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佳作之作者简介(一)唐前作者 - 范文中心

历代诗歌佳作之作者简介(一)唐前作者

10/30

(一)唐前作者

唐前作者包括先秦作者、秦汉作者、魏晋作者、南北朝作者和隋代作者五个部分 。他们的简介如下:

(1) 先秦作者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自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就诗歌而言,先后出现了诗经与楚辞,成为我国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经中的诗都不知由何人所作。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大诗人,他与其后的宋玉都是写楚辞的名家。

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灵均,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大诗人。他出身于楚国的王族,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楚怀王时,官至左徒,职位很高,曾直接参与楚国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颇 受信任。后为同列的上官大夫所嫉,开始遭到排挤,始而遭受谗去职,继而被流放,流浪于汉水之北和湘水、沅水一带。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大举攻楚,破楚都。楚君臣仓皇出逃,迁都于陈,楚国危在危在旦夕,人民陷于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境地。屈原感到悲愤绝望,终于投汩罗江自杀。相传屈原死于农历五月五日,楚人痛惜其死,曾纷纷划船去救他,并以粽子投入江中去祭他,这就是后来端午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来源。端午节也就成为人民纪念这位伟大诗人的传统节日。

宋玉

宋玉(生卒年不详)是战国楚人,著名的辞赋家。时代稍后于屈原,顷襄王时,曾为楚国大夫,但不为楚王重视,终因被谗罢官,一生郁郁。从所遗留作品看,他是我国战国末期一位富有才华的南方诗人,在政治上并不怎么得意。他的文章风格是屈原的继承者,后人常以“屈宋”并称。他的作品以《九辨》、《风赋》、《登徒子好色赋》最为称著。

(2)秦汉作者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秦朝从統一六国到灭亡,只有十五年。汉朝(公元前202一公元220)包括西汉和东汉,历时长达四百多年。在两汉诗坛,五七言诗开始大量涌现,并走向成熟。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秦末起义军领袖。在推翻秦政权的斗争中起过决定性作用。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都,都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后被刘邦击败,被困垓下(今安徽灵壁县),自刎乌江。

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字季,生于沛之丰邑(今江苏省丰县),做过泗水亭长。秦末,他与项羽共同反秦,并先于项羽攻占秦都咸阳。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立他为汉王。后来他终于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

戚夫人

戚夫人是刘邦宠妃,刘邦晚年曾欲废太子刘盈而立戚氏之子赵王刘如意,戚氏也甚为恃宠生骄。刘邦死,戚氏即遭吕后报复迫害,幽闭宫中,整日劳作,于是唱出舂歌。吕后闻之,先命赵王入京将其毒死,接着就将戚氏残害至死。

刘细君

刘细君,汉武帝时人,是江都王刘建之女。时值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建议汉王室与乌孙国和亲,以此遏制匈奴。汉武帝就命刘细君以公主身份远嫁乌孙国王昆莫,而昆莫年老,又言语不通,公主悲愁不已,作悲愁歌。

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即汉武帝。他是景帝之子,在位55年之久。他以文、景二帝时期积蓄的财力、物力的基础,强力推行新政,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新时期。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强盛的时期。

刘安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刘安好读书鼓琴,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刘安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淮南王赋》、《群臣赋》、《淮南歌诗》、《淮南杂星子》、《淮南万毕术》。刘安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尽管刘安的治国政策得到百姓的拥护,可是在那独尊儒术的时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屡遭谗言。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李延年

李延年汉代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身,父母兄弟亦均为乐工。善歌,有善创造新声。武帝时。在乐府中任协律都尉。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字长卿,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大家。四川富家女卓文君心悦其才而与之私奔。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谪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的文名,曾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解悲愁,并希望感动汉武帝回心转意。

班婕妤

班婕妤,其名、其生卒年均不详。她是《汉书》作者班固的祖姑。《汉书》为她作传,说她在汉成帝时被选入宫中,受到成帝宠幸,封为“婕妤”,后来赵飞燕得宠,她请成帝准其侍奉皇太后,退居长信宫。

张衡

张衡(公元前76年--公元前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县北)人。东汉安帝时为太史令, 顺帝朝迁侍中,后征拜尚书。卒年六十二。他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既是《二京赋》的作者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人。诗歌传四言的《怨篇》、五言的《同声歌》和七言的《四愁诗》各一首。

辛延年

辛延年是东汉人,生平不详,作品仅存《羽林郎》。

蔡琰

蔡琰(公元177年--?)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是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通音律。初嫁卫氏,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兵乱中被虏,被胡兵辗转掳入南匈奴。身陷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后曹操遣使将她赎还,重嫁同郡董祀。今传《悲愤诗》二篇,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或被认为伪作)。

(3)魏晋作者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晋(公元265至420年)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王朝。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即晋武帝)夺取魏国政权,建立晋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历四帝。建兴四年 (316)为匈奴刘氏所灭,史称西晋。建武元年 (317)琅邪王司马睿(即晋元帝)在江南即晋王位,都于建康,历十一帝。元熙二年 (420),为宋武帝刘裕所灭,史称东晋。在这个时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而以“三曹”、“建安七子”和陶渊明最为称著于世。

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死后谥武,被尊为魏武帝。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由镇压农民起义军--黄巾军起家,逐步削平了袁绍、袁术、吕布、韩遂、马超等大小军阀,统一了北中国。他对内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度,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对外战胜了东北的乌桓族,巩固了边境。他的一系列措施,为统一事业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政治上他实行了“兼容并包”“举人唯才”的政策, 为很多贫寒出身的知识分子开辟了施展才能的道路,使很多人才能够发挥他们的专长。在文化上,他也有卓越的贡献。在他周围聚集了许多著名的作家。他自己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酷爱汉代乐府民歌,努力学习汉代乐府的优良传统。曹操写的诗有极为重要的文学价值。他的诗刚健、质朴、情调悲凉,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他的诗作,尤其如《蒿里行》、《对酒》、《龟虽寿》、《观沧海》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不仅传诵千古,而且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曹丕

曹丕(公元187--226年),即魏文帝,字子桓,曹操次子。其哥曹昂早死,他被立为太子,后代汉自立,国号魏,是为魏文帝。曹丕很有文才,为建安文坛领袖。

曹植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他在曹操的儿子中,年龄较小,但因为有才华,曾被曹操考虑过立他做太子。后因他恃才傲物,不拘礼法,失掉曹操欢心。曹操一死,曹丕做了皇帝,对兄弟曹植十分猜忌,千方百计加以迫害。于是,曹植的处境便由一个贵公子一变而为名是藩王,实为囚徒的处境。他在曹丕父子的统治下悲惨生活了十二个年头便抑郁而死。他曾封陈王,谥号叫“思”,后人亦称之为陈思王。曹植是古代著名的才子。从前有人说他能七步赋诗,还有人说天下才共一石,曹植独得八斗。这些传说和议论,都突出地渲染了他的文学天才。的确,曹植的文学成就是很卓越的。早在他十几岁时,就写了出色的文章,为曹操所赏识。他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也能写散文和辞赋,在汉魏之际的作家中,成就最高。

王粲

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初依刘表,后归曹操,官至魏国侍中。他少年成名,当时大学者蔡邕闻他到门,倒屐迎之。王粲以诗赋见长,多悲凉情调,名居建安七子之首,在文学史上起着重要作用。有《王侍中集》。

刘桢

刘桢(?--公元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南)人。他是汉末著名诗人,也是建安七子之一。

嵇康

嵇康, 字叔夜,谯县 (今安徽宿县) 人。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立志求学, 精通文学、玄学、音乐等。嵇康是曹操的侄孙女婿,不满专权的司马氏。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回应,表明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立场。在嵇康身上,入世与出世,有着深刻的矛盾。曾当面奚落过司马昭的心腹锺会,还公开发表过非薄“圣人”的言论。因此,触犯了司马昭和他的帮凶,终于被诬害处死。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嵇康临刑神色自若,索琴弹奏《广陵散》,其声悲壮,奏完此曲后,叹息道:“《广陵散》自今绝矣。”

阮籍

阮籍(公元 210-263年)字嗣宗,三国陈留尉氏(今河南)人,曾为步兵校尉,魏高贵乡公时官散骑侍郎。他的主要作品是八十二首咏怀诗。格调高昂,在五言诗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有《阮步兵集》。

陆机

陆机(公元261-303年)字士衡,今上海松江人。其诗长于拟古,但也有少量感受新鲜的作品。有《陆士衡集》。创作上,诗、文、赋皆擅长,以诗为主,今存107首。多为乐府诗、拟古诗,敷衍旧题,摹拟前人,缺乏个人情感的抒写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表现,间有寄兴颇深之作。还有少量纪行诗,情真言质,如《赴洛道中作》2首,是其五言诗的代表。形式上,辞藻富丽,英华膏泽,语言典雅,锐意追求词句的整对;大量运用排比句式,独具雍容华贵之美。钟嵘称之“才高词赡,举体华美”(《诗品》)。然多失之剪裁,时见斧凿之痕。总体上代表了太康诗歌的主要倾向,被誉为“太康之英”。

王恭

王恭(公元?-398年)东晋外戚。字孝伯,太原晋阳人。曾经担任过丹阳尹、中书令、太子詹事等职。王恭生活非常简朴、清廉,为官正直、敢言。

郭遐叔

郭遐叔是魏晋时代人,生平不详,他在赠“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诗中有一句名言是:“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

左思

左思(公元250--305年)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他出身寒门,是太康诗人中成就最高者,其名作《三都赋》一出,人们竞相传写,以至形成《洛阳纸贵》。

刘琨.

刘琨(公元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晋末年出任并州剌史,受命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长期捍卫北方边疆,与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者作战。后与鲜卑部落段匹磾(dī)结盟,不久被段匹磾杀害。所作诗歌今存三首.

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他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建立東晉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名聞於世,是東晉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帅。王羲之因為這樣的出身,一出仕便為秘書郎,後為庾亮的參軍,再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最後做到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他诗画书法俱佳,尤精于书法,以书圣名扬千古。《蘭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從文學的角度,它文字優美,情感曠達閑逸,是千古絕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它被譽為法貼之冠,被各代名家悉心鑽研。

顾恺之

顾恺之(公元348--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以画圣称著千古。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仿江西九江县西南)人。他生在东晋时代 ,曾作过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就弃官归隐。他不但写了许多光辉的诗篇,而且以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节,为过去一切有理想的知识分子树立了洁身自好的榜样,被人称为靖节先生。陶渊明历来被认为是一位隐士或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这些诗描写淳厚的农村景物,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但他的诗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此,他的诗中还有“金刚怒目”式的名篇《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他还写出千古传诵流传极广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提出了一个人人参加劳动,人人过着美好生活的乌托邦理想,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意志和要求。这些作品不论从思想意义和从艺术品成就来说,都在黑暗的东晋年代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陶渊明的诗,艺术成就很高,他是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古代伟大的诗人。著有《靖节先生集》。

(4)南北朝作者

南北朝是指从公元420年~公元589年间,南朝与北朝的合称。北朝的朝代有:北魏,北魏又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然后是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又灭掉了北齐。南朝则比较简略,先后是宋、齐、梁、陈。在此时期,南朝的谢灵运等诗人开创写山水诗,北朝虽相对动荡,但其民歌却佳作迭出,不逊于南朝民歌。

苏蕙

南北朝十六国前秦时期(公元352—394年),武功苏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兰,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苏蕙十六岁那年,跟随父亲游览周原名刹阿育王寺,在寺西池畔看到有位英俊少年,若兰顿生仰慕之情,攀谈中知此一少年即是窦滔。双方父母作主窦滔与苏蕙遂于前秦建元十四年(374年)结为夫妻。窦滔在苻坚当政后,入仕前秦,政绩显著,屡建战功,升任秦州刺使。后因被奸臣陷害,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与妻苏蕙在阿育王寺北城门外海誓山盟,挥泪告别。可是窦滔到流沙后却另寻新妇,苏蕙得知,织成宛转循环锦绣回文诗,即著名的《璇玑图》,寄与窦滔,使夫妻关系重新合好。

谢灵运

谢灵运(公元385-433年)祖籍河南太康。山水诗成就很高,是我国山水诗作的开创者,对扭转东晋玄言诗风起了积极作用。有《谢康乐集》。

颜延之

颜延之(公元384~456年),南朝宋文学家。字延年。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颜延之在当时的诗坛上声望很高,和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但实际上,他的成就不如谢灵运。

鲍照

鲍照(公元412?-466年)字明远,东海(今属江苏)人。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是南朝第一个王朝宋朝最杰出的诗人,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沈约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齐梁文坛领袖。和谢眺等开创了“永明体”,讲求声韵格律,促成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发展。有《沈隐候集》。

谢眺

谢眺(公元464--499年),字玄晖,与谢灵运同宗,但比谢灵运晚生80年,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谢眺的诗风既清新秀丽,又讲究音律是南朝第二个王朝齐朝最杰出的诗人。

苏小小

苏小小,南北朝时齐人,钱塘(今杭州市)名妓.今存诗1首。

王孝礼

王孝礼,南北朝时梁人,今存诗一首。

陆凯

陆凯是南北朝宋诗人,字智群,代(今河北省蔚县东)人,曾任正平太守。

王籍

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今山东临沂人。齐梁间任余杭令、中散大夫等职。诗学谢灵运。

江淹

江淹(公元444-505年)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孤贫好学,早年即以文才名世,历宋、齐、梁三朝。曾任御史中丞,官到金紫光禄大夫。至晚年,安于高官厚俸,不思进取,才力衰退,人谓“江郎才尽”。他作诗善于模仿,且能做到面貌酷似,几可乱真,但缺乏独创。今存诗100多首。其中《杂体三十首》,模拟自汉至宋的30位作家,以求显示各家的风格和长处。如其《效阮公诗十五首》,则不仅风格近似阮籍《咏怀诗》,也寄寓了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江淹擅长写赋,向与鲍照齐名,《恨赋》、《别赋》是其代表作。所著诗文,自编为前后2集,已佚。后人辑有《江文集》。

范云

范云(公元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阳(今河南沁阳县)人。他是范缜之弟,从齐至梁,曾做过史部尚书,位至尚书右仆射。

阴铿

阴铿生卒年不详。字子坚,武威姑藏(今甘肃)人。长于五言诗,以描写山水著称。

何逊

何逊(公元?-517?年)字仲言,今山东郯城人。其诗与阴铿颇相似,后人谓之“阴何”。今存诗110余首,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写景抒情极为精妙,颇有谢朓风致,为南朝山水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新体诗工于炼字,音韵和谐,已初具唐律规模。杜甫甚重其诗,曾化用他的一些佳句,并说“颇学阴何苦用心”。清沈德潜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

陶弘景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 南朝梁道教思想家、书法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华阳陶隐、华阳真逸、华阳真人,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仕齐、梁,官至诸王府侍读。

庚信

庚信(公元513--581年)是南朝梁文学家、著名宫体诗人庚肩吾之子,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少年时代就极为聪颖,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庚信在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情节》、《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而著名的《哀江南赋》是他的代表作。

萧衍

梁武帝(公元464─549年),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齐时,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502-549)。其间,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立集雅馆、士林馆等。梁武帝深通佛学,常大兴寺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大同二年(公元547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归降。次年,侯景叛乱,引兵渡江,攻破京都,萧衍被拘禁而卒。死后诸子争立,梁朝瓦解。

萧纲

萧纲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第三个儿子,从小聪明伶俐,记亿力很强。萧纲是梁朝第二代皇帝,于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杀。次年,梁元帝萧绎即位,改元为承圣,追崇萧纲为简文帝.

陈叔宝

陈叔宝(公元553年--604年),是南北朝时期南陈后主,也是陈朝最后一个皇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长子,生于江陵...公元582年,陈叔宝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至德”。陈叔宝为东宫太子时,就贪酒好色,正当陈叔宝沉浸在酒色中时,北周的杨坚建立了隋朝,并打算进攻陈国。江边守将告急,陈叔宝以为有长江天险,不当一回事。隋军猛攻建康,陈军溃败。百官纷纷外逃,陈叔宝还故作镇静。陈叔宝被捉第二个月,他与王公百司被押解到长安。先宣诏抚慰,又传敕责其君昏臣佞。“既而宥之”。604年11月,陈叔宝死于洛阳,这一年,他52岁。也正是这一年,隋炀帝杨广弑父自立。

(5)隋代作者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一个短促而又重要的朝代。公元581年二月,北周相国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称帝,国号"隋"。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帝国,结束了二百七十余年的大混战,统一了中国。隋文帝采取了予民休养生息的方针,使中国迅速恢复了应有的强大。但到他他儿子著名暴君炀帝杨广的手中后,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最终为唐高祖李渊取而代之。隋与秦相仿,朝代短,在诗歌方面的力作较少。

薛道衡

薛道衡(公元540-609年)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历仕北齐、北周及隋,后为隋炀帝妒其诗名所害。诗与卢思道齐名。有《薛司隶集》。

杨素

杨素(公元?—606年),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仕北周,以平定北齐功封成安县公。至隋,封越公,官至太师。他的诗在精警凝练之中,有一种劲健质朴的气息。《隋书》本传说他“词气宏拔,风韵秀上”,和当时所流行的齐,梁轻薄淫靡的诗风有所不同。

杨广

隋炀帝杨广(公元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又名杨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开皇二十年(600年),文帝废掉太子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604年,杨广弑父自立。杨广称帝后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惨酷猜忌,远征高丽,开凿运河,赋役繁苛,终激乱败国,为宇文化及弑于江都。


相关内容

  • [登黄鹤楼]教学设计
    <登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
  •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定)20**年.06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团风思源实验学校 邵汉军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知诗意,把握本词的韵律和节奏. 2.品读词句,感受词作豪放而阔大的意境,感悟作者乐观而旷达的情怀. 3.在想象与拓展中,把握作者 ...
  • 论李白诗作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 摘要:历史湮灭了诗人的容颜,却永远不能抹灭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名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杜甫称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正是他诗歌最鲜 ...
  • 现代诗二首
    省沭中南校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一 语 文 < 现代诗二首> 主备:姜立英 上课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 ...
  • 初唐四杰教案
    初唐四杰 制作人:张莉萍 [学习目标] 1.了解初唐四杰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初步把握四杰的创作概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一千四百多年前,是让我们一直引以为骄傲的大唐盛世. ...
  • [说起梅花]阅读附答案
    .(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⑴-⑹题.(24分)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 ...
  • 形体的组合教案
    <形体.材质.匠心>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作用. 2.是学习造型设计及创作表现的必要手段. 3.能促进和培养概括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 ...
  • 诗经的文学阐释--从先秦到清代
    第27卷第4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H ube iN or m a lU n i versity (Ph 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 V o. l 27N o . ...
  • 论[诗经]中反兴运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摘 要: 关于<诗经>中的兴,历来解说分歧众多.兴表现形式多样,除了明兴.暗兴.正兴外,还存在较多的反兴.后人在诗歌创作中继承并发扬了这一艺术传统,体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是<诗经>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