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音乐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 范文中心

印度音乐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04/04

印度音乐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摘要印度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传统,鲜明的特色。它在几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不仅没有被同化,而且还进一步将某些欧洲乐器同化为印度的民族乐器,依然保持着本民族浓厚的传统音乐特色。本文重点探究印度音乐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及其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启迪作用。

在世界各民族音乐中,印度音乐可谓是一种历史悠久、传统丰厚、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音乐,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它在几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不仅没有被同化,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且还进一步将某些欧洲乐器同化为印度的民族乐器。为什么会如此?印度音乐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 印度音乐特色鲜明、风格独特

音乐是一种植根于文化中的艺术,不同的文化土壤会滋生和孕育出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印度是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印度音乐产生和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是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音乐,拥有着它恒定不变的音乐之根。这种根深蒂固的音乐风格成为印度音乐永恒的特色。同时,印度音乐又是极具包容性的,它可以吸纳百川于己身,“任何新的观念都会被吸收和消化,最终成为公认的具有印度特色的新混合体中的一部分”。这种融合非常自然和平稳,不会因为任何强大外力的侵袭而失掉,这种泰然自若的能力,使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异国之间的各种风俗习惯交汇到一起,成为今天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印度音乐。

印度音乐中有它永远不变的特色,这些特色是印度音乐区别于其他之各类音乐的不同之处,使它在世界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听者能在众多的音乐种类中很快将其辨别出来。印度音乐一直以一种稳定而完整的体系状态存在着,各个部分都井然有序,有理可循。这种整体性的紧密关系使得印度音乐始终保持着它所特有的风格和韵味,以至于英国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也没有对印度音乐造成很大的破坏,依然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音乐的瑰宝,成为世界音乐之林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音乐分支。印度音乐中那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波浪形、曲线形,甚至螺旋式的音乐进行,余音缭绕、婉转曲折的西塔尔,维纳琴声和呜咽欲泣的笛声,无穷无尽、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而音色多变的鼓声和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与演奏……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风情画,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印度音乐的独特风貌与它的文化息息相关。印度半岛在人种、宗教、文化、音乐等方面是世界上种类最繁杂的地区之一,印度(尤其是北方)历史上长斯受到各种外来民族的侵略,接

受了波斯、希腊、蒙古、突厥、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和当地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印度音乐文化。印度音乐正是在古老、悠久的印度文化基础上长期积淀、发展、深化、创造、升华的结果。

印度音乐有自己特有的音律(把一个八度音程分为22个斯鲁提微分音)、音阶、调式、记谱法。印度古典音乐中的拉格是发展得很高的旋律体系,塔拉是很复杂的节奏节拍体系。拉格和塔拉都有严格的格式,但又具有高度的弹性,可以让音乐家即兴发挥。另外,装饰音、装饰乐句也成为印度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像印度古代名著《乐舞论》中所述:“一首旋律没有了装饰就好像夜里没有月亮,河里没有流水,树上没有花朵,妇女没有珠宝。”印度当代音乐大师拉维香卡也说得很好:

“在我们的音乐中,从一个音进行到另一个音常常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种精致巧妙的运动。在印度音乐中,装饰音是自然生长的,而不是从外面任意加上去的,这种修饰也是我们音乐的基础,印度音乐的特色是轻微起伏的曲线,精巧典雅的螺旋式的细部。”

看来,印度音乐的鲜明特色决非偶然,而是印度人民在南亚的特殊环境、宗教信仰、人文气氛中的独特创造,也是千百年来大批有才能的音乐家耕耘创造的成果,也体现了印度和南亚人民刻意追求的审美情趣的“情”和“味”。

二 印度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1 印度的音乐教育

(1) 音乐教师的地位神圣而崇高

印度人称教师为“古儒”(guru),音乐教师在印度艺术教育体制中享有绝对的权威和崇高的地位。学生见到古儒都要行触脚礼(类似古代中国拜师时的“跪拜”礼),这一传统从古至今,从未间断,无论在音乐教室还是音乐会上随处可见。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在这个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体系中,古儒的地位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永恒的。虽然古儒也分三六九等,但只要是古儒,他就是学生的神。他们从不评论自己的古儒,即使古儒迟到和缺课,学生们也毫无怨言,他们坚信古儒一定有他迟到和缺课的原因,学生等老师理所当然(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音乐会上,观众也习以为常)。在课堂上,古儒坐的位置,使用的乐器,被学生们当圣物看待,古儒的教诲犹如圣旨。而大多数印度的古儒们对他们所享有的地位和荣誉也是当之无愧的,他们不仅满腹经纶,每个古儒所掌握的曲目都在千首以上。对古典音乐的规则十分熟悉,而且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传授之道。

(2) “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沿袭至今

印度的音乐教育一直沿袭着千百年来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古儒教唱一段,学生跟唱一段,古儒若兴致起,课堂即变成了音乐厅,学生则变成了听众。他们不用乐谱也不用纸笔记录,即便是科学技术尤其是印度计算机软件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很少有人使用录音机帮助记录。这种古老的音乐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就需要用心聆听、感受,反复模仿、练习直至领悟。这种方法不仅用于古典音乐教育,在民间音乐中更加普遍。“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模式的一个

真实的写照就是“跟腔”,也即模仿。

模仿无论在古典音乐还是民间音乐中,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印度人来说都是惟一有效的音乐教育方式,尽管印度人在古代就有高水平的印刷术,并且也有成千上万卷的音乐书谱。但是他们从不引经据典。也许有人认为“口传心授”很随意、易变、不准确,是一种较为低级的教育方式。然而,事实上今天以印度古典音乐为主体的,有着十分庞大体系和深厚传统的印度音乐确实是靠印度的古儒们世代“口传心授”传下来的。为什么印度人要选择这种“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模式?其原因主要有:

① 印度人认为音乐是神创造的,是至高无上的,人们只能学习它,维护它,完善它,而不可能创造什么新音乐。所以,印度音乐家的任务和职责就是维护传统,让它世代相传。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北印度古典音乐也只是在风格上有所变化,而今天南印度古典音乐在风格上的变化也很难察觉。保护就是发展。

② 印度人认为古典音乐具有精神性、默祷性、静悟性的特点。它需要通过口传心授去达到“意会”,即经过长期的模仿融会贯通,最终悟“道”。

③ 印度古典音乐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即兴演奏的音乐,并且十分长、大。表演这种音乐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是一种音乐思维的方法,仅靠书本是学不来的。

④ 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模式,其特点是重实践,不重理论。这符合印度人的思维习惯。著名印度文化学者季羡林曾经精辟地指出印度文化的最重要特点是“深刻而糊涂”。的确,印度人十分注重感性思维,印度音乐界很少争论音乐理论问题。实践就是教育,实践就是传承。 2 印度音乐的保护与传播

(1) 印度在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上有着自己的优势

这一点无论东方学者还是西方学者都众口一词。英国殖民印度近300年,英国人虽想以欧洲文化来同化印度,但面对强大的印度文化传统,却也无计可施。根深蒂固的印度文化,在殖民地时期虽受到打击、压抑,但仍顽强地保持下来了。印度音乐非但没有西化,许多西方乐器如小提琴、吉他、萨克斯管等反而被印度同化。

(2) 印度的音乐教育体制也起了很大作用

印度的专业音乐舞蹈学校的课程绝大部分是印度传统音乐、舞蹈,中小学音乐课程也大体如此。虽然印度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很多,中产阶级中也有不少人喜欢欧洲音乐,但由于印度传统音乐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人们对印度音乐具有深厚的感情,决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除了混合音乐、电影音乐和流行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外,在印度的主流音乐――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中,很难找到西方音乐的因素。在印度,目前还没有一所真正按照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建立起来的音乐学校和专业的管弦乐队。

(3)音乐文化强盛的生命力和相关的文化政策有关

首先,他们有一个系统的、深厚的、活的艺术传统。这似乎是一种天然的艺术教育和传播体制。其次,他们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对自己文化非常自信,有自己的文化保护传播政策,如艺术赞助免税制度。在新德里,几乎所有的剧院和音乐厅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印度古典艺术的表演,绝大多数都不收门票。另外,在艺术教育上,人人平等,即:只要付费,任何人都可以到学校或私塾去学习,音乐教育没有专业和业余的明显界限划分。在印度学习传统艺术的费用并不昂贵。所以印度的音乐普及工作做得非常好。即使对外国留学生,费用也不贵。在中国的音乐院校学一节音乐课的费用可以在印度上一个月的音乐课。所以到印度学习音乐的外国留学生大大多于中国。这也是使印度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现代传播媒介的支持

现代传播媒介如电影院、电台、电视台以及电脑网络都用大量的时间和频道传播古典和传统音乐。印度电影音乐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古典传统和民间传统的各种形式和因素被大量地运用于电影音乐之中。印度的电影音乐不是背景性的铺垫,而是一种在电影中起主导作用的、相对独立的、以歌舞表演为主体的独特的音乐形式。它是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印度的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 印度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启迪

印度和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两国人民相互交往,彼此学习,对促进各自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印度的邻国,我们应该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印度、研究印度,有目的地学习印度。印度的音乐教育方法和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也有古老而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但是在我们现有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和其他传播体系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挖掘和保护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体系。在现阶段,文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和建立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感情和自信,营造一个具有中国精神的音乐文化生存环境,建立一个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主体,各种社会音乐文化生活为辅助的音乐教育传播体系。

现代化的技术对音乐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音乐的教育与传播不是科学技术和机器所能取代的。音乐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活动,精神性的活动。它是人格、思想、意识和情感的塑造,是特定人群与社会的文化,强调感悟和理解。印度音乐教育中的许多方法和观念,如“口传心授”方法,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注重教育中音乐的体验过程等,实际上也存在于中国古老教育观念和方法之中,即使在当代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关内容

  • 论腾越文化与腾冲地理环境的关系
    [摘要]:古老而神秘的南方丝绸之路,跨越崇山峻岭迤逦而来,从这里向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广阔地域延伸. 历史 文化名城腾冲,是这条古道通往国外的边境口岸,是西南内陆最先对外开放的地区.几千年来的商贸.文化交流,使这个"极边 ...
  • 山东音乐文化特色
    山东音乐文化特色 乡音乡情谱乡韵 山东原野板胡曲的风格及独奏曲板胡 ,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于 1 94 7年把板胡搬上独奏舞台以前 ,这一乐器历来只为戏曲伴奏 ,而不是一件独奏乐器.一种乐器成为独奏乐器 ,是与它是否具有表现宽广音域旋律 ...
  • 潜山弹腔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两次实地采风,详细记录了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许家畈弹腔班的生存状况.从而与史料记录中的弹腔形成对比,尝试找出当下弹腔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 ...
  •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我爱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奖征文 学生所在系(院) 造型与设计艺术系 专 业(方向) 景观设计专业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高 阳 学 号 [1******** ...
  • 中国舞蹈发展史论文
    舞蹈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张懿云 内容简介 原始舞蹈是最古老的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并含有大量原始舞蹈的遗留成份.民间舞蹈伴随着人类劳动而来,正是由于劳动,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的习性,由低级走向高级,成为有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世界主宰.<吕 ...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 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 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 长江等大河流域 ...
  • 略论豫南皮影戏在地方传统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摘要:以罗山皮影戏为典型代表的豫南皮影戏是一种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地域文化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造型特征.演唱技法等均具有保存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样式的作用.作为民间文化载体,其关联的民间仪式及信仰具有映射与存留地方传统文化的效果, ...
  • 中国+世界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分为五部分,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一.民歌 [民歌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
  • 台湾历史与文化名词解释
    1. 福摩萨 福摩萨是西方人对台湾的称呼.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殖民者乘船经过台湾海峡时,看见许多渔船出没与海岛之间,因此称之为"Iiha Pescasdores",意思是渔夫之岛:望着景色秀丽的台湾岛,情不自禁地叫起&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