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问题2 - 范文中心

按比例分配问题2

06/2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回龙小学的教师廖敦秀,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是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 “比例尺”奠定了基础。教材提供了两种解法,一是用方程的解题方法解答。二是把比转化成份数,使学生从比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乘法应用题,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安排使得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对前面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合理灵活的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实际情境和活跃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维调动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

1.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

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教师: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如果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为什么?

(1)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2)反馈学生的分法。

(3)交流: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让学生一开始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比较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例来分的?(按1:1来分的)

根据出钱多少把笔记本按3∶2分,这是什么分法?(按比例分配)

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

从分配的比例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

(实物投影出示物品配料标签)

某配方奶粉调配时,奶粉和水的比为1∶7,按照这个调配建议,我们在冲奶粉时能平均放奶粉和水吗?

市场上出售一种5升装的混合油,其中橄榄油与花生油的比是1∶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配方法?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

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并通过交流、比较,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在本课情境中,通过分物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平均分不合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才比较合理,从而使学生对按比例分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三)、独立思考,计算交流

教师: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那按照一定的比例,我们又该如何把这15个笔记本进行分配呢?大家开动脑筋,帮助陈红和赵青分一下笔记本,看看谁分配得最合理。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做法,集体分析解法。

方法1:化简比:6∶4=3∶2

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别求出两人应分的本数。 方法2:总份数:3+2=5

陈红应分的本数:15÷5×3= 9(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15÷5×2=6(本)

教师:还有其他解法吗?

(学生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用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课堂上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通过多种解法的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按比例分配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交流总结,优化算法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

在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这里通过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建构知识中学会优化,在交流中学会总结)

(五)、实践应用

1、书架上共有180本图书,按4:5借给五、六两个年级,每个年级借了多少本?

2、同学们利用双休日参加两项公益活动。结合自己班的人数,设计一个合适的比,将全班同学分成两部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觉得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题目中的什么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互相讨论一下。引导生说出:“把谁分配”和“按几比几分配”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条件。

四、教学反思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陌生枯燥的应用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首先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其次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开拓的区域,并在交流中学会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再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内容

  • 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按比例分配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个信息窗 教材第43-44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
  • 建筑企业组织架构案例
    建筑企业组织架构案例 标本一:某企业人员规模1000多人,下属有10多个分.子公司,早一些的子公司成立有30多年历史,新近也成立了几个独立核算的外地分院.总院资质比较全,规模较大的子公司也有自己的独立资质,新成立的分.子公司大部分依靠总院的 ...
  •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的实操
    国内法下创业公司股权分配的七大简明实操建议 创业者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确定公司的股权结构,一是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二是在股东之间平均分配.前者容易触发股东贡献和持股比例不匹配的问题,后者则会削弱核心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影响公司的决策效 ...
  • 比和比例问题 经典例题
    比和比例问题 知识要点及解题技巧 内容:比.按比例分配.正比例.反比例. 1.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即比的基本性质. 2.表示两个比相等 的式子叫比例.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 ...
  • 个体工商户税收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2006]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6号 颁布时间:2006-8-30发文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6月28日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 ...
  • 油菜生育期氮肥素的吸收.分配及转运特性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0, 36(2): 321−326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http://www.chinacrops.org/zwxb/ E-mail: xb ...
  • 企业上市操作实务--股东向公司借款增资
    股东的出资,是公司设立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股东出资形成公司的全部法人财产,是公司对外承担责任的保证.股东抽逃出资是指股东将已向公司出缴的资金又通过某种形式转归股东本人所有的行为,其法律本质为股东出资后,资金所有权转归公司所有,此时 ...
  • 净资产折股的几个实务问题
    净资产折股的几个实务问题 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个人一直觉得净资产折股比例不是个技术问题,只要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找个整数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很多人会问到这个问题,怎样去跟人家解释呢,后来仔细想想或许还有一些并不能称之为思 ...
  • 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
  •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比和比例2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 姓名: 例1 已知3∶(x-1)=7∶9,求x. 例2 六年级一班的男.女生比例为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分析与解:原来共有学生44-4=40(人),由男.女生人数之比为3∶ ...