前面的两位同学主要讲述了教育价值论的内涵:价值.教育价值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咱们一起探讨了解了关于教育科学认识和教育价值判断,教育价值的分类和系统整合,人的内在价值,人的内在关联方面的知识. ("价值"是这样一种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区与出路
    2008年5月 第45卷第3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May 2008 Vol 145No 13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