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长陵简介 - 范文中心

汉高祖刘邦长陵简介

09/18

汉高祖刘邦长陵简介

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距市区四十华里,这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同茔不同穴的陵墓。其地面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陵园和陵邑的围墙保存得还不错,陪葬墓群中也还有六十三座墓冢可寻。国务院在1988年,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陵的陵址,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就像是山峰兀立,气势雄伟。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在此可俯瞰长安胜景,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陵园遗址至今尚存。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西墙的正中发现了一座宽23米的城门遗址。西城墙的地面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长600米、宽6米、高3米的夯土遗迹。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250米左右。高祖的陵冢呈长方形覆斗状,高32米。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遗址。

长陵以东是陪葬墓区,绵延达15里。根据史书的记载,萧何、曹参、张耳、田蚡、周勃父子等功臣贵戚大都陪葬于此,唐代诗人唐彦谦有诗云:“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这些累累连绵的坟冢,从某种角度再现了汉初文治武功的盛况。位于咸阳城东北16公里处渭城区窑店乡汉陵村。汉高祖刘邦墓。墓为覆斗形,底部周长600米,高31.94米。东边 不远处有皇后吕雉墓,与高祖同陵园不同穴位。阙东有功臣贵戚陪葬墓63座,名臣萧何、曹参、周勃等葬于此。陵北怡魏村一带有邑城遗址。近年在长陵周围及其陪葬墓区发现了许多从葬坑,其中周勃父子墓旁1965年出土西汉3000兵马俑,对研究西汉初期的军队编制、雕塑艺术、贵族埋葬制度及人物服饰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汉高祖长陵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只是规模略小而已。汉高祖长陵内还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汉高祖长陵中的正殿,殿内陈设汉高祖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时一样侍奉。汉高祖刘邦的陵冢在陵园的偏西处,形状像覆斗,是夯土迭筑而成的。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135米,高

33米。汉高祖长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高祖长陵”。在长陵附近曾出土有“长陵东当”、长陵西当”篆文的瓦当,1968年在长陵附近出土一颗有“皇后之玺

长陵陪葬墓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王陵、张耳、纪信、戚夫人、田燃、田胜及平原君等人的墓。1966年,在长陵附近出土一批玲现精巧的玉琢小件,其中一件骑手驭马奔驰在刻有云纹的托板上,观之有天马行空之感。 长陵是汉代修建的第一座皇帝陵墓。史书记载,墓冢高三十丈,东西宽一百二十步。这是一座非常高大的墓冢。现在,这座黄土夯筑的覆斗形墓冢,仍高达三十三米。根据测量,墓冢的底部东西宽一百五十三米,南北长一百三十五米;墓冢顶部东西宽五十五米,南北长三十五米。[1]

长陵的陵园为正方形。现在,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尚存。根据实测,每边城墙长七百八十米,北墙厚十五米,其余三面墙厚七到九米。在长陵陵园内外,原来布满了建筑。寝殿、便殿、陵庙以及陵园管理人员的办公室、住所等,一应俱全。现在,这些建筑早已没有了,但遗迹还不少,还可供人凭吊和考察。在长陵陵园东门外马路北侧,就是陪葬墓区。长陵的陪葬墓区,从西端的陵园开始,到东端的泾河南岸,绵延七公里。现在,这些开国元勋、朝廷重臣以及后妃等人的陪葬墓,尚存六十三座。[1]

长陵陵园之北,就是当年长陵邑的所在地。长陵邑的南墙,也就是长陵陵园的北墙。现在,陵邑中的所有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陵邑南墙的长度还有一千二百四十五米,西墙长度为二千二百米,北墙残长二百米。东墙没有任何发现。这些墙的厚度,一般都为七至八米。由此可见,当年的长陵建筑,规模是多么的大,墙垣又是多么的坚固结实。[1]

在刘邦陵北130米处、吕后陵北350米处,以及吕后陵正南、距南墙30

米处,各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许多 遗物,如各种形式的卷云纹瓦当,印有“宫二”、“宫十四”等文字的瓦片等。这应当是当时寝殿、便殿一类的礼制建筑。寝殿是汉代皇帝或皇帝陵园中的主要祭祀场所,殿堂正中摆放亡者的神座,陵园中的宫人要象侍奉生前的皇帝、皇后一样,每天恭恭敬敬地送上四次饮食,这就是“日祭于寝”的礼仪制度。便殿是寝殿旁边休息闲宴的场所。寝殿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前后,众多的参与者可在此休息;另外便殿中还存放着皇帝(或皇后)生前用过的衣物,供四时祭祀。[1]

陵园以北350米处是长陵邑所在地,位于今咸阳市韩家湾乡怡魏村。陵邑略呈长方形,城墙用夯土筑成,南北长,东西宽。 《关中记》载:“长陵城有南、北、西三面城,东面无城,随葬者皆在东,徙关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今遗址处南、北、西三面城墙遗迹仍存,陵邑南墙部分与陵园边墙重合,东面没有城墙建筑。故城南墙长1245米,现存残迹长1100米,宽9米,中段有门洞遗迹。西墙长2200米,现存残迹长1000米,宽9米,墙中间亦有西门遗址,门址宽15米,夯层坚固如石。北城墙多被破坏,断断续续保存着部分墙迹,最长一段为200米,宽7米。北墙与南门相对处有北门遗迹。 《汉书·地理志》载,刘邦生时就迁徙大姓和贵戚之冢于陵邑中,让其供奉陵园,陵邑户口多达五万零五十七,人口达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近年在长陵邑范围内曾发现树木双兽纹半瓦当和大量瓦片堆积、水管道、生产工具等。从文献记载和这些残留的废墟、出土文物,可以窥见当年陵邑朱檐彩栋、深宫广 院、车马人熙的繁荣景象。[1]

陵园以东,是功臣陪葬墓群。在西汉诸陵中,长陵陪葬人数之多,陪葬墓格局之规整,在汉代帝陵中是绝无仅有的。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死后多陪葬长陵。陪葬墓从陵园东门一直到泾河岸边,广延15华里。据说,当时陪葬的有100多人,现在尚可见到的还有70多个墓冢。每个墓冢占地不多,但墓冢之间前后左右的行列间距大致相当,排列得井然有序。陪葬者大都是跟随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近亲王侯。最知名的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人。陪葬墓的封土较帝后陵小得多,形状有覆斗形、圆锥形、山形三种。[1]

在陪葬墓区的中心位置,曾经出土“齐一宫当”、“齐园宫当”。“齐园”文字瓦当。这说明在陪葬区内还有“齐园”建筑。《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称帝后,封八子为王,“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刘肥是刘邦宠爱的次子,母曹夫人以子显贵,死后陪葬长陵,并为之建筑园寝。出土的“齐园”等瓦当便是曹夫人寝园遗物。

《汉书·地理志(上)》记载:“长陵,高帝置”。可见刘邦生前已为自己选址,修了陵墓。长陵与长安城隔渭河遥相对峙,南北相距27里。晴天丽日,如果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的高台上,巍峨的“长陵山”清晰可见。

史书记载,刘邦称帝后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长陵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陵园略呈方形,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 《三辅黄图》 ),折合今天长度为3150米。围绕陵园有高大的墙垣,东西南北四面墙均于正中开门。考古工作者据此对陵园四周进行测量,发现陵园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780米,周长3120米。实测的结果与文献记载大体吻合。陵园的四面墙壁均有遗存,其中距高祖陵80米的西墙保存得最好,尚有高3米、长600米左右的一段墙赫然矗立。西墙下4米的深处,还发现了五条水道并列的一组排水管。这种房脊形的水道高宽各50厘米,为秦汉时常用的标准水道。现存长陵陵园南墙长225米,宽7米,西墙长200米,宽9米,北墙长600米,宽9米,经实测,陵园边长约为780米,周长3120米,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陵园内还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陵园中的正殿,殿内陈设汉高祖的“衣冠几杖象生之具”,“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续汉书·祭祀志》 ),完全像皇帝生前时一样侍奉。

据《关中记》载:“长陵城墙有南、北、西三面,东面无城,陪葬者皆在东。徙关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长陵东南200米处为吕后之墓。据《长安志》和《咸阳县志》记载,萧何、张良、曹参、周勃等人的墓也都陪葬于长陵周围,由于长陵建于渭水北岸的边缘,远望若山丘高耸,显得非常雄伟。


相关内容

  • 汉朝历代皇帝
    汉朝历代皇帝 (不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 ...
  •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朝代顺序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 ...
  • 论韩信人格的悲剧意蕴_读_史记_淮阴侯列传_刘玲娣
    DOI:10.13388/j.cnki.ysaj.2004.04.015 2004年7月第17卷 第4期 阴山学刊 YINSHANACADEMICJOURNALJuly.2004Vol.17 No.4 论韩信人格的悲剧意蕴 ---读< ...
  • 历代诗歌佳作之作者简介(一)唐前作者
    (一)唐前作者 唐前作者包括先秦作者.秦汉作者.魏晋作者.南北朝作者和隋代作者五个部分 .他们的简介如下: (1) 先秦作者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自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 ...
  • 汉高祖刘邦祖坟风水怎样刘邦斩白蛇之谜
    汉高祖刘邦祖坟风水怎样刘邦斩白蛇之谜 刘邦祖坟风水刘邦作为一个碌碌无为甚至难以谋求生计的人,最终能够当上皇帝,民间始终有各种各样不断的传闻,其中最为流传的就是得益于刘邦祖坟风水好的传说.说到祖坟,刘邦还有一个挪祖坟的典故.刘邦家中祖祖辈辈都 ...
  • 刘邦朱元璋称帝后杀功臣 为何平民皇帝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
    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两个平民皇帝非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莫属.而这两位开国皇帝,除了开创大汉和大明王朝的百年基业外,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事就是杀功臣了. 我们先来看看汉高祖刘邦杀了哪些功臣. 第一个牺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刘邦称帝的那一年被刘邦 ...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与鉴赏
    正确答案为剩余选项 第一章 1. 全选:2. 全选:3. 所用材料,对建造形象的追求:4. 方便.较易.较易.5. 除了基础不选其他全选 第二章 1. 艺术的表现:物质的实用.2. 不绚丽:恢宏.3.13年明朝.4. 考中:完婚.5. 长治 ...
  • 大风长歌 仁者无敌:发现一个真实的刘邦
    大风长歌 仁者无敌:发现一个真实的刘邦 作者:陈瑞红著 出版日期:2009 页数:380 关键词:汉高祖(前256 前195) 传记 分类: 文学 >总论及其他 在线阅读大风长歌 仁者无敌:发现一个真实的刘邦 内容提要 汉高祖刘邦,布 ...
  • 您知道您的姓氏起源吗?--关于"刘"姓
    您知道您的姓氏起源吗? --关于"刘"姓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 ...
  • 楚汉之争相关成语
    成语:破釜沉舟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成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解释]: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