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 范文中心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11/03

高一语文导学案 课题:《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学案编号:0103

课堂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复习巩固倒装句、被动句。 2.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3.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了解辞赋的特点。 4、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诵读课文,标记出重难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情感思路。

一、助读资料

1、背景材料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2、朗诵指导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有些七字句以2、2、1、2顿读,如“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

二、朗读课文,对照课文下的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1、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

稔 奚 载 觞 眄 棹 矫 皋 柯 樽 岫 盘桓 窈窕

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3、整体感知。

概括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情感思路

大胆质疑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下来汇总到各学习小组组长手中,由各组组长挑选疑问最多的问题交给老师。

1

学习重点 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实、虚词。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追求。 一、知识检测与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眄庭柯以怡颜 ②生生所资 ..③园日涉以成趣 ④悦亲戚之情话 ..2、实词积累。 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 ②策之不以其道 .就:①三径就荒 .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行: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是:①觉今是而昨非 . ②是可忍,孰不可忍 . ③问今是何世 .善:①善万物之得时 .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

3、 虚词积累。

而:作连词可表示八种关系,如下:转折、承接、修饰、假设、因果、并列、目的、递进(转承修假因并目递)。写出下列句中的“而”各表示什么关系。

①时矫首而遐观 ②门虽设而常关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或植杖而耘耔 ⑤奚惆怅而独悲

以:“以”用做介词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介绍动作的凭借、身份等,译为“拿”、“用”、“把”、“凭借”等;介绍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介绍动作的时间、处所,译为“从”、“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由来,译为“从”。写出以下句中的“以”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①輮以为轮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农人告余以春及 ⑤既自以心为形役 ... “以”用做连词时,用法相当于“而”。指出下列句中的“以”分别属于哪种情况。C.或命巾车 D.或棹孤舟 ..

2、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请息交以绝游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既窈窕以寻壑 D.木欣欣以向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 ....

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 请息交以.绝游 ③登东皋以.舒啸 4、特殊句式

①农人告余以春及 ②复驾言兮焉求 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④遂见用于小邑 ⑤既自以心为形役

二、探究交流

(1)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2)通过赏析诗句,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把握其精神追求。

巩固案

必做题

1.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乐.

琴书以消忧

4.从句式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王之蔽甚矣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鸟倦飞而知还

5、比较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寓形.

宇内复几时 ③觉今是而昨非. ④富贵非.

吾愿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同

6、下列句子“而”字意思和用法与“临清流而赋诗”中“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 C.时矫首而遐观 D.泉涓涓而始流 7、归纳加点词意义,选出相同的一组( ) A.耕植不足以.自给 家叔以.余贫苦 B.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故便求之. C.实迷途其.未远 未见其.术 D.于.时风波未静 寻程氏妹丧于.

武昌 选做题

有人说,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不是作家描写的最美妙,而是能引起读者最美妙的想像。文中写了“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我们知道“晋陶渊明独爱菊”,那么,摆脱了黑暗的官场,回到了向往的家园,面对荒芜院落中傲然挺立的菊花,他定会百感交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菊花,看到欣欣然奔向自己的陶渊明,也一定会有一腔话语倾诉。

问题1:“先生任官经年,三仕三隐,这次归隐,看到三径就荒,唯有心爱的菊花犹存,先生想对菊花说些什么?”

问题2:“假如你是先生亲手栽的菊花,今天看到先生风尘而来,并先来看你,你作为菊花想对先生说些什么?”

教师寄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


相关内容

  • 04[归去来兮辞]教案
    序 译文: 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 ...
  •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句子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 ...
  • 陶渊明教案
    陶渊明 幻灯片2 ●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 ● 本章介绍陶渊明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 ● 东晋偏安江左,士族谈玄说理风气尤盛,就在玄言诗风笼罩文坛,文学内容严重脱离现 实时代,陶渊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文.辞赋创作上别开生面, ...
  • 学得来的谢灵运
    学得来的谢灵运,学不来的陶渊明(一) 2016-04-07 东来 埋字 钟嵘<诗品>里品评诗人,把自西汉到齐梁,一百零三个诗人排了品级,陶渊明被排在中品里,谢灵运位列上品. 把陶渊明放在中品,触怒了后世许多诗评家,姑不论其他,这 ...
  • 乘风归去!
    乘风归去! 他脸上有一丝微微的凉风,耳边是轻柔的习习的风声,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懵懵懂懂.他手上拽着两根绳子头,像是在半空中滑翔,像是在云间飘荡.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空荡荡茫茫然一片.偶尔有些儿闪烁的光斑,眨巴眨巴的,紫蓝紫蓝的. 绳子的那 ...
  • 作文:不如归去
    在历史的长河边,滚滚江水夹杂着红尘的是非恩怨,难免不叫人心生感慨.许多人一生沉浮于宦,未曾想劳碌半生愤概难平.也有人逍遥红尘隐居世外,任六界风飙金窗绣户看妖娆. 这倒让我想起了李杜二人,前者真真是个天外谪仙人,云游四海踏遍大好河山.后者却在 ...
  • 古诗综合填空
    1. ,便感到那滴冷雨滴到了内心深处:月本无情,但却能常常寄托离人的愁思.读 的<雨霖铃>的" ",便能感到那无声的冷月冰冷了凄苦的内心. 2. 古诗的魅力无限."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 ...
  •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倒装句
    倒装句 必修1-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语郑伯(正常语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与君(正常语序:若亡郑而与君有益) <荆轲刺秦王> 燕 ...
  • 南山种豆鲍鹏山
    南山种豆 鲍鹏山 "元康之英"过后,有作为的便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陶渊明和谢灵运了.陶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的开山:谢是"元嘉之雄",山水诗的鼻祖.他们是试图从体制中解脱自 ...
  • 俄汉语中布谷鸟的民族文化内涵对比
    2003年第6期 总第82期 外语研究 ForeignLanguagesResearch 2003,NQ6SerialNQ82 俄汉语中布谷鸟的民族文化内涵对比 熊友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摘要:布谷鸟在中国和俄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