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单细胞生物的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新人教版单细胞生物的教学设计

10/31

2.2.4 单细胞生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装片。

2、识别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细胞结构。

3、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互助:学生在课前收集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的资料(自主学习,初步认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并可在课堂交流。

2、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验证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3、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和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实验操作等达到认知的教学目的。同时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

(一)教学条件

本校是重庆市示范初中,学校生源基础较好,实验室设备较齐,有专职实验员。

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针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而我教授的七年级8班,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在课前分组布置收集资料任务时,马上就表现出相应的热情。

2、通过之前的学习,该班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即显微镜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具有小组合作的探究能力。

3、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如何生活,以及其具体结构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学生活动,满足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以实验观察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生命活动为主线,以细胞的结构、生活以及是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合作学习、实验验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可以独立生活,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单位仍然是细胞,所以本节是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的归纳和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通过这节课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如让学生分组收集其小组对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感兴趣的资料,再对草履虫进行实际观察,设计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探究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1、运用显微镜观察制作草履虫装片

2、探索观察草履虫的各项生命活动

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学中采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渗透启发式、讨论式和实践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资料收集

在课前安排学生分学习组,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请每个小组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查找资料,在课前将所收集的资料制作成PPT幻灯片。教师可以提示包括:

1、草履虫的结构特点:观察草履虫的图片,认识草履虫的形状特点、了解其身体结构、运动情况、如何取食、怎样进行生长繁殖等。

2、草履虫的生活环境:草履虫是生活在陆地还是水中?一般出现在哪里?它对环境生活的要求有什么?

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一方面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动态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拓展课本中的内涵;此外,在课堂的教学中这些知识可以作为学生设计实验的依据,同时也能在实验中让学生验证所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从中又可以做到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其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加强了小组合作能力。

(二)课堂流程设计

1、合作展示,激趣引入

1.1合作展示:在本节课之前呢,老师布置任务,希望大家利用书籍和网络,查找收集有关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资料,制作ppt传到老师的电脑里,通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在课堂前花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对草履虫相关生活感兴趣的资料,谈谈每个小组对草履虫的认识。学生在讲时,教师快速在黑板上板书他们收集的资料。

1.2激发兴趣:总结每个小组的收集情况(学生收集到草履虫的资料有草履虫的细胞图片、名字的由来、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取食消化,繁殖的方式等),从资料上认识到草履虫是一个具有生命体的生物,但是学生并未亲眼见到草履虫,它真的具有生命体的特点吗?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课题。

2、步步拓展,完成探究

为什么要选择草履虫作为我们观察的材料?原因是因为草履虫和好培养,可以利用稻草(由于草履虫在水稻田干涸时往往以包囊形式附着在稻草根部),加水培养出来(展示实物)。我们每位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有草履虫的培养液,请学生用肉眼观察一下草履虫。你能看到他们吗?有的同学说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同学说看见一些白色的小点,总之草履虫体型很小,如果用肉眼很难看清他的生命活动,那么,要观察它,就需要借助──显微镜了,大家还记得显微镜是怎样操作的吗?

2.1环节一:回忆显微镜的操作,请一位学生上来实际操作显微镜的使用,边讲解边操作,如果有操作错误,可请同学进行纠正(养成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第一步,取镜安放;

第二步,对光,强调用低倍镜对光,视野雪白为止。

2.2环节二: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际进行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边讲解边操作,第一步取洁净载玻片;第二步取草履虫培养液(注意他取的是上层还是下层);第三步盖上盖玻片(是否用棉花);第四步是观察玻片。利用显微投影仪,观察他做的装片。根据其装片情况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1)草履虫的数量:为什么草履虫出现的少?取的是下层;为什么草履虫出现的多,取的是上层,解释这是因为草履虫喜光,而且其生活需氧,故其主要生活在水层的上层,所以取的时候要取培养液的上层。(2)草履虫跑得快我们能看到草履虫但是它的运动却很快,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的回答用盐水,但是可能引起细胞失水;利用棉花纤维阻挡。强调棉花的量不能太多,否则不易观察。

展示教师提前做的一张片子,进行示范。

2.3环节三: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我们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知道生物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称之为应激性,让学生回忆应激性的意义──趋利避害。那么草履虫可以做出这样的反应吗?引导学生从草履虫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利),讨厌什么样的环境(害)思考,再依据之前所学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法(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结合学案,完成上面的相应内容,讨论出方案的同学可以分享其实验方案。请学生上讲台讲解他们的设计方案(互助合作学习,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设置几点疑问:第一:我们能不能盖上盖玻片?不能,所以注意不要让水滴打湿镜头。第二:观察应激性该用低倍镜还是高倍镜呢?低倍镜,看到的数量多,易于统计。

2.4环节四:实际操作观察草履虫,让学生有15-20分钟的操作时间,观察草履虫的结构、运动方式,结合教材70页的草履虫的结构图,思考这些结构和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完成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同时将观察到的结构、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3、归纳整理,总结交流

3.1 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运动是怎样完成的:草履虫的体表周围有许多的纤毛,草履虫是纤毛摆动着旋转运动的。

3.2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能看到食物泡吗?草履虫身体里所有的食物泡一样大吗?说明了什么?

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兵乓球代表食物、食物泡、食物残渣,利用草履虫模型,展示食物消化的过程:草履虫食物是微小的细菌和浮游生物,通过口沟纤毛摆动,细菌和微小浮游生物进入细胞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逐渐消化和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3.3让学生谈谈你所观察到的应激性的实验结果:在清水和培养液中,草履虫选择待在培养液一边;当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后,草履虫往清水一边移动,说明其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4同学们还观察到它的其他生命活动吗?可能会有学生会谈到他的分裂生殖。或者呼吸方式等。

通过上述教师引导性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通过我们的实验观察,了解到草履虫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是它一样可以运动,可以消化食物,排除食物残渣,也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有的同学还观察到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下一代进行繁殖等特征,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也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以我们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70页的内容,谈谈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的一面是: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饵料,草履虫能净化污水(展示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和草履虫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的差别);有害的一面是:寄生于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如疟

原虫、痢疾内变形虫,造成赤潮,危害渔业(展示视频今年夏季在我国深圳东部地区的赤潮现象)。人类只有掌握了这些生物的生活特点,我们才能更好的共同爱护生物唯一的家园──地球。

5、结束(并引出下节课的思考),细胞是对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是在自然界中还是有一些特例,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六、课后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而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具体的点滴的教学环节逐步实现。如本节课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合作学习,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体验到“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也可以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尽管我们提倡学生从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但短短的课堂时间、简单的实验室设备和学生现有的科学素养都不可能完成对所有问题的探究活动。所以为了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结构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探究学习的过程被简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着重提出了“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中几个小而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既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主要在提供学习材料、提出问题、解释疑难、鼓励学生等方面发挥帮助者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尽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注意体现新课标、新理念,注意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担心学生没有学懂,“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方式会时不时出现,还有待进一步坚持新课程理念加以转变。例如在课堂中还是把学生尽量引入到老师设计的问题上面。


相关内容

  • 生物教学设计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课时划分 第二单元 2 课时 生物和细胞 主 备 人 第 2 课时 xxx 第 3 课时 教学课时 总备课数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 ...
  • 浙教版_七年级上册科学_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重点难点: 1.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 ...
  • 生物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与前景
    摘 要:生物制药中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最为活跃.邻域进展的也是最快,在我国的制药产业中是最具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目前生物制药的研究成果数量日益增长,在新药研发中生物技术制药形式相对比较重要,使生物技术制药成为了研发主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
  • _神奇的微生物_教学案例
    第23卷第9期中学生物学 Vol.23No.92007 2007年MiddleSchoolBiology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09-0040-03 教学案例"神奇的微生物" 龙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占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三年.三年来,实验区不断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遇到不少问题 ...
  • 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介绍大千世界.万物生灵为基础的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按理说是与学生生理和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无穷探索奥秘.为学生所喜爱的一门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却并非如此.究 ...
  • 紫茎泽兰的入侵机制
    植物生理学 课程论文 题 目 学 专 年 学 姓 论 文 成 紫茎泽兰的入侵机制及危害 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业 级号 [**************] 名 傅盛晟 绩 2011年 12 月 18 日 紫茎泽兰的入侵机制及危害 傅盛晟 西南大学 ...
  • 生物的变异
    第五节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主备人:李红彩 审核人:符殿涛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2015年3月13日 教学目标 描述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举例而说出早成鸟和晚成鸟 一.预习导学? 1.大多数鸟类具有等行为,以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 2.认真 ...
  • 2.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学案
    专题2 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 ...
  • 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参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 教学目标 1. 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 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