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教案 - 范文中心

陶渊明教案

07/16

陶渊明

幻灯片2

●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

● 本章介绍陶渊明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

● 东晋偏安江左,士族谈玄说理风气尤盛,就在玄言诗风笼罩文坛,文学内容严重脱离现

实时代,陶渊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文、辞赋创作上别开生面,以其突出创作成就给沉闷文坛带来清新气息,对后世文学产生极其深远影响。

幻灯片3

●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 第二节 思想内容

●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

幻灯片4

●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幻灯片5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2

● 一、生平

●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没落官僚地主

家庭,曾祖父陶侃为晋大司马,祖茂、父逸做过太守之类的官,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

● (一)青少年时期(1-29岁)

● 少年时代在农村度过。父亲早死,家境日渐衰落,生活贫困。在儒家思想熏陶下,从青

年时代起,充满建功立业愿望,有远大政治抱负,希望将来“大济于苍生”。

幻灯片6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3

● 生当黑暗,东晋朝廷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朝政混浊不堪,桓玄、刘裕等军阀多年混

战,社会动乱。官僚士子攀龙附凤,荒淫无耻。陶渊明既无力改革时弊,又不愿同流合污。

● 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并贯穿一生,一方面表现为出仕和归隐的反复,另一方面又表现

为归隐以后内心的苦闷与悲愤。

幻灯片7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4

● (二)官与隐(29-41岁)

● 为实现理想和解决生活困难,曾几次出仕作官。

● 29岁始,先后作过江州祭酒、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彭泽令等官。

● 担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回家。约36岁时,又到江陵,任荆州刺史

桓玄幕僚。因不能实现理想而失望,又产生归隐念头。次年母去世,丁忧3年开始参加农业劳动,写了《时运》等诗。《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留下他首次躬耕的记录。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5

● 第三次出仕,做镇军将军刘裕参军。由于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他又离开了官场。41

岁,求为彭泽令。对时局有忧虑,但因家贫不得不出仕谋生。但只做80多天官,宣告“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了,从此不再出仕。

● 其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幻想破灭后选择的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虽是消极反抗,但

不与统治者合作,躬耕自资,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值得肯定。

幻灯片9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6

● (三)归隐(42-63岁)

● 归隐后,在长期躬耕生活中,逐步接近劳动人民。诗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思想

和愿望。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中不时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对统治阶级已不抱任何幻想,开始抱定与黑暗官场彻底决裂的态度。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登门请他出仕,并赠以粱肉,饥饿中的陶渊明却婉言谢绝。

幻灯片10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7

● 44岁时,家中遭受火灾,生活急剧下降。从此他要亲自劳动以谋衣食,贫困时还得向

人乞贷度日。更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的苦难,幻想有“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的美好社会。他饮酒、采菊,看来很潇洒,其实内心异常沉痛。

● 元嘉四年深秋,63岁时,预感将离开人世,写3首《挽歌诗》和一篇《自祭文》。两月

后,与世长辞。

幻灯片11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8

● 二、思想

● (1)青少年时期对老庄、游侠思想感兴趣,又受儒家学说影响,充满建功立业幻想。 ● (2)29岁到41岁,为反复出仕和归隐时期。出仕是为了实现“明主贤君”的社会理

想,归隐是因为官场黑暗污浊,理想难以实现从而采取洁身远祸态度。

● (3)41岁到63岁是归隐时期。对统治阶级不再抱任何幻想,把诗歌作为反抗黑暗现

实的武器,极写山水的清新优美,反衬官场的污浊丑恶。对人民苦难有深切体会,构想出理想的王国“桃花源”。

幻灯片12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9

● 一生虽受老庄哲学和佛教影响较深,但仍以儒家思想作为在险恶的人生道路上挣扎的精

神力量。在他的生活道路上,“遇”与“不遇”、“作官”与“退隐”、“关心世事”与“忘怀得失”,这种心灵深处的矛盾,都反映在其作品中。

● 陶渊明的出仕:

● 1.儒家思想影响,想做一番事业。

2.也有为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

幻灯片13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10

● 陶渊明的退隐:

● 1.害怕仕途险恶,避祸全身;

● 2.厌恶官场黑暗和仕途恶浊,既无力改变,又不肯同流合污;

3.作官任职,繁忙劳顿,不合自己自由的风格习性。

幻灯片14

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 了解陶渊明的思想。

幻灯片15

● 第二节

● 思想内容

幻灯片16

第二节 思想内容1

● 陶诗成就最突出,现120多首。散文、辞赋也写得很好,存11篇。

● 陶诗依题材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

● 一、田园诗。

● (一)描写恬美静穆田园风光,抒发闲适自得心情。

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白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

幻灯片17

第二节 思想内容2

如《归园田居》(p325)

1. 体裁:五言古诗,陶田园诗代表作之一。

2. 思想:诗作抒写诗人崇尚自然的情怀,表达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从侧面反映官场的黑暗,表现不愿随顺世俗、同流合污的崇高情操。

3. 层次: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前6句:从出世到归隐的经过,着重表达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心性;

幻灯片18

第二节 思想内容3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中12句描述庭院和农村的自然景色,重在体现适意田园、清静安宁的心境;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后2句以如释重负的语气,显示归隐田园后的欣悦心情,收结全篇。

幻灯片19

第二节 思想内容4

● 4. 艺术:

● ①对比: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樊笼与自然等一系

列对比,借助“爱”与“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指点,将崇尚、憎恶的心态,表现出来。

②取景、造句质朴。中间描写田园风光,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随视线转移的种种景色,

都是农村最常见的事物,毫无夸饰,语言接近口语,无雕饰痕迹,但浅中寓深,淡中有味,充分体现了陶诗清新淡远的审美情趣和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

幻灯片20

第二节 思想内容5

● ③比喻:

● 用“尘网”和“樊笼”比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贴切醒目。

“羁鸟恋旧林,池浴思故渊”包含多重寓意:“羁鸟”、“池鱼”——官场的狭隘、禁锢;树林、深渊——田园的广阔、自由;两句的总体喻意则是世人对解脱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追求。

幻灯片21

第二节 思想内容6

● 《饮酒》其五(p334):

● 陶渊明代表作,备受赞誉的田园诗。

● 诗描摹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摒弃世俗功名、陶醉自然韵致和

步入得“真意”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 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分3层揭示其内涵。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心态。

幻灯片22

第二节 思想内容7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

● 得意忘言:《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幻灯片23

第二节 思想内容8

● 意境:虚静忘世→物化忘我→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宜自然人生哲学

和返朴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充分的体现。

● 王国维《人间词话》:“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诗就是

陶渊明“以物观物”所创作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 此外还有不少诗篇写诗人登高、饮酒、赋诗、读书、与朋友谈心等,都表现了农村的幽

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幻灯片24

第二节 思想内容9

● 陶田园诗,没有在字面上揭示农村生活的矛盾。但是人们能够看到他是从黑暗险恶的官

场回到田园的,他对田园感到分外和平宁静,充满着热爱之情,这是他带着对官场的憎恶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来体验和感受田园生活的结果。

● 他把田园看成唯一洁净的地方,在这里,他可以托身,可以洁身自好,可以自由地生活。

他在诗里,把田园与官场对立起来了。他愈歌颂田园的美好,就愈反衬出官场的丑恶。陶渊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批判,有积极意义。

幻灯片25

第二节 思想内容10

● (二)歌咏农业劳动及其与农民的深厚友情。

● 陶归田后,“躬耕自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参加了一些生产劳动。劳动辛苦,

但体力劳动疲劳却换得精神愉快,每天在清新静穆的大自然中生活,与村邻农民交往,逐渐产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余志长勤。” 他

突破了孔孟轻视农村劳动的观念。把劳动看成是人生有道之事,劳动虽艰苦,却与己愿无违。

幻灯片26

第二节 思想内容11

● 如《归园田居》其三(p32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早出晚归去锄草,烈日当头,夕露沾衣,很辛苦,但却很自适,与自己的志向一致。表

明了诗人宁肯自食其力,而不愿去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诗纯用口语,以白描手法叙事抒情,清新自然,深切地表白了诗人的心境。

幻灯片27

第二节 思想内容12

● 诗人在劳动中逐渐接近了农民,与农民建立了感情,《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p331):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与农民有了共同的语言。

● 《归园田居》其二(p326):“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诗人在与农民的交往中,进一步认识到农民淳朴、自然、真实的气质,与之共话桑麻,与他们的生活苦乐有了共同感受。

幻灯片28

第二节 思想内容13

● (三)反映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

● 陶渊明的家乡浔阳,是桓玄与刘裕长期互相混战的场所,残酷的兵火之灾,使许多农田

遭到破坏,垣舍墟丘,人民在战乱中流离惨死。义熙六年,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浔阳又与官军发生激战,战祸又延续五、六个月,对农村的破坏也很大。诗人归乡之后,对农村这些破败现象有所目睹,在他的诗中也有真实的反映。

● 《归园田居》其四,描写了农村破败的景象,这是诗人笔下农村的另一侧面,很有意义。

幻灯片29

第二节 思想内容14

● 有的诗中描写了自己生活的艰难,以此折射出农村生活的情景。

●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p328),诗写于诗人54岁时,以悲愤的心情,倾诉了他

大半生中的坎坷遭遇。

● 陶渊明的晚年,生活尤其艰难,《有会而作》:“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

● 暑天还穿着冬天的衣服,甚至要靠别人赈济才能活下去。这些诗虽然描写的是自己的遭

遇,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悲惨景象。

● 《乞食》(p327)

幻灯片30

第二节 思想内容15

● (四)表现美好社会理想。

● 陶渊明早年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几次出仕都未能实现,最后转而寄身田园,隐居躬

耕,独善其身。但是他仍然怀有美好的理想。

● 晚年《桃花源诗并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也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

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闪耀着人民理想的光辉,具有高度的思想意义。反映了诗人对于暴政、战乱的憎恨,具有批判现实的意义。

幻灯片31

第二节 思想内容16

● 二、咏怀、咏史诗

● 继承阮籍、左思传统,写出仕和隐居的矛盾,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

污的高尚情操,曲折暴露时政昏浊、黑暗。

● 《咏荆轲》(p339)歌颂荆轲反抗暴秦的英勇行为。作者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统治阶

级内部互相杀伐,手段极为残暴,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对失败了的荆轲表示同情,正表现了对暴政的愤恨和除暴的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幻灯片32

第二节 思想内容17

● 《读山海经》其十(p341):

●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诗歌颂精卫与刑天的斗争精神,表现了诗人铲除强暴、匡世济民的理想,抒写了诗人壮

志不伸的激愤情怀。

● 《挽歌三首》: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幻灯片33

第二节 思想内容18

●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

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

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幻灯片34

第二节 思想内容19

● 三、辞赋

● 《闲情赋》、《感士不遇赋》、《归去来兮辞》,抒情性强,直抒志节与感怀,没有晋宋赋

作那种驰骋才华、堆砌典故辞藻之病。

● 《归去来兮辞》是辞去彭泽县令归田之初的作品,文中叙述了他辞官归田途中的解脱心

情和到家之后的生活意趣,写出了他对官场污浊的厌恶,赞美农村的自然景物与劳动生活。托意深远,出语自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篇赋文。

幻灯片35

第二节 思想内容20

● 归去来兮辞并序 (p194)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

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幻灯片36

第二节 思想内容21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

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辞官归田的决心)

●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

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幻灯片37

第二节 思想内容22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

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天安命”的情怀 )

幻灯片38

第二节 思想内容23

● 宋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

●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

● 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李格非:“《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

● 朱熹:“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 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

冲和的风格特色。

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

幻灯片39

第二节 思想内容24

● 四、散文

● 陶文别具一格,清新自然、朴素情真,在同时代文章中有突出的成就。

●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幻灯片40

第二节 思想内容25

● 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

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 沈约、萧统谓“自况”。文章表达安贫乐道、不慕荣利、不肯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的高

尚气节。文简意丰,寥寥百余字,作者的爱好、性情以及人生志向、政治态度全然写出。

幻灯片41

第二节 思想内容26

● 《桃花源记》(p426)以奇异的色彩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生活画面,反映了作者在黑

暗困苦的社会生活中,对于美好生活与理想社会的憧憬,表达了诗人对“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热烈向往。情节曲折生动,意趣高远,语言生动传神。

●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幻灯片42

第二节 思想内容27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幻灯片43

第二节 思想内容28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幻灯片44

第二节 思想内容29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陶渊明的书信与祭文,如《与子俨等书》、《自祭文》、《祭程氏妹文》等,也都写得真情

恳挚,语言率直,凄恻感人。《自祭文》较有特色,表现了作者归耕不悔的心情,末尾说到生死观念,“人生实难,死如之何”,表现了对死亡的达观态度。

幻灯片45

第二节复习思考题

● 1.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 2. 作品:《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幻灯片46

●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

幻灯片47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

● 一、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

● 平淡、真淳、亲切的风格。

● 陶作情真、事真。读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直写

● 事,无隐避,无虚浮,无夸张,带有真切感受。

● 萧统:“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 梁启超:“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

● 和我们接触的,就是陶渊明。”

陶作所写的内容,所展现的形象都是日常生活,都是习见熟知的,即使写神奇的桃花源也是如此。把这些日常习见生活素材加以提炼,使人觉得分外亲切。

幻灯片48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2

● 朱熹:“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陶诗多 “田家语”,平淡质直,不用

雕饰和辞彩,而用较接近生活的语言。

● 与同时代谢灵运、颜延之比,陶诗铺排语很少,对偶和用典也不多,渲染物色的形容词

就更少,一切都如实写来,看似平平淡淡,明白如话。

● 陶诗平淡见深情,质朴含至味。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

绝句》)陶渊明写诗不在于浓状粉黛精雕细刻地描绘事物本身,而在于把他冲和淳厚、坦荡磊落的心灵表现出来,达到了艺术美与心灵美的融合统一,读来意味隽永,真趣无穷。

幻灯片49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3

● (一)把平淡无奇的田园生活写得充满诗情画意。

● 陶诗所写多是农村最平常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但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对象,一经诗人描写,

就注入了诗人的情感和人格,而具有诗情画意。

●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怀古田舍》),写的是良苗贪恋新春。 “亦”字,把诗

人的欣喜心情也表现出来了,耐人寻味。“过门更相呼,有酒堪酌之”(《移居》), “呼”字十分平淡,但出语的粗朴反见出朋友间情意的真率,也见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自由。

● 陶诗淡中有深味。不是不讲究技巧,而是不露雕琢痕迹,这是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

幻灯片50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4

● (二)情景交融,传神写意。

● 陶诗大都是抒情作品。

● 有时采用直接抒情法,但更多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情。不纯客观刻画景物,追求形似。

描写景物时总是倾注自己感情,注意传神写意。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日光昏暗的样子,含有远离世俗、反朴归真的

情味。“依依”是轻柔的样子,含有悠闲自得的情味。

幻灯片51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5

● 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这些景物都有象征意义,体现了思想性格。 ●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松菊成了诗人坚贞孤高品格的象征。

● “万邦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咏贫士》),孤云是诗人孤高

无依形象的自我写照。

幻灯片52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6

● 陶渊明诗有《孤鸟》,其他篇章写到鸟的地方也很多,或用鸟的远飞比喻出仕和济世怀

抱,如“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或以次比喻自由的生活,如“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尤其是“羁鸟恋旧林”,“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飞鸟相与还”,寄托诗人倦游思归的意趣,“众鸟欣有托”(《读山海经》),写隐居的欣慰之情,都是非常有名的诗句。

● 总之,鸟的出林、遭遇、归林,都有其象征意义,似乎象征着诗人的出仕、受压抑、归

隐,鸟的形象很像是诗人的化身。

幻灯片53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7

● (三)善用平凡素材,较少物象,创造自然高妙意境。

● 诗人描写农村生活,并非随意摄取景物,而是把那些与自己的心情相吻合的情景写入诗

中,以平凡的素材创造出非凡的意境与情趣,构思新颖而巧妙。

● 《饮酒》其五开头4句是叙事、议论,同时也是抒情。“采菊”4句写南山美景,正是

“心远地自偏”的具体原因。最后2句是议论和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写得含蓄蕴藉。全诗情、景、理结合紧密,创造出“一片化机,天真自具”的艺术境界。

幻灯片54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8

● (四)多用白描手法和质朴自然的“田家语”,但又相当凝练,纯净,极富表现力。 ● 刘克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朱光潜:“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

使人忘其为艺术。”

● 陶诗语言虽近“田家语”,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日暮天无云”,都明白如

话,但高度凝练,极普通平常话语,蕴涵深刻哲理,充满生活情趣。

幻灯片55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9

● 如“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移居》);“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饥

者欢初饱,束带候鸡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挽歌诗》)。

幻灯片56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0

● 这些诗句都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诗人的真实感情,具有很深的意味,在平常中蕴涵者

新奇,言浅意深,意味隽永,给人以脱俗而又朴素的美的感受。

● 陶诗语言是是不露斧凿痕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是诗歌大师语言功力炉火纯青的极

致化境,非寻常辈可比。这种语言风格在追求辞彩的晋宋时代是独树一帜的。

幻灯片57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1

● 陶诗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田园诗的创作和冲淡之美境界的创造。但也有不同风格:

● 鲁迅: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

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界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幻灯片58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2

● 二、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 (一)地位

●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成就最高的作家,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在玄言诗盛行、文尚雕琢

时代,陶之出现,给沉闷文坛带来新的气息。

● 陶田园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而且他创造了中

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有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诗薮》),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地位。

幻灯片59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3

● 陶在当时并不受重视。

● 颜延之《陶徵士诔》只赞扬他清高人格;沈约《宋书》把他列入“隐逸传”;《文心雕龙》

不曾提到他。钟嵘《诗品》将他列入中品,竟在潘陆之下。直到萧统《文选》,陶才开

始被肯定。

● 唐代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普遍承认,陶的事迹和作品,广为流传,并产生深刻影响。

他生命的光辉在他死后才逐渐放射出来,可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

幻灯片60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4

● (二)影响

● 1.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

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不为五斗米折腰” 成了士大夫精神世界

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他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曾被后世许多文人引以自励。当然,陶渊明的安分守己、乐天安命的思想,也给后世文人以消极影响。

幻灯片61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5

● 2. 陶诗艺术影响,在中国诗史上更为积极和广泛。

● 从鲍照、江淹起,唐宋以来学陶体诗相沿成风。

●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苏轼《与苏辙书》: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唐宋大诗人无不受其影响和启示。

● 元好问等在反对形式主义诗风时,也以陶渊明为榜样,并从他的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营

养。

● 梁启超:“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接触的,就是陶渊明。”

幻灯片62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6

● 因陶之吟咏,酒和菊成为他的象征。

● 古代文人爱酒者多,但能识酒中深味,从中体味人生真谛的,陶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

一,酒和陶生活与文学紧密相连。阮籍饮酒有以醉逃祸和借酒浇愁的意味,陶则是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 陶写菊并不多,一共6处,但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太著名,菊便成了他的

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

幻灯片63

第三节复习思考题

● 1. 陶诗的艺术成就。

● 2. 了解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内容

  • 桃花源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能读懂课文大意. 3.了解作者陶渊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古今异义.省略成分等复杂 ...
  •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 ...
  • 优质课比赛教案
    优质课比赛教案 课题:作文语言的精彩性 授课者:孙鹏 时间:2011年6月21日第六节 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怎样使考场作文的语言变得精彩 教学重点:使作文语言精彩的方法 教学难点:方法之二--名言+解说 教学过程: 一.以教者自己作 ...
  • [不求甚解]教案1课时
    <不求甚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主张. 2.学习道理论证法和正反论证方法. 3.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4.德育目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 ...
  • 弟子规谨教案
    <弟子规>之"谨"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引导学生在读得准确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将韵文读得有滋有味. 2.会悟:结合注释理解韵文的意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从中受到启迪和 ...
  • 初唐边塞田园山水诗教案
    高二语文 唐朝诗歌派别 使用时间2011年12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及风格思想 2 把握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内容 第一章 唐代边塞诗派 所谓边塞诗,指的是那些以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表现对象的诗. 边塞诗主要 ...
  • 诗歌鉴赏总教案
    古代诗文阅读与鉴赏 知识目标: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 不求甚解(教案)(网友来稿)
    侯清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2.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水到渠成的确立自己的主张,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会写一般的小驳论文. 情感价值态 ...
  • 04[归去来兮辞]教案
    序 译文: 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