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 范文中心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09/09

2009.12 文学教育

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哲学家 、政治家 、思想家, 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 他首创平民教育,提倡“有教无 类 “ ,即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 化,他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文 化知识和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 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

谢禾华

言传身教,也赢得了学生们的爱 戴与敬重。孔子死后,被葬于曲

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 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 3年 。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 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是 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 社会对教师行为提出的要求。孔 子的言传身教,为广大教师树立 了良好的师德典范,至今仍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因为教师以身作 则,为人师表,学生就会在思想 行为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

也是最有力的说服教育。正如教 育家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

读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行 ; 其 身 不 正 , 虽 令 不 从 。” 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 他 还 重 视 (《论语·子路》) 这些话集中说明 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而 影响着全体学生 。” 《教 育 学》 正己才能正人的道理以及正己的 不厌、诲人不倦”、“扣其两端、 也告诉我们,“教育者的言行对 重要性。孔子还指出了正己的办 举一反三”等等教学方法。他的 学生行为准则、价值定向、性格 法,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 教育思想促进了我国古代教育业 形成和发展有较大的暗示作用。” 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思想认识,

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重要地 的发展,“他的思想对中国民族 教给学生真知。另外他还要求教

起了其他任何思想学说所难以比 位,更需德才兼备、言传身教的 育者必须做到 “学而不厌 ”,要 教师。

二. 因材施教,善于突出优 老,学到老 。 只有虚心好学,

势 照千古 、 垂范后世 。 孔子提倡 “温故而知新 ”才可 “为师矣 ”,

孔子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 等, 才能成为品德高尚 、思想纯正 、

其本质是关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学识渊博的人 。他不仅如此说, 文化知识和为国家培养管理人 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充 才,但因学生的资质而各有侧 也是如此做的,各方面严格要求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 重,这就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教育 自己,不断努力学习,他说“三 生的个性 。[2]孔子以人为本的教 人行,必有我师 ”,他曾经从师 方法,即“因材施教”。孔子说: 育思想,在今天也仍然有它重要 于师襄、老聘、郯子、长弘,态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 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论 度谦虚有礼。正是因为孔子为人

一. 言传身教,树立师德典 语·雍也》) 孔子认为对于接受能 师表,以身作则,深深地教育着

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告诉他高深 范 学生,影响着学生,在他的弟子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学生 的道理,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 中,有不少学生才能突出:在德 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 生,只能讲些浅显易懂的知识, 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 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 也就是必须因材施教 。 《论语》 骞、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出色

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 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 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

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 身教 。 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 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

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理 、 对理想 、 对完美人格的追 文献的有子游、子厦等。孔子的

不断地学习,不耻下问,要活到

062

拟匹敌的巨大作用”。[1]特别是他

在教学方法上的独特见解更是光

世界;他用 “文 、行 、忠 、信 ” 四科和 “礼 、乐 、射 、御 、书 、 求,他的正直善良 、谦虚有礼, 数”六艺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 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 德育 、智育 、美育的全面发展; 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 他运用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方 后人。如他一再强调只有正己方 法教育学生;他主张尊师重教 、 能正人,他说: “不能正其身, 教学相长;他强调乐学,反对死 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

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 如此 。”对冉有却说: “可以去 做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 对此疑惑不解,孔子解释说:

同的教育方式,要发挥其优势, 弥补其不足,使各学生自信心不 断增强,各方面不断进步,技能

十 ”。另外,孔子经常让学生说 明自己的志向,或赞许或批评, 但也只是“各言尔志”罢了,说 之何妨?曾点在言自己的志向 时,鼓瑟铿锵而作答,一派狂者 的气象,但所言之志深得孔子的 赞许。

现代教育理论非常重视教与 学之间的关系,不仅注重教师的 主导作用,而且更加强调学生的 主体地位,只有二者达到互动 、 和谐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不 3]

愤不启,不悱不发 ”,就是在今 天也是大有可取之处。

孔子的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 本,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同 时要求兼顾人的个性发展。其教 育目的明确清晰,教学内容丰富 多彩,教育方法灵活多样,除以 上介绍的以外,还有把学习与思 考结合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注重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主张不耻下问,能者 为师;重视知行统一,躬行践履 等等。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 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以人为本的 教育思想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的 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 要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 以及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进 行深入地研究,使之更好地为现 代教育服务。

突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

“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 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 三. 诱导启发,注重发挥主 缩。” (《论语·先进》) 两个学生 观能动性 问同一个问题,孔子的答复却不 孔子在 《论语·述而》 中说: 一样,原因在于两个学生的思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 性格不同 。 《论语·颜渊》 篇中 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愤”

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 孔子对“仁”的答复对不同的学

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 生答案就有所不同,其中写道:

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 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 仁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

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怒,在

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 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

是 “启 ”; “悱 ”就是学生对某

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 子 曰 : 一问题己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

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 “仁者,其言也纫 。”樊迟问仁,

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子曰:“爱人。”从中不难看出,

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 孔子是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思想情

况的不同,给以有针对性的回 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再用较准

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 答。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

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 “发”;如果求学之人不能举一反 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一举一动 三,也就没有什么更可以说的 都要合乎礼的规范;仲弓对人不 了。这句话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 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 方法。孔子平时就是按照这一教 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 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在这 及他人;司马牛因急躁,爱乱说 种教育方式下,每个人都可以畅 话,孔子就谆谆告诫他:做一个 所欲言,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 仁人,说话要谨慎,不要急于表 甚至于互相争论,老师只需时而 态;而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 点拨,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 就只对他讲 “ 仁 ” 的最基本概 念—“爱人”。孔子这四种深浅不 同的回答,既切合每个学生的实 际情况,又都符合仁的基本概 念,同时,它能够促使学生克服 自己的缺点,发扬优点,逐渐完 善自我。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 则,在今天的教育中仍有借鉴作 用。当然,时代不同,具体要求 和做法也应有所不同。要采取因 材施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育对 象有全面的了解,要像孔子那 样,平等地对待学生,仔细地观 察学生,深刻地了解学生;要善 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采用不

然开朗。孔子对学生进行启发式 教育表现最为突出的要算是对子 路,他常常对子路好胜心强,自 负才高的缺点给以启发性的批评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 《中国古代 思 想 史 论》 教育。孔子说:“由!诲女,知

[M]. 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版,第3页。

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2] 焦玉莉 阮巧玲 《孔子教育思

知,是知也 。” (《论语·为政》) 想的人文内涵及其重要启示》 [J]. 山西 这实际上是启发子路不要不知强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第5期 (总 以为知,要虚心,要实事求是 。 第48 期)

[3] 郝慧芳 从 《论语》 看孔子的教 再如孔子称赞颜渊好学,指出其

学方法[J]. 《船山学刊》 2007年第3期 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老师讲

[4] 杨国欣 孔子教育思想对实施素

什么总是耐心地听,似乎无所质

质教育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6年第

疑,很愚笨的样子,但回去一个

8期

人静静地思索,往往能有进一步

的发明,正因为这样,子贡自称

谢禾华,女,湖南郴州职业技术学

不如,因为颜渊可以“闻一而知 院副教授。


相关内容

  •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和艺术等方面提出的主张,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从现代的角度看,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不仅超越了时代,而且还超越了 ...
  • 七年级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文件]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doc [标题]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 [内容]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 ...
  •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论语>所记载的则是孔子师生课余的对话,这些对话的现实性.针对性更明显,所以能直接反映孔子的思想和品德.在此后的学术传统中,<论 ...
  • 浅谈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对教育公平的最早探索.其思想内涵之深刻,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对当今的教育有重大意义.而当代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机会.教育费用负担.教育过程.学业成就上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违背了教育公平的 ...
  • 中华文化的勃兴
    知识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
  • 朱熹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继承及其现代意义
    第26卷第3期2008年5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ofQuan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26 No.3May.2008 朱熹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继承及其现代意义 张 品 ...
  •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附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III期末试卷 班级__________座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 ). ①社会发生巨变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④儒家思想形 ...
  • 我眼中的孔子
    我眼中的孔子 09级1班 孟思宇 指导老师;闫研 内容提要:孔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 ...
  • 中国哲学史 简答题和论述题1
    中国哲学史 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 ) 1 在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有什么意义? 变化:1.继承了商人崇拜上帝至上神的天命观念,他同样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但 ...
  •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素质教育_孔振斌[1]
    宝鸡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37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素质教育 孔振斌 道德素质, 就是人在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行和素养.它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个体化, 其行为主体是个人, 它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辩证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